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论藏
- 经论部
- 佛地经论
佛地经论
经曰。如世界中苏迷卢等。大宝山王显现可得。如是如来观察智上。诸佛菩萨威神所引。广大甚深教法可得。
论曰。此中显示雨大法雨因相。如器世间由诸众生业增上力起诸宝山。如是如来妙观察智。由诸有情感正法业增上力故。起佛菩萨威神所引深大教法。此教开示诸佛菩萨自在威神。亦能引发彼威神力。是故说名诸佛菩萨威神所引。此说如来妙观察智能发镜智相应识上教法影像。或自能现教法影像。由此为缘善根成熟。所化有情自心变现。
经曰。如世界中广大甚深不可倾动大海可得。如是如来观察智上。一切天魔外道异论所不倾动。甚深法界教法可得。
论曰。此中显示降伏怨敌因相。如器世间由诸众生业增上力起诸大海。不可倾动。如是如来妙观察智。由诸有情感正法业增上力故。起法界教不可倾动。法界则是空无相理。说法界理名法界教。诸外道等皆依诸见法界空理。对治诸见离诸见趣。是故空教彼不能测。不能倾动前威神教。威神高广故喻宝山。此法界教法界甚深故喻大海。妙观察智是能显照一切境因故。能起说一切法教。略说胜者。是故契经说。佛世尊名大智日。普能照了一切法故。
经曰。又如世界大小轮山之所围绕。如是如来妙观察智不愚。一切自相共相之所围绕。
论曰。此中显示断一切疑因相。如器世界一妙高山七大金山八大海水四大洲等。总于其外有小轮山周匝围绕。如是为一积数至千。复总于外有次轮山周匝围绕。名小千界。如是为一复数至千。更总于外有次轮山周匝围绕。名中千界。如是为一复数至千。总于其外有大轮山周匝围绕。有大风轮总持其下名一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名为大小轮山之所围绕。如是如来妙观察智。遍知一切自相共相。能断世间一切疑惑自共相愚。是疑惑因知自共相。无此愚故。自无疑惑能断他疑。大圆镜智永离二障不愚。一切自相共相能生此智。摄护此智故名围绕。镜智虽能知一切法自相共相。无分别故。不能为他说法断疑。此智能知有分别故。能为一切说法断疑。又此智体能知诸法自相共相。二种行相之所围绕。自相行相如小轮山。共相行相如大轮山。镜智能持如风持下。如来净智现量所摄。云何能知诸法共相。若共相境现量所知。云何二量依二相立。有义。二量在散心位依二相立。不说定位。若在定心缘一切相。皆现量摄。有义。定心唯缘自相。然由共相方便所引。缘诸共相。所显理者。就方便说名知共相。不如是者名知自相。由此道理。或说真如名空无我诸法共相。或说真如二空所显非是共相。如实义者。彼因明论立自共相。与此少异。彼说一切法上实义。皆名自相。以诸法上自相共相。各附己体不共他故。若分别心立一种类能诠所诠。通在诸法如缕贯花。名为共相。此要散心分别假立是比量境。一切定心离此分别。皆名现量。虽缘诸法若无常等。亦一一法各别有故。名为自相。真如虽是共相所显。以是诸法自实性故。自有相故。亦非共相。不可以其与一切法不一不异即名共相自相。亦与一切共相不一异故。是故彼论说诸法上所有实义。皆名自相。此经不尔故无相违。
经曰。复次妙生成所作智者。
论曰。成所作智。应知。成立如来化身。此复三种。一者身化。二者语化。三者意化。第一身化复有三种。一现神通化。二现受生化。三现业果化。第二语化亦有三种。一庆慰语化。二方便语化。三辩扬语化。第三意化复有四种。一决择意化。二造作意化。三发起意化。四受领意化。成所作智能起如是三业化用。此化三业即是化身。应知此中以用显体。非此三业即是智体。但是智上所现相分。成所作智增上缘力击发镜智相应净识。令现如是三业化用。自亦能现。当知四智一一能起一切作用。就强多分。说平等智起受用身。成所作智起变化身。妙观察智观察一切自相共相。陀罗尼门三摩地等。大圆镜智能现一切诸法影像。如一一根取一切境非无强用。此亦如是。此中经文定证。三业心心法等皆有变化。如来智上现此粗相心心法等一切功德。令诸下位能现了知。若不尔者。二乘异生云何能知。如来所有心心法等功德差别。云何如来久已成佛。复能现作具贪嗔等种种化身。余经亦说。化无量类皆令有心。又说化身亦名有心。亦名无心。有依他心无自依心故。谓化心等依实心现。但实心上相分似有缘虑等用。如镜中火无别自体。随众缘生。如余心等余处虽说无化心等以无实用。如实心等变化色等有实作用。如实色等故偏说有。由化心等粗相显现易了知故。乃至猿猴知如来心。若佛实心诸大菩萨亦不能了。
