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明最胜王经疏

  经。尔时王舍“大城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曰妙幢。
  赞曰。就此品中大文分二。初总说菩提涅槃。二尔时妙幢菩萨亲于佛前已下别明涅槃。初文有五。一妙幢疑佛寿促。二他佛说命无穷。三释迦自陈常安。四喜见重成不灭。五时众领解获益结成。初文有三。一举念请人。二明所疑境。三述疑所因。初文又三。一明住处。二列其名。三略叹德。此初二文。胜智迥秀独超群表。假喻立称名曰妙幢。梵云鸲嚧只啰。此云妙鸡头云幢彗星名幢旧云信相。相者梵云耶瑟致。今既云鸲嚧只啰。鸡头故名妙幢。信性是净。妙义相似幢。者高显。故谬云相。
  经。已于过去“无量俱胝那庾多百千佛所承事供养植诸”善根。
  赞曰。叹德。俱胝者准俱舍论十亿为一俱胝。准华严经心王菩萨问僧祇品。万万为亿。亿亿为一呴梨呴梨者是俱胝。音少讹耳。无量者是数名。以无量数数俱胝那庾多。准十千为一万。百千当十万。即无量个俱胝那庾多十万诸佛。当俱舍论十万为一亿。大智度论以千万为亿。华严经以万万为亿。此数有三。谓小中大。俱舍.智论.华严如次依小中大数。今此不定。承事即亲近。供养修十供养。善根即福智。殖谓种也。
  经。是时妙“幢菩萨独于静处作是思惟以何因缘释迦牟尼如来寿命短促唯”八十年。
  赞曰。所疑境。
  经。复作“是念如佛所说有二因缘得寿”命长。
  赞曰。述疑所因有三。初牒所疑因。二假为征释。三成前疑意。此即初。
  经。云何“为二一者不害生命二者施他”饮食。
  赞曰。假为征释。
  经。然释迦牟“尼如来曾于无量百千万亿无数大劫不害生命行十善道常以饮食惠施一切众生乃至己身血肉骨髓亦持施与令得饱满”况余饮食。
  赞曰。此成前疑意。准此经文及涅槃第三。长寿因缘万行皆是。得三身故。但举施食及不杀生此通。有情寿命因缘故偏举问。恐生见佛寿八十年便疑。不杀及布施食非感长寿。欲令依身长道接物便宜故也。
  经。时彼菩萨“于世尊所”作是念时。
  赞曰。第二他佛说寿无穷有六。一他佛现身。二妙幢喜问。三彼佛为答。四妙幢重问。五佛更为陈。六说已不现。此即第一他佛现身。文分为八。一应时节现。二变土净方。三宝座庄严。四佛身垂降。五放光照境。六光现嘉祥。七光利群生。八略指总结。此即初也。以佛说法无罪故。所以应于菩萨念时现故。
  经。以佛威力“其室忽然广博严净帝青琉璃种种众宝杂彩闲饰如佛净土有妙香气过诸天香芬馥”充满。
  赞曰。变土净方有四。一举能变人。二明变土量。三所变土相。四明香薰。问。此何佛变。答。一解是释迦变。如法华经。化佛欲集释迦变故。一解是四佛变。亦如妙音将至此土预现华座等。二解此正。何以故。下放光现瑞令生爱乐皆四如来。故知净土亦四佛变。言帝青琉璃者是天帝释青琉璃宝。宝中胜故故偏举之。有漏情局无漏心通。故广博净。由无分别智故有帝青。虽妙幢舍净如佛土。具五分香释文可知。
  经。于其“四面各有上妙师子之座四宝所成以天宝衣而敷其上复于此座有妙莲华种种珍宝以为严饰量等如来自然”显现。
  赞曰。三变宝座有四。一座体座四者表四生类皆得成佛故以四宝成。如师子王之所处故。言四宝者。一金。二银。三吠琉璃。四颇胝迦。表四无畏故。以天宝衣等者二明敷设。表其净命。复于此座等三庄严。表出生死得七觉华。珍宝为饰亦七圣财之所严故。四坐量宝座称身故量等如来。不由妙幢之力故云自然显现。
  经。于莲华上“有四如来东方不动南方宝相西无量寿北天鼓音是四如来各于其座加趺”而坐。
  赞曰。四如来垂降华坐喻法身。四佛表四德。何故四方各现一佛表四德耶。答如经中说。四方喻于生住异灭。此有为相。四德翻彼不生住异灭故四方现。问。四威仪中皆得说法。何故要现结加趺坐。答。随彼机宜所乐现故。准瑜伽论第三十说五因缘故。一由身摄敛速发轻安。二由宴坐能经久住。三由此宴坐是不共法。四由此宴坐形相端严。五由此宴坐佛及弟子共所许故。准智度论为降魔故。彼论云。见画结跏坐魔王自惊怖。何况入道人。端坐不倾动。无著般若论云。唯寂静坐者能觉说诸法故。此住定仪坐相顺故。为示能觉诸法能说诸法。要由得定得定由坐。
