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史传部
- 朝鲜僧史
- 东国僧尼录
东国僧尼录
续藏经 东国僧尼录
东国僧尼录目次
名僧
本如禅师 慧彻禅师 洪陟禅师 无染禅师 玄昱禅师 觉体禅师 道均禅师 品日禅师 迦智禅师 忠彦禅师 大茅禅师 证禅师 陟禅师 顺支禅师 智异山和尚 钦忠禅师 行寂禅师 清虚禅师 金藏和尚 清院和尚 卧龙和尚 瑞岩和尚 泊岩和尚 大岭和尚 大无为禅师 云住和尚 庆猷禅师 慧禅师 龟山和尚 慧云禅师(已上新罗人) 雪岳令光禅师 道峰山慧炬国师(已上高丽人) 万恒 混立 惠勤 冠宣 法言(已上亦高丽人) 顺应 理贞 希朗 普照大师 李居仁(已上亦新罗人) 普德(高勾丽人) 西山大禅师 松云洪济大师(已上本朝) 嘿行者
尼姑
金氏(新罗人)
诗僧
大觉国师 无[得-彳]智国师 大鉴国师 龟山昙秀禅师 无己 卓然师 雉岳老僧 三重空空 麟角禅师 静明禅师 圣能 无畏 坦然 冲奯 惠文 圆镜 寸真 义砧 正思
逆僧
辛旽(丽朝人)
奸僧
普雨(本朝人)
东国僧尼录
名僧
本如禅师(南岳让禅师法嗣)
慧彻禅师
洪陟禅师(西堂藏禅师法嗣)
无染禅师(麻谷彻禅师法嗣)
玄昱禅师
觉体禅师(章敬恽禅师法嗣)
道均禅师(南泉愿禅师法嗣)
品日禅师(盐官安禅师法嗣)
迦智禅师(大梅常禅师法嗣)
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云。待汝里头来。即与汝道僧问。如何是大梅的二日。师云。酪本一时(并景德传灯录)。
忠彦禅师(大梅常禅师法嗣)
大茅和尚(归宗常禅师法嗣)
上堂云。欲识诸佛师。向无明心内识取。欲识常住不雕性。向万物迁变处识取 僧问。如何是大茅境。师云。不露锋。僧云。为什么不露锋。师云。无当者(并景德传灯录)。
证禅师
陟禅师
顺支禅师(□山寂禅师法嗣)
本国号了悟大师
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竖拂子。僧曰。莫遮个便是。师放下拂子 问。以字不成。八字不是。是什么字。师作圆相示之 有僧。於师前作五花圆相。师画破。别作一圆相。
智异山和尚(临济玄禅师法嗣)
一日示众曰。冬不寒。臈后看。便下座(景德传灯录)。
钦忠禅师(石霜诸禅师法嗣)
行寂禅师(石霜诸禅师法嗣)
清虚禅师(石霜诸禅师法嗣)
金藏和尚(洞山价禅师法嗣)
清院和尚(九峰虔禅师法嗣)
僧问。奔马争球。谁是得者。师曰。谁是不得者。曰恁么则不在争也。师曰。直得不争。亦有过在。曰如何免得此过。师曰。要且不曾失。曰不失处如何鍜炼。师曰。两手捧不起。
卧龙和尚(云盖元禅师法嗣)
问。如何是大人相。师曰。紫罗帐里不垂手。曰为什么不垂手。师曰。不尊贵 问。十二时中间。如何用心。师曰。猢猴吃毛虫(景德传灯录)。
瑞岩和尚(谷山藏禅师法嗣)
问。黑白两亡开佛眼时如何。师曰。恐你守内 问。如何是诞生王子。师曰。深宫引不出。
泊岩和尚
问。如何是禅。师曰。古冢不为家 问。如何是道。师曰。徒劳车马迹 问。如何是教。师曰。贝叶收不尽。
