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论藏
- 诸宗部
- 乐邦文类
乐邦文类
首楞严经 情想多少论报高下
佛告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情少想多。轻举非远。即为飞仙。情想均等。不飞不坠。生于人间。想明斯聪。情幽斯钝。情多想少。流入横生。重为毛群。轻为羽族。七情三想。沉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常被焚烧。水能害己。无食无饮。经百千劫。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纯情即沉入阿鼻狱。若沉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滥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狱。
守护国界主经 命终善恶感报优劣
佛言。若人命终之时。预知时至。正念分明洗浴著衣。吉祥而逝。光明照身。见佛相好。众善俱现。定知。此人决定往生净土。若人念佛持戒。无精进心。命终亦无善相。亦无恶相。地府不收。安养不摄。如睡眠去。此人疑情未断。生于疑城。五百岁受乐。再修信愿。方归净土。若人起怜悯心。正念现前。于财宝妻子。心无爱恋。眼色清净。仰面含笑。想念天宫。当来迎我。耳闻天乐。眼见天童。舍此报身。定生天界。若人生于柔软善心。起福德心。身无病难。忆念父母妻子。于善于恶。心不错乱。其心正直。遗嘱家财。辞别而去。定生人界。若人于夫妻男女。恶眼瞻视。举手扪空。便利不觉。身常嗅秽。两目红赤。仆面而卧踡身左胁。百节酸疼。或见恶相。口不能言。声吟叫唤。冤债现前。心识散乱。狂惑颠倒。遍体如冰。手捻死拳身硬如石。此人命终。定入地狱。若人好舐其唇。身热如火。常患饥渴。好说饮食。张口不合。贪恋财宝。命卒难断。开眼而去。此人定入饿鬼。若人身染重病。如在云雾。心神昏散。怕闻佛名。多爱食啖血肉之味。不受劝化。爱恋妻儿。踡手足指。遍身流汗。出粗涩声。口中咀沫。此相现前。定入畜生。
无量寿修观行供养仪轨(出大藏冲字函)
尔时金刚手菩萨。在毗卢遮那大集会中。白佛言。我为当来杂染世界恶趣众生。说无量寿陀罗尼。修三密门。证念佛三昧。得生净土。入菩萨位。不以少福无慧方便得生彼刹。依此教法。决定得生上品初地。应先入曼荼罗。得灌顶已。然后从师受此仪轨。当于胜地。涂拭净室。建立方坛。上张天盖。周匝悬幡。上坛分布八曼荼罗。磨白坛香。用涂圣位。坛西安无量寿像。持诵者东坐面像。坐卑脚床。行者每日澡浴。登坛三时散种种华。置二阏伽。或新宝器。满盛香水。置于坛上。于坛四角。安四贤瓶。香华饮食。随力所办。一一加持。殷勤供养。行者即观察一切有情本性清净。为诸客尘所蔽。不悟真理。是故说此三密加持。能令自他清净。
右仪轨一卷。三藏不空所译。自此文后。列净三业及普礼结界献座观想并结印诵咒总二十四章。非不精切。愿依法行持者捡之。今于中录其简。而可行者。三章于后。庶资广净业云。
无量寿如来拳印真言
次结如来拳印。以左手四指握拳。竖大指以右手作金刚拳。握左大指即成。以此拳印地。真言加持七遍。变其世界。如来拳真言曰。
唵(引一)步欠(平声二)
由结此印。真言威力故。即变此大千世界。成极乐刹。七宝为地。水鸟树林。皆演法音。无量庄严。如经所说。行者由数习此定。每于定中。见极乐世界无量寿佛。在大众会。闻说契经。临命终时。心不散动。三昧现在。刹那迅速生莲华中。证菩萨位。
无量寿如来根本印真言
次结无量寿如来根本印。二手外相叉作拳。竖二中指头相拄。如莲华叶形。结此契已。诵无量寿真言七遍。以印于顶上。散陀罗尼曰。
曩谟(引)啰怛曩(二合)夜(引)耶(一)娜莫阿(引)哩野(二合引)弭跢(引)婆(去引)耶(二)怛佗(去)孽跢(引)夜啰曷(二合)帝三(去)藐三(去)没驮耶(三)怛你也佗(四)唵阿蜜[口*栗](二合)帝(五)阿蜜[口*栗](二合)妒(引)纳婆(二合)吠(微闭反引六)阿蜜[口*栗](二合)多三(去)婆(上)吠(准上七)阿蜜[口*栗](二合)多孽陛(八)阿蜜[口*栗](二合)多悉弟(九)阿蜜[口*栗](二合)多帝际(自曳反十)阿蜜[口*栗](二合十一)多尾讫磷(二合引)帝(十二)阿蜜[口*栗](二合)多誐曩吉(引)底(丁以反)迦[口*(隸-木+士)](十三)阿蜜[口*栗](二合)多懒(上)弩枇娑嚩(二合)[口*(隸-木+士)](十四)萨嚩(引)啰佗(二合)娑(去引)驮宁(十五)萨嚩磨讫礼(二合引)舍乞洒(三合)孕迦[口*(隸-木+士)]娑嚩(二合引)贺(引十六)
