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论藏
- 论疏部
- 瑜伽师地论略纂
瑜伽师地论略纂
变异中有二。初标四异。后随别释。一发。二色。三皮。四支。一由业力。二母不避不平等力。因此二力生。随顺风为缘。令发等损。生后渐次触生分触等者。下明增长。观此文意。根位已后。未出生前。名六处支。出生已后。学言说前。名为触支。耽家室后。方名受支。
又诸有情随于如是等下。辨生死中第二大段。说观生死次第。漏尽句义难悟。于中有三。初观生死。展转次第。次明观此方得漏尽。后此教理其为难悟。初文有二。初标后释。此复于余。此复于余者。谓祖父子孙。次第相与。为四缘故。由身资长。生死相续。未证菩提。未至佛位。展转无尽。若闻正法。内自思惟。修证圣谛。方得漏尽。如是生死方断轮回。
谓我无有若分若谁若事等者。分谓类。谁谓体。事谓物。初明我所无此三。后明我体非此三。故我我所二俱无也。或分谓时分。三世时中。亦无我耶。谁则我体。事则我所。谓观自身。三世时中无我。我无自体。亦无我所。故言谓我无有若分谁事。观他身我时分。亦无我体。我所亦复都无。故言我亦都非若分若事若谁。或我无有等者。明无我所。我无璎珞分。无童仆谁。无窟宅事。此说无我所。下破无我体。我谓自我。都非他我。若分璎珞。若谁童仆。若事窟宅。故我体无。谓说生死相续之身。如是所说。无我我所。所有言教。皆为难遇。设虽得遇。悟解亦难。不闻此教生死恒沈。闻正思惟。方得漏尽。劝诸智者。应顺修学。
上明内分生死。已下明外器成坏。文分为二。初略问答。若有能感坏业现前已下。别明成坏。别明成坏中。初坏后成。坏中有二。初总明三灾坏。后云何火灾下。别明三灾坏。初文有五。一由业能坏。二灾坏分齐。三三灾顶。四坏空住成。四劫时节。五初禅寿量。由业坏者。业即寻伺。谄诳等为火灾业。通善不善二业所感喜。为水灾业。乐及二息等。为风灾业。欲界通为善不善感。上界唯善。唯识缘处既有三释。释此亦三。有作此难。外器界坏。既由业感。内身死灭。亦应业招。为释彼言内外差别。故论说云由彼外分皆悉散坏等。恐义难知。更为征释。释有二义。一外色相续。顿灭实难。故坏由业。内身识托。识在寿存。业尽寿亡。任运易谢。故外由业坏。内身任运灭。第二又解。感外器业。多分决定。一劫时住。故坏由业。一切众生。共业招故。时分皆同。内身不然。由种种业。寿命不定。各别业感。业尽寿亡。便任运死。故不待业。由此内身。刹那灭易。任运自灭。相续灭难。必由业尽。外器亦尔。刹那灭易。不待业招。顿灭诚难。故由业感如是道理。今古显然。智者不思。于中疑起。今既通已。智者详之。
灾分齐中。欲界初禅。同有寻伺君臣谄诳。内火所逼。同火灾。二禅及下。喜水动涌。故同水灾。三禅已下。内有乐受。入出息风。所摇鼓故。同有风灾。第四禅中。无别内灾之所损恼。故无外灾。宫宇随身。有无义显。不假缘坏。
灾顶之中。初禅横量大小。犹如欲界。既同一火。千个初禅方等于一二禅之量。二禅火灾不及。故说二禅为火灾顶。千个二禅方等于一三禅之量。二禅已下既同水灾。水灾不能坏第三禅。故说三禅为水灾顶。千个三禅方等于一四禅之量。三禅已下同一风灾。风既不坏四禅。故说四禅为风灾顶。
劫时节中。唯二十住劫。有增有减。可说二十。成坏空三。既无增减。准住劫量。初禅寿量中。梵前益天者。即是第二梵辅天也。大梵王前作饶益故。
劫有九种。一日月岁数。法华论云。昼夜月时年。以此为数。是法华经所说诸劫。菩萨地亦言。劫有二种。一是日月岁数。二是阿僧祇。二增减劫。即是饥病刀小三灾劫。名为中劫。三二十劫为一劫。即梵众天劫。四四十劫为一劫。即梵前益天劫。五六十劫为一劫。即大梵天劫。俱舍无此。唯云大梵天寿一劫半。以四十劫为一劫故。六八十劫为一劫。即火灾劫。七七火为一劫。即水灾劫。八七水为一劫。即风灾劫。九三大阿僧祇劫。依花严经第二十四卷阿僧祇品。有百二十数。第一百二十名阿僧祇。数水火风至不可数。名为无数。依旧摄论。说三十三阿僧祇劫。第二劫为小一劫。为二十一劫故。第三劫为中一劫。为九故。初劫为大一劫。为三故。虽有此文。不可凭据。不知积何以成无数。璎珞经说。四十里城。满置芥子。百年去一。去芥子尽。名为一劫有说八十里百里八百里为城。或说四十里八十里百里八百里石。净居天以妙衣重三铢。三年一拂。芥尽石尽。名为一劫。随机不同。未可和会。俱舍第十二。引解脱经。说六十数。唯有五十二。余八忘失。以第五十二数名阿僧祇。仍以十积数。不同华严。从万以上皆倍倍积谓万万名亿等。至阿僧祇。其数极多。此大乘义故不可以俱舍为证。广如别章。其大梵天。器世间初成即生。末后坏时方死。故寿命六十劫。不同余宗。今设水风二劫。成坏时量促故。大梵寿量一劫时。定三天三品修生不同。劫数故异。
