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大师别传注

  铣法师云。大师所造有为功德。造寺三十六所。大藏经十五藏。亲手度僧一万四千余人。造栴檀金铜素尽像八十万躯。传法弟子三十二人。得法自行不可称数。

  天台智者大师别传(终)
天台智者大师传论

    安定 梁肃 述
  论曰。修释氏之训者务三而已。曰戒定惠。斯道也。始於发心。成於妙觉。经纬於三乘。道达於万行。而能事备焉。昔法王出世由一道清净。用一音演说。机感不同。所闻盖异。故五时.五味.半满.权实.偏圆.小大之义播於诸部。[火*(久/采)]然殊流。要其所归无越一实。故经曰。虽说种种道。其实为佛乘。又曰。开方便门。示真实相。喻之以众流入海。标之以不二法门。自他两得。同诣秘密。此教之所由作也。暨鹤林示灭而法纲散。神足隐而宗涂异。各权所据。矛揗更作。其中或三昧云生。四依出现。应缘不等。持论亦别。故摄论.地持.成实.唯识之类分路并作。非有非空之谈莫能一贯。既而去圣滋远。其风东扇。说法者桎梏於文字莫知自解。习禅者虚无於性相不可牵复。是此者非彼。去证者谓证。惠解之道流以忘返。身口之事荡而无章。於是法门之大统或几乎息矣。既而教不终否。至人利见。惠闻惠思或跃相继法雷之震未普。故木铎重授於天台大师。大师象身子善现之超悟。备帝尧大舜之异表。赞龙树之遗论。从南岳之妙解。然后用三种止观成一事因缘。括万法於一心。开十乘於八教。戒定惠之说。空假中之观。坦然明白可举而行。於是教无遗法。法无弃人。人无废心。心无择行。行有所证。证有其宗。大师教门所以为盛。故其在世也。光昭天下为帝王师范。其去世也。往来上界为慈氏辅佐。卷舒於普门示现。降德为如来所使。阶位境智盖无得而称焉。於戏。应迹虽往。微言不坠。习之犹足以抗折百家。昭示三藏。又况闻而能思。思而能修。修而能进。进而不已者欤。斯人也虽曰未证。吾必谓之近矣。今之人。正信者鲜启禅关。者或以无佛无法何罪何善之化化之。中人已下。驰骋贪爱之徒。出入衣冠之类。以为斯言至矣。且不逆耳。私欲不废。故从其门者若飞蛾之赴明烛。破块之落空谷。殊不知坐致焦烂而莫能自出。虽欲益之而实大损。与夫众魔外道为害一揆。由是观之。此宗之大训。此教之旁济。其於天下为不侔也。自智者传法五世。至今湛然大师中兴其道。为子言之如此。故录之以系于篇。
  昔吾祖云没。章安尊者痛诀慈诲。永怀玄风。既听解行之旨。结集添通。复恐始终化事之迹将遂湮坠。由是咨访先达。慎持见闻。始於灵王瑞托胎。终於灭后神应。条叙纂集。仰为是书。俾万世之下。展卷一观若亲睹行事。其利益之功莫大刻梓。昨留本寺。嘉定延燎。寺灾而文亦俱灰。端记滥渍法缘。思报恩德。首捎己长。仍率同故重事锓板以广流布。广后之来者。以见吾祖行处者观而兴起。虽然。由是以见吾祖行处则可。即是以为吾祖行处未可也。观者思之。端平三年六月既望写。
  延庆教寺观堂比丘(端记)稽首敬书(叶枝刊)  当寺经堂比丘(正巳)助官会壹拾贯文  治乎任持比丘(可上)助官会壹拾贯文  观堂比丘道[言*烝]回施严判院油钱贰拾贯文会  端记谨回严判院四年油钱陆拾贯文  官会并施长资成就具足  女弟子陈百三十三娘施官会伍贯文
  注天台智者大师别传下(终)