  经。放大光明“周遍照曜王舍大城及此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十方恒河沙等”诸佛国土。
  赞曰。五放光照境。准伽耶山顶经论。放光有七义。一令生净信。知是胜人。二者破闇愚痴屏荡。具如本法华疏述。光有三节。一王舍。二大千。三十方欲显三身故现三等。又明得见三身前后。故初见化次见应后睹法。举恒河沙有其五意。亦如法华疏。大千界境数量不定。检瑜伽钞。
  经。雨诸天华奏诸天乐。
  赞曰。六光现嘉祥。雨华五义如法华疏。奏乐表得闻法嘉乐。
  经。尔时于此“瞻部洲中及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以佛威力受胜妙乐无”有乏少。
  赞曰。七光利群生有二。初得乐后离苦。此初也。问。光耀此界此界睹光得益亦至十方。十方何不蒙益。答。准应俱益。但略不论。
  经。若身不具“皆蒙具足盲者能视聋者得闻哑者能言愚者得智若心乱者得本心若无衣者得衣服被恶贱者人所敬有垢秽者”身清洁。
  赞曰。离苦。虽离苦时翻彼得乐且说离苦。此离九苦。准文可知。准瑜伽论诸佛如来俱生威力能令有情见得是益。若身不具谓阙手足。黄门二形等。此等恶果报因可知。然智度论第八及业报差别等。皆悉广说。
  经。于此“世间所有利益未曾有事悉皆”显现。
  赞曰。略指总结。
  经。尔时“妙幢菩萨见四如来及希有事欢喜踊跃合掌一心瞻仰诸佛殊胜”之相。
  赞曰。第二妙幢喜问。于中有二。初睹佛情欣。二请除疑惑。此初也。现净坐华放光益物并希有事。观四如来大人之相云殊胜相。
  经。亦复“思惟释迦牟尼如来无量功德唯于寿命生疑惑心云何如来功德无量寿命短促”唯八十年。
  赞曰。请除疑惑有二。初心疑后言请。相好等同诸佛。情不生疑。寿命异弥陀等。故言唯于寿命生疑。
  经。尔时四佛“告妙幢菩萨言善男子汝今不应思忖如来寿命长短何以故善男子我等不见诸天世间梵魔沙门婆罗门等人及非人有能算知佛之寿量知其”齐限。
  赞曰。第三彼佛为答有三。初略举难思。次集众为释。后结成因果劝勿生疑颂后三颂。是此初也。有二。初余不能测。后唯佛能知。初中有三。一止非。二却结。三为释。
  经。唯除无上正遍知者。
  赞曰。唯佛能知。
  经。时四“如来欲说释迦牟尼佛所有寿量以佛威力欲色界天诸龙鬼神健闼婆阿苏罗揭路茶紧那罗莫呼洛伽及无量百千亿那庾多菩萨摩诃萨悉来集会入妙幢菩萨净”妙室中。
  赞曰。集众为释。初集众后为辨。此集众。前虽列有八部之众然有来不来。今因佛放光威力加召始能俱集。问。余经放光。众睹即集。何故此众蒙光不来。答熟。有先后虽蒙光明初未能来。因佛更加方始能赴。或佛威力即是光召。
  经。尔时四佛“于大众中欲显释迦牟尼如来所有寿量”而说颂曰。
  赞曰。为释有二。初结集叙。后佛为说。此初也。
  经。一切“诸海水可知其滴数无有能数知释迦之寿量析诸妙高山如芥可知数无有能数知释迦之寿量一切大地土可知其尘数无有能算知释迦之寿量假使量虚空可得尽边际无有能数知释”迦之寿量。
  赞曰。为说也。分二。初四行过喻分。第五一行过算分。喻四行中相传两释。一云。四行如次显净我乐常四德。如次能除不信.著我.畏苦.舍心四障。一云。约佛四身以显寿量。谓化.应亦应亦化.非应非化。如次为喻化身此没彼现故以水喻。化依应现如水出山。故以山为喻。俱句自受用如地为山水二依。第四喻法。以无形相故。
  经。若人“住亿劫尽力常算数亦复不能知世尊”之寿量。
  赞曰。过算分故。
  经。不害“众生命及施于饮食由斯二种因得寿命长远是故大觉尊寿命难知数如劫无边际寿量”亦如是。
  赞曰。结成因果劝勿生疑。此二颂结成二因感长寿果。
  经。妙幢“汝当知不应起疑惑最胜寿无量莫能”知数者。
  赞曰。劝勿生疑。
  经。尔时妙幢“菩萨闻四如来说释迦牟尼佛寿量无限白言世尊云何如来示现如是”短促寿量。
