六道集


  广州

  ○东莞县西湖。张一鹏。崇祯末年。自广城回至流花渡头。已将暮。水滨见一人。似富家长者。曰君渡河。尚十余里。不及家矣。吾有一小馆。不弃。可过宿。主人设酒馔食毕。具铺盖。甚殷懃。睡中闻邻家钟鼓声。若祭奠者。至天明。见在空房内。惟一草荐。枕者是砖。惊起。却在人家中。家人见在内出。群哗之。以其是贼。聚邻里诘其故。鹏乃说有主人水边招留宿。众问其所招宿者何状。乃其所祭之父。是日生晨。子享以孝诚。故感先人来应也。一鹏是桥族叔。对桥说之(此堕鬼趣。无管摄者。乃得回家也。东莞县。有东湖西湖。非浙之西湖也)。

  清
  东莞

  ○寮步村。康熙戊申三月。有鬼仙。自称钱公子。时能现形。在邝孝康公锡家。夜间常与姬人七八。弦管歌唱。而能诗文。人皆就之。锡每设食同欢。恣锡拊摩。徧身罗绮。并新绒靴。惟不许摩头。及然灯烛耳。或时嫌主人设食不精。即唤使者另取。须臾。热肴暖酒忽至。共为乐饮。时锡内人忽病。锡启公子曰。宁有方术耶。公子即撮药。命使者当前煎好。送服之。时张穆芝闻知。六月初一日。至邝家。欲延公子与语佛道。令其知有向上大事。值公子他游。尚留使者在邝家。穆即作书焚致之。并寄香荔。使者报曰。公子远去。若他人书。不能为投。张先生。不敢不为奔走也。越二十日。穆时在莞城外东湖。如庵。与诸子偕破浪。用微。二三上人清话。一友人见案上。有一缄未启。问曰。是何人书。穆亦不知何人。何时送至。发而读之。乃公子复书而柬封绝佳。笺皆浮花甚奇。另封香七炷。似有奇香熏袭。芳馥如宫饼。其文清新。书法颇奇。非俗笔之所能也。书曰。承远致奇香丹荔。谢谢。先生盖世才也。道不逢时。寄迹於山林泉石之间。能人之所不能者。舍人之所不能舍。其去仙一间耳。余浪迹蓬山玉洞。辄闻芳名。啧啧天外矣。兹承先生援我入于禅关。我亦欲援先生入于仙苑。方游海岳。未及南来。紫虚碧落。接晤有期。并致高友。不宣。另一笺曰。先生至诚。故不惜破格修复。阅竟。祈即火之。勿泄勿戏。不然。是求亲而反疎。不独余之过也。时穆与诸子读讫。即焚之。忌其使者在傍。以报公子。谓穆之不诚也。遂与诸子共记录之。

  广州

  ○省城濠畔街。金衢会馆。康熙九年。五月十三日。盛陈品物。奉贺关帝寿毕。众共饮食。有医士。张妙。忽见一人执手掣去。行步如风。足不着地。至一处。宫殿甚壮丽。旁有小庙。引入见关帝。绿袍青巾。张即拜跪。帝曰。吾生日在七月。非五月也。世间不宜杀生。所杀猪羊。若非纯白黑者。吾则不能为之超生。今皆养在山中。已后不必杀也。当引此人至山顶。可望天下各省。吏引至顶指曰。此广东省城也。张便见其家。吏一推遂醒。张向郭青霞说之(右三出铁桥集○凡有威德之神。自有胜妙饮食。若天甘露者。岂希世间膻腥耶。隋文帝十二年。天台智者大师。至玉泉山安禅。见二人威仪如王。长者美髯。同少者致敬曰。弟子关羽当与子平建寺化供。愿师安禅七日。以须其成。乃役神兵建之。七日出定。湫潭千丈化为平址。栋宇焕丽。巧夺人目。师领徒入居。昼夜演法一日神闻妙法。白师曰。愿洗心易念求戒。永为菩提之本。师即为受五戒。於是神之威德。昭布千里。故为护僧伽蓝神。宁受荤酒。今世俗皆知食荤酒。着皮底履。悉不能登武当山而民间俱以猪羊三牲祀武帝。何自相矛盾一至如此乎。○大师身历九朝。为七帝之师。梵语僧伽蓝。华言众园。谓众僧所住之园。即寺院也)。

