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入楞伽经注

  转变无常者谓色体变(至)而金无改此亦如是 七牒释破第四无常。计色质变异名无常。非大种体名无常也。故举金作严具喻之。严具有变异名无常。而金无改非无常也。此色法体变异无常亦如是。
  大慧如是等种种外道(至)能造所造则皆断灭 总结上七种无常。及等余外道妄想分别见无常性。如彼计谓火烧四大时。而不能烧诸大自相。言若能烧者。能造所造后应断灭。以见不断故。计大种性常。
  大慧我说诸法非常无常(至)则不分别能所造故 此明如来自觉圣智所证实法。凡有说示如证而说。不同外道常无常见。何以故尔。谓了外法虚妄不实离执取故。乃至离有无见。不妄分别能所造故。通有十义释成正理。如文可知。
  大慧世间出世间(至)非诸凡愚之所能知 言世出世间。及出世间最胜上上诸法。皆唯是心无有外法。非常无常。若不能了则堕恶见。依自妄想而计言说。计常无常。此三种法所有方便语言分别。亦非凡愚所能觉知。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始造即便舍形状有转变色物等无常外道妄分别 言七种无常。是诸外道妄分别见。
  诸法无灭坏诸大自性住外道种种见如是说无常 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故言诸法无灭坏。诸大自性住。外道不了。计大种常。造色无常。故言外道种种见。如是说无常。
  彼诸外道众皆说不生灭诸大性自常谁是无常法 离能无所。离所无能。既能造大种说不生灭。其性自常。谁是无常所造色法。
  能取及所取一切唯是心(至)一切不可得 能取妄见。所取妄尘。梵天等法虚妄不实。离于心量皆不可得耳。

  现证品第九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至)及诸外道错乱之中 因上言世间出世间。及出世间上上诸法。即有菩萨声闻缘觉。断世间生死。入出世间灭尽三昧乐。及得诸地次第相续相。故大慧举灭尽三昧。及地次第相续相请问如来。欲显三乘圣凡优劣。令修胜行证佛果海。不堕权乘及诸邪见迷惑中耳。
  佛言谛听当为汝说(至)心意意识分别想灭 言菩萨至六地。及声闻缘觉。同断三界烦恼生死。能入灭尽三昧。七地菩萨迥异二乘。念念恒入无有间断。二乘有烦恼生死可断。故不能念念恒入。八地菩萨无功用道。恒在三昧无出入相。而同声闻缘觉涅槃。灭妄想心识也。
  始从初地乃至六地(至)能取所取之相而生执著 明初地至六地菩萨。虽未尽灭心意意识。已能修行观察诸法由分别有。粗分别想更不现行。凡愚不觉无始以来过恶虚伪习气所熏。于自心变能所取相。故起计著。如铁孕垢而自毁伤。
  大慧八地菩萨所得三昧(至)是故于中生涅槃想 言此八地菩萨。初得无生法忍。觉一切法如幻如梦。心量妄想息灭。诸佛以七种加劝。于三昧门不入涅槃。若不蒙加劝发。即不修行广大行愿悲化有情。亦如声闻缘觉断佛种姓。是故如来为示无量难思功德。令其满足成佛果海。无堕二乘于无生三昧生涅槃想也。然此品言声闻缘觉。是昔菩萨退菩提愿者。彼定性趣寂二乘。尚不能知初地之法。况能分同八地菩萨得无生忍耶。
  大慧七地菩萨善能观察(至)渐入诸地具菩提分法 言七地菩萨。善观心识妄想断。我我所生灭自共相。无碍辨才善巧决定。虽未能灭心识流注。已于三昧而得自在。渐入诸地具足菩萨菩提分法。言四无碍辨者。谓法义词及以乐说。义如别释。
  大慧我恐诸菩萨(至)我及诸佛为如是说 欲令菩萨。觉阴界入自共相等虚假不实。善于诸地相续次第。对治妄想不堕外道恶见邪径。故如此说。然彼诸法有无生灭。实不可得。愚夫不知。是故诸佛皆以方便作是说耳。
  大慧声闻缘觉至于菩萨(至)生涅槃觉非寂灭慧 退菩提愿声闻缘觉。于第八地中。味著无生三昧。为彼所醉。不达三界自共相虚妄。妄缘人法二无我空处。作涅槃想。不见诸法自性寂灭。为真涅槃。
  大慧诸菩萨摩诃萨(至)得于如来自证地故 言八地菩萨。虽见无生三昧乐。为本愿哀愍大悲成就。满十大愿度脱众生。不证无生以为涅槃。然非不起菩提分佛法正因。随于智慧如实修行。如是故得入如来地也。
  大慧如人梦中方便度河(至)意识梦中之所现耳 觉竟无水。船筏非真。梦时见河。船筏非妄。以譬得八地觉已。本无生死。故菩提分功德非真。七地未觉。心量未灭。故菩提分功德非妄。但是无始见觉闻知。曾所更事熏习不断。故心意识妄想梦现。言离有无念者。考余二本。当作堕有无念也。
  大慧菩萨摩诃萨(至)所得涅槃非灭坏也 言菩萨从初地至七地。增进修行。合上如人梦中方便度河。入于第八。得无分别智。合上未度便觉。见一切法已下。合上觉已思唯等。文互影略更相映显。可以意得。
  大慧第一义中无有次第(至)此则名为寂灭之法 第一义中言思路绝。唯自觉智所证相应。不得说有十地对治。次第相续相。此则强名寂灭法也。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诸住及佛地唯心无影像(至)余则我所得 住亦地也。无影像即无所有也。七地已还总名心量未灭。八地已上名无所有。十地已去方言佛也。故云此二地名住。余则我所得也。
  自证及清净此则是我地(至)或有先时化 初半偈颂法身。次一偈颂报身。第三一偈颂化身。报化皆由法身有也。
  于彼说三乘皆是如来地(至)无相有何次 如来方便随情说法。即有诸乘。第一义中何有次第。故思益经云。得诸法正性者。不从一地至于一地。是知以实映权。方便相尽。皆无所有。