  赞曰。第四妙幢重请。佛实寿长我已略解。有何所以现斯短促。前但答长未释促寿所以。故今重问。准瑜伽八十一云。释难者。若自若他难皆应释。当知此难略由五相。一者为未了义得显了故。如言此文有何义耶。二者语相违故。言何故先所说异。三者道理相违故。如有显示与四道理相违之义。四者不决定显示故。如言何故于一种义种种异门差别显示。五者究竟非理现见故。如言内我有何体性。有何色相而言常恒等。于此五难随次应释。谓于不了义难方便显了。于语相违难显示意趣随顺会通。如是于不决定显示难。于究竟非现见难。当知亦尔。于道理相违难。或以黑教而决判。此意不了依小乘说名为黑教。或依道理。或为增果。或为增因。此意或随转或方便。为断恶修善。所有因果说有乖返理实不违。然难虽有五。准瑜伽释于一一难各有五意。一者为不解。二为疑惑。三为试验。四为轻触。五为利乐。今五难中是语相违难。释迦说短四佛说长。有此相违故举为难。五意之中是为利益意故问。
  经。时四世尊“告妙幢菩萨言善男子彼释迦牟尼佛于五浊世”出现之时。
  赞曰。第五彼佛广陈。文分为三。一标。二释。三成。善男子是诸如来下是就初标中有三。一标现短寿时。二标现促所以。三结标短寿。此标时也。五浊之义如法华疏辨。亦即总标五浊。
  经。人寿百年“禀性下劣善根微薄”复无信解。
  赞曰。标现促所以。所以有二。一为灭恶即舍生死。二为生善即令得菩提。此为灭恶。亦别释五浊。浊有五种。此中举四。一命浊。谓人寿百年。二有情浊。有情浊中有三。一喜意不弘。谓禀性下劣。二宿无福慧。谓善根微薄。三多有迷愚。谓无信解。
  经。此诸“众生多有我见人见众生寿者养育邪见我我所见”断常见等。
  赞曰。此见浊也。诸经论中所说我见有多不同。如成唯识义灯广说。今但依文略解。言我见者瑜伽八十三总有八种。此但举五。一我见论云。依五取蕴我我所见现前行故。今者此文既别说我我所见。即总别异。瑜伽据总。此通总别。此言我见即无我我所。人见即有情见。谓诸贤圣如实了知唯有此法更无余故。又复有爱著故。众生见即数取趣见。谓能数数往取诸趣无厌足故。此三依罗什译云我人众生寿者见。即瑜伽云命者。谓即寿和合现存活故名为命者。依天亲菩萨般若论。云我众生命者。解云。见五蕴差别一一阴是我。如是妄取是名我见。此意总计三世五蕴差别为我见。身相续不断是名众生。此计五蕴从前际来相续不断故名众生。一报命根不断住故。是命者。此计现在现有命故。命根断已后生六道。是名寿者。此见未来生寿更起故。此依五蕴总别异故。养育者即养育现在。能作士夫用故。又能增长后有业故。邪见者即五见中邪见。我我所见谓依五蕴起十五见等。断常见者即是边见。断谓七断灭。常谓四遍常等。复言等者等取见惑取见及随烦恼。略无劫浊。以其外境非所化故。非恶体故略不举之。
  经。为欲利“益此诸异生及诸外道如是等类令生正解速得成就无”上菩提。
  赞曰。欲令生善得菩提故。异生外道即所为人。简诸入地大菩萨众。初地已上更见长故。非不现灭。
  经。是故释“迦牟尼如来示现如是短促”寿命。
  赞曰。结标短寿。
  经。善男“子然彼如来欲众生见涅槃已生难遭想”忧苦等想。
  赞曰。下第二为释。文分为三。一法说。二喻合。三结说。初法说中复分为五。一解释。二假征。三为通。四却诘。五解难。此释有三。一令于佛起希慕心。二令于法生修习意。三者曲结。此即初。故法华经云。若我久住众生不能生难遭想起渴仰心等。意与此同。然现涅槃准大般若最胜天王会有一因。为诸有情乐闻圆寂故现涅槃。法华论云。为对除于大乘不集善根起增上慢。为对治此说医师喻。示现如来般涅槃量。无性摄论有六因故。如来化身不究竟住。具如彼辨。依华严经云。究竟佛事已有十种义。示现大涅槃。一明一切行悉无常故。二明一切有为非安稳故。三明涅槃趣最安稳故。四明涅槃远离一切诸怖畏故。五以诸人天乐著色身。明色身无常是磨灭法。令彼求净法身故。此当摄论第二义也。六明无常力强不可转故。七明有为法不自在故。八明三界法悉如坏器无坚牢故。九明般涅槃最为真实不可坏故。十明般涅槃远离生死非起灭故。以此十义示现涅槃。今此经文总有六义。一令生正解故。二速得成就无上菩提故。三令见灭已于诸佛所起难遭想故。四令于佛教速修行故。即前标文及此释文具有此四。亦是为令种诸善根起修信解断除邪见。五者为留骨身舍利令生供养获诸福故。即下陈如请佛舍利。乃至经末佛答妙幢云。或时见有般涅槃者。是权方便。及留舍利令诸有情恭敬供养。若供养者于未来世远离八难。逢事诸佛遇善知识。不失善心福报无边。六为令有情得证圆寂。即末下云。速当出离不为生死之所缠缚。此准摄大乘。亦为乐常不希圆寂者示涅槃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