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论藏
- 经论部
-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
【经】念无量佛土诸佛三昧常现在前。
【论】无量佛土名十方诸佛土。念佛三昧名十方三世诸佛。常以心眼见如现在前。问曰。云何为念佛三昧。答曰。念佛三昧有二种。一者声闻法中。于一佛身心眼见满十方。二者菩萨道于无量佛土中。念三世十方诸佛。以是故言念无量佛土诸佛三昧常现在前。问曰。如菩萨三昧种种无量。何以故。但赞是菩萨念佛三昧常现在前。答曰。是菩萨念佛故。得入佛道中。以是故念佛三昧常现在前。复次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及先世罪。余诸三昧有能除淫。不能除嗔有能除嗔不能除淫。有能除痴不能除淫恚。有能除三毒。不能除先世罪。是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种种罪。复次念佛三昧有大福德能度众生。是诸菩萨欲度众生。诸余三昧无如此念佛三昧福德能速灭诸罪者。如说。昔有五百估客入海采宝。值摩伽罗鱼王开口。海水入中船去駃疾。船师问楼上人。汝见何等。答言。见三日出白山罗列。水流奔趣如入大坑。船师言。是摩伽罗鱼王开口。一是实日两日是鱼眼。白山是鱼齿。水流奔趣。是入其口。我曹了矣。各各求诸天神以自救济。是时诸人各各求其所事都无所益。中有五戒优婆塞语众人言。吾等当共称南无佛。佛为无上能救苦厄。众人一心同声称南无佛。是鱼先世是佛破戒弟子。得宿命智。闻称佛声心自悔悟。即便合口。船人得脱。以念佛故。能除重罪济诸苦厄。何况念佛三昧。
复次佛为法王菩萨为法将。所尊所重唯佛世尊。是故应常念佛。复次常念佛得种种功德利。譬如大臣特蒙恩宠常念其主。菩萨亦如是。知种种功德无量智慧皆从佛得。知恩重故常念佛。汝言云何常念佛不行余三昧者。今言常念亦不言不行余三昧。行念佛三昧多故言常念。复次先虽说空无相无作三昧。未说念佛三昧。是故今说。
【经】能请无量诸佛。
【论】请有二种。一者佛初成道。菩萨夜三昼三六时礼请。偏袒右肩合掌言。十方佛土无量诸佛初成道时未转法轮。我某甲请一切诸佛。为众生转法轮度脱一切。二者诸佛欲舍无量寿命入涅槃时。菩萨亦夜三时昼三时。偏袒右肩合掌言。十方佛土无量诸佛。我某甲请令久住世间无央数劫。度脱一切利益众生。是名能请无量诸佛。问曰。诸佛之法法应说法广度众生。请与不请法自应尔。何以须请。若于自前面请诸佛则可。今十方无量佛土诸佛亦不自见。云何可请。答曰。诸佛虽必应说法不待人请。请者亦应得福。如大国王虽多美膳有人请者必得恩福。录其心故。又如慈心念诸众生令得快乐。众生虽无所得。念者大得其福。请佛说法亦复如是。复次有诸佛无人请者。便入涅槃而不说法。如法华经中多宝世尊。无人请故便入涅槃。后化佛身及七宝塔。证说法华经故。一时出现。亦如须扇多佛。弟子本行未熟便舍入涅槃。留化佛一劫以度众生。今是释迦文尼佛。得道后五十七日寂不说法。自言我法甚深难解难知。一切众生缚著世法无能解者。不如默然入涅槃乐。是时诸菩萨及释提桓因梵天王诸天合掌敬礼。请佛为诸众生初转法轮。佛时默然受请。后到波罗奈鹿林中转法轮。如是云何言请无所益。复次佛法等观众生。无贵无贱无轻无重。有人请者。为其请故便为说法。虽众生不面请佛。佛常见其心亦闻彼请。假令诸佛不闻不见。请佛亦有福德。何况佛悉闻见而无所益。问曰。既知请佛有益。何以正以二事请。答曰。余不须请。此二事要必须请。若不请而说。有外道辈言。体道常定何以著法多言多事。以是故须请而说。若有人言若知诸法相不应贪寿。久住世间而不早入涅槃。以是故须请。若不请而说。人当谓佛爱著于法欲令人知。以是故要待人请而转法轮。诸外道辈自著于法。若请若不请而自为人说。佛于诸法不著不爱。为怜愍众生故。有请佛说者佛便为说。诸佛不以无请而初转法轮。如偈说。
