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论藏
- 经疏部
- 金光明最胜王经疏
金光明最胜王经疏
经。尔时如来于大众中广说法已欲为妙幢菩萨及其二子银幢银光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赞曰。品文分二。初众集后与记。众集有二。初此结集序。
经。时有十千天子最胜光明而为上首俱从三十三天来至佛所顶礼佛足却坐一面听佛说法。
下明众集。
经。尔时佛告妙幢菩萨言汝于来世过无量无数百千万亿那庾多劫已于金光明世界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金宝山王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现于世。
下后与记有二。初与三士记。后与十千记。三士为三。初复有五。一标名。二记时。三记国。四记果。即无上菩提。五记号。即金宝山等。号有通别。如文可知。授记之义略以四门分别。一授记所由。二能授记人。三所授记者。四授记差别。言所由者三义。一由菩萨修多功德证得法性故与授记。故法华论云。彼声闻等为实成佛故与记别。为不成佛与授记耶。若实成佛者。菩萨何故于无量劫修集无量功德。论答云。彼声闻授记者得决定心。非成就法性故。此意即明。由诸菩萨多劫修行无量功德成就法性故与授记。即八地已上。故瑜伽四十六云。又诸菩萨三种决定。一种性定。二发心定。三不虚行定。乃至云。依于最后堕决定位诸佛如来授诸菩萨堕决定记。二除小菩萨不定姓疑故。摄大乘论等云。为引摄一类及任持所余一类不定姓声闻所余不定性菩萨。恐此菩萨退大就小。故与授记言得作佛。三为欣佛者见此授记欣当自得。复显闻经决得作佛。持行此经修佛因故。故法华经云。大智舍利弗今得授尊记。我等亦皆得最妙第一法等。此经亦云。时十千天子闻三大士得授记已。复闻如是最胜王经心生欢喜。清净无垢犹如虚空。此心喜无疑即欣作佛。信法修行。二能记人者复有三义。一能记所依假者。二能记体。三能记用。能记所依准瑜伽论四十九说。能成就有六。一胜解行地。二增上意乐地。三正行地。四决定地。五决定行地。六究竟地。此之六位俱能授记。然究竟位佛菩萨殊。佛有三身。唯他用变化二假者能为对十地地前别故。然究竟位中第十地菩萨及前五位但总相记。不能知彼当作佛时国土名字等。下人不能知上事故。若依总相观因记果言得作佛。菩萨亦能。故法华经中不轻菩萨记彼四众当得作佛。故能授记不过此六。或不愚法定性二乘信有大乘亦得总记。如菩萨戒经中说。昔有罗汉。将一沙弥。因发大心遂生尊重。故得总记。二能记体者。谓后得俗智知根性故。后得观理亦不能记。此约圣者。若是地前但比量智。三能记用者。所谓言教诠表义故。三所授记者有二。一所记依。二所记体。所记依者有四。一种性位。二发心位。三不定二乘。四诸大菩萨。此据显了。若隐密记及平等意乐亦通定性及无性人。所记体者即无漏善通现及种。并所得果。果通报化。除法性身。就报身中多说他用。以有国土眷属等故。显慈悲故。有差别故。四授记差别者。首楞严经中佛告坚意菩萨。授记即有四种。有未发心而与授记。有适发心而与授记。有密授记。有得无生忍现前授记。是名四种。唯有如来能知此事。宝云经同瑜伽四十六说。略由六相。蒙诸如来于无上菩提与授记别。何等为六。一安住种性未发心位。二已发心位。三现在前位。四不现前位。此上四种同首楞严经。彼密授记即不现前。在密处故。或得无生忍名现前。未得者名不现前。或在座名为现前。身不在坐名不现前。五有定时限。谓尔许时当证无上正等菩提。六无定时限。谓不宣说决定时限而与授记。大庄严论第十二说六种亦同。彼云。授记有二种。人别及时别。人别即前四。时别即后二。彼论又云。转记及大记此复有二种。转记者。谓彼菩萨后于如是如来如是时节当得授记。大记者。在第八地得无生忍。由断自言我当作佛慢故。及断一切分别相故等。转记即首楞严经初三收。大记即第四摄。彼又说六。与首楞严经及瑜伽论别。何者为六。一刹土。二名字。三时节。四劫名。五眷属。六法住。今此妙幢等记文中有三。于金光明界等刹土号。金宝山等名字。汝于来世过无量无数等时节。略无劫名眷属法住。