此真言才诵一遍。身中十恶四重。无间罪。一切业障。悉皆消灭。若苾刍苾刍尼。犯根本罪。诵七遍。即时还得清净。诵满万遍。获得不废忘菩提心三昧。菩萨心显现。身中皎洁圆明。如净月轮。临命终时。见无量寿与大众俱来迎安慰。即生极乐上品上生。
无量寿如来心真言
无量寿如来心真言曰。
唵(引一)阿蜜[口*栗](二合)多帝际贺啰吽(引二)
此真言能诵十万遍满。得见阿弥陀如来。命终决定。得生极乐。
乌瑟腻沙最胜总持经(出大藏高字函)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极乐刹大善法堂中坐。尔时无量寿如来。告观自在言。一切众生。疾病短寿者。一切如来乌瑟腻沙最胜总持法门。若人受持读诵。速得无病长寿安乐。即时观自在请佛宣说(咒广不录)若人书写此法。安置塔中。广大供养。右绕千匝。恭敬礼拜。则获智慧。若七日寿命延至七年。若七年寿命延至七十。获得如是长寿安乐。无诸疾病。得宿命通。
无量寿如来总持法门
尔时无量寿如来。入普照吉祥三摩地。从定出已。即说一切如来无量寿总持法门曰。
唵(引)阿蜜哩(二合)帝(引)阿蜜哩(二合)帝(引)阿蜜哩(二合)睹[打-丁+柰]婆(二合)吠阿蜜哩(二合)多尾讫[口*闌](二合)帝(引)阿蜜哩(二合)多誐(引)弥你(去)阿蜜哩(二合)多哩那(二合)祢誐誐曩计哩帝(二合)羯哩(引)萨哩嚩(二合)吉梨(二合引)舍叉演羯哩曳(引)娑嚩(二合引)贺
若人用此法门。加持净土作塔。又复书此总持。安在塔内。香华供养。延于寿命。及增智慧。若人于此塔前。倍兴供养。日日诵持满八百遍。发自利利他平等之心。如是依法消除八难。是人命终。不生地狱畜生焰摩罗界。如蛇蜕皮。即生极乐。获大果报。受胜妙乐。
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一字真言
观世音菩萨。说一字真言曰。
唵(喉中抬声引呼。此下三咒唵字。并同此呼)
如是真言大悲心观观世音。如法受持。应善修行者。能害过现重罪。一切垢障。尽皆消灭。当得一切诸佛菩萨。天仙龙神。悉皆欢喜。当舍命后。往于西方极乐国土。住极喜地。莲华化生。
溥遍解脱心真言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于佛前谛观一切。说溥遍解脱心真言曰。
此道咒二百一十二句。文广不录(此下三咒。经中具有结坛捻印立像等法。文涉一卷)。
又溥遍解脱心真言曰。
唵没(二合)啰[可*欠]么(一)废洒陀(上)啰(二)驮啰驮啰(三)地利地利(四)度噜度噜(五)縒曼亸入缚攞(六)亩佉[合*牛](七)莎缚(二合)诃(八)
又溥遍解脱心一字真言曰。
唵恶(轻呼一)莎缚(二合)诃(去二)
若人六时。倍复精进。如法严治身器。依法持诵。满一落叉。是业成熟。观世音菩萨。现金色身。当灭无始一切根本重罪。若不现者。复倍精进。诵满二落叉或三落叉。是业成熟。观世音定当现身执手。指示西方净土阿弥陀佛。坐宝莲华师子之座。复得阿弥陀佛手摩其头。谓同彼土一切菩萨福命功德。舍此身后。往于西方安乐国土上品莲华。具诸相好。识宿命智。得不退转。
不空大灌顶光真言(出不空罥索神变经第二十八卷洁字函)
尔时释迦牟尼如来。即伸右手。摩清净莲华明王顶。时大千世界六变震动。所有十方刹土。过现未来一切如来。毗卢遮那如来。一时皆现。亦同授与清净莲华明王灌顶三昧耶。尔时十方三世一切如来。毗卢遮那如来。各伸右手。摩清净莲华明王顶。同说不空大灌顶光真言曰。
唵(喉中抬声引呼一)旖暮伽(上)废(无计反)噜者娜(二)摩诃亩[打-丁+柰](能乙反)啰么抳(三)钵头(二合)么入缚攞(四)跛啰(二合)袜亸野[合*牛](五)
若有过去一切十恶五逆四重诸罪。得闻此大灌顶光真言三七遍。即得除灭一切罪障。若诸众生。具造十恶五逆四重诸罪。犹如微尘满斯世界。身坏命终。堕诸恶道。以是真言。加持土沙一百八遍。尸陀林中。散亡者尸骸上。或散墓上塔上。彼所亡者。若地狱饿鬼修罗傍生中。以一切不空如来毗卢遮那如来真言。加持沙土之力。应时即得光明。及身除诸罪报。舍所苦身。往于西方极乐国土。莲华化生。乃至菩提更不堕落。