大岭和尚(并谷山藏禅师法嗣)
僧问。只到潼关便却休时如何。师曰。只是途中活计。曰其中活计如何。师曰。体即得。当即不得。曰体得为什么当不得。师曰。体是什么人分上事。曰其中事如何。师曰。不作尊贵(并传灯录)。
大无为禅师(雪峰存禅师法嗣)
云住和尚(云居膺禅师法嗣)
问。诸佛道不得。什么人道得。师曰。老僧道得。曰诸佛道不得。和尚作么生道。师曰。诸佛是我弟子。曰请和尚道。师曰。不是对君王。好与二十棒(传灯录)。
庆猷禅师
慧禅师(并云居膺禅师法嗣)
龟山和尚(长庆棱禅师法嗣)
有举相国裴公休启法□会。问看经僧。是什么经。僧曰。无言童子经。公曰。有几卷。僧曰两卷。公曰。既是无言。为什么却有两卷。僧无对。师代曰。若论无言。非唯两卷(传灯录)。
慧云禅师(白兆圆禅师法嗣)
雪岳令光禅师(天龙机大师法嗣)
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分明记取 问。如何是诸法之根源。师曰。谢指示(传灯录)。
道峰山慧炬国师(清凉益禅师法嗣)
师始发机於净慧之室。本国主思慕。遣使来请。遂回故地。国主受心诀。礼待弥厚。一日请入王府 上堂。师指威凤楼示众曰。威凤楼为诸上座举扬了。诸上座还会么。傥若会。且作么生会。若道不会。威凤楼作么生不会。珍重。师之言教。未被中华。亦莫知所终。
万恒 古潭 慧鉴国师
俗姓朴氏。进士景升之子。熊津郡人。己酉生。师赴九山选中魁科。忠烈王命住三藏社。弟子至七百。延佑己未遘疾。前一夕。南峰大木自仆。赤祲亘山谷。年七十一。腊五十八。王赐谥。塔曰广照。
师以儒家子为僧。幼颕悟。能自强於学。长益不怠。赴九山选中魁科。拂衣往枫岳。夏满。移栖智理山。饥不重味。寒不袭裘。胁不至席者累稔。迹晦而名彰。忠烈王。命住三藏社。其师曹溪圆悟和尚亦谕之。乃往。后历主朗月云兴禅源等社。凡经指授。若聩而聆。若[醨-蹂]而醒。弟子至七百。士大夫抠衣入社者。不可胜计。中吴异蒙山。见其文偈。叹赏不已。赓和十数。仍贻书致古潭之号。皇庆癸丑。大尉王燕。居永安宫。安车卑辞。邀至京城。时方聚禅教名流。日以次讲论。师主棒喝风生。辩若悬河。王喜甚。行同舆。手捧馔。加法号别传宗主重续祖灯妙明尊者。袈裟衣裙帽袜先银币五十镒以赆。师还山。悉以付常住。不归于私。
浴更衣。修遗书。自占葬地。夜艾唤侍者檛鼓。披袈裟。据禅床声喝告别。其略曰。廓清五蕴。真照无穷。死生出没。月转空中。吾今下脚。谁辨玄踪。告尔弟子。莫谩扪空。禅者景瑚。问以告住之意。则有何处不相逢。渡河不用筏等语。拍膝久手。含笑而化。
初母郑氏梦。天降翠幕。有童子。肌肉如氷玉。就视之。遂合掌跃入郑氏怀。反寤。如纳斗大石胞中。砭药之不效。以己酉八月六日诞师。因名幕儿。淮示寂带方郡民名白太者。梦师登翠幕天去。怪而明日奔至寺。师已逝(并李齐贤撰碑序)。
混丘 无极老人 宝鉴国师
字丘乙。旧名清玢。俗姓金氏。赠佥议评理弘富之子。清风郡人。忠宪王辛亥生。以九山选。首登上七科。弃去徒普觉学。忠烈王下批至大禅师。德陵即政。特授两街都僧统。加大师。子册命师为鉴智王师。两王同枢衣请益。因命住莹源寺。至理二年。移锡于松林寺。年七十三。僧夏六十三。赠谥塔曰妙应。有语录两卷。歌颂杂着二卷。新编水陆仪文二卷。重编指颂事苑三十卷。
