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天眼目

  转侧无依功就位。  回头失却楚王城。

  五天银烛辉

  (十三)五天皎皎玉轮孤。  一点光明分鉴湖。  闲步却来游幻海。  十方沙界大毗卢。

  深岩藏白额

  (十四)白额深藏烟雾昏。  异中来也自惊群。  草深直下无寻处。  触著轻轻祸到门。

  曹洞机(汾阳)

  (十五)楼阁千家月。  江湖万里秋。  芦花无异色。
  白鸟下汀洲。

  宗旨(古德)

  (十六)洞下门庭理事全。  白云岩下莫安眠。  纵饶枯木生花去。  反照荒郊不直钱。

  古德分三种功勋(新增)


  正位一色

  无影林中鸟不栖。  空阶密密向边迟。  寒岩荒草何曾绿。  正坐堂堂失路迷。

  大功一色

  白牛雪里觅无踪。  功尽超然体浩融。  月影芦花天未晓。  灵苗任运剪春风。

  今时一色

  髑髅识尽勿多般。  狗口才开落二三。  日用光中须急荐。  青山只在白云间。

  宏智四借颂


  借功明位

  (十七)苹末风休夜未央。  水天虚碧共秋光。  月船不犯东西岸。  须信篙人用意良。

  借位明功

  (十八)六户虚通路不迷。  太阳影里不当机。  纵横妙展无私化。  恰恰行从鸟道归。

  借借不借借

  (十九)识尽甘辛百草头。  鼻无绳索得优游。  不知有去成知有。  始信南泉唤作牛。

  全超不借借

  (二十)霜重风严景寂寥。  玉关金锁手慵敲。  寒松尽夜无虚籁。  老鹤移栖空月巢。

  曹洞门庭

  曹洞宗者。家风细密言行相应。随机利物。就语接人。看他来处。忽有偏中认正者。忽有正中认偏者。忽有兼带。忽同忽异。示以偏正五位。四宾主功勋五位。君臣五位。王子五位。内外绍等事。偏正五位者。正中偏者。体起用也。偏中正者。用归体也。兼中至。体用并至也。兼中到。体用俱泯也。四宾主。不同临济。主中宾。体中用也。宾中主。用中体也。宾中宾。用中用。头上安头也。主中主。物我双忘。人法俱泯。不涉正偏位也。功勋五位者。明参学功位至于非功位也。君臣五位者。明有为无为也。王子五位者。明内绍本自圆成。外绍有终有始也。大约曹洞家风。不过体用偏正宾主。以明向上一路。要见曹洞么。佛祖未生空劫外。正偏不落有无机。

  要诀(山堂淳)

  新丰一派荷玉分流。始因过水逢渠。妙见无情说法。当今不触。展手通玄。列五位正偏。分三种渗漏。夜明帘外。臣退位以朝君。古镜台前。子转身而就父。雪覆万年松径。夜半正明。云遮一带峰峦。天晓不露。道枢绵密。智域渊深。默照空劫已前。湛湛一壶风月。坐彻威音那畔。澄澄满目烟光。不萌枝上花开。无影树头凤舞。机丝不挂。个中双锁金针。文彩纵横里许暗穿玉线。双明唱起。交锋处知有天然。兼带忽来枯木上。须能作主不存正位。那守大功。及尽今时。宁容尊贵。截断情尘见网。掣开金锁玄关。妙协全开。历历髅中混迹。平怀常实。明明炭里藏身。卷舒不落功勋。来去了为变易。欲使异苗蕃茂。贵在深固灵根。若非柴石野人。争见新丰曲子(柴石野人浮山圆鉴之别号也)。

  古德纲宗颂

  荆棘丛生三二五。  烟云罩径孰能寻。  乌鸡冒雨冲阳焰。  赤蝀穿楼和哑(哑当音厄笑语声。易曰笑言哑哑。赤蝀穿楼和哑音。此无语中有语也。人多作喑哑之哑非也)音。  广泽芦花藏雪密。  收纶钓艇弄湾深。  当轩黯黯无秦镜。  散发斜眉下翠岑。

  宝镜三昧

  如是之法。佛祖密付。汝今得之。宜善保护。银碗盛雪。明月藏鹭。髅之弗齐。混则知处。意不在言。来机亦赴。动成窠臼。差落顾伫。背触俱非。如大火聚。但形文彩。即属染污。夜半正明。天晓不露。为物作则。用拔诸苦。虽非有为。不是无语。如临宝镜形影相睹。汝不是渠。渠正是汝。如世婴儿五相完具。不去不来不起不住。婆婆和和有句无句。终不得物。语未正故。重离六爻。偏正回互。叠而为三。变尽成五。如荎草味。如金刚杵。正中妙挟敲唱双举。通宗通途。挟带挟路错然则吉。不可犯忤。天真而妙。不属迷悟。因缘时节寂然昭著。细入无间大绝方所。毫忽之差不应律吕。今有顿渐。缘立宗趣。宗趣分矣。即是规矩。通宗趣极真常流注。外寂中摇系驹伏鼠。先圣悲之为法檀度。随其颠倒。以缁为素。颠倒想灭肯心自许。要合古辙。请观前古。佛道垂成。十劫观树。如虎之缺。如马之馵。以有下劣。宝几珍御。以有惊异。狸奴白牯羿以巧力。射中百步。箭锋相直。巧力何预。木人方歌。石女起舞。非情识到。宁容思虑。臣奉于君。子顺于父。不顺非孝。不奉非辅。潜行密用如愚若鲁。但能相续名主中主。

