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摩诃衍论

  贪欲是涅槃  恚痴亦如是
  如是三事中  有无量佛道
  见非见一相  著不著亦然
  此无佛无法  知此名世智

  本智契经中作如是说。
  根本无明闇  其力最大故
  能障一切智  令得不自住
  断须般若剑  饰须功德宝
  无明海渐竭  法身山徐显

  如本。无明之相不离觉性非可坏非不可坏故。自此已下显示喻说。大海者喻阿梨耶识。此识有二种义。广大圆满如大海故。水者喻本觉心。自性清净心显了明白。如净水故。风者喻根本无明。根本不觉能起动转虑知之识。如彼风故。波动者喻诸戏论识。如是诸识迁动流转。往来无常如海波故。水相风相不相舍离者。喻真妄相资俱行合转。谓本觉心不自起故。当资无明之力方得而起。根本无明不自转故。要因真心之力。方得而转如水不自作波浪故。当因风之力方得作波。风不自现动相故。要资彼水方得而现动转相故。而水非动性者。喻本觉心离有为相。谓本觉真心从本已来。远离动念解脱结缚。体性清净相用自在。而不守自性故。随无明之缘作种种相。如水非动性而不守自性故。随风之缘作种种波故。若风止灭动相则灭者。喻根本无明灭戏论诸识皆灭无余。本觉断障先对治根本无明。后对治虑知攀缘之诸识故。湿性不坏者。喻本觉之智离断灭法故。谓无明灭诸识皆尽。本觉真心无有坏灭。如彼风灭诸波皆息而清白水终不坏灭故。自此已下显示合说。如其次第应配属焉。大海风水从谁而生。谓从龙王生故。各从何处而生。所谓若水从其头顶而出。若风从其尾末而出。何故海水为风所动。作种种波不断绝耶。谓由二事故。云何为二。一者有同类大种故。二者由法尔故。此义云何。彼水大中亦有风大。彼风大中亦有水大。互相有故。而共和合作种种波。常恒相续不断绝焉。若水大中无彼风大。风当不能令水动。若风大中无彼水大。水当不能随风转。何以故。以四大种俱生俱转不相离故。而随一大分明现知不了余大者。增相减相而不同故。复次从无始来由法尔故。无明本觉亦复如是。大龙王者。喻一心法。风者喻无明住地。从尾未出者。显示此法下劣形相。水者喻本觉真心。从头顶出者。显示此法胜妙形相。彼水大中亦有风大者。喻自性清净本觉心中有根本无明。彼风大中亦有水大者。喻根本无明藏中有本觉佛性。此论本意异相为初同相为后。随释应观。诸佛无尽藏契经中作如是说。烦恼大海中有圆满如来。宣说实相常住之理。本觉实性中有无明众生。起无量无边烦恼之波。如是大事佛菩萨境界。非凡夫二乘之所能知故。已说本有性智清净门。次说业用自在无碍门。谓此门中。本有性智以为所依。起应化用。为一切修行者。显示种种胜妙色相。为眼根作境界。出现种种胜妙音声。为耳根作境界。发起种种胜妙芬香。为鼻根作境界。出现种种胜妙法味。为舌根作境界。发起种种胜妙三昧触。为身根作境界。出现种种甚深法藏。为意根作境界。如其次第。光明日月宝德如来。音声梵响清净如来。香积芬流圆满如来。一味无杂平等如来。觉触分明显相如来。智慧明达遍满如来。具足成就随时随处随机根量。教化利益无碍自在。不动一念遍三世中。不分一身满十方中而能作佛事故。如本不思议业相者以依智净能作一切胜妙境界所谓无量功德之相常无断绝随众生根自然相应种种而现得利益故故。
  已说广说随染本觉门。次说广说性净本觉门。
  本曰。复次觉体相者。有四种大义。与虚空等犹如净镜。云何为四。一者如实空镜。远离一切心境界相无法可现。非觉照义故。二者因熏习镜。谓如实不空。一切世间境界悉于中现。不出不入不失不坏常住一心。以一切法即真实性故。又一切染法所不能染。智体不动具足无漏熏众生故。三者法出离镜。谓不空法出烦恼碍智碍。离和合相淳净明故。四者缘熏习镜。谓依法出离故。遍照众生之心令修善根。随念示现故。
  论曰。即是广说性净本觉分。此四种大义中各有二义。与彼大义不相舍离。云何为二。一者等空义。二者同镜义。如本复次觉体相者有四种大义与虚空等犹如净镜故。云何名为如实空镜。及有二义其相云何。颂曰。
  性净本觉中  远离虑知如
  远离妄境实  示远离义空
  镜摩奢趺娑  举一示一故