秀州海盐普照院释智圆。母丧以遗骨。盛于小匣。日诵毗卢灌顶咒。加持土沙。覆于骨上。殆至盈尺。一日顶骨。忽涌于土面。初不以为然。仍旧覆之。翌日复尔。众皆惊骇。时武夷公权作记以广其事。大智律师。作赞以美之。文见芝园集。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咒(出弥陀不思议神力传养字函)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宋元嘉年。求那跋陀奉制译。合计五十九字一十五句。若人能诵此咒者。阿弥陀佛常住其顶。日夜拥护。无令怨家而得其便。现世常得安隐。临命终时。任运往生。龙树菩萨。愿生安养。梦感此咒。那舍三藏诵此咒。天平寺锈法师。从那舍口授此咒。其人云。经本外国不来。若欲受持。当嚼杨枝。澡豆漱口然香。于佛像前。胡跪合掌。日夜六时。各诵三七遍。所有四重五逆十恶谤方等罪。悉得灭除。现世所求皆得。不为诸恶鬼神之所惑乱。若诵满二十万遍。即感得菩提芽生。若至三十万遍。即面见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一)他伽跢(二)夜哆地(三)夜他阿弥唎(四)都婆毗(五)阿弥唎哆(六)悉耽婆毗(七)阿弥唎哆(八)毗迦兰谛(九)阿弥利哆(十)毗迦兰哆(十一)伽弥腻(十二)伽伽那(十三)枳多迦隶(十四)莎婆诃(十五)
此咒有六哆字。藏中经本。注多曷切。此为正呼也。龙舒文。恐人不正此音。并改为掇字。擅改咒文。世所不许。有二他字。俱透戈切。跢字都饿切。地字澄买切。唎字上声。与里同音。枳字止音。此咒人所诵持。并不与上一十五句相应。失本真也。欲期效验者。须正此句读。
无量寿论 往生偈及五门修法(天亲菩萨)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量光如来 愿生安养国
观彼世界相 胜过三界道
究竟如虚空 广大无边际
正觉阿弥陀 法王善住持
如来净华众 正觉华化生
爱乐佛法味 禅三昧为食
永离身心恼 受乐常无间
大乘善根界 等无讥嫌名
女人及根缺 二乘种不生
众生所愿乐 一切能满足
故我愿往生 阿弥陀佛国
我作论说偈 愿见弥陀佛
普共诸众生 往生安乐国
若人修行五念门成就者。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阿弥陀佛。一者礼拜门。身业礼拜阿弥陀佛。为生彼国意故。二者赞叹门。口业赞叹彼佛光明智相。欲如实修行相应故。三者作愿门。心常作愿。一心专念毕竟往生。欲如实修行奢摩他故。四者观察门。以智慧观察。欲如实修行毗婆舍那故。一观察彼国土庄严。二观察彼佛庄严。三观察彼诸菩萨庄严。五回向门。所有功德善根。以方便回向摄取众生。不舍一切世间故。又观察门三种庄严。略说入一法句。谓清净句。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菩萨如是修五门。自利利他。速得成就菩提故。
毗婆沙论 念佛为易行道
龙树菩萨
论第四曰。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难行则久可得(是堕声闻缘觉地者)或有勤行精进。以信方便。易行疾至。应当念佛称其名号。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必定得阿耨菩提。是故常应忆念。偈曰。
若人愿作佛 心念阿弥陀
应时为现身 是故我归命
若人欲疾至 不退转地者
应以恭敬心 执持称名号
彼佛本愿力 十方诸菩萨
来供养听法 是故我稽首
彼土诸菩萨 具足诸相好
供自庄严身 我今归命礼
彼诸大菩萨 日日于三时
供养十方佛 是故稽首礼
若人种善根 疑则华不开
信心清净者 华开则见佛
十方现在佛 以种种因缘
叹彼佛功德 我今归命礼
其土具庄严 殊彼诸天宫
功德甚深厚 是故礼佛足
若人生彼国 终不堕三趣
及与阿修罗 我今归命礼
十疑论曰。难行道者。在五浊恶世。求阿鞞跋致。甚难可得。略述有五。一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二无赖恶人破他胜德。三颠倒善果能坏梵行。四声闻自利障于大慈。五唯有自力。譬如跛人步行一日不过数里。易行道者。谓信佛教念佛三昧。乘弥陀愿力摄持。决定往生。如人水路行船须臾千里。亦如劣夫从转轮王。一日一夜周行四天下。非是自力轮王力也。
大智度论 乐多集功德者。求生净土(同前)
论四十三问曰。菩萨法应度生。何以但至清净无量寿佛国土中。答菩萨有二种。一者慈悲心多为众生。二者多集诸佛功德。乐多集功德者。至一乘清净无量寿国土。好多为众生者。至无佛法众处。赞叹三宝之音。又论四十五曰。菩萨有二。有先自成就功德。然后度众生。有先成就众生。后自成就功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