  顺德

  ○龙山乡。螺冈右烟还庄。林孙霁。字霞凝。太史公之长孙也。宅右有书楼。楼右小池。池上轩曰菡萏榭。其砌曰芳洲。竹木花果森然。凝偕谭璨叔。读书开社其间。有康。孙。蒙。邓。胡。诸子。师事璨叔。於康熙癸丑五月夕。屡于楼下右房窗外。沙石从空而下。社人异之。自六月初七日。至二十一夜。怪异频作。璨怒骂而不止。凝语璨曰。此诚鬼也。吾二人肃诚祀之。告以衿影。如吾辈不德。降殃奚辞。不然。余何悔也。是夕具牲酒告之土神。复从奠之曰。吾之居清净安舒。吾之友敬而且久。吾之隐衷可白苍穹。祖孙父子。二十年相从。卜宅於此。无悸无忡。胡为而来。乱我文席。岂余不德。倘汝冤抑。男耶女耶。毋惑朝夕。苟汝顽冥。明神是殛。祭毕。凝犹独坐。期有所见。五鼓月明如昼。循步廊下。突见一手箱。开之。箱上则一展金扇。扇上有女冠。扇下有女履。皆市中纸作店卖者。另一酒盏。覆箱角。揭视。即适间祭肉皮。刻一去字。箱是胡子物。能启坚锁而置之。二十四夜。仍有种种怪异。二十五晚。复飞沙下。凝奋骂曰。谁是汝冤。即可详言。何得漫为触恼耶。未几。座傍得一木叶。雕刻工巧。作桃叶形。叶纹阴阳凹凸。枝蔓具全。长寸八分。阔七分。上饰以胭脂。题云。古人误我今图报。月下诸君勿怪愆。凝与璨视之曰。果冤乎。古月。疑是胡子事。凝曰。今授汝纸笔。详以告我。将礼普陀度汝。二十七夜。于胡予窗前。得七律一。五绝一。词一。律云。诸君命妾阐幽思。古情题起不胜悲。月底佳人应有恨。风檐学士勿多疑。万种愁怀兹欲报。十年冤债此支持。行行我亦寻踪迹。任走天涯我亦知。绝云。狂风御柳时。金井自伤悲。若怜君命短。教妾早归依。词曰。种种愁肠欲泄。只待时乖命劣。诸君何必枉劳思。各自门前扫雪。凝遂与璨相议作佛事超度之。曰汝若归依佛法。可无姓名乎。(怜君是指胡子)少顷。于窗前得一诗云。非青非白又非红。妾长深闺宅向东。君谓始王嬴亥子。何必多疑在个中。凝略解其意。复求其直书姓名。以登法事牒中。未几得一札云。妾言已尽。何必琐琐。虽有乳名。言之哽咽。何多赘乎。次日凝三家叔载说。慕其异来观。璨叔。胡子。及凝四人。求其显示。而胡子犹强辩亥子之说。凝怒而言曰。亥子何人。即林即谭。其亦言之莫隐。何讳也。未几。于疏稿下。得一札一诗。(文多不录)四鼓闻击声。持灯觅之。於胡子床头。得一诗一札。云兹蒙诸君超妾。可做衣三百六十。钱三十斤。广济众幽魂。是为妾作一盂兰会。则感德不浅。何必区区求姓名乎。妾原无罪。不久出人。不超亦可。作此疏牒。不可为妾而设。只泛作超幽盂兰疏牒可耳。不然。则妾无因而受君惠。地府云。一文必报之谓句。虽君不靳。如其妾之披毛戴角还。不益增一劫罪哉。非爱妾也。适滋妾罪耳。何也。以诸君非我对头。不敢妄受也。惟泛作超幽。兼以妄列幽魂中可也。若是对头。则虽七日夜建醮超幽。亦可受之。亥子非二位相公。何必盛怒。载说与璨曰。事既白矣。有才如此。不识能赠我辈一诗否。未逾时。即得一诗于右房外榻间。题云。赠林三老爷诗。(载存而和之)次朝得札於砚底云。请去冤抑二字。并疏中所干妾语。乞为删改之。二十九延三上人至。卜初一日作法事。是夜诸友过坐斋中。观设佛事。闻楼上声响。得二律。一题云。赠谭林二相公。同馆有感。一题云。五月过访烟还庄。旅于芳洲池舍有感。时孙康二子。嘱之曰。吾辈同馆多时。每睹异迹。独不能邀一佳章耶。嘱未几即得诗于孙子房壁间。题云。与孙康二国士同旅于芳洲池舍寄怀。越朝七月初一日。预启盂兰法事。黎黄。温蒙。及凝。家叔。舍弟。七人。居士辈。在上行礼。璨稽首秉炉诚笃。傍晚璨代胡子恳祝。远近环观者。不啻百十人矣。忽有二诗。从空飘下。一云。赠温相公。一云。答谭相公代祝者。(其诗笔迹附后)时胡子不能自昧。跪拜悚惧。是夜施食法事毕。各归憩息。体上人犹向池。默诵楞严咒。欲其速去。凝与黎宁光。亦祝其藉法力超生。毋淹滞也。此时诗篇短札。纷飞而下。其一题云。奉谢二位大师。承命自应藉方也。再容我半夕一话乃去何如。诗云。稽首慈悲法士前。悯予孤魂闷恹恹。藉力超升非独我。诸魂咸仗早生天。英灵美誉何堪受。但凡机事不应言。明日二师归净土。敢乞杨枝坐宝莲。又赠礼忏诸公诗。(笔迹附后)又致别谭相公诗云。今君为妾祭群幽。飘薄孤魂遂所求。僧众秉诚齐下列。雄儒附会在上头。法力普慈无弗屇。雨露同沾福倍休。省悔又当兼戒杀。从此科名靡不售。傍注小字云。妾所赠之言。屡多不合。诸尊幸勿怪也。所誉之言。或效或不效。亦自有别。无非劝人为善去恶而已。勉之。请了请了。璨喜曰。付之传记。正余心也。不转瞬而凝膝上。落一纸云。所云付传者。谓将字迹传人。以传戒后世也。非谓传字。然付之传益妙。(后一传字原圈去声)若真付传。则前后所错别之字。俱烦改之。更平仄韵。有未合者。订之尤妙(云云)。既法事告成。送诸上人返棹。初四日。诸友商纪其事。亭午而纪成。欢饮达二鼓。席中得一诗一札云。自别后。天帝嘉妾。有仇不报。三月后乃生人间。使得一阐吾未达之才。俟九月乃敬汇诗文。付来入传。以成诸君子一段美意。希勿笑吾冯妇也。则幸甚矣(仙媛亲笔附下)。
  
