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论藏
- 经疏部
- 大乘入楞伽经注
大乘入楞伽经注
大慧一切诸法自相共相(至)自证圣智三昧乐境 言化佛但随顺愚夫妄起之见作种种言说。说自相共相。令知不实法故。非非佛者。宋魏二译皆云法佛。
大慧譬如水中有树影现(至)俱不俱等一切分别 如来结劝于所证中。应离如上凡夫外道生灭一异。有无断常。俱不俱等恶见分别也 然天竺邪见。大约有三。一佛法外外道。如上计执四句。及六师九十六种外道是也。二附佛法外道。起自犊子方广。自以聪明读佛经书。不明正见。别生妄解。譬夫牛饮水成乳。蛇饮水则成毒。诸师皆推不受。是附佛法邪见人也。三学佛法成外道。执佛教门而生恼烦。不得悟入。大论云。若不得般若方便。入阿毗昙即堕有中。入空即堕无中。入昆勒堕亦有亦无中。中论云。执非有非无名愚痴论。倒执正法还成邪见人。又大乘四门皆成见者。实语是虚妄。生语见故。涅槃是生死。起贪著故。多服甘露。伤命早夭。失方便门。堕于邪执故称内邪见也。是知法无定相。回转随心。执则成非。达之无咎。如四句法。通塞由人。在法名四句。悟入名四门。妄计名四执。毁之名四谤。四句不动得失空生。一法无差。升沈自异。但有所重所依。立知立解。丝毫见处不忘。皆成外道。故知见在即凡情亡即佛。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诸识蕴有五犹如水树影所见如梦幻不应妄分别 此颂上三喻类于五蕴。不应妄起分别。
三有如阳焰幻梦及毛轮若能如是观究竟得解脱 颂牒四喻明三有不实。以是观者必得菩提。
譬如热时焰动转迷乱心(至)愚夫生执著 上一颂颂前初喻。次一颂颂前法合。
无始生死中执著所缠覆 通颂十二喻意。由于无始执著我法所缠覆故。
退舍令出离如因榍出榍 上十二喻。如逆榍欲去生死榍。
幻咒机所作浮云梦电光观世恒如是永断三相续 又颂五喻。观世如是能断三界永无相续。浮云。电光。上无文。
此中无所有如空中阳焰如是知诸法则为无所知 言知诸法无体则无可知。
诸蕴如毛轮于中妄分别唯假施设名求相不可得 言诸阴非有。假名亦空。无自性相。
如画垂发幻梦乾闼婆城(至)愚夫妄分别 又通颂七喻。显有无一异常无常等四句见不实。画喻上文无。
明镜水净眼摩尼妙宝珠(至)亦如石女儿 此明诸法虽现。皆无实事。净眼。石女儿。上文无。
复次大慧诸佛说法(至)时微尘等而共相应 言诸佛出世凡演说法。离四句。绝百非。建立诽谤。凡情圣量所不能及。大机未遇。皆以四谛十二因缘。证灭修道。解脱生死而为滥觞之首。不与诸外道胜性自然而共其相。虽初说小乘之因缘。已胜外道之玄妙。
大慧诸佛说法(至)犹如商主善导众人 为净惑。智二种障故。犹如商主引导商人。知道中通塞过咎止宿之处。而又善。别种种诸宝以譬如来引导众生。断除二障。令住无相法中安隐之处。而又善别诸乘差别地位之宝也 言惑智二障者。如起信论云。六染心者名烦恼碍。能障真如根本智故。无明义者名为智碍。能障世间自然业智故。此义云何。以依染心能见能现。妄取境界。违平等性故。以一切法常静。无有起相。无明不觉妄与法违。故不能得。随顺世间。一切境界种种知故。此约本末相依以明二障义若约二执以明二障者。如后当引。成唯识论以释其义。
复次大慧有四种禅(至)攀缘真如禅诸如来禅 因上二障能障圣道。不证如来菩提涅槃二转依果。凡学道者应修禅定。发生无漏妙慧。方能净彼二障。故次说四种禅也亦云六波罗蜜中。禅定一行最为神妙。能发起性上无漏智慧。万行万德。乃至神通光明。皆从定发。故三乘学人欲。求圣道。必须修禅。故通明四种禅也。
大慧云何愚夫所行禅(至)是名愚夫所行禅 言修二乘观行者。达人无我。见自他蕴界处皆是无常苦空不净之相。观察不舍得初静虑。渐次转胜至无想。受灭尽三昧。然不离相故。名为愚夫所行禅。
云何观察义禅(至)是名观察义禅 义者。诸法实相也。从初地至七地菩萨。观二乘外道等法俱知不实已。于法无我诸地相义。随顺正观。故名观察义禅也。
云何缘真如禅(至)是名缘真如禅 何者是妄念。谓此二无我是妄念。何以故为对治二种我见故。说二种无我。以所治既不实。能治亦是妄。故言二无我虚妄念。若如实知如理平等。不起二无我妄念。是名缘真如禅。一作正念真如禅。
