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论藏
- 经疏部
- 金光明最胜王经疏
金光明最胜王经疏
经。能灭三涂极重罪及以人中诸苦厄由此金鼓声威力永灭一切烦恼障断除怖畏令安隐譬如自在牟尼尊。
赞曰。初标别胜利中下。有三复次说忏愿等。然初二复次影略互明。第三复次忏等俱广。今此标中初四颂半。合标初二略明忏等胜利。次三颂标下第三广明忏等胜利。初段分二。初两颂半标离苦。次两颂标得乐。初离苦中一颂半离苦一颂赞佛。此离苦。中初半颂离苦果。次一颂离苦因。上中恶业招三涂报云极重罪。下品恶业招人中苦。即爱别离老病死等。离苦因中三句离因一句举喻。喻有两义。一喻众生得灭苦因如牟尼尊。二喻金鼓亦如牟尼能说圣法灭众生苦。
经。佛于生死大海中积行修成一切智能令众生觉品具究竟咸归功德海。
赞曰。赞佛有二。初半颂赞自利德。后半颂赞利他德。觉品具者能令众生修大菩提。相应眷属一切功德皆悉满足。即大菩提。究竟咸归功德海即大涅槃也。或觉品具是能令修因满。归功德海是能令得果满。
经。由此金鼓出妙声普令闻者获梵响证得无上菩提果常转清净妙法轮。
赞曰。明得乐也。初一颂得自利乐。后一颂得利他乐。此得自利乐有三。一令得梵音。二证菩提。三得涅槃。准瑜伽论九十五。以转法轮有自他转。自转之中有五种相。第一为得所得之境。第二为得之方便。第三为得所得。第四对他相续。令他于自所证深生信解。第五令他于他所证深生信解。此常转妙法轮即第三为得所得。大涅槃果。前有菩提后有随机说法故。此转法轮即涅槃也。其法轮义如本法华经疏明。
经。住寿不可思议劫随机说法利群生能断烦恼众苦流贪嗔痴等皆除灭。
赞曰。得利他乐。一为众生住寿。二为说法。三断烦恼。众苦流即惑业苦三。此断所缘缚。所缘缚尽能缘贪等皆亦随灭。即断能缘缚。既离诸缚。故得安乐。
经。若有众生处恶趣大火猛焰周遍身若得闻是妙鼓音即能离苦归依佛。
赞曰。下三行颂标下广忏悔等有二。初一颂标有罪闻法解忏离苦。后两颂因闻鼓声得于安乐。此初也。问。此是妙幢自梦金鼓余人不闻。如何得言有处恶趣大火遍身闻妙鼓音离苦归佛。答。此前后说他得益等皆是妙幢菩萨梦见。实非余人得闻鼓音。此意即表若众生类得闻佛说得如是益。
经。皆得成就宿命智能忆过去百千生悉皆正念牟尼尊得闻如来甚深教由闻金鼓胜妙音常得亲近于诸佛悉能舍离诸恶业纯修清净诸善品。
赞曰。标得乐分六。初半颂得宿命智。次一句得正念。次一句闻法。次两句近佛。次一句离恶。次一句修善。
经。一切天人有情类殷重至诚祈愿者得闻金鼓妙音声能令所求皆满足。
赞曰。下三颂标下令余种胜因有三。初一颂标愿遂心。次一颂标得离苦。次一颂标得安乐。此初也。
经。众生堕在无间狱猛火炎炽苦焚身无有救护处轮回闻者能令苦除灭。
赞曰。标得离苦。且据重说离无间苦。或可。初半颂离无间苦。后半颂通离诸处及诸趣之苦。
经。人天饿鬼傍生中所有现受诸苦难得闻金鼓发妙响皆蒙离苦得解脱。
赞曰。标得乐也。初半颂牒所离苦。后半颂辨所得乐。
经。现在十方界常住两足尊愿以大悲心哀愍忆念我众生无归依亦无有救护为如是等类能作大归依。
