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上善人咏


  四明法智法师(四十三)

  三昧熏修岂有涯  妙宗演出自名家  要期毕命生安养  不是焚身学外邪
  法智法师。讳知礼。字约言。金姓。四明人。从宝云通师传天台教观。出世承天。继住延庆。道化炽行。学徒如林。力行法华.般舟三昧。期生安养。尝与十僧结社。约忏修三载。自焚其身。决取净土。杨文公亿以书劝请住世。传法度人。师答以书。极谈法要。必欲如愿。公再四劝留。始改其辙。天台一宗。万世之下以师为准的。着指要.妙宗二钞。金光诸记。讲座谈尘曾无虚日。后於岁旦结光明忏七日为往生之期。至五日趺座而去。实天圣六年也。赵清献公抃铭其塔。

  慈云遵式法师(四十四)

  燃指陈词徧吉前  力行三昧自长年  临终请像为明证  直占西方上品莲
  慈云法师。名遵式。字知白。台州人。叶姓。二十受具。学律於守初。继入国清。於普贤像前烬一指。誓传天台教观。雍熙初谒宝云通师。北面受业。未几智解秀出。智者大师讳日燃顶终朝。誓力行四修三昧。淳化初众请居宝云。讲说无间。灵异之迹具于本传。师惟以净土劝人。制大小本弥陀忏法。晨朝十念法。往生坐禅观法。念佛方法。十六观颂。念佛三昧诗。其他着述不复缀焉。寿六十九。明道元年十月十八日。令徒弟请弥陀像以证其终。葬于月桂峰下。

  昭庆省常法师(四十五)

  心比西湖水更清  造修慕远悟无生  缙绅贤士同成社  千古犹存净行名
  省常法师者。住钱唐南昭庆院。克志净业。乃自刺指血和墨书花严净行品。每书一字三拜三围绕三称佛名。刊板印成千卷。分施千人。又以栴檀香雕毗卢舍那佛。像成跪地合掌发愿云。我与一千大众结净行社。始从今日发菩提心。穷未来际行菩萨行。愿尽此报身。生安养国。王文正公且为社首。翰林承旨宋白撰碑。翰林学士苏易简作净行品序。状元孙何题社客于碑阴。社友八十。比丘一千。同修念佛三昧。庐山莲社同其高风焉。

  灵芝元照律师(四十六)

  洞彻毗尼更立言  广慈得法领芝园  故乡清泰思归切  妙观才成即返辕
  元照律师。字湛然。余杭人。少依祥符东藏惠鉴师学毗尼。及见神悟谦公讲天台教观。博究群宗。以律为本。常披布伽梨杖锡持钵乞食于市。四主群席。晚居灵芝三十年。众常数百。着十六观经及弥陀经疏外。有芝园等集。自号安忍子。临命终时。讽普贤行愿品趺坐而去。

  龙井元净法师(四十七)

  天竺山中解外魔  晚居龙井友东坡  净修七日无他障  即往莲邦礼佛陀
  元净法师。字元象。杭人。姓徐氏。十二出家。就学於慈云。传天台教观。住上天竺。广聚学徒。教庠之盛冠两浙。元丰间有利山门施资之厚者。倚权而夺之。众亦随散。逾年。其人以散闻。朝廷复令师住。众又集焉。三年谢去。居南山之龙井。在朝名士如赵清献公抃。苏文忠公轼及其弟辙。未莃泰观等咸为方外友。将终之时。入方园奄宴坐。谢宾客。招参寥子告之曰。吾净业将成。若七日无障。吾愿遂已。七日出偈告众。右胁而化。号辨才法师。

  孤山智圆法师(四十八)