云何诸如来禅(至)是名诸如来禅 言得如来地自证圣智真实法身。常住寂灭。令众生得三种乐。及得如来智慧法身不思议事也。三种乐者。禅定乐。菩提乐。涅槃乐。是名如来禅。又先德约凡夫外道三乘一乘。所依不同。通有五种禅。谓滞异计欣上。厌下而修者是外道禅。正信因果亦以欣。厌而修者。是凡夫禅。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禅。悟我法二空所显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禅。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昧根本。若能念念修习。自然渐得无量百千诸三昧也。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愚夫所行禅观察义相禅攀缘真如禅如来清净禅 颂上四禅名也。
修行者在定观见日月形波头摩深险虚空火及画 此明外道二乘修禅之相也。言外道计著神我。于禅观时见如日月形状明净朗曜。或见红莲在深险之下。二乘以自共相为实有。灰身灭智同于虚空。如薪尽火灭以为究竟涅槃。画字恐误。余二本皆作尽字。
如是种种相堕于外道法亦堕于声闻辟支佛境界 如上诸相。是外道及声闻辟支佛禅境界也。
舍离此一切住于无所缘 上句观察义禅。下自是攀缘真如禅。
是则能随入如如真实相(至)而摩是人顶 言入如来清净禅也。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至)说何等法名为涅槃 因上外道以见神我为涅槃。二乘以身智灭如薪尽火灭为涅槃故问如来说何等法为涅槃。
佛告大慧一切识自性习气(至)即是诸法性空境界 言诸识等见习转已名涅槃者。谓无明转即变为明。如融冰成水更非他物不余处来。故云即是诸法性空所显真实境界。
复次大慧涅槃者(至)一切圣者自证智所行故 明如来所证涅槃境界。离断常有无性故。云何非常。谓除自共相妄想故非常。云何非断。谓三世如来所证得故非断。
复次大慧大般涅槃(至)诸修行者之所归趣 以更不受生相续故涅槃不死。以非有为生住灭法故涅槃不坏。以无坏无死故。为修行者之所归趣。
复次大慧无舍无得故(至)不一不异故说名涅槃 涅槃无烦恼可舍。无菩提可得。故非断常一异。唯证相应。是名如来涅槃。
复次大慧声闻缘觉(至)彼于其中生涅槃想 二乘觉知阴界入中无冥谛神我。舍离愦闹。烦恼障灭不生颠倒。不起未来生死分别。彼于其中生涅槃想。故法华经云。但尽生死名为解脱。其实未得一切解脱。
复次大慧有二种自性相(至)以不觉自心所现故起 因上一切识自性习气等转。说名涅槃。然一切识自性是凡夫法。故明凡夫计著一切识自性起二种自性相也。谓无始以来。妄想言说习气不断故。计著有言说自性相。不知自心所起诸法故。见有自共相阴界入一切法。故执著著法自性相。
复次大慧诸佛有二种加持(至)手灌其顶 因上凡夫计著起二种自性相故。如来对上二种自性相。故以二种加持加诸菩萨。
大慧初地菩萨摩诃萨(至)菩萨摩诃萨者是 言初地菩萨蒙如来神力加持故。入菩萨大乘照明三昧。入已。一切诸佛皆现其前。三业加持。如金刚藏。华严会中住初地时。及余成就初地功德相菩萨亦如是加。
大慧此菩萨摩诃萨(至)受灌顶已而得自在 菩萨蒙加入定已。于百千劫。积集一切诸善根故。渐入诸地。能达治所治相。至法云地者。总收地义略有二种。一者果分。此不可说。唯证相应。二者因分。可以寄言辩于行解断证等故。故此十地。修十胜行。断十种障。证十真如。建立十地。行有二种。一者通相。于地地中。具修一切诸善行故。二者别相。此复有二。一者十度。虽诸地中皆具修习。然别地相各说一增。初地檀增。二地戒增。乃至十地智度增。复修十行。今略对明。谓初欢喜地修愿乐行。说十大愿。乐利乐故。便能断异生性障。证遍满真如。而此真如二空所显。无有一法而不在故。证此便得名欢喜地。谓初获圣性。具证二空。能益自他。生大欢喜。乃至第十地修受位行。断于诸法中未自在障。便证业自在等所依真如。而此真如普于一切神通作业总持定门皆自在故。证此便得名法云地。谓大智云含众德水。蔽如空粗重。充所依法身故 然此十地通于三乘。一乘虽同意明寄位。若约三学。初地愿。二地戒。三地定。四地已上皆慧摄。若约圆修行行齐修通有三德。一证道德。证智契如故。二教道德。随德差别故。三不住道德。不住生死及涅槃故。一地之中具足一切诸地功德。初后圆融故。若一向别逐行位而阶差。若一向同失进修而堕寂。所以位位具德。陛降宛然。重重练磨。本位不动。将受佛职。坐莲华王座。眷属围绕。众宝璎珞庄严其身。十方诸佛皆舒右手摩菩萨顶。譬如自在转轮圣王及天帝释。太子灌顶以授职位。而得自在故。
此诸菩萨亦复如是(至)异则不能 法合结示。如文可知。若不如是则不能见。
