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论藏
- 经疏部
- 大般涅槃经义记
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五偈中文殊先问。如来后释。
第六番中如来先举昔所说偈。此偈本为女人说之。彼女厌离属夫之苦。故佛为说。一切属他则名为苦令厌女身。一切由已自在安乐令求男子。一切憍慢势极暴恶诫诸男子令舍慢高。贤善之人一切爱念令诸男子修贤善行。次文殊问。先总明佛所说不尽请说因缘。何以故下随别以征。言何以故征前起后。如长者下显不尽相。于中先明初偈有余。文别有三。一举学以征。二如王子下举不学以征。三是故下结非昔说。初中三句。一举学事审问如来。如长者子从师学时为属师不。二若属下约之征偈。若属师者义不成就征前半偈。明属他者苦义不成。由从师学得知见乐。云何说言属师则苦。若不属下征后半偈。明安乐者一切由已自在不成。若不属者亦不成就明安乐者由已不成。此人所有知见之乐从师学得则非不属。不属之义既不成就。如来昔言由已安乐明是有余。若得自在亦不成就明安乐者自在不成。此人所有知见之乐从师学得则非自在。自在之义既不成就。如来昔言自在安乐明是有余。三是故下结成有余。第二段中句亦有三。一举世人不学之事。譬如王子无所综习明其自在。触事不成彰有闇苦。是亦自在结明初句。愚闇常苦结明后句。二如是下约之征偈。若言自在义亦不成征下半偈明自在者安乐不成。彼虽自在愚闇苦故乐义不成。若言属他义不成者征前半偈明有苦者属他不成。此人虽有愚闇之苦而不属师。以是义故有苦之者属义不成。三以是义故结成有余。此二段竟。第三结非。文中可解。下次征问后偈上半。先牒偈文明是有余。次辩。后结。下次征问后偈下半。先牒偈文明是有余。次辩其相。如人内犯四重禁等先恶后善。持法之人见已不爱。若有贤等先善后恶。护法之人见亦不爱。以是义下结非圣言。佛答有三。一明如来有因缘故说有余义。二有女下正明所因。三善哉下叹问所为。
第七偈中文殊先问。文殊复说经家叙列。下出问辞。问辞有二。一举佛昔偈。如来本昔为羖羝德而说此偈。彼习自饿。佛欲教之修八戒斋。故说此偈。一切众生依饮食存。非彼外道习自饿法。一切依食云何自饿。一切大力心无嫉妒佛自免过。佛非外道。似有嫉妒。故自勉过明已大力。虽非外道而非嫉妒。一切因食而多得病劝修斋法断数数食。一切修行而得受乐教修八戒。二约之征佛若言因食而得病者。佛今受彼纯陀饮食将无如来怖畏病苦。佛答有四。一略反前偈明非一切二释答前难。若诸众生因食得病。即令如来同之有病。汝得病苦我亦应得。汝得病苦而我不得。世间众生因食得病。云何令我同之畏病。三何以下广显前偈非一切义。言何以故征前起后。我以何故言非一切。下对显之。先明偈中非一切生皆依食存。句别有三。一总明如来及圣弟子悉皆不食。问曰。罗汉辟支佛人云何不食。释言。此等现在报身是其凡夫分段业果犹须食资。度此身后未来所受变易之报更不须食。又阿罗汉有实有化。实者须食。化则不须。故下文言我诸弟子不可思议。故不须食。二若言下别明如来身无羸瘦得金刚身故无所食。三我弟子下别明弟子不可思议故无所食。下次明其非一切大力心无嫉妒。先牒偈文明其有余。如世人下反以显之。无嫉妒人不妨无力。大力之人何妨有妒。次明偈中非一切因食而得病苦。先牒偈文明其有余。亦见有下即事显之。下明偈中非一切净行悉受安乐。先牒偈文明其有余。世间亦下即事显之。以是义下总结前偈悉是有余。此第三竟。四明说所因。欲受第四八戒斋者。有言于彼明六斋中受第四斋。亦可于彼小乘法中有二种戒。一者尽形。二者日夜。尽形戒中有其五戒十戒具戒。约对彼故。宣说八戒以为第四。
上来第一广明有余。自下第二明其无余。迦叶先问。何等名为无余义者正问无余。云何复名一切义乎简去有余。自有诸法望上有余望下无余。义有两兼不名一切。今所问者问其一向无余之法不杂有余。故云一切。下佛答之。唯除助道常乐善法是名一切亦名无余名正对前问。其余诸法亦名有余亦名无余举非显是。此言除者是其除取。非是除去。如世人言何物能见答言除眼余皆不见。此亦似彼唯除助道常乐善法一向无余。自余一切亦名有余亦名无余。助道是因。常乐是果。此等一向是其无余。故云一切亦名无余。自余诸法望深有余。望浅无余。欲令已下总结说意。前略次广。