  以文鸣道是僧豪  独坐孤山行更高  但得众生开慧目  圣经笺疏肯辞劳
  智圆法师。自号中庸子。从奉先源清师传天台氏学。居西湖孤山。与林和靖为邻友。笺注文字。虽病不癈。於弥陀教法尤克意焉。遂造弥陀经疏并西资钞。以劝发将来。及亡。以陶器二合而[疗-(日/小)+土]之。立石志名字年月。不用谒有位求铭。以虚美我。此师预戒门人也。葬后十五年。积雨山颓。开视陶器。肉身不坏。爪发俱长。乃更袭新衣。屑众香散其上。复[疗-(日/小)+土]之。崇宁二年赐谥法慧大师。

  天衣义怀禅师(四十九)

  五迁名剎萃英贤  净土兼修不碍禅  竖起拳头推枕化  宝花池上绽青莲
  义怀禅师。温州乐清人也。父以渔为业。怀稚时坐船尾随。父渔得鱼即付怀。怀不忍串之。私投江中。父怒捶骂。乐而无悔。遂辞亲出家。依景德寺僧。天圣中试经得度。禀法于翠峰显禅师。凡五住道场。晚居池州栖山庵。化人念佛。有劝修净土说。示寂之夕。其徒智才问。卵塔已毕。如何是毕竟事。怀竖拳示之。推枕而逝。

  圆照宗本禅师(五十)

  延和殿里阐宗乘  人主称为福慧僧  报尽西归登上品  非惟名字续传灯
  禅师讳宗本。常州人。性质直。少缘饰。貌礼碛。言无枝叶。蚤服勤苦。参怀禅师。言下契悟。初住苏之瑞光。杭州太守陈公襄以净慈恳请之曰。借师三年。为此邦植福。不敢久占。本遂赴之。未几禅宗辟相国寺六十有四院。诏本住慧林。召对延和殿。既退。上自送之。谓左右曰。真福慧僧也。老居灵岩。闭户密修净业。曦律师尝神游净土。见一莲座。问彼土之人曰。此何人之座。曰大宋国僧宗本之座。元符二年十二月甲子。沐浴告众右胁若熟睡然。撼之已去。门弟子塔全身于灵嵓。

  黄龙悟新禅师(五十一)

  三关已透继黄龙  系念西方复用功  可谓有禅兼净土  於兔戴角更威雄
  悟新禅师。少以气节盖众。好面折人。初谒栖贤秀铁面不契。次参黄龙宗觉禅师。大悟玄旨。自号死心叟。榜其居曰死心室。继住黄龙。丛席大振。犹专意净业。有劝念佛文。其说明简切要。读之令人发哀起信。固知其为深得净土之旨者也。

  大通善本禅师(五十二)

  俨临于众屼如山  道誉扬扬蔼世间  不是虚承圆照后  须知接武向西迁
  善本禅师。姓董氏。汉仲舒之后。其先家大康仲舒村。后迁于颕。遂为颕人。博通内外书。操履清修。参圆照本公坐定公。特顾之本。默契其旨。一时辈流俱列其下。后住净慈。继圆照之席。众辏如云。时号大小本。神.孝闻其名。诏住上都法云寺。赐号大通禅师。所至凡见佛菩萨立像不敢坐。齐馔以鱼胾名者不食。其防心离过。专志净业。盖有所从来。示寂之际。光明甚炽。

  长芦宗赜禅师(五十三)

  宗说俱通世共闻  莲华胜会策全勋  后人欲报劬劳德  修行须遵劝孝文
  宗赜禅师者。号慈觉。住真州长芦寺。禅理洞悟。愿力弥深。然笃勤化物。乃遵庐阜之规。建莲华胜会。劝修念佛三昧。其法日念阿弥陀佛或百声千声万声。回向往生净土。各於日下以十字记之。有莲华胜会录。赜一夕梦一男子乌巾白衣。年甚少。风貌清美。揖告赜曰。欲入公弥陀会。乞书一名。赜乃取录。秉笔问曰公何名。白衣者曰名普惠。赜书已。又曰家兄亦曾上名。赜曰令兄何名。曰家兄名普贤。白衣者遂隐。赜觉而询诸耆宿。皆云华严经离世间品有二大菩萨名。赜以为佛子行佛事。必有圣贤幽赞。故录以二大菩萨为首。有苇江集。内有劝孝文一百二十篇。多教人劝父母修净土为出世间之孝。灵芝照公称为近代大乘师。信然。