(附)天台智者大师画赞

    鲁国公 颜真卿 撰
  天台大师俗姓陈  其名智顗华容人  隋炀皇帝崇明因  号为智者诚敬申  师初孕育灵异频  彩烟浮空光照邻  尧眉舜目熙若春  禅慧悲智严其身  长沙佛前发弘誓  定光菩萨示冥契  怳如登山临海际  上指伽蓝毕身世  东谒大苏求真谛  智同灵鹫听法偈  得宿命通辨无碍  旋陀罗尼华三昧  居常面西化在东  八载瓦官阐玄风  敷演智度发禅蒙  梁陈旧德皆仰宗  遂入天台华顶中  因见定光符昔梦  降魔制敌为法雄  胡僧开道精感通  又有圣贤垂秘旨  时平国清即名寺  购得鱼梁五百里  其中放生讲流水  后主三礼彤庭里  请为菩萨戒弟子  炀皇出镇临江涘  金城说会求制止  香火事讫乃西旋  诸宫听众踰五千  建立精舍名玉泉  横亘万里皆禀缘  炀皇启请回法船  非禅不智求弘宣  遂着净名精义传  因令徐柳参其玄  帝既西朝趋象魏  师因东还遂初志  半山忽与沙门值  俄顷逡巡复韬秘  一时月夜如论议  初梦塔坏胡僧至  又为南岳说三智  自言必当终此地  帝十七年归江都  遣使奉迎师北祖  山下规画为寺图  王家所办事不孤  石城天台西门枢  正好修观形胜殊  像前羯磨依昔府  寄帝如意花香炉  第五法师阶位绝  观音下迎彰记莂  万行千宗最后说  跏趺不动归寂灭  天云决漭风惨烈  草木低垂水呜咽  十日容颜殊不别  遍身流汗彰异节  欲归佛陇西南峰  泥泞载涂那可从  门人沥恳祝睟容  应手云开山翠浓  于嗟此地[疗-(日/小)+土]僧龙  空余白塔间青松  每至忌辰因命重  何时道俗不种种  岁岁开龛俨容质  最后如何忽忘失  斋场数僧千剩一  呼名点之又如实  受餐行嚫还复溢  乃知神灵难谭悉  千变万化难致诘  若欲书之无终毕  止观大师名法源  亲事左溪弘度门  二威灌顶诵师言  同禀思文龙树尊  写照随形珠好存  源公瞻礼心益敦  俾余赞述斯讨论  庶几亿载垂后昆



  颜真卿所撰天台大师画赞九十句。声明家流习于歌赞尚矣。(盛)尝披阅群书。会得惠心师注本。与此雠校颇正差谬焉。其注本则每韵各八句。凡十一韵八十八句。无荆溪妙乐间生孙。广述祖教补乾坤二句。(盛)窃谓此二句必出於杜撰。非颜氏之真手也。而其故有六焉。盖此作也。特赞大师之德行。非诸祖之所与。而历举诸祖者。独欲叙法源之祖。后人未达其意。妄谓遗荆溪师。一也。自法源以次推上至龙树菩萨。而唯荆溪师失次。居菩萨上。则错列倒置无所系属。二也。荆溪师尝居妙乐寺。撰文句疏记。后世因名其书。今遂误以妙乐为师号。则震旦之书本见其称。三也。若以妙乐果为其号。则既云荆溪。又云妙乐。岂非重复乎。四也。其置辞造语鄙陋粗拙。与上下文甚不相类。五也。每韵八句。而最后一韵独作十句。亦甚无谓。六也。然原其所以杜撰之由。盖荆溪师弘教着疏列之九祖。其美誉芳声远出法源之右。而赞中历举诸祖独不及此。则后人有所憾。妄作补增。殊不知此赞乃法源之所请。则其学之统谱颜氏所当述。而同门之荆溪莫所与也。自此而因仍传习不辨真伪。则不翅贻谬於后世。亦当获罪於前贤矣。今命声明家删此二句。更恊音律。因陈其说书于赞后云。
  延宝丁巳四月前天台座主二品亲王(盛胤)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