自下第三迦叶领解如来述赞。
长寿至此广明学法自下第二明其学行。于中先明显行由序。圣行已下正明行体。序中有五。第一迦叶问经功德如来叹深不肯宣说。二大众偈请。彼迦叶等犹故未至唯愿小住除断我疑。佛答迦叶及阿难等能断众疑不须我住。第三大众以佛不许谓佛交灭设供奉佛。佛时现疾示欲取灭。第四迦叶知众心殷请止病言。如来因请身现无病。第五大众知佛无病请佛说法。如来欲说口现无病。五中前三望上流通。望后为序。良以望前为流通故此品明之。后二唯得望后为序故在后品。初中先请。唯愿说是大涅槃中所有功德。下佛答之。明其闻经名字功德唯佛能知余不能说况受持等。何由可说。然此经中乃至依经修成功德。亦名受持读诵书写。故下文中名十功德。以为受持书写功德。第二请中大众先请。时诸天等标列请人。异口同音显其请相。请心同故发言不异。下列请辞。前三偈半启请佛住。后之半偈请佛说法。就请住中初偈举彼三宝难思彰佛去留无碍请住。后两偈半举其有缘未至请住。请说可知。下佛答中初之一偈正答前请明迦叶等能断众疑不须我住不须我说。后一偈半释去众疑。佛前说言阿难勤进能断众疑。大众便念阿难向来不闻此经云何能得断一切疑。故生愁恼。佛今释遣。阿难多闻自然解了常及无常能断众疑不须忧恼。第三番中大众初先设供奉佛发心获益。下佛现病示将灭相。文别有四。一与文殊迦叶等记。二诫敕大众自修其心慎莫放逸。三彰已背委法文殊及迦叶等。四现有疾右胁即卧。
现病品者。向前为病人皆谓实。此品广明如来无病方显前病应现为之。名现病品。此品两请备如向判。然今迦叶先请如来止其病言。后佛因之身现无病。前中初先长行直请。后偈颂重请。直请有七。一明如来无病因果不应言病。二有二因下明佛旷修无病之行不应言病。三世有病人或坐卧下明无病相不应告病。四诸菩萨凡所施下明佛旷修无病之愿不应言病。五世有病人不能坐下明佛唱病生于世人尽灭之想不应言病。六世有病人身羸损下说病生于外道诽谤不应言病。七世有病人四大增下辩明如来诸力具足不应言病。
初中有三。一明如来无其病果。二有四毒下举无病因成前无果。三今日下结呵病言。初段可知。第二段中先举病因贪等列名十使。皆是以此四种缘事而生现能发业招集病果故偏举之。次明生果。后明佛无。
第二明修无病行中有二因缘则无病苦总以标举。次列其名。先问后列。一者怜愍。所谓慈悲利众生心。二给施等明其四摄益众生行。如来往下明佛具摄不应言病。常行爱语是爱语摄。利益众生不令苦恼是利行摄。施病医药是布施摄。略无同事。何缘结呵。
第三明佛无病相中先举世人病患之相。次约责佛。后呵说病。责中四句。前三呵佛不教善人。后一责佛不治恶人。就前三中初句呵佛不教声闻学大乘行。二何缘下呵佛不教起大乘解。三何故下呵佛不教坚菩提愿。余文可知。
第四明修无病愿中有十一句。初施医药施与众生求一切智。二为除众生三障重病。先列三名。次辩其相。辩烦恼中依如毗昙唯有十使十缠六垢。依成实论烦恼无量。此同成实。依此说烦恼故。就明慢中具应有八。今此文中略无大慢。故但有七。又此憍慢成实论中名为慢。八中五种约人以别。初言慢者如成实释。缘于下人及等处起。于等计等此过轻故直名为慢。此无所陵。何故名慢。成实释言。是中有其取我相过故说为慢。若无我想终不自高亦不计等。所少大慢其唯缘于等境界起。于等自天名为大。慢慢不如慢及与憍慢缘上境生。他实过已自谓胜彼。此过最重慢中之慢名曰慢慢。他人过已分齐玄绝。便言我今少不如彼。陵他多边名不如慢。于其父母师长等边不能尊敬名为憍慢。亦名傲慢。余有三种约法以别。报我陵人名我慢。此我是其八慢之体。无德自高名为邪慢。又复恃其恶法陵人名为邪慢。未得上法自谓已得名增上慢。余皆可知。就业障中五逆罪重故偏说之。就报障中谤法阐提应是业障何故名报。以此二种多世积习方始成就故说为报。如是三下总以结之。余愿可解。
第五生世灭尽之想。
第六生彼外道谤中皆先立喻。次合显法。后呵说病。