  真歇清了禅师(五十四)

  洞下诸师务密修  往生端的是良筹  称扬净土重重说  莽荡狂徒见合羞
  真歇禅师。讳清了。左绵雍氏。嗣丹霞淳公。博究群典。行解相应。洞下一宗至师大振。历主名剎。因慕南海补怛洛伽山孤绝之处。遂卓庵隐焉。名曰孤绝。继住宝陀寺。革律为禅。务於密修。有净土说以劝四众。极为切要。大皇后韦氏建宋先显孝禅寺於杭之高亭山。诏师开山。未几示寂。塔于山中。

  慈受怀深禅师(五十五)

  落落禅林第一流  如何净土又精修  只缘深会无生旨  东去西来总自由
  怀深禅师。得法於长芦信公。学究三乘。毗尼尤谨。日以净土为怀。宣和初住惠林。每苦口语人曰。修行捷径莫越净方。常建西方道场。集众念佛。郡民翕然从化。真末世之良导也。

  白莲咸教主(五十六)

  东掖山中阐化权  洞明三观行应圆  衣盂散尽还安养  动地香风起白莲
  咸教主。住台州东掖山白莲寺。传天台教观。常修法华三昧。系心极乐。元佑七年七月十一日召大众。出衣盂以散之曰。吾二十三日当还净土。至日於方丈门外坐脱。杨次公赞其真。有云。遗书封了跏趺坐。不住白莲生白莲。

  晦庵惠明法师(五十七)

  惠光轮下悟台宗  晚托菁山友叶公  日诵法华期往化  宝池金地乐无穷
  晦庵法师。杭之盐官人。於上竺慧光僧录轮下听讲。二十年间洞达一家教观之旨。有声于教庠。晚年引退。投菁山常照。与叶公为友。共话无生。为净土之计。日课法华诸大乘经。弥陀圣号日计万数。一日示疾召徒属曰。吾平生学大乘。求净土。今幸至此。必遂我愿。泊然而去。常照大众毕集。闻天乐沸空。自西来迎。盘桓顶上。道俗莫不惊异。荼毗获五色舍利不算。岂非平生净法熏炼所致耶。

  楂庵有严法师(五十八)

  行若氷霜系念专  金池奏乐忽来前  迷人不信生安养  看取临行自饯篇
  有严法师。号楂庵。戒检如氷霜。善文好辨。专志净业。一夕见在金池上。执乐者数人举音以迓其来。乃作自饯一篇。不数日而化也。

  桐江择瑛法师(五十九)

  杰出桐江畅本怀  日加净业复清齐  现前十愿能成就  即是当来不退阶
  择瑛法师。富春人。传天台教观。行业过人。化道大炽。专注西方。有往生净土十愿及横竖二出辨。具载乐邦文类。

  喻弥陀(六十)

  亲睹慈容慧眼开  笔端三昧果奇哉  光明相好重重现  赢得嘉名徧九垓
  喻弥陀。讳思净。钱唐人。舍妻孥为如来徒。自号净土子。早侍瑛法师讲法华。及授净土教法。常念弥陀。及[门@免]观经。暇则画圣像。极为精妙。凡画圣像。先於净室中澄寂其心。想念西方。必得弥陀光明现前。方敢下笔。多画丈六大像。奇妙入品。俗姓喻。於是世称为喻弥陀云。建立妙行伽蓝于杭之北门廷。摄云水饭僧三百万。建十莲华藏。绍兴丁巳端坐室中。目想西方。一七日燃香供佛。奄然而化。

  石芝宗晓法师(六十一)

  刻意台衡讲日新  乐邦归志劝多人  有能横截娑婆去  方得名为报佛恩
  宗晓法师。嗣月堂惠询法师。洞彻教部。一以弥陀行法化人。尝集大藏经论诸宗祖师方外士大夫所着文颂。凡发挥净土之旨者编成巨帙。名曰乐邦文类。现行于世。又曰乐邦归志。观法师之用心。其生净土尚何言哉。