  
  (凝曰。余尝见仙鬼之事。或得之书传。或得之传述多矣。或有闻其声者。或有见之事者多矣。卒未有能任笔墨。对答如流。有响则应。如觌面与语。若此者也。况其怨而能忍。无分毫凌厉之气。受惠则廉。期约必信。而所贻赠篇章。语类多箴戒。端方正大。绝无女子情态。岂可与魑魅同日语哉。故重之曰仙媛云。今其札谓天帝嘉之。益知福善不爽焉。其踪迹不敢半语粉饰。其诗札不敢只字增损。虽错别。亦仍其迹。聊以纪异。非好事也。仙书字字。前后如一。余敬存之。统俟九月诗文何如。乃汇付装潢。出仙媛传○前后所赠之诗札。有数十纸。今仅刻三五。余悉载仙媛传。然媛虽为冤债而来。竟不言冤之所以。胡子亦终不肯自雪其过。惟悚惕而已。有冤不报。正符大士之心。今时下愚。小冤尚愤愤觅报。况其得权势者。肯忘瑕疵乎。如戒经中。不共戴天之雠。尚不加报。故云。杀生报生。生生何益。此之谓欤。惟惜媛具斯世智利根。深达善恶因果之源。而未知有向上一着。倘时得遇作家宗匠。即当下弃却瓢囊矣)。