  论曰。性净本觉之体性中。远离一切攀缘虑知诸戏论识。成就一味平等之义故名为如。远离一切虚妄境界种种相分。成就决定真实之相故名为实。为欲显示远离之义故名为空。镜谓喻名。然此中镜即喻摩奢趺娑珠镜。非余种种油摩等镜以为譬喻。何以故。取此摩奢趺娑珠镜安置一处。珠镜前中或蕴种种石。或蕴种种饮食。或蕴种种庄严具。或蕴同类珠镜。彼珠镜中余像不现。唯同类珠分明显了故。如实空镜亦复如是。于此镜中唯同自类清净功德安立集成。种种异类诸过患法皆远离故。如本云何为四。一者如实空镜。远离一切心境界相无法可现故。何故各有二种义。而唯示同镜义等。空之义不显示耶。以举一义兼示一义故。若如是者。云何名为等空之义耶。谓如虚空清净无染四障所不能覆。广大无边三世所不能摄。如实空镜亦复如是故。非觉照义故者。即是显示远离因缘。谓如彼摩奢趺娑珠镜中。石等诸像不现前者。石等诸法皆鄙秽故。此本觉珠镜中。种种妄法不现前者。一切染法皆悉是无明不觉之相。无照达义故。云何名为因熏习镜。及有二义其相云何。颂曰。
  性净本觉智  三种世间法
  皆悉不舍离  为一觉熏习
  庄严法身果  故名因熏习
  镜轮多梨花  空容受遍一

  论曰。性净本觉三世间中皆悉不离。熏习彼三而为一觉。庄严一大法身之果。是故名为因熏习镜。云何名为三种世间。一者众生世间。二者器世间。三者智正觉世间。众生世间者。谓异生性界。器世间者。谓所依止土。智正觉世间者。谓佛菩萨。是名为三。此中镜者。谓轮多梨花镜。如取轮多梨花。安置一处周集诸物。由此花熏一切诸物皆悉明净。又明净物华中现前皆悉无余。一切诸物中彼华现前亦复无余因熏习镜亦复如是。熏一切法为清净觉令平等故。复次虚空义者。即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容受义。二者遍一义。容受义者。容受诸色无障碍故。遍一义者。种种诸色唯同一种大虚空故。如本二者因熏习镜谓如实不空一切世间境界悉于中现故。如是本觉从无始来远离四种过。自性清净常住一心。云何为四。一者远离不遍之过。三种世间不出本觉清净镜故。如本不出故。二者远离杂乱之过。一切诸法不入本觉清净镜故。如本不入故。三者远离过患之过本觉镜中现前诸法。无不本觉净功德故。如本不失故。四者远离无常之过。本觉镜中现前诸法。无不常住无为智故。如本不坏故。远离边过圆满中实。是故说言常住一心。自此已下显示因缘。何因缘故本觉智中种种诸法。如彼本觉离诸过耶。种种诸法皆悉无不真实体故。如本以一切法即真实性故故。自此已下作缘决疑。谓有众生作如是疑。三世间中众生世间无明染法具足圆满。流转迁动无休息时。如是世间现本觉者。不可得言本觉清净远离诸过。以此义故今通而言。又一切染法所不能染。般若实智其体不动。自性清净具足无漏。常恒熏习众生世间令清净故。如本又一切染法所不能染智体不动具足无漏熏众生故故。云何名为法出离镜。及有二义其相云何。颂曰。
  如实不空法  出离三过失
  圆满三种德  故名法出离
  镜消练颇梨  空出离色义

  论曰。无漏性德。出离三过圆满三德。名法出离。云何名为三种过失。一者无明染品。名烦恼碍。二者根本无明。名为智碍。三者俱合转相。名戏论识。是名为三。如是三过究竟离故。名为出离。如本三者法出离镜谓不空法出烦恼碍智碍离和合相故。云何名为三种功德。一者淳成就功德。二者净成就功德。三者明成就功德。是名为三。如本淳净明故故。出离何过圆满何德。谓出离烦恼碍圆满净成就功德。出离智碍圆满明成就功德。出离和合转相圆满淳成就功德。何以故相对法尔故。此中镜者谓颇梨珠。譬如颇梨珠沦深泥中。即便涌现出离彼泥。外腾一丈量。若置浊水中驱浑成尘累。唯止清水安住其中。若置福多伽林中。出现香气碍彼秽香。远去而住。法出离镜亦复尔故。此中喻诠者。喻自体净义。住思应观。等空义者。出离色义。谓如虚空远离大种一向清净。法出离镜亦复尔故。云何名为缘熏习镜。及有二义其相云何。颂曰。
  于无量无边  诸众生缘中
  出无量无边  殊胜应化身
  熏习众生心  出生诸善根
  增长两轮花  庄严法身果
  故名缘熏习  镜碧中颇梨
  空随顺成义  如法应观察