云何火灾能坏世间下。坏中第二段。别明三灾。初火。次水。后风。火中分二。初问。次答。答中有三。初明二十住劫。为坏之渐。次论云。于最后增已尔时那落迦等下。明二十坏劫。后如是世界皆悉烧已下。明空劫。初文复三。初总明住劫中一增一减。次又此中劫复有三种少灾出现下。明减劫时。少灾衰损而复渐增。后如是二十减二十增。结成住劫。
第二段中有二。初明三灾衰损。后又能弃舍损减寿量下。明后渐增。初文复二。初明小三灾。后明三衰损。俱舍说小三灾。皆于十岁时起。仍别劫生。今者大乘。同于一劫。三十二十十岁之时。起俭病刀。如次不同。如俱舍说。俭有三事。一白骨。二运筹。三聚集。广如彼说。俭灾经七年七月七日七夜。病灾经七月七日七夜。刀灾经七日。由不善业下品悭贪故。招七年七月日夜长时饥俭。谷食方尽。方困死故。由不善业中品损害故。感病灾七月日夜。逼恼身心。方致死故。由不善业上品杀害故。感刀灾但经七日。毒心既猛。随执草木皆成杀具。命易死尽不假多故。白日相见杀害易成。夜中闇黑杀害事小。略不说夜。有余经言。由施众僧一抟食故。不生饥馑劫中。由施众僧一呵梨药。不堕疾病劫中。由一日夜持不杀戒。不堕刀兵劫中。故今渐灭起三恶业甘蔗变味者。谓沙糖煎甘蔗作变。甘蔗味为故又能弃舍损减寿量恶不善法等者。此明减劫渐增。舍杀生等刀灾等业故。寿等渐增。十岁之父。生十五岁子。如是展转乃至八万。不言四千。举大数故。
如是二十减二十增合四十增减便出住劫者。结成住劫。对法论说。一中劫初唯减。一中劫后唯增者。住劫之初。始于八万。渐减至十。复增至八万。名一住劫。如是二十方住劫满。第二十住劫。增至八万。方立满名。从此以后。命渐渐损。名为坏劫。其住劫中。初劫初半唯减。后劫后半唯增。故言一中劫初唯减。一中劫后唯增。即二十劫。皆有增减。不同小乘。后劫唯增无减。初劫唯减无增 于最后增已尔时那落迦有情下。明二十坏劫。中分二。初明有情世间坏 唯言没已生极光净天者。且据极处。不障生余下天等处 后当于此时五趣世间居住之处下。器世间坏。器世间坏中为三。一明本日所坏。二明新日所坏。三总结成。起世经云。无天雨泽。所有草木一切干枯。即有迦梨迦风。吹八万四千海水。皆令四散。于下起第二日宫。置须弥半腹等。小乘因此。说六日轮。先在海下。坏时方出。今者大乘。无文定说。许亦不遮。理何必尔。坏业熟时。世界始坏。故日坏具。亦得业招。坏业未成。何须彼日。由此彼日坏劫新生。义稍通贯 六所烧事中。论数次第五。第五即妙高。第六是大地。合一处明略。无标第五名。其体已列 展转炽盛极至梵世者。欲色界色。粗细类殊。不可下火。而焚上器。火热相接。渐坏世间。故言展转。实别火坏 总结成中。略为三事。一日草事。二日水事。三日坚事。二日合成八日者。其第六日。能为二损。一分损大海。一分损山地。半入损水。半入损坚。故数成八。合但七日。其空劫中。乃至余影。亦不可得。此虽无文。亦同小乘 有空界色言无影者。以无质故。非无迥色。问此色何业招。亦他自地众生业感。非成非坏。业所招故。自地众生得天眼者。可见用故。或言无影。影即迥色。迥色亦无。不同彼宗无业招故。招无用故。
水灾中。于第二静虑有俱生水起者。非别起云而雨于水。则彼先时。与身俱有水界。下增后俱没故。或由业力。任运而起。名为俱生。风亦同此。火焰势必上腾。所以灾从下起。水风藉空飘注。由此灾从上生 问由何七火方一水灾。答第二禅中少光天。寿二劫。无量火天。四劫。极光净天。八劫。若一火后即起水灾。彼天如何时寿八劫。由此显七水之后。复起七火。方一风灾。总显八七火。一七水方风灾成。第三禅小净天。寿十六劫。无量净天。三十二劫。遍净天。六十四劫。八七火。一七水。方一风。水火九七。成六十三。后一风灾。成六十四。由是三灾坏劫各别。菩萨见实三昧经云。风灾起时。众生悉生第四禅等。第三禅中。起火风灾。名僧伽多。先吹遍净天宫。雨雨相拍。散坏都尽。次吹光音天已下宫殿。令相撑触。皆无形相。次吹大小诸州须弥山等。三千刹土上下散灭。