经曰。如诸众生勤励身业。由是众生趣求种种殉利务农勤王等事。如是如来成所作智勤身化业。由是如来示现种种工巧等处。摧伏诸伎傲慢众生。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诸众生令入圣教成熟解脱。
论曰。此中显示现神通化化身业相。令心勇悍故名勤励。于善性中兼取精进余但作意。由此发起勤励身业。就因为名。由此身业世间有情作三正事。等者等取其余杂事。成所作智精进相应起化身业。由此化业为菩萨时。示现种种陶师等类工巧等处。此是智上身业相现。为欲摧伏伎术傲慢故。现斯事善巧方便。即是悲慧平等运道先现神通。初令生信故名引生令入圣教。如现神通度迦叶等。次令调顺有所堪能故名成熟。引令长养诸善根故。后令解脱三界恶趣有性无性。如其次第故名解脱。由教化力。有种性者令生圣道解脱三界。无种性者。令修世善常生善趣。念彼善根为说正法。令脱三界。放光息苦安立善趣。又令彼生闻思修慧。次第三句。又令彼生顺解脱分顺决择分。及生圣道。次第三句。又令彼入见道修道及无学道。次第三句。如是等释应随相说。后亦如是。
经曰。又如众生受用身业。由是众生受用种种色等境界。如是如来成所作智受身化业。由是如来往诸众生种种生处。示同类生而居尊位。由其示现同类生故。摄伏一切异类众生。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诸众生令入圣教成熟解脱。
论曰。此中显示现受生化化身业相。世间有情于诸生处。诸根领纳色等境界故。名受用身。有运转故名身业。成所作智一切生处。同时现生受用境界。谓现化身于天人中一切生处。示同类生。居刹帝利婆罗门种。伏诸下类令得利乐。此亦智上身业相现。或击镜智。或自显现余例应尔。
经曰。又如众生领受身业。由是众生领受所作善恶业果。如是如来成所作智领身化业。由是如来示现领受本事本生难修诸行。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诸众生令入圣教。成熟解脱。
论曰。此中显示现业果化化身业相。身即是业故名身业。先业果故果说因名。或身领受先业果时。有运转用故名身业。由此身业领受先业爱非爱果。成所作智现似化身领受化业。由此业故示受一切。本事本生难修诸行。先世相应所有余事。名为本事。先世所受生类差别名为本生。如毗湿饭怛啰等一切本生事。依此本生。先所修行种种苦行。名难修行。或于今世依变化身。先修苦行后舍彼行。修处中行方得菩提。名难修行。谓诸众生计修苦行止恶起善方得菩提。为化彼故先示同彼。修诸苦行。为显非但持戒得净。要由定慧方得净故。现舍苦行修处中行方得菩提。有契经说。如来先世迦叶佛时作是骂言。何处沙门剃须发者。有大菩提无上菩提极难得故。由彼恶业今受如是难行苦果。此言亦是为止恶行现化所作。若不尔者。何有系属一生菩萨。已曾亲事无量如来殖诸善本。性忆宿命更起如是重语恶行。当知此言为欲化度。宜闻此言而得度者。令于佛所离此言故。
经曰。又如众生庆慰语业。由是众生展转谈论递相庆慰。如是如来成所作智庆语化业。由是如来宣畅种种随所乐法。文义巧妙。小智众生初闻尚信。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诸众生令入圣教成熟解脱。
论曰。此中显示庆慰语。化化语业相。庆慰即是喜悦差别语能生彼故名庆慰。闻此语言。展转发生大欢喜故。谓诸有情由发语心增上力故。各别识上语业相现为增上缘。令余识变似语业相。各谓闻他语言生喜。成所作智化作语业。应知亦尔。自现妙音令他心变。谓闻佛语生欢喜故。随所乐法者。随彼因力所应乐闻。人天三乘诸差别法。文巧妙者。字句显美令乐闻故。义巧妙者。理趣分明易解了故。小智众生初闻尚信者。谓佛言音具六十德。诸凡愚慧暂时得闻尚生信解。何况其余聪愍者。慧成所作智名庆慰者。能现化语宣说一切巧妙文义。生诸有情欢喜心故。亦能加被善现等辈。以佛言音宣说甚深难测量法。如是此智能加被他。一切论者。一切色类乃至虚空。亦能发起化语说法。当知此事不可思议。
经曰。又如众生方便语业。由是众生展转指授务专所作。毁恶赞善更相召命。如是如来成所作智。所起方便语变化业。由是如来立正学处。毁诸放逸赞不放逸。又复建立随信行人随法行等。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诸众生令入圣教成熟解脱。
论曰。此中显示方便语化化语业相。如诸世间方便语业更相教示。诸所应作不应作事。利益亲友。放逸众生加行起作故。名方便。如是如来由大悲故。为诸有情安立学处。令伏诸恶修世间善。安立圣道分位差别。令入正道出离三界。成所作智能发化语。成办斯事。谓息诸恶发起诸善是此语用。
