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摩诃衍论

  已说本数。次当别释。
  本曰。解释有三种。云何为三。一者显示正义。二者对治邪执。三者分别发趣道相。
  论曰。如是三门解释四法大门数量。
  本曰。显示正义者。依一心法有二种门。云何为二。一者心真如门。二者心生灭门。是二种门皆各总摄一切法。此义云何。以是二门不相离故。
  论曰。即是略说分。此中有三门。云何为三。一者建立四种法相门。二者法门该摄圆满门。三者发起问答显因门。依一心法有二种门。云何为二。一者心真如门。二者心生灭门者。即是建立四种法相门。二法二门名字差别。其数几有其相云何。颂曰。
  各有十种名  契经异说故
  而无有别体  随能立名故

  论曰。二法二门各有十名。诸契经中别别说故。而其法体无有差别。随彼功能立其名故。二种本法十名云何。颂曰。
  毗摩诃健那  摩诃鸠尸帝
  摩尸陀那罗  摩迦罗俱舍
  必萨伊尼罗  婆伽婆俱舍
  必达摩边那  或名摩诃衍
  婆伽叉一婆  必阿素摩利
  如是十种名  通二种本法

  论曰。二种本法各有十名。名通义别。云何为十。一者名为广大神王。此中有二。云何为二。一者鸠那耶神王。二者遮毗佉罗神王。第一神王住金刚山。一向出生吉祥神众。第二神王住大海中。遍通出生一切种种吉祥神众过患神众。二种本法广大神王亦复如是。一体本法。一向出生真如净法。三自本法。遍通出生一切种种清白品法染污品法故。自体契经中作如是说。文殊师利前白佛言。世尊甚深极妙二种大乘。不知不觉同异极疑众心。如宜世尊为众更说。佛造作相而告文殊言。善男子如是二法。譬如金刚神王及主海神王其相各差别。谓如金刚神王住金刚山现诸境界。唯现金光不现余光。真如一心金刚神王亦复如是。唯有净法无有余法故。又如金刚神王唯出生清净眷属。尝不出生杂乱眷属。真如一心亦复如是。唯出生无垢清净法故。复次譬如主海神王住大海中。出生种种粗恶眷属种种善妙眷属。生灭一心主海神王亦复如是。出生一切染净法故。二者名为大虚空王。此中有二。云何为二。一者空自在空王。二者色自在空王。第一空王以空容受而为自在。第二空王以色容受而为自在。二种本法亦复如是。一体空王以无住处而为自在。三自空王以有住处而为自在故。金刚三昧契经中作如是说。一心如法理自体空无。如彼空王本无住处。一地契经中作如是说。一心法体于诸障碍。无有障碍令住诸法。譬如空王于一切色。得自在故容受大种故。三者名为出生龙王。此中有二。云何为二。一者出生光明龙王。二者出生风水龙王。第一龙王以净光明而为依止。第二龙王以风水德而为依止。二种本法出生龙王亦复如是。一体本法以纯净法而为其体。三自本法以染净法而为其德故。顺理契经中作如是说。一心本法纯一无杂。譬如光明龙王以净光明而为宫殿。以净光明而为相身。以净光明而为徒众。无始契经中作如是说。譬如大海中有大龙王。名曰出生风水。从其头顶出生澄水。从其尾末出生标岚。由是龙王故大海水。风常恒相续无有断绝。一心龙王亦复如是。能生一切差别平等种种诸法。常恒相续无有断绝故。四者名为如意珠藏。此中有二。云何为二。一者金主如意。二者满主如意。第一如意唯出金刚。第二如意具足出生善不善物。二种本法亦复如是。一体如意唯生净法。三自如意通生染净法故。如如契经中作如是说。佛告金刚藏菩萨言。佛子譬如金翅鸟王命终。然后其心入海为如意珠。能生金沙利益龙王。一心本法亦复如是。能生真理利圆满者。故本性智契经中作如是说。譬如遮多利鬼。为报恩故于一万劫。为如意珠利益海生。一心如意亦复如是。能生长生死及涅盘法故。五者名为方寸。此中有二。云何为二。一者白毫方寸。二者乱色方寸。第一方寸中唯现前天像。第二方寸中通现前五趣。如是二毫众生身分。显了分明譬如明镜。二种本法亦复如是故。摄无量契经中作如是说。清净法界如白必萨伊尼罗。无尽法界如乱必萨伊尼罗故。六者名为如来藏。此中有二。云何为二。一者远转远缚如来藏。二者与行与相如来藏。实际契经中作如是说。佛子如来藏者。唯有觉者唯有如如。离流转因离虑知缚。一一白白。是故名为如来之藏。楞伽契经中作如是说。如来藏者。为善不善因受苦乐。与因俱若生若灭。犹如伎儿故。七者名为一法界。此中有二。云何为二。一者纯白一法界。二者无尽一法界。第一法界如空劫时。第二法界如住劫时。真法界契经中作如是说。空种无碍如空长时。遍种无碍如有长时故。八者名为摩诃衍义如前说。九者名为中实。此中有二。云何为二。一者等住中实。二者别住中实。第一中实如独明珠。第二中实如顺明珠。明中实契经中作如是说。离边真心。若真如依如异同珠。若生灭依如同异珠故。十者名为一心。此中有二。云何为二。一者是一是一一心。二者是一切是一切一心。第一一心随所作立名。第二一心随能作立名。一心法契经中作如是说。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本地修多罗中作如是唱。其心体性非大非小。非法非非法。非同非异非一非一切。何因缘故。今日自言真如一心因一故一。生灭一心因多故一。将非世尊无有前后相违过耶。佛言善男子莫作如是说。所以者何。心法非一。因所作一故假名为一。心法非一切。因所作一切故假名为一切。而言一心不说一切心者。随能作心立其名故。乃至广说。是名为十。如是十名总摄诸佛一切法藏根本名字。
  已说二法十种别名。次说二门名字差别。真如十名其相云何。颂曰。
  婆伽婆俱舍  健遮阿多那
  必菩提婆梨  健诃健婆那
  阿陀阿只尼  阿伽阿始耶
  度罗诺补帝  漠呼健那地
  摩诃标陀一  婆阿叉尼罗
  如是十种名  真如不共称