世间成中有二。一总明业力故成。二别明世间成。别明世间成中有二。初明世界成。后如是安立世界成已五趣可得下。明其中可得诸法。初文复三。初色界成。次欲界成。后如是百俱胝四大洲下。结成三千大千一佛化境。初中又二。初器界成。后有情界成 问色界外器初成。化生不由物造。何因彼坏即假外缘。答化生无而顿有。成不假缘。宫殿既不随身。坏时必由他物。又业增减化成位。不假他缘。坏事难为。必由傍物。又器业多令经劫。身灭其器犹存。若不假以傍缘。无由坏故寿尽故者。彼天分限命尽业尽故者。不满天寿。业力尽故福尽故者。耽定味等。便舍命故。四禅三禅二禅如次。皆言渐下生者。三灾顶故。二禅三禅。虽有初生。以无寻伺。更无希望。以无谄诳。亦无君臣。初定皆有。故有大梵。起希望念。上天业尽。应念下生。大梵不知。谓由己愿。便执为子。子亦谓父。故名身异而想是一。
欲界成中。初四空天成。后自此已后有大风轮下。造余天及余处。余处分二。初总明山地等成。后四大洲下。别明山地等成。初文分十。一造风轮。二造金轮。三造水轮。四造须弥山。五造七金山。六造四大洲等。七造非天宫。八造雪山无热池。九造那落迦。十造鬼傍生。风轮仰布为。下傍布为。搏墙如持谷篅。广量等三千界者。小乘无边。厚十六亿逾缮那。此风坚实假使大诺健那金刚杵击。其杵有碎。金轮无损。俱舍水轮深十一亿二万逾缮那。后风起击水。变成金。金厚三亿二万。余八亿成水。水金俱广十二亿三千四百五十逾缮那。俱舍颂云。安立器世间。风轮最居下。其量广无数。厚十六洛叉。次上水轮深十一亿二万。下八洛叉水。余凝结成金。此水金轮。广径十二洛叉三千四百半。周围此三倍。今者大乘。金轮在下。水轮在上。与彼相违。又深亦别。至第四卷地狱之中。更当广显。洛叉是亿也。
七金山者。一逾健驮罗。此云持双。山顶有两棱故。二毗那矺迦。此云障碍。有神住中障善法故。当俱舍第六毗那怛迦。怛矺相似。呼声别故。三頞湿缚羯拏。此云马耳。似马耳故。当彼第五山。四苏达梨舍那。苏者善义。达梨舍那。见义。即善见山。见彼山形。善多生故。彼次第同。五朅达洛迦。此云担木。诸阿修罗。以此木担须弥山。山有担木。故以为名。当彼第三。六伊沙驮罗。此云持轴。山峰似轴故。当彼第二。七尼民达罗。海中鱼名。此无所翻。山峰似之。故以为称。此与俱舍次第不同。然宗别名同。未劳和会。论云各由形状差别为名者。据多分也。其第二山。从神立名故。
八中洲者。东二州。一提河。二毗提河。南二州。一遮末罗。二筏罗遮末罗。西二州。一舍搋。二嗢呾罗漫呾哩拏。北二州。一矩拉婆。二桥拉婆。非天宫殿。有经云。须弥山北海下。有四重大非天宫。小者随处而住。如法华疏。
八大那落迦处诸大那落迦者。即八热地狱。独一者。即孤独地狱。寒者。即八寒。近边者。八热门外四种园。第四卷中当释。婆沙一百七十二释。那落是造义。迦是恶义。造恶之者生彼处故。又落迦名可乐。捺是不义。不可乐处。又落迦名喜乐。捺是坏义。坏喜乐故。或落迦名归趣。捺是无义。无归趣故。或落迦名救济。捺是无义。无救济者故。或落迦名苦器。那落迦是恶者。恶者生彼苦处器故 鬼界。地下五百逾缮那。彼界纵广亦尔。余鬼支派。随其所住。婆沙云。此洲西南。有五百鬼城。半福德受果如天。端严殊胜。余半饥饿丑陋形容。转轮王使。唯至四洲。不至彼界。不与交通。福德者可得。傍生住处。本居大海。余随所住。
四大洲者下。别明山地等成分三。一杂成诸趣处。二如是器世间成已有诸有情下。善法渐没。恶法渐生。三复次于世间四姓已下。明地狱生。今明世间成。而明有情者。总明成满。不别明自体起。故前明生。别显自体起今明成中。总明成满。亦不相违。初文有八。一明四洲。二明众水。三明神住。四明天居。五明雪山等。六明苏迷卢。七重明赡部洲。八重显九中洲。赡部从树为名。毗提诃。此云胜身。身貌胜故。瞿陀尼。此云牛货。货用牛故。北俱卢。言畟方。如车者。如西域车。上宽下狭。同此州形南狭北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