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论藏
- 经疏部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谓二种通 宗通及言说
说者授童蒙 宗为修行者
童蒙言初机也。既解说通未必惟在初机。为对宗通言耳。宗通虽为修行。而言自证也。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世尊一时说言。世间诸论种种辩说慎勿习近。若习近者。摄受贪欲不摄受法。世尊。何故作如是说佛告大慧。世间言论种种句味因缘譬喻采集庄严。诱引诳惑愚痴凡夫。不入真实自通。不觉一切法。妄想颠倒堕于二边。凡愚痴惑而自破坏。诸趣相续不得解脱。不能觉知自心现量。不离外性自性。妄想计著。是故世间言论种种辩说。不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诳惑迷乱 夫论有世论出世论。故道有正有邪。虽不两立而未尝不并行于世。故如来诫其于世论慎勿亲近。大慧所以致问。言世论者即外道卢伽耶陀。此翻左世亦云恶论。此论但饰文词诳惑凡愚。有习近者。惟摄取世间财欲不得法利。答中先斥其非。以彼言论不诠正理故。不可以入真实自通之地。卒归于二边而已。凡愚痴惑下。此明受习之非。以自破坏正见故。有诸趣生死相续。无由解脱下文。诸过之相可见。
大慧释提桓因。广解众论自造声论。彼世论者有一弟子。持龙形像诣释天宫建立论宗。要坏帝释千辐之轮。随我不如断一一头以谢所屈。作是要已即以释法摧伏帝释。释堕负处。即坏其车还来人间。如是大慧。世间言论因譬庄严。乃至畜生亦能以种种句味。惑彼诸天及阿修罗。著生灭见。而况于人。是故大慧。世间言论应当远离。以能招致苦生因故。慎勿习近 此段下引事证失。释提桓因者。帝释之异名也。持龙形像者。谓变作龙身也。要约也。入楞伽云。作是要言。憍尸迦我共汝论。汝若不如我当破汝千辐之轮。我若不如断一一头以谢所屈。即以释法者。谓即以帝释所造论法为难。堕负即不胜。谓帝释不胜也。乃至畜生者。如变作龙身之类也。又言世间论应当远离者。谓彼论为害若此。可不慎欤。
大慧。世论者。唯说身觉境界而已。大慧。彼世论者。乃有百千。但于后时后五十年。当破坏结集。恶觉因见盛故。恶弟子受如是。大慧。世论破坏结集。种种句味因譬庄严。说外道事。著自因缘无有自通。大慧。彼诸外道。无自通论。于余世论广说无量百千事门。无有自通。亦不自知愚痴世论 世论下。重出彼论建立。身觉境界者。谓五阴身觉想之境也。虽彼世论乃有百千。极其宗趣不离情识。岂知有至道哉。后五十年破坏结集者。按金刚功德施论。谓人寿百龄开为二分。初分五十教力增强。后五十岁教力渐微。言正法欲灭时也。或当作后五百年。十字恐误。破坏如来结集正教。以彼颠倒恶觉苦因邪见盛故。其恶党类受习其说。自取沦溺也。如是下结斥。言著自因缘者。如所说身觉是已。而不能以理自通故。云无有自通。由其不能自通。虽广说百千事门。不过是惑世法。彼不自知。良可悲也。
尔时大慧白佛言。世尊。若外道世论种种句味因譬庄严无有自通。自事计著者。世尊亦说世论。为种种异方诸来会众天人阿修罗。广说无量种种句味。亦非自通耶。亦入一切外道智慧言说数耶。佛告大慧。我不说世论亦无来去。唯说不来不去。大慧。来者趣聚会生。去者散坏。不来不去者。是不生不灭。我所说义不堕世论妄想数中。所以者何。谓不计著外性非性自心现处。二边妄想所不能转。相境非性。觉自心现则自心现妄想不生。妄想不生者。空无相无作。入三脱门名为解脱 此显正教。初大慧反问。如来所说亦同世论。凡有二难。如文云云。如为他方诸天人众广说诸法。则随他意语。岂亦非自通义。亦何异于外道世智言说耶。答中先拂初难。言我不说世论。盖世论说去来。佛唯说不去不来。来言趣聚会生者。谓来则众缘和合而生。去言散坏者。谓去则缘散而灭。佛说异是言不去不来。即不生不灭。乃我所通。答次难云。不堕世论妄想数者。即外道有无分别是妄想数。复自征释。谓不著二边。以不著故。有无妄想所不能转。良以自相境界非性。非性即空。何转之有。又言觉自心现等者。既了诸法唯心。妄想复何所生。由不生故入三脱门。空者性空也。无相者相空也。无作者性相俱空。心无所作也。无作又曰无愿。谓无愿求也。