诸佛说何实 何者是不实
实之与不实 二事不可得
如是真实相 不戏于诸法
怜愍众生故 方便转法轮
复次佛若无请而自说法者。是为自显自执法。应必答十四难。今诸天请佛说法。但为断老病死无戏论处。是故不答十四难无咎。以是因缘故须请而转法轮。复次佛在人中生。用大人法故。虽有大悲不请不说。若不请而说。外道所讥。以是故初要须请。又复外道宗事梵天。梵天自请则外道心伏。复次菩萨法。昼三时夜三时常行三事。一者清旦偏袒右肩合掌礼十方佛言。我某甲。若今世若过世无量劫。身口意恶业罪。于十方现在佛前忏悔。愿令灭除不复更作。中暮夜三亦如是。二者念十方三世诸佛所行功德及弟子众所有功德。随喜劝助。三者劝请现在十方诸佛初转法轮。及请诸佛久住世间无量劫度脱一切。菩萨行此三事功德无量转近得佛。以是故须请。
【经】能断种种见缠及诸烦恼。
【论】见有二种。一者常二者断。常见者见五众常心忍乐。断见者见五众灭心忍乐。一切众生多堕此二见中。菩萨自断此二。亦能除一切众生二见令处中道。复有二种见。有见无见。复有三种见。一切法忍一切法不忍一切法亦忍亦不忍。复有四种见。世间常世间无常世间亦常亦无常世间亦非常亦非无常。我及世间有边无边亦如是。有死后如去。有死后不如去。有死后如去不如去。有死后亦不如去亦不不如去。复有五种见。身见边见邪见见取戒取。如是等种种诸见。乃至六十二见断。如是诸见种种因缘生。种种智门观。种种师边闻。如是种种相能为种种结使作因。能与众生种种苦。是名种种见。见义后当广说。缠者十缠。嗔缠覆罪缠睡缠眠缠戏缠掉缠无惭缠无愧缠悭缠嫉缠。复次一切烦恼结绕心故。尽名为缠。烦恼者能令心烦能作恼故。名为烦恼。烦恼有二种。内著外著。内著者五见疑慢等。外著者淫嗔等。无明内外共。复有二种结。一属爱二属见。复有三种属淫属嗔属痴。是名烦恼。缠者有人言十缠。有人言五百缠。烦恼名一切结使。结有九结。使有七。合为九十八结。如迦旃延子阿毗昙义中说。十缠九十八结为百八烦恼。犊子儿阿毗昙中结使亦同。缠有五百。如是诸烦恼。菩萨能种种方便自断。亦能巧方便断他人诸烦恼。如佛在时三人。为伯仲季。闻毗耶离国淫女人。名庵罗婆利。舍婆提有淫女人。名须曼那。王舍城淫女人。名优钵罗槃那。有三人各各闻人赞三女人端正无比。昼夜专念心著不舍。便于梦中梦与从事。觉已心念。彼女不来我亦不往而淫事得办。因是而悟。一切诸法皆如是耶。于是往到颰陀婆罗菩萨所问是事。颰陀婆罗答言。诸法实尔。皆从念生。如是种种。为此三人方便巧说诸法空。是时三人即得阿鞞跋致。是诸菩萨亦复如是。为诸众生种种巧说法。断诸见缠烦恼。是名能断种种见缠及诸烦恼。
【经】游戏出生百千三昧。