近世有大比丘。推明佛祖之道。以开学曰普觉国尊。其徒盖数百千人。而能钻坚挹深。妙契啐啄者。惟宝鉴国师为然。
幼与群儿戏。聚瓦石为塔庙。休则面壁。若有思念。形貌端严。性又慈祥。故亲戚目为小弥陀。十岁投无为寺禅师天镜祝发。以九山选。首登上七科。弃去。从普觉学。自诡非睹阃奥不止。始普觉梦一僧来。自谓五祖演。诘朝师往谒。心独怪之。及是叹其敏而勤。语众曰。吾梦有征矣。洎嗣席开堂。其师众规绳。讲若画一。而雍容闲雅过之。
德陵谢位。处永安宫。屡遣中使。舆而致之。从容谈道。或至日暮。於是谂国王。以祖宗旧例。册命师为悟佛心宗解行圆满鉴智王师。两王抠衣。前古未有。数年乞退。许之。命住莹源寺。寺本禅院。元贞中为智者宗所有。以师故始复其旧焉。
盥浴说法别众。其略曰。荆棘林中下脚。干戈丛里藏身。今日路头果在何处。白云断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既乃还方丈。据床而逝。师况厚寡言。学无不窥。为诗文富赡。行丛林门中。吴蒙山异禅师。尝作无极说。附海舶以寄之。师默领其意。自号无极老人。
臣闻。佛氏喜言福智修己。而物应者也。缺一於二。不足以自立。宁能信於人乎。师凡七增秩。六锡号。九历名蓝。再住内院。为一国释林之首。受两王函丈之礼。人无异论。咸谓之宜。非所谓福智二严者。畴克如是哉。其撰词刻石。传示后世。臣可以无愧矣(并李齐贤撰碑文)。
惠勤 懒翁 谥禅觉道号普济尊者
初名元惠。宁海府人。俗姓牙氏。具膳官令瑞之子。母郑氏。灵山郡人。郑梦见金色隼。飞来啄其头。忽坠卵。五彩烂然入怀中。因而有娠。以延佑庚申生。癸卯入九月山。遣内侍金仲孙请还。乙巳三月。诣阙乞退。始得宿愿。游龙门元寂诸山。丙午入金刚山。丁未秋住清平寺。其冬掜宝岩。以指空袈裟手书授师曰。治命也。己酉再入台山。庚戌春。司徒达睿。奉指空灵骨。来厝于桧岩。师礼师骨。因赴召。结夏广明寺。秋初还桧岩。九月即功夫选也。师所居室曰江月轩。丙辰五月。寂然而游。年五十七。法腊三十八。
玄陵在位之二十年庚戌。秋九月十日。 召师入京。十六日就师所寓广明寺。大会两宗五教诸山衲子。试其所自得。号曰功夫选 上亲幸视为。师拈香毕。升法座。乃言曰。破却古今之窠臼。扫尽凡圣之踪由。割断衲子命根。抖擞众生疑网。操纵在握。变通在机。三世诸佛历代祖师。其揆一也。在会诸德。请以实答。於是以次入对。曲躬流汗。皆曰未会。或理通而碍於事。或狂甚而夫於言。一句便退。上若不豫色。然幼庵修禅师后至。师历问三句三关。会罢还桧岩。