大慧。我念一时于一处住。有世论婆罗门。来诣我所不请空闲。便问我言。瞿昙。一切所作耶。我时报言。婆罗门。一切所作。是初世论。彼复问言。一切非所作耶。我复报言。一切非作是第二世论。彼复问言。一切常耶。一切无常耶。一切生耶。一切不生耶。我时报言。是六世论。大慧。彼复问我言。一切一邪一切异邪。一切俱邪一切不俱邪。一切因种种受生现邪。我时报言。是十一世论。大慧。彼复问言。一切无记耶。一切记耶。有我邪。无我邪。有此世邪。无此世耶。有他世邪。无他世邪。有解脱耶。无解脱耶。一切刹那邪。一切不刹那邪。虚空邪。非数灭邪。涅槃邪。瞿昙。作邪非作邪。有中阴邪。无中阴邪。大慧。我时报言。婆罗门。如是说者悉是世论。非我所说是汝世论 此正引论广辩邪正。婆罗门是梵语。具云婆罗贺摩拏。此云净裔。亦云净行。自称祖自梵天口生。因从梵姓。如梵志即其种也。惟五天竺有余国无之。又云外意。其种别有经书世承其业。或在家或出家。恃术倨傲言不请空闲者。空闲犹间隙也。请问之仪当待间隙。如礼有请间之语是也。而彼倨傲卒然来问。所以责之也。彼问虽多概以一世论报之。所以拒之也。如是说者。悉是世论无非情见。又曰。非我所说。是汝世论。所以外之也。
我惟说无始虚伪妄想习气种种诸恶三有之因。不能觉知自心现量。而生妄想攀缘外性。如外道法我诸根义三合知生。我不如是。婆罗门。我不说因不说无因。惟说妄想摄所摄性施设缘起。非汝及余堕受我相续者所能觉知。大慧。涅槃虚空灭非有三种。但数有三耳 此佛自示正教。不出三道。无始至习气烦恼道也。种种诸恶业道也。三有苦道也。因者。谓烦恼恶业。为苦道之因也。由不能觉知诸法唯心所现。于彼外法而起妄想攀缘。此乃正因缘之说。非外道所知。又曰。如外道法者。重举彼计以格其说。言我诸根义三合知生者。谓我及根境。三缘和合而知生。知即识也。佛说异。是故曰。我不说因不说无因。因即因缘无因即自然。唯依妄心以能取所取。而说缘起。非汝及余外道著我执之不断者所能测。言涅槃虚空灭。文似孤起。及考大慧之问。谓如来之说亦同外道数论故。乃告云。此三无为但数有三而非有三。三无为义见前注。
复次大慧。尔时世论婆罗门复问我言。痴爱业因故。有三有耶。为无因耶。我时报言。此二者亦是世论耳。彼复问言。一切性皆入自共相耶。我复报言。此亦世论婆罗门。乃至意流妄计外尘。皆是世论。复次大慧。尔时世论婆罗门复问我言。颇有非世论者不。我是一切外道之宗。说种种句味因缘譬喻庄严。我复报言。婆罗门有非汝有者。非为非宗非说非不说。种种句味非不因譬庄严。婆罗门言。何等为非世论非非宗非非说。我时报言。婆罗门有非世论。汝诸外道所不能知。以于外性不实妄想虚伪计著。故谓妄想不生觉了有无自心现量。妄想不生。不受外尘妄想永息。是名非世论。此是我法非汝有也。婆罗门。略说彼识。若来若去若死若生若乐若苦若溺若见若触。若著种种相。若和合相续。若爱若因计著。婆罗门。如是比者。是汝等世论。非是我有。大慧。世论婆罗门作如是问。我如是答彼即默然不辞而退。思自通处作是念言。沙门释子出于通外。说无生无相无因觉自妄想现相妄想不生 此如来对大慧。述婆罗门所问。及佛所答。然其所问挟佛二三义以为问端。佛皆答以世论者。此乃据彼所知。凡意识流动随尘计著。无分邪正皆为世论。使彼不得措辞。所以杜之也。彼论既穷。遂有非世论之请。如来言。有非汝所有也。非为非宗乃至譬喻庄严皆言非者。谓异其论。虽微启之而终未与说实。及其再请曰。何等为非非宗非非说。乃复抑之曰。非汝所知。以其于外法妄想计著非唯不能信入亦恐随语生解增其见过。所以难之也。然后告云。谓妄想不生令其觉了有无无非唯心所现。则妄想不生不受外尘则妄想永息。是为非世论。始知三世诸佛。初无一法与人。但令妄想不生。则天真妙性不远而复矣。既述正论复斥其非。自略说彼识。若来若去至于若因计著。皆彼外计妄识。彼论既屈复惭而退。亦不暇辞。且言思自通处。又曰。出于通外者。此皆外道退而有省之言。以佛所说求诸己而不得。始知出于自通之外。而曰无生无相等。观其所领。亦足以见其有所得矣。
大慧。此即是汝向所问。我何故说习近世论种种辩说摄受贪欲不摄受法。大慧白佛言。世尊。摄受贪欲及法。有何句义。佛告大慧。善哉善哉。汝乃能为未来众生。思惟咨问如是句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所谓贪者。若取若舍若触若味。系著外尘堕二边见。复生苦阴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如是诸患皆从爱起。斯由习近世论及世论者。我及诸佛说名为贪。是名摄受贪欲不摄受法 此是结指所问所答。大慧因复。问贪欲及法之义。答中以取舍等为贪。贪即烦恼。以贪故系著外尘等即结业也。复生苦阴等。即苦道也。然皆以爱为本。爱复由习近世论。及世论者即人也。皆能摄令生贪。故云摄受贪欲。言不摄受法者。不摄受正法也。