经曰。又如众生辩扬语业。由是众生展转开示所不了义。宣讽诸论。如是如来成所作智辩语化业。由是如来断诸众生无量疑惑。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诸众生令入圣教成熟解脱。
论曰。此中显示辩扬语化化语业相。成所作智随诸众生意乐差别现化语业。说种种义断诸疑惑。谓发一音表一切义。令诸有情随类获益。如契经言。佛以一音演说诸法。众生随类各得开解。或有怖畏。或有欢喜。或生厌离。或复断疑。此是如来本愿所引不思议力所发化语。一音能断一切众疑。若作化身亦令众生一质异见利乐事成。
经曰。又如众生决择意业。由是众生决择可作及不可作。如是如来成所作智。决意化业。由是如来决择众生八万四千心行差别。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诸众生令入圣教成熟解脱。
论曰。此中显示决择意化化意业相。成所作智相应意业能起化故。名化意业。此能决择所化众生八万四千心行差别。或复此智相分中现变化意业似。能决择众生八万四千心行。令彼了知得胜义利。云何八万四千心行。谓诸有情八万四千诸垢尘劳心行差别。此能障碍八万四千波罗蜜多。陀罗尼门三摩地等。如贤劫经广说其相。所谓最初修习行法波罗蜜多。乃至最后分布佛体波罗蜜多。三百五十一一皆具六到彼岸。如是总有二千一百对治。贪嗔痴及等分有情心行八千四百。除四大种及六无义所生过失。十转合数八万四千。修习此故复得成就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三摩地等。此犹略说广则无量。
经曰。又如众生造作意业。由是众生造作种种诸所起业。如是如来成所作智造意化业。由是如来观诸众生所行之行行与不行。若得若失为令取舍。造作对治。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诸众生令入圣教成熟解脱。
论曰。此中显示造作意化化意业相。随所观察一切有情所行之行。若诸恶行不行有得。行即有失。若诸善行行即有得。不行有失。如是观察为欲令彼取得舍失。于德造作任持对治。于失造作远离对治。成所作智相应意业能起化故。名化意业。虽诸如来于一切事无有功用。而令众生心等变现似有造作。故名造作。或复此智相分中。现变化意业似。能观察一切有情诸行得失。令彼了知得胜义利。
经曰。又如众生发起意业。由是众生发起诸业。如是如来成所作智发意化业。由是如来为欲宣说彼对治故。显彼所乐名句字身。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诸众生令入圣教成熟解脱。
论曰。此中显示发起意化化意业相。成所作智相应意业。能发身语二种业故。就用说名发起意业。或此意业由智发起。是故说名发起意业。能起化故。或智相分现似彼故。此化意业为欲宣说彼对治者。为说有情诸行对治。此所说法名句字身以为自性。是故显示名句字身。如来随彼有情所乐说名身等。令起爱乐发生对治。是则如来成所作智相分中。现变化意业发名身等。宣说有情诸行对治。由此力故。令诸有情自心变似。佛所说法深生爱乐发起对治。是故说名发起意业。
经曰。又如众生受领意业。由是众生受领苦乐。如是如来成所作智受意化业。由是如来于定不定反问置记为记别故随其所应受领去来现在等义。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诸众生令入圣教成熟解脱。
论曰。此中显示受领意化化意业相。受相应思能动其心令受苦乐。是故说名受领意业。成所作智受相应思能起化故。名化意业成相分中现化意业。名化意业。于四记问为记别故。随其所应如实了知一切问已。领三世等无量法义如实了知。一一自体如实知已。随其所应一一记别无有颠倒。言四记者。一一向记。二分别记。三反问记。四默置记。一向记者如有问言。一切生者决定灭耶。佛法僧宝良福田耶。如是等问应一向记。此义决定。分别记者。如有问言。一切灭者定更生耶。佛法僧宝唯有一耶。如是等问应分别记。此义不定。反问记者。如有问言。菩萨十地为上为下。佛法僧宝为胜为劣。如是等问应反问记。汝望何问。默置记者。如有问言。实有性我为善为恶。石女儿色为黑为白。如是等问应默置记。不应记故。长戏论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