经。时此如来般涅槃后所有教法亦皆灭尽时彼长子名曰银幢即于此界次补佛处世界尔时转名净幢当得作佛名白金幢光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下第二大士记文亦为五。初记时。二牒名。三记处。即于此界下是四记国。五记号亦有通别。
经。时此如来般涅槃后所有教法亦皆灭尽次子银光即补佛处还于此界当得作佛号曰金光明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下第三大士记文亦有五。一记时。二牒名。三记果即补佛处。四记国还于此界。五记号。
经。是时十千天子闻三大士得授记已复闻如是最胜王经心生欢喜清净无垢犹如虚空尔时如来知是十千天子善根成熟即便与授大菩提记汝等天子于当来世过无量无数百千万亿那庾多劫。
下第二大段文分为四。初与记。二疑生。三为断。四喜信。初中有三。初天子闻见心欢。次尔时如来下如来知彼根熟。后即便下正与记别有八。初标序。二牒名。三记时。然劫有多种。如法华论有五种。谓昼夜月时年。或说饥馑疫病刀兵以为三劫。或说一增一减为一劫。如二十住劫等。或说八十增减为一劫。即火灾劫。或说七火为一劫。即水灾劫。或说八七火一七水为一劫。即风灾劫。或说无量风灾为一劫。即三大僧祇劫。或说二八十劫为一劫。如此贤劫。或说多八十劫为一劫。即星宿劫等。尽彼千佛出世时量总名一星宿劫故。如法华经中所说劫数。多约昼夜月时年等。如说十住等位各经尔许劫者。即风灾等劫尔。此云过无量无数等者。即过增减或风灾等。非大僧祇。修行成佛不过三故。问修行根性有勤堕别。如何定说三大僧祇。答取作意时。方便善心刹那刹那相续时量经三大劫。非是通取修不修时作不作意经尔许劫故。虽勤堕根性不同俱说三祇。问若尔八地已去无漏观心一切时续。如何说有超劫事耶。如释迦佛第三劫初逢然灯佛。布发掩泥超于八劫。第三祇满修相好业。初逢胜观佛。亦云弗沙。翅足赞叹超于九劫。答有二解。一云。或有一类住游观心多。或耽灭定久。对此有超。若尔如何复云八地已去刹那刹那转增进耶。答据八地上住出已后长时而说。若尔如何云初地已上入住出心各各齐等。答据不作意。即功力齐不同地前。设作意时力用不等。若执皆齐。如何得说智增悲增及于烦恼怖不怖别。一云。悲增智增怖不怖类地地各齐。然说超者。以智望悲增者说超。若尔智增望悲增者自得成超。何须说彼布发等耶。答此等超增。是故偏说。或是化相方便说超。非是实尔。何以故。八地已上他受土中何处有泥须发掩。何有石窟作佛安禅。若尔僧祇于智悲增何者而说。答据智增者。
经。于最胜因陀罗高幢世界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同一种姓又同一名号曰面目清净优钵罗香山十号具足如是次第十千诸佛出现于世。
下四记国名。因陀罗梵语。此云帝高幢界。次得成阿耨下五记果。同一种姓者六记姓。七记号。八如是下记次。
经。尔时菩提树神白佛言。世尊。是十千天子从三十三天为听法故来诣佛所。云何如来便与授记当得成佛。世尊。我未曾闻是诸天子具足修习六波罗蜜多。难行苦行。舍于手足头目髓脑眷属妻子象马车乘奴婢仆使宫殿园林金银琉璃砗磲码瑙珊瑚琥珀璧玉珂贝饮食衣服卧具医药。如余无量百千菩萨以诸供具供养过去无数百千万亿那庾多佛。如是菩萨各经无量无边劫数然后方得受菩提记。世尊。是诸天子以何因缘修何胜行种何善根从彼天来暂时闻法便得授记。惟愿世尊为我解说。断除疑网。
下第二疑生有二。一标二问。标中有四。一举来因。二云何下略征问。彼为听来。云何与记。三世尊我未曾下述疑心。四如余无量下显疑意。次世尊下第二问有三。初总问。次别问。后请答。以何因缘是总问所以义。或自行名因善友为缘修何胜行等别问。一问修何胜行。即问修六度行。二问种何善根。即问修福德行。或能起修得当果义名行。能生后善因义名根。或初起名根。后修名行。即体无别。又十度名行。十供养名根。即义少别。言从彼天来下通结问意。如问以何因缘从彼天来便得授记。修何胜行种何善根从彼天来等。又观。或由闻而得授记。此即无疑。但疑何因从天而下得闻此经因得授记。后唯愿世尊下请答。
经。佛告地神善女天如汝所说皆从胜妙善根因缘勤苦修已方得授记此诸天子于妙天宫舍五欲乐故来听是金光明经既闻法已于是经中心生殷重如净琉璃无诸瑕秽复得闻此三大菩萨授记之事。