复次大慧诸菩萨摩诃萨(至)皆由诸佛二种持力 凡住获通善说法要。皆由二种神力加持所致故。
大慧若诸菩萨(至)有如是等广大作用 言离加持神力能说法者。诸凡夫应能说。言凡夫不能也。况佛以大悲加持一切无情之物。尚演法音。矧有心者乎。事见月光童经所明。但有见闻无非获益故。
大慧菩萨复白佛言(至)及殊胜地中手灌其顶 佛上说如初十二地。未明加之所以。故大慧请问何缘神力偏加二地。
佛言大慧为欲令其远离(至)以加持力持诸菩萨 为离二种过故初地须加。为得二种利故十地须加。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等如华严大集中所明。
大慧若不如是(至)以加持力摄诸菩萨 言初地不加。必堕外道恶见。及声闻境十界。地不加。不能速得菩提。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世尊清净愿有大加持力初地十地中三昧及灌顶 菩萨积集善根。如来本愿故加。犹如摩尼无思而应。故云清净。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至)说作缘起非义有别 因上言诸佛说法。以谛缘起灭道解脱而为其首。非与外道性胜自在宿作自然时微尘等而共相。故大慧举上佛自说缘起请问世尊。如佛说缘起是由作起。非心自体起。外道亦说胜自在天等而生诸法。今佛但以异名说作缘起。非别有义耳。
世尊外道亦说以作者故(至)本无而生生已归灭 此难如来所说正类外道也。
如佛所说无明缘行(至)是故外道说胜非如来也 言如来说十二缘中无明无因。非是有因。又说无明有故行有。行有故识有。非渐次相待。其义不成。复难如来说缘起不如外道。故言外道说胜。非同如来。
何以故外道说因(至)又此有故彼有者则无有因 何所以外道胜如来。谓彼说微尘世性等因。不从他缘生。而能生他。因常为因不为果。是故外道说胜也。如佛所说。观行是无明果。观识即是因。如是一法。即是因。即是果。因缘杂乱。无明生诸行。诸行生老死。老死生无明如是展转。成无穷过。又此有故彼有者。则无有定因。以是二义。释成如来说不如外道。
佛言大慧我了诸法唯心所现(至)非我所说 谓了诸法非有无生。但唯心现。故无说法因缘过失。若不如是了知诸法。心外见境计著有无。有所言说皆成戏论。
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至)若无诸法言依何起 有言说因缘之名。必有所说因缘诸法。若无所说因缘性。言说依何而生。
大慧虽无诸法(至)有诸法者此论则坏 言一切法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故引龟毛兔角喻之。以明纵有言说自性。亦无所说诸法自性。
大慧非一切佛土皆有言说言说者假安立耳 此又明言说性亦无也。故起信云。以一切言说。假名无实但随妄念不可得故。若言说有性。则一切刹土。皆应有言也。
大慧或有佛土瞪视显法(至)非由言说而有诸法 释上非一切刹土皆有言说以显法。是故无言说自性。
此世界蝇蚁等虫虽无言说成自事故 释上言说是假安立耳。言见此愚夫无知如虫蚁等。故作言说以辨法相。故上经云。有诸言说。悉由愚夫希望见生。亦云微细诸虫。尚无有言说。而各办其事。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始虚空兔角及与石女儿无而有言说妄计法如是 言上三物并无体性。但有言说妄计诸法名实自性亦尔。
因缘和合中愚夫妄谓生不能如实解流转于三有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至)所说常声依何处说 因上佛谓言说所说皆无自性。则无有因缘法。故大慧举余修多罗佛自说十二因缘。有佛无佛。性相常住。故问所说常声。依何处说。
佛言大慧依妄法说以诸妄法圣人亦现然不颠倒 言即说虚妄法为常也。为愚夫见因缘妄法。执以为实起生灭见。如来说言此即是常。以彼妄法诸圣亦现。然不起于有无颠倒。
大慧譬如阳焰火轮垂发(至)有智不然然非不现 此七喻者明境是一。而见有异也。
大慧妄法现时无量差别(至)一切愚夫种种解故 彼虚妄法现时。虽有种种无量差别。如水中月。然非无常。何故不是无常。言虚妄法离有无故。非无常云何离有无处起。虚妄见谓诸愚夫种种境界。是离有无处。而起种种虚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