【论】诸菩萨禅定心调。清净智慧方便力故。能生种种诸三昧何等为三昧。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复有三种三昧。有觉有观无觉有观无觉无观三昧。复有四种三昧。欲界系三昧色界系三昧无色界系三昧不系三昧。是中所用菩萨三昧如先说。于佛三昧中未满。勤行勤修故。言能出生。问曰。诸菩萨何以故。出生游戏是百千种三昧。答曰。众生无量心行不同有利有钝。于诸结使有厚有薄。是故菩萨行百千种三昧。断其尘劳。譬如为诸贫人欲令大富。当备种种财物。一切备具。然后乃能济诸贫者。又复如人欲广治诸病。当备种种众药。然后能治。菩萨亦如是。欲广度众生故。行种种百千三昧。问曰。但当出生此三昧。何以故复游戏其中。答曰。菩萨心生诸三昧。欣乐出入自在。名之为戏。非结爱戏也。戏名自在。如师子在鹿中自在无畏。故名为戏。是诸菩萨于诸三昧有自在力能出能入亦能如是。余人于三昧中能自在入。不能自在住自在出。有自在住。不能自在入自在出。有自在出。不能自在住自在入。有自在入自在住。不能自在出。有自在住自在出。不能自在入。是诸菩萨能三种自在故。言游戏出生百千三昧。
【经】诸菩萨如是等无量功德成就。
【论】是诸菩萨共佛住。欲赞其功德无量亿劫不可得尽。以是故言无量功德成就。
【经】其名曰颰陀婆罗菩萨。(秦言善守)剌那伽罗菩萨。(秦言宝积)导师菩萨。那罗达菩萨。星得菩萨。水天菩萨。主天菩萨。大意菩萨。益意菩萨。增意菩萨。不虚见菩萨。善进菩萨。势胜菩萨。常勤菩萨。不舍精进菩萨。日藏菩萨。不缺意菩萨。观世音菩萨。文殊尸利菩萨。(秦言妙德)执宝印菩萨。常举手菩萨。弥勒菩萨。如是等无量千万亿那由他诸菩萨摩诃萨。皆是补处绍尊位者。
【论】如是等诸菩萨。共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问曰。如是菩萨众多。何以独说二十二菩萨名。答曰。诸菩萨无量千万亿说不可尽。若都说者。文字所不能载。复次是中二种菩萨。居家出家。善守等十六菩萨。是居家菩萨。颰陀婆罗居士菩萨。是王舍城旧人。宝积王子菩萨。是毗耶离国人。星得长者子菩萨。是瞻波国人。导师居士菩萨。是舍婆提国人。那罗达婆罗门菩萨。是弥梯罗国人。水天优婆塞菩萨慈氏妙德菩萨等。是出家菩萨。观世音菩萨等从他方佛土来。若说居家。摄一切居家菩萨。出家他方亦如是。问曰。善守菩萨有何殊胜。最在前说。若最大在前。应说遍吉观世音得大势菩萨等。若最小在前。应说肉身初发意菩萨等。答曰。不以大不以小。以善守菩萨是王舍城旧人。白衣菩萨中最大。佛在王舍城。欲说般若波罗蜜。以是故最在前说。复次是善守菩萨。无量种种功德。如般舟三昧中。佛自现前赞其功德。问曰。若弥勒菩萨应称补处。诸余菩萨何以复言绍尊位者。答曰。是诸菩萨。于十方佛土皆补佛处。
大智度初品中放光释论第十四
【经】尔时世尊自敷师子座。结加趺坐。直身系念在前。入三昧王三昧。一切三昧悉入其中。
【论】问曰。佛有侍者及诸菩萨。何以故自敷师子座。答曰。此是佛所化成。欲以可适大众。以是故阿难不能得敷。复次佛心化作。故言自敷。问曰。何以名师子座。为佛化作师子。为实师子来。为金银木石作师子耶。又师子非善兽故。佛所不须。亦无因缘故不应来。答曰。是号名师子非实师子也。佛为人中师子。佛所坐处若床若地皆名师子座。譬如今者国王坐处亦名师子座。复次王呼健人。亦名人师子。人称国王亦名人师子。又如师子四足兽中独步无畏。能伏一切。佛亦如是。于九十六种道中。一切降伏无畏故。名人师子。问曰。多有坐法。佛何以故唯用结加趺坐。答曰。诸坐法中结加趺坐最安隐不疲极。此是坐禅人坐法。摄持手足心亦不散。又于一切四种身仪中最安隐。此是禅坐取道法坐。魔王见之其心忧怖。如是坐者出家人法。在林树下结加趺坐。众人见之皆大欢喜。知此道人必当取道。如偈说。
若结加趺坐 身安入三昧
威德人敬仰 如日照天下