下第三佛为答有三。初印可问词。次此诸天子下正答所问有二。初略后二品广。初中复二。初偏答现胜行。欲显前闻经必当成佛因。故有三行。一于妙天宫下舍欲乐行。能趣法会故。二故来听是下闻经行。法正佛因故。三复得闻此下闻记随喜行。能愿求故。
经。亦由过去久修正行誓愿因缘是故我今皆与授记于未来世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下后双略答过去修胜行种善根二问。下云过去闻佛名等名善根因缘故。后是故我今下结答。
经。时彼树神闻佛说已欢喜信受。
下树神喜信。
除病品第二十四
除病品二十四三门分别。言来意者。此为除疑。前品为成。劝勉说受。俱当作佛故有授记。二士先曾闻经为记。时众不惑。十千创始至会得记。故有疑生。前虽略答。往因总陈恐闻难解。此下更为广说。故有除病流水品生。然差别者。将说十千往因故先述其缘起。即有除病品。又恐病苦妨说听经。兼明为除令得依学。缘起既彰。次须正辨故流水品起。真谛释云。此除病品正明授记因成授记品。傍显释迦修行成寿量品。后舍身品正明释迦之因成寿量品。傍显弟子修行成授记品。然治病为远缘。流水为近缘。今谓义虽可尔文势稍疏。寿量之因前已广明十度等讫。何故今者复正明因。同一生修。何分远近。为下中上义则不妨。或既胜劣势力分远近亦复不违。然判以为正寿量因即文疏远。释名者。诸大违损云病。药能对遣曰除。此品广明名除病品。解妨者。问前寿量品妙幢思惟。如来行长寿因慈悲不害。云何命短唯八十年。前虽云寿无边。未释慈悲不害之行。今此三品正明此行。何非正宗。答妙幢但疑行因应得长寿。不疑长寿由昔何因。此品又云十千天子本愿因缘今为汝说。不云为说长寿因缘。又流水品云。由闻宝髻十二因缘听闻此经。以此善根因缘今得授记。不云由此得寿命长。故在流通非正宗也。
经。佛告菩提树神善女天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是十千天子本愿因缘今为汝说。
赞曰。以下二品第二广明十千得记因缘有二。此品明得起缘起。流水正明得记因缘。缘起分二。此初敕听许说。
经。善女天过去无量不可思议阿僧企耶劫尔时有佛出现于世名曰宝髻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善女天时彼世尊般涅槃后正法灭已于像法中。
下正陈缘起有十二。一明时节有三。初总明劫。二明佛。三明时。尔时下别明。
经。有王名曰天自在光常以正法化于人民犹如父母。
下第二明国界。
经。是王国中有一长者名曰持水善解医方妙通八术众生病苦四大不调咸能救疗善女天。
下第二明菩萨父有四。一住处。二有一长者下德号。三名曰持水指名。四善解下明医能。八术如下。
经。尔时持水长者唯有一子名曰流水颜容端正人所乐观受性聪敏妙闲诸论书画算印无不通达。
下明菩萨子有五。一名。二颜容端政者形貌。三人所乐观者思慧。四受性聪敏者根性。五好闲法术等者伎艺。
经。时王国内有无量百千诸众生类。皆遇疫疾众苦所逼乃至无有欢喜之心。善女天。尔时长者子流水。见是无量百千众生受诸病苦起大悲心作如是念。无量众生为诸极苦之所逼迫。我父长者虽善医方妙通八术皆疗众病四大增损。然已衰迈老耄虚羸要假扶策方能进步。不复能往城邑聚落救诸病苦。今有无量百千众生皆遇重病无能救者。我今当至大医父所咨问治病医方秘法。若得解已当往城邑聚落之所。救诸众生种种疾病。令于长夜得受安乐。
下第四明习医缘有六。一时众病生。二善女天下菩萨悲起。三我父下思父年迈。四今有无量下念患无医。五我今当至下我求妙方。六若得解已下念往疗疾。
经。时长者子作是念已。即诣父所。稽首礼足。合掌恭敬却住一面。即以伽他请其父曰。慈父当哀愍。我欲救众生。今请诸医方。幸愿为我说。云何身衰迈。诸大有增损。复在何时中。能生诸疾病。云何啖饮食。得受于安乐。能使内身中。火势不衰损。众生有四病。风黄热痰癊。及以总集病。云何而疗治。何时风病起。何时热病发。何时动痰癊。何时总集生。
下第五诣父咨受有二。一请问之仪。二即以伽他下正以颂请。五颂分二。初一颂求哀愿说。次四颂正请有五。初半颂问得病因。次半问病生时。次一颂问将养之方。次一颂问医疗之法。后一颂问病起时节。前问初起时。此问病已发动时节。然有二时。一约四时问。二约食前后时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