第七明佛诸力具中初明如来身力具足。世界成下德力具足。今者何故右胁卧下总以结呵。就初段中先明世人病患无力。如来四大无不和下彰佛不同。于中有三。一明如来无不和适身力具足。二如十小牛下挍量显胜明佛力具。三一切凡夫身中节下辩其身相成力不等。就明如来德力具中文别有二。一略明如来坐金刚座逮得十力不应如彼婴孩小儿。愚无智下广显不应。于中先明小儿愚痴无智无能随意偃侧无人讥呵。下明如来智德殊胜不应同之。句别有五。一明如来有智异凡。二人中龙下有通异凡。三无上仙下明无惑异凡。永断疑网无见谛惑。已拔毒箭除修道惑。四进止止威仪异凡。五具足下明无畏异凡。
偈颂请中文有七偈。前六正请后一结请。正中初偈颂上文中第七诸力具足以请。次有三偈颂上文中第五第六凡夫外道谓灭以请。于中初偈明诸凡夫睹化谓实中间一偈明不见真。第三一偈举圣显凡。后之两偈颂上文中第二第四旷修无病行愿以请。三世世尊大悲为本举佛本因。如是慈悲今何所在以昔征今。今舍众生入般涅槃似无慈悲故言何在。若无大悲则不名佛准行验人。佛若涅槃则不名常以应征真。下结请中前之三句结为余人。末后二句结为外道。
下佛因请身现无病。文别有三。一身现无病。二放光益物。三心无疑下出华益物。初中世尊大悲熏心起化所因。知生各念起化所缘。知众并有求法之心名各各念。将顺利益起化所为。前说学法是少分益。后说学行是毕竟益。为顺如是。毕竟利益故现无病。即从卧下正现无病。第二放光益物可知。第三出华益物之中初明世尊心无疑虑。不虑大众不堪受法。次以相好庄严其身。后于身上出妙莲华。文别有三。一明出华。二于华中放光出声济拔三涂。三华中现佛利益人天。初段可知。第二段中先救地狱。次救饿鬼。后救畜生。救地狱中文别有四。一放光救济八大狱中苦恼众生。二出音声说如来藏。言生有性令生人天。三放光救济眷属狱中苦恼众生。前八地狱各别有其十六眷属。谓八寒冰及八炎火。彼一一狱面各有四。谓二寒冰及二炎火故有十六。然今文中偏举寒冰无八炎火。八中前四就声彰名。阿波波等并是寒声。优钵罗等就色彰名。冻诸罪人身体红赤似优钵罗即以为名。余亦如是。此等遇光皆悉除灭。四出音声说如来藏令生人天。下救饿鬼畜生之中皆先放光。后出音声。以如来藏众生体实故偏说之。众生闻之故离三涂得生人天。第三华现化佛益中初明化佛相好严身。次明化佛现通说法利益人天。先现神通。或说阴下明其说法。或有世尊左胁出下重明现通。或有世尊师子吼下复明说法。尔时于此阎浮提下明诸众生见闻获益。
自下第五大众请说。佛将为说口现无病。前中尔时一切天等标列请人。悉共同下见佛无病赞喜共请。先赞。次喜说。己踊跃明其心喜。或歌口喜。舞等身喜。次供下请。先列请辞偈。后明其声及远近。请辞之中四句为偈。有七偈半。随行说偈有十五偈。前十四偈是其正请。正请之中初之两偈举彼如来能知以请。次二举佛本愿以请。次八举佛能益以请。后二举佛不灭以请。明能益中初之四偈明诸众生不知有损。后之四偈明佛能益。前四偈中初二正明不知之损。后二出其所不知事。后四偈中初二明佛当能利益。后二明佛已能利益。余皆可知。下佛将说口现无病。先叹迦叶。将述其言故先叹之。我于往下正显无病。叹迦叶中善哉总叹。汝已下别。是故能问总以结叹。初中先叹迦叶智慧。已曾供下叹其福德。具二庄严方始能问。故并叹之。前叹智中初叹迦叶内具证智。汝已成就乐说辩者叹其教智。具此二智方堪咨问。是以并叹。证中汝已具足深慧叹成深智。证实称深虽相曰妙。不为诸魔外道破坏叹具坚智。以智坚故邪人不坏。汝已安住不为诸邪恶风倾动叹具正智。以智正故邪法不动。
就下正显无病之中还述迦叶请中七义以显无病。文别有五。第一述上第一复次明已久来无病因果。二过去下述前复次明已旷修无病行愿。三我今实无一切疾下对前第五第六复次凡夫外道生尽灭想明已实无一切病苦。四汝先所问如来何故倚卧已下述前第三明无病相。五世有三人病难治下述前第七明已德具不同余人所以无病。
就初段中无量劫来已除病根明无病因。永离倚卧明无病果。
第二段中明已过去为无上胜如来弟子受持是经回向菩提。以是力故今无诸病。先明所修。我从是下彰其所离。于中明离三对因果。烦恼业缘是其恶因。恶道苦果。诽谤法等复是恶因。受黄门等复是苦果。反逆父等复是恶因。诸苦是果。此诸过患皆未曾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