赞曰。下八十四颂别明胜利。分之为四。初二十五颂第一复次明忏愿等。次唯愿十方佛下十三颂第二复次明忏愿等。次七言下四十三颂第三复次明忏愿等。次若有男子及女人下四颂说胜劝修。然三复次忏愿等中。初复次中多忏烦恼障。第二复次多忏业障。第三复次多忏报障。其中略广有此不同。忏悔正云说罪。应以善悔及所起善语业为性。若兼能起亦有意业。若申礼敬亦有身业。具足应以善悔及所起三业为性。初复次中有三。初二颂请求加护述正归依。次十四颂明忏悔。后九颂明发愿。初中分四。初二句举所归投。次二句请垂悲念。次二句申无救护。次二句请作归依。有情之中有无足多足四足二足。人天二足于余为胜。佛于二足更复为尊。哀其有苦慜彼无乐。体即慈悲。愿记不舍名为忆念。投起名归恃怙名依。拔苦为救与乐为护。
经。我先所作罪极重诸恶业今对十力前至心皆忏悔。
赞曰。下十四颂明忏悔分三。初一颂标。次十二颂辨。后一颂结。此初标也。罪者毁责过失之名。极重恶业亦毁责过失语。设轻小罪亦名极重作罪恶业。通论三业悉忏云皆。
经。我不信诸佛亦不敬尊亲不务修众善常造诸恶业。
赞曰。下别辨为十二。初一颂明忏不信无惭等所造恶业。不敬即不崇贤不务修善。即不重善。由此造恶。
经。或自恃尊高种姓及财位盛年行放逸常造诸恶业。
赞曰。第二颂忏由憍慢等造恶罪业。一恃德尊高。二恃种姓贵胜。三恃多财。四恃官位。五恃盛年及长寿无病。自举陵他即因慢起恶恃此醉傲。即由憍造恶复行放逸不能防修。故造恶业。
经。心恒起邪念口陈于恶言不见于过罪常造诸恶业。
赞曰。第三颂忏心口二业所造恶业。
经。恒作愚夫行无明暗覆心随顺不善友常造诸恶业。
赞曰。第四颂忏由痴造恶业。
经。或因诸戏乐或复怀忧恼为贪嗔所缠故我造诸恶。
赞曰。第五颂忏因贪嗔故造恶业。戏乐即贪忧恼即嗔。贪嗔即种子。缠即现行。或八缠等举二摄余。
经。亲近不善人及由悭嫉意贫穷行谄诳故我造诸恶。
赞曰。第六忏由近恶友及小随惑畜积不舍鄙吝称悭不耐他荣妒忌称嫉为罔罥他曲顺彼意称谄心怀异谋矫现有德称诳。
经。虽不乐众过由有怖畏故及不得自在故我造诸恶。
赞曰。第七忏由怖畏故造恶业。意虽不乐造过。或怖命财难等故造恶业。或处卑贱被他驱逼不得自在故造恶业。
经。或为躁动心或因嗔恚恨及以饥渴恼故我造诸恶。
赞曰。第八忏由大随惑等故造恶业。为饥渴欲所逼恼故造诸恶业。
经。由饮食衣服及贪爱女人烦恼火所烧故我造诸恶。
赞曰。第九忏由贪故造诸恶业。
经。于佛法僧众不生恭敬心作如是众罪我今悉忏悔于独觉菩萨亦无恭敬心作如是众罪我今悉忏悔。
赞曰。第十忏由不敬三宝故造诸恶。
经。无知谤正法不孝于父母作如是众罪我今悉忏悔。
赞曰。第十一忏由五逆所造恶业。依大乘经所说五逆。非三乘通说。言五逆者。准萨遮尼乾子经。一不得破塔坏寺焚烧经像及用盗三宝财物。二谤三乘法言非圣教。障碍留难隐弊覆藏。三于一切出家人所若有戒无戒持戒破戒打骂诃啧。说过禁闭还俗驱使责调断命。四不得杀父害母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杀阿罗汉。五不得谤无因果长夜常行十不善业。今此谤法即第二逆。不孝父母即第四逆。