除睡懒覆心 身轻不疲懈
觉悟亦轻便 安坐如龙蟠
见画加趺坐 魔王亦愁怖
何况入道人 安坐不倾动
以是故结加趺坐。复次佛教弟子。应如是坐。有外道辈。或常翘足求道。或常立。或荷足。如是狂狷心没邪海形不安隐。以是故佛教弟子。结加趺直身坐。何以故。直身心易正故。其身直坐则心不懒。端心正意系念在前。若心驰散摄之令还。欲入三昧故。种种驰念皆亦摄之。如此系念入三昧王三昧。云何名三昧王三昧。是三昧于诸三昧中最第一自在能缘无量诸法。如诸人中王第一。王中转轮圣王第一。一切天上天下佛第一。此三昧亦如是。于诸三昧中最第一。问曰。若以佛力故。一切三昧皆应第一。何以故独称三昧王为第一。答曰。虽应以佛神力故佛所行诸三昧皆第一。然诸法中应有差降。如转轮圣王众宝。虽胜一切诸王宝。然此珍宝中自有差别贵贱悬殊。是三昧王三昧。何定摄何等相。有人言。三昧王三昧名为自在相。善五众摄。在第四禅中。何以故。一切诸佛于第四禅中。行见谛道得阿那含。即时十八心中得佛道。在第四禅中舍寿。于第四禅中起入无余涅槃。第四禅中有八生住处背舍胜处。一切入多在第四禅中。第四禅名不动。无遮禅定法。欲界中诸欲遮禅定心。初禅中觉观心动。二禅中大喜动。三禅中大乐动。四禅中无动。复次初禅火所烧。二禅水所及。三禅风所至。四禅无此三患。无出入息舍念清净。以是故三昧王三昧。应在第四禅中。如好宝物置之好藏。更有人言。佛三昧谁能知其相。一切诸佛法。一相无相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余三昧尚不可量不可数不可思议。何况三昧王三昧。如此三昧唯佛能知。如佛神足持戒尚不可知。何况三昧王三昧。复次三昧王三昧诸一切三昧皆入其中。故名三昧王三昧。譬如阎浮提众川万流皆入大海。亦如一切民人皆属国王。问曰。佛一切智无所不知。何以故入此三昧王三昧。然后能知。答曰。欲明智慧从因缘生故。止外道六师辈言我等智慧一切时常有常知故。以是故言佛入三昧王三昧故知。不入则不知。问曰。若如是者佛力减劣。答曰。入是三昧王三昧时不以为难。应念即得。非如声闻辟支佛诸小菩萨方便求入。复次入是三昧王三昧中。令六神通通彻十方无限无量。复次佛入三昧王三昧。种种变化现大神力。若不入三昧王三昧而现神力者。有人心念。佛用幻力咒术力。或是大力龙神力。或是天非是人。何以故。一身出无量身。种种光明变化故。谓为非人。断此疑故佛入三昧王三昧。复次佛若入余三昧中。诸天声闻辟支佛或能测知。虽言佛神力大而犹可知。敬心不重。以是故入三昧王三昧中。一切诸众圣乃至十住菩萨不能测知。不知佛心何所依何所缘。以是故佛入三昧王三昧。复次佛有时放大光明现大神力。如生时得道时初转法轮时诸天圣人大集会时若破外道时。皆放大光明。今欲现其殊特故。放大光明令十方一切天人众生及诸阿罗汉辟支佛菩萨皆得见知以是故入三昧王三昧。复次光明神力有下中上。咒术幻术能作光明变化下也。诸天龙神报得光明神力中也。入诸三昧。以今世功德心力。放大光明现大神力上也。以是故佛入三昧王三昧。问曰。如诸三昧各各相。云何一切三昧悉入其中。答曰。得是三昧王三昧时。一切三昧悉得故。言悉入其中。是三昧力故。一切诸三昧皆得无量无数不可思议。以是故名为入。复次入是三昧王三昧中。一切三昧欲入即入。复次入是三昧王三昧。能观一切三昧相。如山上观下。复次佛入是三昧王三昧中。能观一切十方世界。亦能观一切众生。以是故入三昧王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