  六道集卷三
  音释

  音英。触迫近也。


  音颍。颈瘤也。

[利-禾+皮][罩-卓+齐]
  上音披。刀析也。下音济上声。以手出汁也。


  胡结切。音缬。直项也。


  音欧。墓也。又聚沙也。


  音参上声。愁也。痛也。又酷毒也。


  音剃。鼻出曰洟。目出曰涕。涕音体。

[邱-丘+共]
  音恭。

范[瑶-王+金]
  女人冠饰也。

[折/目]
  音志。目光。


  音闪。县名。在会稽。


  音府。乾肉。

眭蒨
  上音为姓也。下仓殿切。音倩。

邯郸
  上音寒。下音单。赵县也。


  七正切。清去声。假借使人也。


  音遂。

庞坞
  上音旁。下音乌上声。


  音灰。

逶迤
  上音威。下音驼。


  音浸上声。

礘圮
  上音泣。下音痞。


  音杳。远望也。


  音鸡。妇女美称。


  音己。几也。谓设而不倚。

[恋-心+廾]
  同[恋-心+斗]。音见。


  音六。山足。

漕漼
  上音曹。下音催上声。

多罗树
  无枝节。身如棕榈。

菩萨
  梵语具云。菩提萨埵。此云觉有情。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故云觉有情。亦云开士。谓能开悟一切众生也。亦云大士。谓上求下化。建立大事也。


  音仅。楚有大夫。姓靳名尚。

  附
  西湖

  ○南天竺真观法师。常讲法华。备五种法师之业。盥洗渧地不濡。龙王化作老人。日至听经。师因久旱。请其降雨。王为诸龙求戒。师作法召授。即时降雨。龙王峨冠朱服夜来顶礼。师问以多旱之因。龙曰。人无正信。多行恶行。天将地肥流入深土。五谷食无肥肤。旱涸固有由也(出高僧传)。

  姑苏

  ○曹鲁川居士。为予言。有女在夫家。夏坐室中。一蛇从墙上逐鸽。堕庭心。家人见而死之。数日后。蛇附女作语。鲁川往视。则云。我昔为荆州守。高欢反。追我至江浒。遂死江中。我父母妻子。不知安否。鲁川惊曰。欢六朝时人。今历隋唐宋元而至大明矣。鬼方悟死久。并知为蛇。复曰。既作蛇。死亦无恨。但为我礼梁皇忏一部。吾行矣。乃延泗洲寺僧定空礼忏。忏毕。索斋。为施斛食一坛。明日。女安隐如故。忏之功大矣哉(出云栖大师竹窗随笔)。
  搜神记(晋于宝。死而复稣。见天地间鬼神事。遂撰集古今神祇灵异。名曰搜神记)

  释法聪

  ○说法於浙西之苏杭嘉兴县。有神曰高王。降其祝曰。为我请聪法师来受菩萨戒。居人依其言而请之。受戒讫。又降祝曰。自今以往。酒肉五辛。一切悉断。后若祈福。可请众僧。在庙设斋行道。历二年。秀州海盐县神。曰鄱阳府君。因常祭。降祝曰。为我请聪法师讲涅盘经。众乃迎师就讲。神又降祝曰。神道业障。多有苦恼。自听法来。身鳞甲内。已息细虫啖苦。愿为我请师。更讲大品般若经。师复为讲之。神降祝谢(出高僧传)。

  唐

  ○慧棱法师。贞观十四年正月半。有感通寺昶法师曰。梦见阎王请棱公讲三论。昶公讲法华。启棱公可否。棱曰。善哉。慧棱发愿。常处地狱。教化众生。讲大乘经。既有此征。斯愿毕矣。至九月末。蒋王见棱气弱。送韶州钟乳。逼令服之。其夕梦见一衣冠者曰。勿服此乳。阎王庄严道场已竟。大有乳药。至十月半黄昏时。遂觉不愈。告寺主宝度曰。吾忆年八岁。往龙泉寺礼观音。未至耆阇崛山。已讲三遍。皎如目前。言未讫。外有大声告曰。法师早起烧香。使人即到。宝度曰。何人。答曰。阎王使者。迎棱法师。即起烧香洗浴。忏悔礼佛讫。还房中。取一生私记经旨。焚之曰。此私记於他读之。不得其致矣。至小食时。异香忽来。棱敛容便卒(出高僧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