经。由愚痴憍慢及以贪嗔力作如是众罪我今悉忏悔。
赞曰。第十二忏由三不善根故造恶业。言憍慢者。由痴不善根起故兼举之。又依初科。此之一颂结前所造皆悉忏悔。
经。我于十方界供养无数佛当愿拔众生令离诸苦难愿一切有情皆令住十地福智圆满已成佛导群迷。
赞曰。下九颂发愿。愿以后智或欲胜解为愿自性。既礼敬陈彰亦及所起三业为体。然后智欲愿愿自性。身语愿所起。意业愿相应及所起故俱名愿。不尔何收。于中分四。此初二颂利生。一颂愿令离苦。一颂愿令得乐。
经。我为诸众生苦行百千劫以大智慧力皆令出苦海我为诸含识演说甚深经最胜金光明能除诸恶业。
赞曰。次二颂愿起行。一颂愿为生修福智。一颂愿为生说正法。
经。若人百千劫造诸极重罪暂时能发露众恶尽消除依此金光明作如是忏悔由斯能速尽一切诸苦业胜定百千种不思议总持根力觉道支修习常无倦。
赞曰。次三颂愿他修行。初二颂愿劝他灭恶。后一颂愿劝他修善。
经。我当至十地具足珍宝处圆满佛功德济度生死流。我于诸佛海甚深功德藏妙智难思议皆令得具足。
赞曰。次二颂愿自果满。初颂愿因满利生。后颂愿果圆自具。令言虽通自他今意取令自具。前已愿生令住十地。福智圆满已成佛导群迷竟。
经。唯愿十方佛观察护念我皆以大悲心哀受我忏悔。
赞曰。下有十三颂。第二复次多忏业障。文分为四。初十颂明忏悔。次一颂明随喜。次一颂明发愿。后一颂回向忏悔。中分三。此初一颂请护述依。
经。我于多劫中所造诸恶业由斯生苦恼哀愍愿消除。
赞曰。次八颂正明忏悔。复分为四。此初一颂总标忏愿。
经。我造诸恶业常生忧怖心于四威仪中曾无欢乐想。
赞曰。次一颂述己忧深。
经。诸佛具大悲能除众生怖愿受我忏悔令得离忧苦。
赞曰。乞愿许悔。
经。我有烦恼障及以诸报业愿以大悲水洗濯令清净。
赞曰。次下五颂愿忏令除。复分为四。此初一颂愿忏灭三障。佛以大悲灭三障火。复除罪垢故喻如水。
经。我先作诸罪及现造恶业至心皆发露咸愿得蠲除。未来诸恶业防护令不起设令有违者终不敢覆藏。
赞曰。次二颂愿忏三世罪。蠲亦除也。过现已造。忏之愿除。未来未造。愿忏防令不起。
经。身三语四种意业复有三系缚诸有情无始恒相续由斯三种行造作十恶业如是众多罪我今皆忏悔。
赞曰。次二颂愿忏三业罪。即同十住毗婆沙第四所明忏悔。云三三合九种从三烦恼起。合九种者即前三业及三世并三报业。谓顺生现后受业。合之为九。今者加三障除三报业。此经据总。彼论约受有别。故俱成九各不相违。此九皆从贪嗔痴起云从三烦恼起。又彼论问三顺受中有定不定云何忏悔除耶。彼论答云。亦非皆灭。若定报者愿得今身偿故。此亦据报定时不定说。若时报俱定彼即不论。彼约中容忏悔者说。若能增上忏罪皆除故。涅槃经云。若入我法即不决定。又瑜伽论云。依未解脱者建立定报。此意约未种解脱分者。依之立定报业。若种解脱分者则总不定。不尔有情如何三生修即入圣。非皆唯有三生定报故。十业道义如别章。
经。我造诸恶业苦报当自受今于诸佛前至诚皆忏悔。
赞曰。次一颂属自结忏。