大慧。云何摄受法。谓善觉知自心现量。见人无我及法无我相妄想不生。善知上上地。离心意意识。一切诸佛智慧灌顶。具足摄受十无尽句。于一切法无开发自在。是名为法。所谓不堕一切见一切虚伪一切妄想一切性一切二边。大慧。多有外道痴人。堕于二边若常若断。非黠慧者。受无因论则起常见。外因坏因缘非性则起断见。大慧。我不见生住灭故。说名为法。大慧。是名贪欲及法。汝及余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此答摄受法问谓善觉知等者。言所摄受非别有法。即觉知唯心所现。见二无我不取于相。离诸分别善知诸地行相。离心意识受诸佛灌顶。具足受行。十种大愿。于一切法悉得自在。是名法利。又言不堕一切见等。谓显自性离诸邪倒。多有外道下。凡堕边见皆愚人法。非黠慧者。谓断常邪见。非小乘黠慧。无因论。谓四大性常。不假因成故堕常见。或见外因坏灭。计因缘非性则成断见又言。我不见生住灭故者。则生而无生住而非住灭而非灭。则异乎断常。是名为法。结劝可见。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一切世间论 外道虚妄说
妄见作所作 彼则无自宗
唯我一自宗 离于作所作
为诸弟子说 远离诸世论
心量不可见 不观察二心
摄所摄非性 断常二俱离
乃至心流转 是则为世论
妄想不转者 是人见自心
来者谓事生 去者事不现
明了知去来 妄想不复生
有常及无常 所作无所作
此世他世等 斯皆世论通
初四句颂世论计作所作不知唯自心量则以有无为宗。言作所作者。作谓能作。所谓所作之法。如计梵天微尘等生是也。唯我等者。佛谓唯我以自心为宗。离于妄计能作所作。为诸弟子说此正法令其不习世论。心量不可见者。以心离性执。不可以有无见。不可以能所摄。是谓断常俱离。二心即有无见也。心为断常所转者则为世论。心离分别不为所转。是明见自心也。若彼外道。计来者为生去者为灭事即生死事也。不现即灭也。萨说无去无来。即不生不灭。故云明了知去来。妄想不复生也。后四句惟颂世论。如文可见。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所言涅槃者。说何等法名为涅槃。而诸外道各起妄想。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如诸外道妄想涅槃。非彼妄想随顺涅槃。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或有外道阴界入灭境界离欲。见法无常心心法品不生。不念去来现在境界。诸受阴尽。如灯火灭如种子坏。妄想不生。斯等于此作涅槃想。大慧。非以见坏名为涅槃 前论二乘所得涅槃与外道。以妄想识灭为涅槃。辩之明矣。大慧于此复有所请者。恐理未尽明见未尽破。或堕邪见。则究竟解脱之道。无上涅槃之城。反致侵毁。本有法身慧命不得而显。此大慧之所忧。不可不复请也。如来乃告曰。或有外道阴界入灭等作。涅槃想者。按提婆论释。凡外道妄计。涅槃有二十种。此当第一。论曰。诸受阴尽如灯灭种坏风止。名涅槃。今文则又曰境界离欲等。谓于六尘无染故曰离欲。见诸法无常故。不起心心数法。以不念过现等境故。诸受阴尽如灯灭种坏。受灭则想灭。故曰妄想不生。且约想灭云尔。其实见想不除故斥曰。非以见坏为涅槃也。此总破诸计。
大慧。或以从方至方。名为解脱。境界想灭犹如风止。或复以觉所觉见坏。名为解脱。或见常无常作解脱想。或见种种相想招致苦生因。思惟是已不善觉知自心现量。怖畏于相而见无相。深生爱乐作涅槃想 从方至方者。论云。第二外道说。最初有方。从方生世间及人。人生天地。次第灭没还入彼处。说方是常名涅槃因。或谓方犹方所。亦彼此也。谓从彼至此不失本性。又曰。境界想灭犹如风止者。新说云。风仙外道。计风能生杀万物。说风性常是曰涅槃。或谓风止则无迹而已。言觉所觉等者。外道言觉多谓觉想。入楞伽云。不见能觉所觉。名为涅槃。见坏即不见也。言常无常等者。按论。外道言。师名伊赊那。形不可见遍一切处能生万物。能生是常名为涅槃。所生之物即名无常。解脱涅槃名异体同也。言种种相想等者。此以相想而为苦因。不知相即自心所现。舍相而著无相之见。于此爱乐以为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