  人天眼目卷之三终



  人天眼目卷之四


  沩仰宗

  师讳灵祐。福州长溪赵氏子。得法于百丈海和尚。初至大沩木食涧饮。十余年始得仰山慧寂禅师。相与振兴其道。故诸方共称曰沩仰宗。

  三种生

  师谓仰山曰。吾以镜智为宗要。出三种生。所谓想生相生流注生。楞严经云。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则汝法眼应时清明。云何不成无上知觉。想生即能思之心杂乱。相生即所思之境历然。微细流注。俱为尘垢。若能净尽方得自在。
  后有僧问石佛忠禅师。如何是想生。忠云。兔子望月。如何是相生。忠云。山河大地。如何是流注生。忠云。无间断。

  想生颂(石佛)

  密密潜行世莫知。  个中已是涉多岐。  如灯焰焰空纷扰。  急急归来早是迟。

  相生

  法不孤生仗境生。  纤毫未尽遂峥嵘。  回光一击便归去。  幽鸟忽闻双眼明。

  流注生

  尘尘声色了无穷。  不离如今日用中。  金锁玄关轻掣断。  故乡归去疾如风。

  圆相因起

  圆相之作。始于南阳忠国师。以授侍者耽源。源承谶记传于仰山。遂目为沩仰宗风。明州五峰良和尚。尝制四十则。明教嵩禅师。为之序称道其美。良曰。总有六名。曰圆相。曰暗机。曰义海。曰字海。曰意语。曰默论。耽源谓仰山曰。国师传六代祖师圆相。九十七个。授与老僧国师示寂时。复谓予曰。吾灭后三十年。南方有一沙弥。到来大兴此道。次第传授。无令断绝。吾详此谶事在汝躬。我今付汝。汝当奉持。仰山既得遂焚之。源一日又谓仰山曰。向所传圆相。宜深秘之。仰曰。烧却了也。源云。此诸祖相传至此。何乃烧却。仰曰。某一览已知其意。能用始得不可执本也。源曰。于子即得。来者如何。仰曰。和尚若要重录一本。仰乃重录呈似。一无差失。耽源一日上堂。仰山出众作○相。以手托起作呈势。却叉手立。源以两手交拳示之。仰进前三步。作女人拜。源点头。仰便礼拜。此乃圆相所自起也。

  暗机

  仰山亲于耽源处。受九十七种圆相。后于沩山处。因此○相顿悟。后有语云。诸佛密印岂容言乎。又曰。我于耽源处得体。沩山处得用。谓之父子投机。故有此圆相。勘辨端的。或画此[○@牛]相乃纵意。或画[○@佛]相乃夺意。或画[○@人]相乃肯意。或画○相。乃许他人相见意。或画[○@(三*三)]相。或点破或画破。或掷却或托起。皆是时节因缘。才有圆相。便有宾主生杀纵夺机关眼目隐显权实。乃是入廛垂手。或间暇师资。辨难互换机锋。只贵当人大用现前矣。
  一日梵僧来参。仰山于地上画○此相示之。僧进前添作相。复以脚抹却。山展两手。僧拂袖便行。
  仰山闭目坐次。有僧潜来身边立。山开目见。遂于地上画[○@水]相。顾示其僧。僧无对。

  义海

  仰山在洪州观音寺。粥后坐次。有僧来礼拜。山不顾。僧问山。识字否。山云随分。僧乃右旋一匝云。是什么字。山于地上书十酬之。僧又左旋一匝云。是什么字。山乃改十作卍酬之。僧又画○相。以两手托。如修罗擎日月势云。是什么字。山画[○@卍]相对之。僧乃作娄至势。山云。如是如是。此是诸佛之所护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善自护持。善哉善哉好去。僧乃礼谢腾空而去。时有一道者。见后经五日遂问山。山云。汝还见否。者云。见出三门外腾空而去。山云。此是西天阿罗汉。特来探吾宗旨。者云。某甲虽睹此种种三昧。不辨其理。山云。吾以义为汝解释。此是八种三昧。觉海变为义海。体同名异。然此义合有因有果。即时异时。总别不离隐身三昧也。

