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论藏
- 经疏部
- 大般涅槃经义记
大般涅槃经义记
须陀洹阴于此灭下却答初难。先答初中须陀洹阴于此处灭不至恶国。明后所受犹故是其须陀洹阴非全不至。文中初法次喻后合。譬如人下答初难中修道亦尔不至恶国。明后还得非全不至。初先立喻。如人巨富喻须陀洹现备圣德。唯有一子喻须陀洹现在造作次生之业。先已终没喻彼生业起已谢往。其子有子在他土者彼业所生未来之果名子有子。果起在当名在他土。其人终已喻须陀洹现报迁灭。孙闻是已收其产业喻须陀洹无道身中起无漏得。得彼过去所修圣道。所得圣道过修非今名知财货。非其所作得之无障名为收取无遮护者。何以下释。相续□□名为姓一。下合可知。
上明有修。下次明其所修业果。师子先问。如来次答。有难解者下复重显。
初中师子先举昔偈。偈中上半明三学因。后半明得涅槃之果。此即是上业果不思。下问云何但问上半。下佛答中先解上半明三学行。坏疑心者为修道下释后半偈明近涅槃。又释前半明其行体。释后半偈明次第成。前中三番。初番明其护小乘行。第二明其破凡夫行。第三明其息烦恼行。亦可初番总利自他。修为众生名为利他。心无取著说为自利。第二一番偏明利他。第三一番偏明自利。初中先别。后总结之。别中先戒。戒中初先举劣显胜。云何真下辩胜过劣。先问次释。若为度脱一切生等是利他也。如是修时不见戒等是自利也。不见戒者不见戒体。体谓色等。不见相者不见戒行防禁之相。余者可知。若能下结。
定中亦先举劣显胜。初问次辩。后结显过。云何真下辩胜过劣。先问次辩。初为生等明其利他。句别十二。作是行下彰其自利。不见三昧不见定体。体谓定数。不见相者不见定心寂静之相。余者可知。若能下结。
慧中亦先举劣显胜。初问次辩后结显过。云何真下辩胜过劣。先问次辩。先明利他。如是修下明其自利。不见慧者不见慧体。体谓慧数。不见相者不见智慧能分别相。余者可解。是则下结。上来广辩。
下总结之。修集如是戒定慧等结前胜也。不能已下结上劣也。
第二番中先明修戒。为破十六恶律仪者。杂心论中宣说十二。彼十二中十种同此。所谓屠羊养猪养鸡捕鱼捕鸟猎师作贼魁脍狱卒及与咒龙。两种异此屠犬伺猎能为下结。
次明修定。先问次辩能断一切三昧是其总也。所谓下别。无身三昧是空处定。无边心者是识处定。缘无边识名无边心。净聚三昧无所有定。能于多缘心聚一处故名净聚。世边三昧依之起于有边之见。世断三昧依定计断。世性三昧依之计于八万劫外有其冥性。世丈夫者依定计有冥初丈夫。非相可知。若能下结。
慧中初问次辩其相。能破世见是其总也。所谓下别。别中有七。一能破于二十身见。一一阴中各有四句。二常即我下破断常见。先常后断。三作名我下破我我所见。见我为我。色为我所。作受互论故有两句。四无作无受自生已下破自然见。五无作无受悉自在天破无因见。六无作无受悉时节下破时节见。七作受悉无破五大见。若能下结。
第三番中修戒净身破身口恶。修定静心破离意恶。此除事过。修慧坏疑破迷理过。
下次解释杂亲近涅槃。句别有十。前四自为坏疑为修是一句也。修为见性是两句也。见性为得阿耨菩提是三句也。为得涅槃是四句也。下六为他。为断众生一切生死断其苦果。一切烦恼断其惑因。一切有者为断众生二十五有。一切界者断其三界。一切谛者断苦集谛。初一为断贯此诸句。此五为生断离有为。断生至谛为得常等为令众生证入无为。
前问次答。有难解者自下重复问答显之。有三问答显前涅槃。初师子吼执粗同细。若不生灭是涅槃者四相中生亦不生灭。以何义故不名涅槃。生相云何不生不灭。彼已起竟更不重生故名不生。生相非灭故言不灭。下佛为释。先述其言不生不灭而有始终释非涅槃。
第二师子乘言重难。若无始终即是涅槃生死之法亦无始终何故不得名为涅槃下。佛答之是生死法悉有因果故非涅槃。何以下释。涅槃之体无因果故。第三师子乘言重难。夫涅槃者亦有因果总翻佛语。次别难之。先举昔偈难破无因。偈后长行举佛昔言难破无果。我今当说沙门道果举佛。言沙门下举佛释辞。沙门三学。道谓八正。果谓涅槃。世尊已下就之结难。云何说下总征圣言。下佛答之。涅槃因者所谓佛性释通昔偈。佛性之性不生涅槃故言无因解通今语。能破烦恼故名大果释通昔言。不从道生故曰非果解通今语。故无因果就今双结。
