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入楞伽经注

  生无间即灭不为凡愚说是间相续法诸趣分别起 言诸生法即是无生寂灭之相。愚人不信故。不得为愚人说。是间若计定有刹那相续法者。则有六趣妄想生。
  无明为其因心则从彼生未能了色时中间何所住 明妄心识从彼无明生也。若妄心未生。未能分别色时。中间则无法。夫何所住耶。
  无间相续灭而有别心起不住于色时何所缘而生 言无间相续前念灭已。后念续生。若不住色时。无有所缘。则无生也。
  若缘彼心起其因则虚妄因妄体不成云何刹那灭 后念以从前念灭处起故不是如实因生。因既虚妄。体不成立。则名无生。故不得言刹那灭坏。
  修行者正受金刚佛舍利及以光音宫世间不坏事 对凡夫妄计一切法刹那故。说此正受等法。为非刹那。
  如来圆满智及比丘证得诸法性常住云何见刹那 如来正智满足。及诸比丘证得八地诸法实性。云何见刹那非刹那也。
  干城幻等色何故非刹那大种无实性云何说能造 不了诸法如幻梦等。取于种种差别形相。刹那不住。何言非耶。大种虚妄无实自性。故不得说为能作者。此偈应在六度章前。恐翻译误。

  变化品第十五

  因佛应化随宜说法。意趣难解。故大慧于此略举十则。以请会通。是故法华经云。虽说种种道。其实为一乘。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如上章言。声闻缘觉执著涅槃。希求自乐。修六度不得佛。何故不定种性中云。住三昧乐声闻。毕竟当得如来之身。
  与诸菩萨等无差别 五种性中既有三乘所乘不一。入灭正受中。何故复言六地菩萨与声闻缘觉同入灭尽三昧。求那译本有此与诸菩萨等无差别八字。此下既有答文。恐但脱落。
  何故复说无般涅槃法众生得成佛道 刹那章言。七识非流转。不受苦乐。非涅槃因。七识者。是一切众生识也。故问无般涅槃法众生。云何得成佛道。
  又何故说从初得佛至般涅槃于其中间不说一字 佛言不说一字不答一字。何故佛四平等中有语平等也。
  又言如来常在于定无觉无观 恒河沙章谓佛不起一念分别。何得善知根性为众生说法。
  又言佛事皆是化作 既言一切诸法自相共相是化佛说。即是化佛化作佛事。何故余经言。应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
  又言诸识刹那变坏 刹那章中佛说诸识刹那不住。何故上言知依诸业摄受生死。
  又言金刚神常随卫护 恒沙章言如来最胜。超诸世间。非喻所及。即是不可见相。何须金刚力士守护。
  又言前际不可知而说有般涅槃 恒沙章中生死本际不可知。何故复言有众生般涅槃。斯则有终时可知。如有终。则有本际也。
  又现有魔及以魔业(至)云何不离如是诸过 恒沙偈言。悉离一切过。何故如来而有此诸过也。谓佛初成道。第六天魔兴四兵。持苦具。诣树下娆如来旃遮婆罗门女系木盂谤于佛。孙陀利女外道杀以谤佛。又佛曾乞食周遍不得。空钵而还。等即等余不能备举者如食于马麦。头背俱痛。调达申越。阇王逆害。刺伤足设火坑毒饭等事。
  佛言谛听当为汝说(至)授声闻记是秘密说 为声闻证无余涅槃。自谓是佛。故佛方便与授记莂。言住三昧乐声闻。毕竟当得如来之身。自令觉非是佛。进向大乘无余涅槃。初心菩萨乐声闻法者。亦令舍是心进修大行。及变化佛与化声闻记。法性如来无有是事。此皆方便秘密所说此答第一问。
  大慧佛与二乘无差别者(至)意识舍离是时初断 惑智二障。亦名烦恼所知二障。成唯识云。由断续生烦恼障故。证真解脱。由断碍解所知障故得大菩提。言烦恼障者。谓执遍计所执实我。萨迦耶见而为上首。百二十八根本烦恼。及彼等流诸随烦恼。此皆惑乱有情身心。能障涅槃。名烦恼障。亦名惑障。言所知障者。谓执遍计所执实法。萨迦耶见而为上首。见疑无明爱恚慢等。障于智用。于所知境无颠倒性。而不能了。能障菩提。名所知障。亦名智障。如是二障。分别起者。即见所断。任运起者。即修所断。二乘但能断烦恼障。解脱生死处与佛不异。故言佛与二乘而无差别。非是智障断处不异。此答第二问也 然上四卷中。约本末相依以明二障。此约二执以明二障。故文少异。
  藏识习灭法障解脱方得永净 明七转识诸法障碍藏识习气等。是一切众生妄体。虚假无常。非涅槃因。不能成道。若七识灭。于一切法障中得解脱藏识习灭究竟清净。即是妄想灭。名为涅槃。名成佛道。此答第三问。
  大慧我依本住法作是密语(至)先具如是诸文字故 言依本然常住之法。如来密意故作是说。虽有语平等。但言语生灭无有自性。此答第四问。
  大慧如来正知无有妄念不待思虑然后说法 如来悲智常现前故。不待思虑得为众生而演说法。此答第五问。
  如来久已断四种习离二种死除二种障 佛言四住烦恼无明习气断。故名真佛。化佛者。方便现形以化众生。非真佛也。此答第六问。
  大慧意及意识眼识等七(至)凡愚不知妄著于空 言七种识妄想习气为因。是刹那无常性。离善无漏。非流转法。不能往来六道。如来藏常故。能持生死流转。是涅槃苦乐之因。愚夫不觉妄计言空。此答第七问。
  大慧变化如来金刚力士(至)自证圣智所行之境 化佛方便随众生相现。同人法故。假于守护。真实如来离一切根量。即是不可见相。不假守护。是一切化佛随人善根生。不从实业生。非是真佛。然依真起化。亦不离真佛。如陶家轮等。众事和合而有所作。化佛亦尔。众生轮转众相具足。还说自共相法。不说真佛自证圣智所行境界。此答第八问。
  复次大慧诸凡愚人(至)此分别即得解脱 言凡夫见此身灭。不见未来生。故起断见。不觉藏识念念流注。故起常见。自心妄分别想是其生死本际。是故本际不可得也。灭妄分别名为解脱。此答第九问。
  四种习断离一切过 化佛随众生所宜。方便示现种种过恶。真实如来四住烦恼及无明习气悉断。无如是过。此答第十问。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三乘及非乘无有佛涅槃悉授如来记说离众过恶 言非乘者。无般涅槃法众生也。
  成就究竟智及无余涅槃诱进怯劣人依此密意说 欲彼成就究竟种智。断所知障。证佛无余大般涅槃。诱怯劣者故隐覆说。
  诸佛所得智演说如是道唯此更非余故彼无涅槃 如来证智虽说种种道。其实为一乘。更无余法。而彼声闻计所得涅槃。自谓是佛者。非真涅槃也。以上三偈并颂第一问答。略该余问答。
  欲色有诸见如是四种习意识所从生藏意在其中 三界生死见思无明。悉是众生心意意识展转为因。熏习发现。此颂第十问答也。
  见意识眼等无常故断灭迷意藏起常邪智谓涅槃 此颂第九问答如文可知。