偶念指空三山两水之记。欲移锡桧岩。会以 召赴是寺法会。得请居焉。师曰。先师指空。盖尝指画重营。而毁于兵。敢不继其志。乃谋於众。增广殿宇。工既告毕。丙辰四月。大设落成之会。台许以为。桧岩密迩京邑。士女往还。昼夜络绎。或至废业禁之。便於是有 旨。移住营源寺。逼迫上道。师适疾作。舆出三门。至池边。自导舆者。从涅盘门出。大众咸疑。失声号哭。师[(厂@云)*页]曰。贤力努力。无以余故中辍也。吾行当止於骊兴耳。至汉江。谓护送官卓詹曰。吾疾剧。乞舟行泝流。七日方至骊兴。又谓卓曰。欲少留。俟病间即行。卓勉从之。寓神勒寺。五月十五日。卓又督行急。师曰。是不难。吾当逝矣。是日辰时。寂然而逝。郡人望见五色云盖山顶。既火之洗骨。无云而雨者。方数百步。得舍利一百五十五粒。祷之分为五百五十八。四众得之灰中。以自秘者。莫知其数。神光照耀。三日乃已。释达如。梦见龙盘绕台下。其状如马。及以丧舟还桧岩。无雨水涨。皆骊龙之助云。八月十五日。树浮屠於寺之北崖。顶骨舍利。厝于神勒寺。示其所终也。覆以石锺。戒其无敢讹也。事开于 朝。
年甫冠。邻友亡。问诸父老曰。死何之。皆曰所不知也。中心痛悼。走入功德山。投了然师祝发。师曰。汝为何事出家。对以超三界利群生。且请开示。曰汝之来。此是何物耶。曰此能言能听者能来尔。但未知修进之术。曰吾亦如汝犹未之知。可往求之有余师。至正甲申至桧岩。昼夜独坐。忽得开悟。寻师中国之志决矣。戊子三月至燕都。参指空。答问契合。十年庚寅正月。空集众下语。无能对者。师出众吐数语。三拜而出。空西天百八代祖也。是春南游江淛。秋八月参平山。山问。曾见何人。曰西天指空。日用千釰。山云。且置指空千釰。将汝一釰来。师以坐具提山。山倒在禅□□□贼煞我。师曰。吾釰也能杀人能活人。乃扶起。山以雪岩所传及庵衣拂子表信。辛卯春。抵宝陀洛迦山。拜观音。壬辰至伏龙山。参千岩。适集江湖千余人选入室。岩问所自。师既答。岩云。父母未生前。从甚处来。师曰。今朝四月初二日。岩许之。是岁北还。再参指空。空授以法衣拂子梵书。於是游涉燕代山川。萧然一闲道人也。名闻于内。乙未秋。奉 圣旨住大都广济寺。丙申十月望。设开堂法会。 帝遣院使也先帖木儿。赐金烂袈裟币帛。 皇太子。以金烂袈裟象牙拂子来锡。师受袈裟问众曰。湛然空寂。本无一物。粲兮烂兮。从何而出。众无对。徐曰。 九重宫金口中。乃披。拈香祝 圣升座。横按拄杖。下数语便下。戊戌春。辞指空。得授记东还。且行且止。随机说法。庚子入台山居焉。辛丑冬。 上遣内詹事方节。迎入京。请说心要。赐满绣袈裟水精拂子。 公主献玛瑠拂子。 太后亲施布施。请住神光寺。固辞。 上曰。於法吾亦退矣。不得已即行。十一月。红贼蹂躏京畿。举国南徙。僧徒震惧请避贼。师曰。唯命是保。贼何能为。数日请益急。是夕梦一神人。面有黑志。俱衣冠作礼曰。众散贼必灭寺。愿固师志。明日至土地神。座视其貌。则梦所见也。贼果不至。
平生未尝习世俗文字。有请题咏。操茟立书。若不经意。理趣深远。晚好黑戏山水。逼道栦。呜呼。道既通。多能也宜哉(并李穑撰禅觉塔铭)。
懒翁。母梦见金色隼。飞来啄头。忽坠卵。五彩烂然。入怀中。因有娠(生选)。
冠宣
山人也。
金富轼。讨西京贼妙清。有山人冠宣应幕。荷大斧先出击贼。杀数十人。官军乘胜大破之(胜览)。
法言
智葵文。出屯慈惠寺。契丹主复遣乙凛击之。蔡文兴思政僧法言。率兵九千。迎击于林原驿南。斩三千余级。法言战死(会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