下次广上佛性不思。有四问答。师子初问性之一异。先为两定。众生佛性为悉共有为各各有若共有等就初设难。一得菩提一切同得法说难也如。二十下喻说难也。佛性若下合喻难也。若各各等就后设难。若各各有则是无常以理正征何以下释可算数故。然佛说下举昔征今。佛昔说性不一不二云何各有。若各各下以今征昔若佛今说各各别有云何昔今诸佛平等佛性如空。下佛答之。初先法说。性不一二略立其宗。佛性如空一切共有明不二也。佛等犹前诸佛平等。如空犹前佛性如空若修即见明不一也。次以喻显。草名忍辱喻前共有。牛若食下喻修即见。下合可知。
第二师子乘言重难正难佛性。因前说言修道见故兼难圣道。就难性中先就前喻进退两定。一耶多耶。下就设难。如其一者牛食则尽难破别得。如草是一牛食则尽余者无分。若性是一一人得时余者无分云何说言修者皆见。如其多者云何而言性亦如是难破一义。其草若多性亦应多云何说言众生佛性同共有之如忍辱草。下难圣道。如佛所说修道见性是义不然牒以总非。何以下释。道若一者如忍辱草则应有尽执一难破别得之义。道若多下执别难破具得之义。其道既多云何一人能具修习。既不具修云何名得萨婆若智。萨婆梵语。此翻名为一切智也。下佛答之正。为解性。因其问故通论圣道。释意云何。明法虽一不妨别得。文中先举道树二喻。次约显法。后举门桥良医三喻。下约显法。
第三师子乘言重难。先难前喻。初牒直非。何以下释。先在路者于后则妨云何无障难破初喻。余亦皆尔。类破后四。圣道性下准喻难法。可佛答中偏解圣道佛性可知。如汝所说义不相应总非难辞。下广辩释。先明前喻少分非全一切众生同无明下更立全喻约之显法。前中我喻少非一切总明非全。下别显之。世间道等明喻异法。无漏道下彰法异喻。言无漏道则不如是总翻前喻。下别翻之。令生无疑翻前障碍。平等无二翻前无等。无有彼此翻前彼此。如是正道能为佛性作了因下叹以显胜。先法后喻。就后更立全喻之中十二因缘众生等有立喻显法。所修已下辩法同喻。所修如是合前因缘。等断众生烦恼已下合上平等。胎卵湿化是其四生。界谓三界。有者所谓二十五有。道谓六道。其有证者彼此知见无有障碍。远答向前第二难中道若多者云何具修。今明证者彼此知见无有障碍故可具修故名萨婆远答向前亦不得名萨婆若智。第四师子重难向前。佛性一义众生身异云何性一。下佛为辩。先喻后合。文显可知。
涅槃义记卷第八
应永三年六月十三日拭老眼补朽阙之处了。
法印权大僧都(生年六十四)
涅槃义记卷第九
隋净影寺沙门释慧远述
下次广上佛境不思。境谓涅槃。随化示灭实德常存。实德虽存妙寂离相故曰不思。斯德难彰。今寄化灭趣入以显。欲使众生学佛舍相趣入其中。于中有四。一寄灭处显真涅槃。二寄灭时显真涅槃。三寄严林显真涅槃。四寄灭身以显证入。
处中有二。一寄城处对破外道明大涅槃常乐我净。二寄林处明大涅槃常乐我净。就城处中师子初问。问意有三。一问何故舍六大城而来至此。二问何故在此涅槃。三问拘尸弊恶之处如来何故于中涅槃。下佛别答。先对后问。汝不应言弊恶隘小略翻其言。应言微妙以理教示。何以下释。诸佛菩萨所行之处法说略释。如贱人下三喻显示。次合。下结。我念昔下答第二问。有三复次。一于往昔曾于此处闻佛名号修行十善。为报地恩故来在此。二曾此处修四无量。三曾此处见佛发心故来在此。我初出下对其初问明为追逐诸外道故舍六此。先明舍六。后到拘尸破邪显正。先别后结。别中有三。一明六师先往拘尸增物邪见。二我见是下如来后到翻邪显正。三尔时六师作是言下明诸外道执邪乱正如来对破。初段可知。
第二段中初明如来怜此众生邪师所惑。广请菩萨大师子吼。虽于空下明集菩萨吼之所以。师子吼者说一切下出其所吼。说无常乐辨生死法。说佛常等显涅槃法。