  论曰。心真如门有十种名。云何为十。一者名为如来藏门。无杂乱故。二者名为不二平等门。无差别故。三者名为一道清净门。无异岐故。四者名为不起不动门。离作业故。五者名为无断无缚门。无治障故。六者名为无去无来门。无上下故。七者名为出世间门。无四相故。八者名为寂灭寂静门。无往向故。九者名为大总相门。无别相故。十者名为真如门。无虚伪故。是名为十。如是十名。总摄诸佛一切法藏平等义理法门名字。生灭十名其相云何。颂曰。
  阿梨耶键摩  婆伽婆俱舍
  阿伊婆那罗  健诃健只尼
  健伽健始耶  叉叉筏那罗
  罗诺补帝尼  阇缚多涅盘
  呵只伽那尸  多跋多健舍
  如是十种名  生灭不共称

  论曰。心生灭门有十种名。云何为十。一者名为藏识门。摄持一切染净法故。二者名为如来藏门。覆藏如来法身体故。三者名为起动门。相续作业故。四者名为有断有缚门。有治障故。五者名为有去有来门。有上下故。六者名为多相分异门。染净之法过恒沙故。七者名为世间门。四相俱转故。八者名为流转还灭门。具足生死及涅盘故。九者名为相待俱成门。无自成法故。十者名为生灭门。表无常相故。是名为十。如是十名。总摄诸佛一切法藏种种差别法门名字。
  已说二门十种别名。次说同异分相门。二种本法同异差别其相云何。颂曰。
  有三异二同  各依门境别
  各遍名同故  同名异义故

  论曰。二种本法有三异二同。云何为三异。一者依异。各有所依摩诃衍故。二者门异。各具能入门差别故。三者境异。各缘自依为境界故。是名为三异。云何为二同。一者遍同。周遍法界等其量故。二者名同。十种名字通二法故。是名为二同。何故如是。同名异义故。二种法门同异差别其相云何。颂曰。
  有七异一同  人法依行体
  境界位别故  异名异义故