经。于此赡部洲及他方世界所有诸善业今我皆随喜。
赞曰。第二复次中第二随喜。随者顺也。喜者庆悦故。随即以信欲胜解三法为体。故成唯识云。若印顺者体即胜解。若乐顺者体即是欲。忍既信因欲即信果。故信及因果为其随体。喜即喜受。或此喜者非必喜受。但心心所总聚假立。庆悦名喜。或即不嫉故喜无量。以不嫉为体。此释为正。因随生喜即随之喜。或亦随亦喜名为随喜。
经。愿离十恶业修行十善道安住十地中常见十方佛。
赞曰。第三发愿。
经。我以身语意所修福智业愿以此善根速成无上慧。
赞曰。回向。以后智为体。又解。二颂俱是发愿。初因后果。
我今亲对十力前发露众多苦难事。
赞曰。下四十二颂是第三复次。广明忏愿。多忏报障。文分为五。初四颂悔过。次十一颂叹佛功德。次二十五颂发愿。次一颂随喜。次一颂回向。初忏悔中文复分三。此初半颂归诚总标。
经。凡愚迷惑三有难恒造极重恶业难我所积集欲邪难常起贪爱流转难于此世间耽著难一切愚夫烦恼难狂心散动颠倒难及以亲近恶友难于生死中贪染难嗔痴暗钝造罪难生八无暇恶处难未曾积集功德难。
赞曰。此次三颂别悔诸难。三颂十二句一句为一难。一凡夫不了苦果难。二长时恒造恶业难。三由计我所积集难。四由贪流转三界难。五于世乐果耽著难。六由依凡身起惑难。七邪心散动起倒难。八由恶友所摄难。九不了生死染著难。十由因三毒造罪难。十一生于无暇恶报难。十二无始未殖善因难。此意由恶业故生无暇。由不修善故起过。故今悉忏。
经。我今皆于最胜前忏悔无边罪恶业。
赞曰。此后半颂结悔悔诸过。
经。我今归依诸善逝我礼德海无上尊如大金山照十方唯愿慈悲哀摄受。
赞曰。下十一颂叹佛功德。文分为三。初一颂总标归礼赞。次五颂随分见德赞。后五颂显德无穷赞。此初也。
经。身色金光净无垢目如清净绀琉璃吉祥威德名称尊大悲慧日除众闇。
赞曰。随分见德赞。赞十三种德。此中有四。初一句赞体金光德。次一句赞目绀净德。次一句赞威势名闻德。次一句赞悲智破闇德。
经。佛日光明常普遍善净无垢离诸尘牟尼月照极清凉能除众生烦恼热。
赞曰。此有二德。初半颂赞遍智离染德。次半颂赞令证涅槃德。牟尼能以涅槃清凉除众生烦恼之热故。
经。三十二相遍庄严八十随好皆圆满福德难思无与等如日流光照世间。
赞曰。此有三德。初一句赞三十二相德。次一句赞八十随好德。次半颂赞成就有情德。如大庄严论云。譬如盛日。四摄相应发心亦如是。如日熟谷成就众生故。若增一阿含经云。日出有四事。一者日出时众瞑悉除。二农夫作务。三百鸟悉鸣。四婴儿啼哭。佛告诸比丘。若日出时众瞑除者。喻佛出世除去痴闇靡不明照人民之类。普共田作者。譬檀越施主随时供给衣服.饮食.床席.卧具.病缘医药。百鸟鸣者。譬如高德诸法师等能为四众说微妙法。婴儿啼者。此喻弊魔见佛出世心大愁恼。
经。色如琉璃净无垢犹如满月处虚空妙玻璃网映金躯种种光明以严饰。
赞曰。此有二德。初半颂赞随感应现德。如涅槃经月喻品说见半满等。次半颂赞焰网庄严德。妙颇璃白红色。如法华经云。如净琉璃中内现真金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