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论藏
- 经疏部
- 法华经义记
法华经义记
无尽意以下是品之第四总结叹观世音也。
尔时持地菩萨此下是品中第五段明持地总叹此观世音之德也。
佛说是普门品时此下是品中第六段明经家叙说品得利益也。
陀罗尼品第二十五
此品中明陀罗尼神咒仍为品目也。明示物轨则中本有三。前三品正明以人为通经轨则也。今此一品是第二意则明如来说大神咒奖劝弘经拥护通法大士。今就此品中大判为三段。第一有一番问答先格量通经人功德。第二尔时药王下又有一番问答正明五人说神咒拥护弘经人也。第三说是陀罗尼品下一行明时众得利益也。五人者第一药王第二勇施第三毗沙门天王第四持国天王第五罗刹女。
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六
若依药王菩萨本事品者应言净藏净眼品。但此正是往古国王邪见炽盛不信三宝。然净眼二子是大菩萨而应生此家。转王邪见之心得正见之解。从所化受品名故为品目也。今就此品中大判有六段。第一先明事本。第二仍称叹二子有深德美行。第三明云雷音王佛为说法华。第四正明二子化父本事。此是品之来意。第五段仍会通古今。第六段明经家叙说此品时众得利益也。
今先明事本国劫名字如来之号也。
从有二子此下是第二先称叹二子有深德美行也。
尔时复彼佛此下是第三段彼佛为二子说法华经也。
时净藏净眼二子此下是第四段正明二子化父之本事。就此中自有三段。第一先明化父缘起。第二于是二子下正明化父。第三时父见子神力如是下明父王朋二子白母往佛所也。第二母告子言下明其母告子导父王邪见。第三净藏二子下明二子生怨叹之念。第四从母告子言下明劝子化父也。于是以下第二正明二子作十八变化父王也。时父见子此下是第三明父王受化。就此中凡有十四阶。第一先明父王与子问答也。第二于是二子下二子与母问答也。第三于是二子下明二子劝父母往佛所也。第四彼时妙庄严王下明王眷属堪受法正化也。第五二子如是下叹二子化父王之德。第六于是妙庄严王下明王及眷属往佛所也。第七尔时彼佛为王说法下此二句明如来为王说法也。第八王大欢悦下明王闻法得利益仍供养。第九时云雷音下明佛为授记也。第十其王即时下明王出家修道也。第十一即升虚空下明王既得解之后述报子恩也。第十二尔时下明如来述此二王子实是善知识也。第十三妙庄严王即从虚空中下明王称叹佛德也。第十四说是语已礼佛而退此两句明辞佛还国也。
佛告大众此下是品中第五会通古今也。
佛说下是品之第六段。明经家叙说品时得利益也。
普贤劝发品第二十七
此品中明普贤从东方来劝人自发闻经之因。故为品名也。但经有三段。第三段流通中本有二。第一有十品半是化他流通。今此一品是第二自行流通。若不受持者此经于此人则不流通。若自受持者此经于此人则有流通之义也。本言两段之中各有三。今此中有三者。第一先明此菩萨从东方来。是劝发之由也。第二白佛下正明劝发闻经。第三临品末是经家叙说品得利益。
今且明初段中自有四阶。第一正明普贤从东方来。第二所迳诸国土下明神通之相。第三又与下明普贤眷属之相也。第四到娑婆下明至佛所致敬也。
白佛言此下是品之第二段正明劝发之义。就中宾主相简有四阶。第一普贤先问如来劝发之行。第二佛告智贤下明如来即答劝发之行。第三尔时普贤白佛下正明普贤菩萨奖劝也。第四尔时释迦赞言下明如来述成奖劝。又此四段之中各有三别。初有三者。第一先道为此经故来也。第二唯愿下明请答也。第三从若善男子下正问也。佛告此下是第二佛答明劝发之行也。此中亦有三者。第一总唱有四法之数也。第二一者下别出四法之名也。第三善男子下结答也。尔时普贤此下是第三段普贤正劝人行此四行。就中亦有三者。第一总劝也。第二别劝第三结劝也。是人若行若立下是第二别劝。就中自有四种劝。第一先明灵瑞劝。正言若能受持者我当乘白象护之也。第二从亦复与其下明神咒护。第三若有受持下明佛神力护。若能受持此经者诸佛神力护之。第四若但书写下举果报劝。若能通此经者得好果报也。世尊我今以神通力此下第三结劝明普贤自誓发弘经之志引物之情。即结也。尔时释迦此下是第四如来述其奖劝。就中亦有三者。第一先述其灵瑞及神咒两护劝也。第二当以神力下即述成上佛护劝。第三从普贤若如来下即述成举上果报劝。番取即得也。
佛说是普贤劝发品时。此下是品第三段。明经家叙说此品时得利益也。
法华义记卷第八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