  论曰。是二种门有七异一同。云何为七异。一者人众异。真如门中唯有清净解脱者故。生灭门中备有三聚诸众生故。二者法门异。真如门中唯有一向清白品故。生灭门中备有一切染净法故。三者所依异。各有所依摩诃衍故。四者行法异。真如门中一心一念生缚。不生以为其行故。生灭门中以生灭生以灭灭灭。以为其行故。五者体相异。心真如门与其本等故。心生灭门与其本别故。楞伽契经中作如是说。寂灭者名为一心。一心者名如来藏故。六者境界异。各缘自依为境界故。七者位地异。真如门中相杂住故。生灭门中往向住故。是名为七异。云何为一同。所谓遍同故。何故如是。异名异义故。二门位地何等契经分明显说。各有几位。颂曰。
  楞伽等契经  真如有一种
  生灭门有二  唯乱上下故

  论曰。二门位地楞伽等契经中明了显说谓大本楞伽契经中作如是说。
  回向即信心  信心即佛地
  佛地即十地  十地即发心

  分流楞伽契经中作如是说。
  十地为初地  初地为八地
  九地为七地  七地为八地
  二地为三地  四地为五地
  三地为六地  寂灭有何次

  真修契经中作如是说。
  一岁母一时  生五十岁儿
  彼五十岁儿  怀妊一岁母
  生五十一岁  大丈夫男子
  或岂如是有  或岂如是无

  如是等诸经依心。真如门建立其位地。于真如门唯有一向杂乱住位无有余位。是故颂曰唯乱。余契经中次第往向种种位地。依生灭门而所安立。应审观察。于生灭门有二种位。云何为二。一者向上门。二者向下门。如是两门生灭决择自当显说。心生灭门正智所证性真如理何门所摄。生灭门所摄。非真如门。分界别故。二门真如复有何别。真如门理理自理故。生灭门理智自理故。二门位地以何义故其理各别。无障有障故。举是一隅随应应观。已说建立四种法相门。是二种门皆各总摄。一切法者。即是法门该摄圆满门。谓以真如门摄一切法。无一一法而非真如。以生灭门摄一切法。无一一法而非生灭故。然真如门。不能摄生灭门一切诸法。又生灭门。不能摄真如门一切诸法。而言总摄一切法者。总摄生灭一切法故。总摄真如一切法故。所以者何。如是二门皆悉平等各各别故。已说法门该摄圆满门。此义云何。以是二门不相离故者。即是发起问答显因门。谓直表问故直说答故。
  已说略说分。次说广说分。
  本曰。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所谓心性不生不灭。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是故一切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以一切言说假名无实。但随妄念不可得故。言真如者亦无有相。谓言说之极。因言遣言。此真如体无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无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当知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为真如。问曰。若如是义者。诸众生等云何随顺而能得入。答曰若知一切法。虽说无有能说可说。虽念亦无能念可念。是名随顺。若离说念名为得入。复次真如者。依言说分别有二种义。云何为二。一者如实空。以能究竟显实故。二者如实不空。以有自体具足无漏性功德故。所言空者从本已来。一切染法不相应故。谓离一切法差别之相。以无虚妄心念故。当知真如自性。非有相非无相。非非有相非非无相。非有无俱相。非一相非异相。非非一相。非非异相。非一异俱相。乃至总说。依一切众生以有妄心。念念分别皆不相应故说为空。若离妄心实无可空故。所言不空者。已显法体空无妄故。即是真心常恒不变净法满足。则名不空。亦无有相可取。以离念境界唯证相应故。
  论曰。即是广说分。此中有三门。云何为三。一者根本体性真如门。二者发起问答决疑门。三者假说开相真如门。第一门中即有三门。云何为三。一者建立名字门。二者直诠真体门。三者解释名字门。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者。即是建立名字门。谓随功能立其名故。一心真如各有十名。何故除余唯立是名。作业当故。所余众名必非如是故略不立。此义云何。一心作大业。法作总业。界作相业。故法之门。门则是体。是故说言法门体。种种别相率向应审。已说建立名字门。次说直诠真体门。所谓心性不生不灭者。直诠真如门而简生灭门。谓真如法非生非灭无生无灭。非住非异无住无异。非如生灭之法。是生是灭有生有灭。是住是异有住有异故。以相有无为差别故。复次非是言不。非谓是非故言不焉。所以者何。其真如法百非非非。千是非是。非非非是。于非二亦不住故。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者。且假彼有显此是无。谓假生灭门之假有。示真如门之实无故。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者。若离诸戏论之识。无有一切妄境界故。是故一切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者。直显示真如法离绝之相故。言说名字心量各有几数。其相云何。颂曰。
  言说有五种  名字有二种
  心量有十种  契经异说故