  五冠了悟和尚与仰山立玄问玄答

  此相谓之举函索盖相。亦名半月待圆相。若将此相问之。更添半月对之。乃曰。举函索盖。答者以盖覆函。故曰函盖相称。以现圆月相也。此名抱玉求鉴相。若将此相来问。即于其中书某字答之。此相谓之觅良鉴。答者识玉便下手也。[○@ㄙ]此名钩入索续相。有将此相来问。但于ㄙ字侧添亻字答之。乃问者钩入。答者索续。乃云续成宝器相也。[○@佛]此名已成宝器相。若将此相来问。但于内书土字答之。[○@土]此名玄印玄旨相。独脱超前众相。不著教意所摄。若是灵利底。对面分付拟之。则不见也。三祖云。毫厘有差天地悬隔。若不具正眼。焉能辨此。似子期听伯牙之琴。如提婆晓龙树之相。喻鸡抱卵啐啄同时。迟钝浅流。卒难顿晓。如盲视色而转错也。

  辨第八识

  此是众生。俱有六识。添空一识名为七识。识不可得名第八识。亦名八王子。亦名八解脱。亦名八丈夫。总有四八三十二相。此是果相因智报德。亦名八识。七八二识不相离。故来为先锋。去为殿后。以至追思过去。攀缘见在。念虑未来。三细六粗五意六染七识。分彼分此分是分非。八阿赖耶识。名为白净。本无瑕玷。无佛无众生。无尔亦无我。古德云。赖耶白净本无愚。三细分时有六粗(三细六粗说。见后宗门杂录中四智第七末那之下)八万四千从此造。大千沙界作凡夫。梦心桎梏元非有。病眼空花岂是无。反掌之间成十善。依然赤水获玄殊。第八识亦名含藏识。若是悟底人。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位圆。六识转为妙观察智。反观第八识。为不动智。空无内外名大圆镜智。即一体也。平等性智总号也。以妙观察智。收前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乃至八万四千尘劳。转为成所作智。总归大圆镜智。即一体也。第五识乃记持识。转为成所作智。成所作智。转入妙观察智。妙观察智。转入平等性智。平等性智。转入大圆镜智。即一体也。是相宗师。若有问难能转者。即转在那个识(一作若有问难能转者阿那个识)按楞伽经云。佛诫大慧。初中后夜。常以妙观察智。当净现流。识转六根。为成所作智。如手仰时不应问覆手何在。亦如冰为水时不即有异。故云。烦恼即菩提。据百法惟识二论。但取其义。莫著言句也。六祖大师偈云。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五八六七果因转。但转其名无实性。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六妙七平因地转五成八大果中圆)。

  仰山临终付法偈

  一二二三子。  平目复仰视。  两口无一舌。  此是吾宗旨。

  龙潭智演为四颂

  一二二三子。  [○@牛]牛字清风起。  [○@佛]佛来勘不就。
  [○@人]人乃争纲纪。

  平目复仰视。  儿孙还有异。  未辨个端倪。  出门俱失利。
  两口无一舌。  止止不须说。  西天僧到来。  乌龟唤作鳖。
  此是吾宗旨。  扬声啰啰哩。  镜智出三生。  吹到大风止。

  三燃灯

  三燃灯见曹山录中。非仰山语也。曹山云。然灯前有二种。一未知有。同于类血之乳。一知有犹如意未萌时。始得本物。此名燃灯前。一种知有。往来言语是非。声色亦不属正照用。亦不得记。同类血之乳。是漏失边事。此名燃灯后。直是三际事尽。表里情忘。得无间断。此始得正燃灯。乃云得记(此说见祖庭事苑。既前收在沩仰宗。不欲移动也)。

  古德颂

  解行分明珠走盘。  未能透脱几多难。  如瓶注水无遗漏。  隔海风光冷眠看(然灯前)。

  不见明珠不走盘。  良天静夜黑漫漫。  古今十世无增减。  拈起牛头尾上安(正然灯)。

  问处分明答处亲。  尘尘刹刹总逢君。  一声黄鸟青山外。  占断风光作主人(然灯后)。

  三照语(香严)

  拟心开口隔山河。  寂默无言也被呵。  舒展无穷又无尽。  卷来绝迹已成多(本来照)。

  不动如如万事休。  澄潭彻底未曾流。  个中正念常相续。  月皎天心云雾收(寂照)。

  四威仪内不曾亏。  今古初无间断时。  地狱天堂无变异。  春回杨柳绿如丝(常照)。

  沩仰门庭

  沩仰宗者。父慈子孝。上令下从。尔欲捧饭。我便与羹。尔欲渡江。我便撑船。隔山见烟。便知是火。隔墙见角。便知是牛。沩山一日普请摘茶。次谓仰山曰。终日只闻子声不见子形。仰山撼茶树。沩山云。子只得其用不得其体。仰曰。和尚如何。师良久。仰曰。和尚只得其体不得其用。沩山云。放子三十棒。乃至仰山过水。香严点茶。推木枕展坐具。插锹立举锹行。大约沩仰宗风。举缘即用忘机得体。不过此也。要见沩仰么。月落潭无影。云生山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