  论曰。譬如取颇梨珠安置一处。周匝积集种种色珠。彼颇梨珠随向珠色现前转变。缘熏习镜亦复尔故。又譬如虚空有自在力故。于一切所作之事中随顺成立。缘熏习镜亦复如是。于一切众生修行之事中。随应建立故。如本四者缘熏习镜谓依法出离故遍照众生之心令修善根随念示现故故。如是四种本觉大义。遍一切众生界一切二乘界。一切菩萨界一切如来界中。无不住处无不照处。无不通处无不至处。具足圆满具足圆满。

  释摩诃衍论卷第三



  释摩诃衍论卷第四

    龙树菩萨造
    姚秦三藏筏提摩多奉 诏译
  已说广说性净本觉门。次说根本无明住地门。
  本曰。所言不觉义者。谓不如实知真如法一故。不觉心起而有其念。念无自相不离本觉。犹如迷人依方故迷。若离于方则无有迷。众生亦尔。依觉故迷。若离觉性则无不觉。以有不觉妄想心故。能知名义为说真觉。若离不觉之心。则无真觉自相可说。
  论曰。则此文中自有二门。云何为二。一者异说相应契当门。二者随次别释散说门。初门云何。颂曰。
  牟尼大觉尊  一代圣说中
  总有六种说  谓明闇俱非
  空及与具足  如是六无明
  随义立异名  克体无差别

  论曰。凡集牟尼尊一代中种种异说。总有六种。云何为六。一者明无明。二者闇无明。三者俱是无明。四者俱非无明。五者空无明。六者具足无明。是名为六。如是六种随义立名。据体无别。明无明者。字义差别其相云何。颂曰。
  究竟无余无  通达显了明
  以此因缘故  言总意别明

  论曰。究竟无余故名为无。通达显了故名为明。所谓圆满般若之日周遍法界。无一一法而非明故。是故当知如是无明言总意别光明实智契经中作如是说。尔时舍利弗则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于大众中唱如是言。我今所说一切契经中。一一字字一一句句。尽摄一切无量所诠。而为钝根之众生故。以种种言说而谈论耳。若如世尊说。当应有过失。何以故。如无明字唯表黑品。不能表示般若智明。乃至无常字唯表生灭之相。不能诠表无为当住真实理焉。如何世尊作如是说。于是世尊告舍利弗言。我今所说实无过失。何以故。如无明字。不可得言唯表黑品。汝智慧之力狭劣小见小闻故。作如是疑。而此无明字尽摄一切般若智明。具足圆满无所阙失。所谓究竟义故。周遍义故圆满义故。平等义故。无余义故。说言为无。通达义故。显了义故。观照义故。现前义故。无碍义故。说言为明。乃至广说故。闇无明者。字义差别其相云何。颂曰。
  一切般若明  隐覆令不生
  譬如闇中具  无有殊胜事

  论曰。根本无明。能覆一切总持慧明碍令不生。譬如暗中庄严具虽有胜妙相。而为闇障故。彼殊胜事不得出现。是故名为暗之无明。圆满契经中作如是说。一切众生具足三智。由颠倒故不知不觉故。俱是无明者。字义差别其相云何。颂曰。
  唯一种无明  或明或暗俱
  譬如一暗色  二人各异见

  论曰。一种无明或明或闇。譬如一色二人异见。此义云何。谓如迦罗鸠奢那。及人同分极闇夜分中。同在一处见此暗色。若迦罗鸠奢那唯见清净光明之色。若人同分唯见一向黑暗之色。俱是无明亦复如是。唯一无明。或智慧明或黑法暗具二事故。甚深密严契经中作如是说。根本无明于幻人中能作幻质。于德人中能作德质。不可取一非一故。俱非无明者。字义差别其相云何。颂曰。
  从无始已来  无有言说依
  远离了别转  远离远离故

  论曰。言俱非者无言依故。离心转故。是故名为俱非无明。八胜天子契经中作如是说。尔时光明自在华宝妙轮天子。即承佛神力白佛言。世尊无明有耶。答曰非也。问曰无耶。答曰。非也。问曰亦有亦无耶。答曰非也问曰非有非无耶。答曰非也。问曰非是耶。答曰非也。问曰何故如是耶。答曰以无可明之事故。是故说言无始无明故。空无明者。字义差别其相云何。颂曰。
  无体用则空  譬如兔角无
  如是道理了  是故说言明

  论曰。空无明者。体用俱空。故名为无。如是道理明了现前。故名为明。譬如兔角本来无体。一切人众皆悉现知。无始契经中作如是说。根本无明无所有事。遍计所执性故。具足无明者。字义差别其相云何。颂曰。
  染净一切法  通出生增长
  以此因缘故  建立具足名

  论曰。言具足者。根本无明能生一切染净诸法。令增长故立具足名。佛性解脱契经中作如是说。从无明种出觉知树从觉知树出功德智慧华。从两轮华结法身解脱果。乃至广说故。如是六种根本无明。于论文中明了说故。安立配属且略而已。且暗无明名字差别其相云何。契经异说其数几有。颂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