  论曰。言说有五。云何为五。一者相言说。二者梦言说。三者妄执言说。四者无始言说。五者如义言说。楞伽契经中作如是说。大慧。相言说者。所谓执著色等诸相而生。大慧。梦言说者。念本受用虚妄境界。依境界梦。觉已知依虚妄境界不实而生。大慧。执著言说者。念本所闻所作业而生。大慧。无始言说者。从无始来执著戏论。烦恼种子熏习而生。金刚三昧契经中作如是说。舍利弗言。一切万法皆悉言文。言文之相即非为义。如实之义不可言说。今者如来云何说法。佛言我说法者。以汝众生在生说故。说不可说。是故说之。我所说者义语非文。众生说者文语非义。非义语者皆悉空无。空无之言无言于义。不言义者皆是妄语。如义语者实空不空。空实不实。离于二相中间不中。不中之法离于三相。不见处所如如如说故。如是五中前四言说。虚妄说故不能谈真。后一言说。如实说故得谈真理。马鸣菩萨据前四故。作如是说。离言说相。名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字字名。二者字影名。楞伽契经中作如是说。大慧。复次名身者。所谓诸字从名字差别。从阿字乃至呵字名为名身。道品契经中作如是说。镜中共说名为影名故。字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依声字。二者依空字。楞伽契经中作如是说大慧。复次字身者。谓声长短音韵高下名为字身。大海契经中作如是说。佛告文殊师利言。汝所前问。云何名为虚空轮字者。譬如虚空中飞鸟。逾明耀时出十种和声。虚空轮字应如是观故。如是二中各初一种。不能诠表甚深真理。各后一种得诠真理故。今据前门作如是说。离名字相。心量有十。云何为十。一者眼识心。二者耳识心。三者鼻识心。四者舌识心。五者身识心。六者意识心。七者末那识心。八者阿梨耶识心。九者多一识心。十者一一识心。如是十中。初九种心不缘真理。后一种心得缘真理而为境界。今据前九作如是说。离心缘相。本有契经中作如是说。甚深真理非余境界。唯自所依缘为境界故。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者。显示三离之功德故谓一切差别以四种妄言说。而为根本而转。一切外道九种变论十种异执。唯以名字为本而转。一切烦恼破障一切所知坏障。唯以心品为依转故。而真体中离三相故满三德耳。唯是一心故名真如者。总结体真如。以一切言说假名无实但随妄念不可得故者。显示三离之因缘故。谓以一切言说无实。一切假名无实。一切心识但随妄念不可得故。不可言说真实理中。不离三相故。虚假之相。如实之法极相违故。言真如者亦无有相者。第二转言遣执著之过。谓愚众生作如是执。远离三相圆满三德体真如理。虽无假相而有实相。自然常住决定实有。由如是计堕于常边无出离时。是故为遣如是见故。言言真如者亦无有相。谓言说之极因言遣言者。直示真如无相之因缘。谓诸言说极于真如更莫超过。既绝言说。岂得有相无言。故得因言遣言而已。于是能遣如如如说。所遣四种虚妄言说。大本维摩诘契经中作如是说。尔时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语鸠那阿筏陀多言。我等诸大众。皆悉各各随所自乐。宣说八千一种向不二门。如宜维摩诘为我等大众。离言说言说说非不二不二。除遣假说之垢。于是维摩诘默然无所说。尔时文殊赞维摩言。善哉善哉居士。如言说如如耳听如。善哉善哉斯乃真实不二法门。斯乃真实不二法体故。已说直诠真体门。次说解释名字门。此真如体无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者。约真释名。亦无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者。约如释名。此文明何义。所谓显示无有断证智故。此义云何。谓断道起必因治障。不能自起。而真体中。无有染法而可除遣故。无有能治之断道。所以者何。以无有一一法而非真体故。复次若有障智随心高下。应可建立一切位地。而如体中。无有分位而可建立故。无有能立之方便所以者何。以无有一一法而非如体故。当知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为真如者。总结所上说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