  断食肉品第十六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至)食不食肉功德过失 如来在鬼王宫中说法。诸夜叉等念食时欲至。非肉不食。欲令诸鬼生慈心故。请如来说食不食肉功德过失。即是会上一切诸佛心。佛心者慈悲是也。
  我及诸菩萨摩诃萨(至)究竟当成无上正觉 世间众生生死轮转。怨结相连。堕诸恶趣受大苦恼。皆由食肉更相杀害。增长烦恼。不得出离。能舍肉味。求于法味。慈心相向。清净明了。如实修行。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世尊路迦耶等(至)而许自他俱食肉耶 大慧举邪况正。以明食肉之过。谓诸外道尚有遮禁。况复如来世间救护。而许自他而食肉耶。路迦耶者。未见译文。
  善哉世尊具大慈悲(至)闻已奉行广为他说 叹佛世尊具大慈悲。拔苦与乐。愿为解说。我等奉行。亦令一切永不食肉。
  尔时大慧菩萨重说颂言菩萨摩诃萨志求无上觉(至)为我具开演 葱等五辛臭恶不净。生啖生嗔。熟食发淫。酒乱静性。损众善生诸恶。是故辛酒俱障善业。
  尔时佛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至)说其少分 有无量因缘不应食肉。自下如来为之略说。
  大慧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至)为修慈行不应食肉 梵音。旃陀罗。此谓杀人畜者。
  大慧夫食肉者身体臭秽(至)若言许食此人谤我 如来常说凡所饮食。作食子肉想。余食者尚然。况于弟子而听食肉。
  大慧净美食者(至)非诸恶习虎狼性者心所爱重 言佛唯许食习圣人所应食者。余皆不听。
  大慧过去有王名师子生(至)我许声闻食如是肉 言世无有肉不是杀生而可食者。以是义故。佛许声闻食如是肉耶。言不听许也。
  大慧未来之世有愚痴人(至)凡是肉者一切悉断 明有说言佛毗尼中听食肉者。悉是谤如来也。昔于余经说遮十种。许三种者。以众生恶习既久。而其情欲不可辄去。是渐禁绝。就其情而制之。令其修习。今于此会一切种一切时。开遮方便一切悉断。是谓最后清净明诲。言遮十种者人蛇象马龙狐猪狗师子猕猴也。许三种者。不见不闻不疑也。谓肉有二者。他杀。自死。见闻疑者所谓他杀。不见闻疑者所谓自死。或云许五种。谓不见闻疑外。加鸟残自死共成五种。虽云三五不同。俱不出自死肉之一义也。
  大慧我不曾许弟子食肉(至)况食血肉不净之食 一切有情皆依食住。谓食以资益诸根大种心心所法。能生喜乐。相续执持。总有四种。一者段食。变坏为相。谓欲界系香味触三。于变坏时能为食事。二者触食。触境为相。谓有漏触。才取境时摄受喜等能为食事。三意思食希望为相。谓有漏思与欲俱转。希可爱境。能为食事。四者识食。执持为相。谓有漏识。由段触思势力增长。能为食事此四能持有情身命。令不坏断。故名为食。段食唯于欲界有用。触意思食虽遍三界。而依识转。随识有无。此对有情饮食血肉。是故且言不食段食。于义四种悉应断故下言法身非杂食者。谓超情识是四俱无。
  大慧声闻缘觉及诸菩萨(至)作是说者无有是处 三乘圣人皆以法喜禅悦为食也。如来法身无杂食者。如智论云。除诸法实相余皆魔事。则烦恼尔炎。现行种习悉已断故。种智圆明无缘悲心。观于众生如一子想。岂许弟子而食子肉。复自食子肉耶。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悉曾为亲属众秽所成长恐怖诸含生是故不应食 此一行偈。于上诸因缘中。略颂其三也。
  一切肉与葱韭蒜及诸酒(至)于中大惊怖 自下诸偈多示其过。悉令远离。少颂长行。言当离麻油者。外国风俗捣麻使生虫合压之。规多汁益肥。如何可食。及孔隙诸床多有虫聚。皆不可坐卧。
  饮食生放逸放逸生邪觉(至)生死不解脱 放逸者。大随烦恼中之一也。饮酒食肉心多放逸。诸恶觉观等悉随生长。是故生死轮转。不得舍离。
  为利杀众生以财取诸肉(至)食者我诃责 既无想教求。则三净肉非有。凡诸肉者皆杀命而得。如何可食。
  更互相食啖死堕恶兽中(至)斯皆食肉报 旃茶罗。即旃陀罗也。
  食已无惭愧生生常颠狂(至)我皆制断肉 象胁。大云。涅槃。央掘摩。皆经名也。
  先说见闻疑已断一切肉以其恶习故愚者妄分别 佛先所说见闻疑杀不许食者。已是悉断。然恶习愚夫不知教意。妄起分别谓听食肉。
  如贪障解脱肉等亦复然(至)知量而行乞 言凡食净食。尚如服药想。如食子肉想。何况食肉。是故比丘少欲知足。而行乞食。以断贪爱食肉背解脱及违圣表相令众生生怖是故不应食 背正解者由无慈慧。亏利自他。及违圣人护生仪表。
  安住慈心者我说常厌离师子及虎狼应共同游止 既心无害物。假使猛兽如虎狼师子者。而常驯伏。
  若于酒肉等一切皆不食必生贤圣中丰财具智慧 此一偈明不食果报。谓必生贤圣诸佛会中。丰足法财具佛种智。