第三段中初明如来破邪显正。诸外道言若言如来常乐我下明诸外道舍邪归正。前中有二。一破外道即法计我。二六师言色非我下破彼外道异法计我。前中初约六根破我。六师若言色是我外就五阴破我。就根破中先破邪执。诸佛菩萨所见真下显示正义。前破邪中文别有二。一外道立我如来对破。二外道征佛如来为释。前中初先外道立我。瞿昙有我我亦有我说邪乱正。下辨我相。于六根中且约眼说。见者名我法说以立。次喻后合。下佛对破。见者名我是义不然牒以总非何以下释。有三复次。一根用不俱破定有我。人在一向六根俱用辩其喻相。若定有下征法同喻。若一根中不能已下以法求喻破定有我。二根用不恒破定有我。汝所引喻虽经百年因见无异辩其喻相。眼根若下征法同喻明知无我。三根用一向破定有我。人向异故见内见外辩其喻相。眼根若下征法同喻。若不见下明法乖喻破定有我。
自下外道反征如来。若无我者谁能见邪。下佛为释。先明四事和合名见。次明无我。下明众生颠倒见我。上来破邪显正可知。
下就五阴破定有我。文别有四。一破其邪。二显其正。三复破邪。四复显正。初中先就色阴以破类其余四。就色阴中初先破我。后破常等。就破我中若色是我是亦不然举以总非。何以故下广显其非。五句破之。若色是我不应丑陋是一破也。何故复有四姓差别是二破也。何故属他是三破也。诸根缺漏是四破也。何不作天受地狱等是五破也。若不能下总以结破。下破常等并类余阴。文皆可知。上来破邪。如来永下显示正义。复次色下重复破邪。如来身下重显王义。
下次破其异阴计我。还初破邪。后显正义。就破邪中文有四对。第一外道因前被破立异阴我。言色至识悉非是我我遍一切犹如虚空。下佛对破。有三复次。一就见征破。若遍有者则不应言我物不见据本以征。若我周遍本来恒遍一切处色常应具见。不应说言我初不见。若初不见后方见者。见则本无便是无常云何言遍。二就趣以征。若我遍者五道之中应具有身令征令齐有。惧立齐有。下复征破。若具有者五道之中应各受报。云何说言转离三涂受人天身。三就一异征破。先为两定。一耶多耶。若一则无父子等者难破一遍。我若多下难破多遍。若多而遍此人之我遍彼身中。彼人之我遍此身中。一切众生五根业慧悉应齐等不应有别。惧彼立等。下复难破。若当齐等云何说言根具不具难破根等。善业恶业难破业等。愚智差别难破慧等。
第二外道乘言救义。我者无边法与非法分齐各别。以其别故修善法者则得好身。行非法者则得恶身故有差别。下佛对破。若如是者我则不遍以别征遍。我若遍下以遍征别。遍则此我到彼身中。彼我亦到此人身中。是故善人亦应有恶。恶人亦应有其善业。善恶既通身报宁异。若不尔下结非其遍。
第三外道立喻救义。譬如一室燃百千灯灯别明通。我亦如是如明遍通。修善行恶如灯各别不相杂合。下佛对破。言我如灯是义不然牒以总非。何以故下广显非义。句别有三。一明从缘有随灯增长我不如是不得为喻。二明从灯出住在异处我不如是不得为喻。三明与闇俱我不如是不与无我同在一处。以是义故不得为喻。文中初言明与闇共略以标举。何以下释。如燃一灯照则不了正论灯明与闇共住。多灯乃了举多显少。若初灯破不须后灯约初征后。若须后灯知初共住将后证前。
第四外道反征如来。若无我者谁作善恶。下佛先以四义别破。若我作者云何名常如其常者云何有时作善作恶是一破也。若有时作云何复得言我无边是二破也。若我作者云何行恶是三破也。若我知者云何生疑众生无我是四破也。以是义下总以结破。
上来破邪。下显正义。明佛常乐我净及空。文显可知。
上来第一破邪显正。若言如来常乐我净下明诸外道舍邪归正。
上来广明佛到拘尸破邪显正。以是因缘我于已下总以结之。
次就林处以显涅槃。先别后结。别中有四。一寄八树表彰八修。二因此众生护娑罗林令诸弟子学之护法。三因四王护娑罗林即令护法。四以此林华果常茂能益众生表已能益声闻诸众。以是下结。
次寄灭时以显涅槃。于中初寄二月以显。师子先问。下佛答之。先别后结。别中四句。一明二月人多生于常乐我净四倒之心。佛为破之显示如来常乐我净。先破常倒。次乐我净。二为表如来二种法身谓真与应。三冬不涅槃显示智者不乐如来无常尽灭。二月涅槃显示智者爱乐如来常乐我净。四以二月种殖等事表彰弟子修诸善法。于中有四。一以种殖喻诸众生闻法发心种诸善根。二江河盈满喻十方界菩萨云集。三百兽孚乳表诸弟子种诸善根。四华果敷荣表示弟子修七觉华得四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