  慈照宗主(六十二)

  听得鸦鸣万事休  何期夙障遣江州  导师顺逆皆方便  只要众生信解修
  慈照宗主。讳子元。自号万事休。平江昆山茅氏子。投延祥寺志通出家。习诵法华。修止观。一日正定中。闻鸦声悟道。乃慕庐山远公之风。劝人念佛。编白莲忏仪。后往临淀山湖上创白莲忏堂。与四众同修净业。四十六岁障临江州。於逆顺境未尝动念。随方劝化。有西行集。乾道二年宋孝宗诏至德寿殿演说净土法门。特赐白莲导师慈照宗主。后於铎城倪普建家告诸徒曰。吾化缘已毕。时将行(矣)。言讫合掌而寂。塔舍利于松江之力反市。

  优昙宗主(六十三)

  莲社宗风力挽回  匡庐山势更崔嵬  谁知五浊众生界  又见优昙一朵开
  元优昙宗主。讳普度。江州庐山东林寺白莲宗善法堂主也。着莲宗宝鉴十卷。元之至大间。奉太子令旨板行天下。於是中兴莲教。其行业始终自有纪录。兹不复述也。

  寂堂师元禅师(六十四)

  密庵会里得单传  佛制毗尼守愈坚  自向十州行化徧  好看陆地出红莲
  师元禅师。姓祝氏。华亭人。尝学禅於密庵杰公。戒律甚严。笃行念佛三昧。感金甲神自天而降。梦红莲华从地而出。由是十州行化。大阐莲宗。普劝一切人念佛往生。感验者不可算数。创白莲寺於湖之弁山。又创延圣院於苏之陈湖碛沙。遂终碛沙焉。

  天目中峰和尚(六十五)

  天目山中独坐时  王臣膜拜道巍巍  禅心不离莲华国  净土诗成阐化机
  中峰和尚。钱唐人。讳明本。得法于天目山高峰和尚。其道德巍巍。如泰山北斗。王臣归命。龙象交参。朝廷屡遣使者降赐金帛。勑号普应国师。和尚惠辨无碍。应接来机之暇。复密修净业。有怀净土诗百篇。春秋六十二。示寂之日。光明异发。塔全身于天目山中。

  玉冈蒙润法师(六十六)

  妙入台宗解行圆  化仪四教演无边  限修亡倦成三昧  不上青莲定白莲
  蒙润法师。字玉冈。得法於古源永清法师。解行俱圆。道德兼重。行道於杭之天竺山中。晚居风篁岭之白莲庵。杜门谢客。精修念佛三昧。临寂之时。化佛来迎。异香满室。

  云屋善住和尚(六十七)

  行门清净玉壶氷  的是苏台福慧僧  天上人间俱不愿  华开见佛是真乘
  云屋和尚。讳善住。苏人也。受业于郡之善庆院。习贤首学於卧佛和尚。性禀高洁。不近声剎。学通华梵。能文善书。方外大夫士无不崇敬。掩关不出。昼夜六时称念阿弥陀佛万声。读诵大乘。礼拜忏悔。坐卧向西。虽病久不易。吴中之修净土者。惟和尚为最。故缁白多取则焉。有安养传及谷响集行世。临终异香满室。倐然而去。

  天如惟则禅师(六十八)

  狮子嵓前得指南  卧云立雪验来参  老禅末上生莲界  念佛休言落二三
  天如惟则禅师。庐陵人。得法于中峰和尚。妙悟玄辨。居于人上。建师子林菩提正宗寺于苏城。有卧云立雪二室。禅师日坐其间。宰官长者清净四众参学之人接武而集。禅师以单提独弄之外。复着净土或问。劝人念佛。发明西方教法。最为切着。春秋六十九。临终灵瑞甚异。塔全身于水西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