  陀罗尼品第十七

  尔时佛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至)即说咒曰。
  怛侄他(一)睹吒睹吒(至)莎诃(三十六)
  天台于妙法莲华经陀罗尼品。皆以四悉檀翻名释义。陀罗尼。此翻总持。总持恶不起。善不失(其一)又翻能遮。能持。能持善。能遮恶(其二其三)此能遮边恶。能持中善(其四)众经开遮不同。或专用治病。如那达居士。或专护法。如此文。或专用灭罪。如方等。或通用治病灭罪护经。如请观音。或大明咒。无上明咒。无等等明咒。则非治病。非灭罪。非护经。若通方者亦应兼。若论别者幸须依经。勿乖教也 次释义云。诸师或说咒者是鬼神王名。称其王名。部落敬主不敢为非。故能降伏一切鬼魅(其一)或云咒者。如军中之密号。唱号相应无所诃问。若不相应即执治罪。若不顺咒者头破七分。若顺咒者则无过失(其二)或云咒者。密默治恶。恶自休息。譬如微贱。从此国逃彼国。讹称王子。彼国以公主妻之。多嗔难事。有一明人从其国来。主往说之。其人语主。若当嗔时说偈。偈云无亲游他国。欺诳一切人。粗食是常事。何劳复作嗔。说是偈时默然嗔歇。后不复嗔。是主及一切人。但闻斯偈皆不知意。咒亦如是。密默遮恶余无识者(其三)或云咒者是诸佛密语。如王索先陀婆。一切群下无有能识唯有智臣乃能知之。咒亦如是。只是一法遍有诸力。病愈罪除善生道合(其四)为此义故。皆存本音。译人不翻意在此也。恶世弘经喜多恼难。以咒护之使道流通也 今此楞伽经。如来所说陀罗尼亦专护法使道流通 或又云凡咒文自古不翻有五意。一是诸佛秘密语法。唯佛能知。二是总持门。含多义故。三或是鬼神名。呼之敕以守护修行人故。四或是诸佛秘密印。如王印信所往无不遵奉。五不思议力所加持故。受持密诵。灭罪生福。此与天台意。同异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