  如来常无常品第十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至)为常为无常 因上此是去来今诸佛之所说。若如来堕三世者。则是无常。故问如来应正等觉。为常为无常也。
  佛言大慧如来应正等觉(至)然佛如来实非断灭 言佛是常是无常。俱有过咎。云何有过咎。若如来常者。则同外道计神我等为能作者。为能作常。若无常者。则同世间有为作法。为相所相。毕竟败坏成于无有。法身应断灭。然佛如来实非断常。
  大慧一切所作如瓶衣等(至)是故如来非常非无常 若言如来是无常。即同瓶衣一切作法无常过也。所修正因福慧庄严。皆空无益。然佛如来。功流万世常存。道通亿劫弥固。又一切世间有所作法。皆应是如来。以同是作因生故。而言如来是常无常者。有如上过故。不可言说也。
  复次大慧如来非常(至)同于兔马鱼蛇等角 此复破转计也。若言如来如虚空常者。则不待自觉智所修因成。以虚空离四句边。分得譬如来也。又若言如来是不生常者。则如兔马等角本来无生也。若同虚空兔马言常。则无方便广大益物义。是故不同也。
  复次大慧以别义故(至)然非凡愚之所能知 以别义故亦得言常。谓以现前离念明智。证真常法故。亦得言常。此真常理。有佛无佛。常住不变。遍一切法。非断灭无。凡夫外道岂能觉知。故法华云。同共一法中。而不得此事。
  大慧夫如来者以清净慧(至)如来不从妄分别生 言如来者。以自觉圣智所证得名。不以心意识自共相法妄习得名。一切世间皆从不实妄想所生。如来非彼生也。
  大慧若有于二有常无常(至)二分别觉勿令少在 有妄取舍生死涅槃。故有常无常也。如来所证无二法故。离常无常不寂静见。学者应灭二妄分别。令尽无余。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远离常无常而现常无常(至)是则无违诤 此三偈颂上长行。经文自明可知。

  如来藏性品第十一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至)不求尽苦不证涅槃 因上如来非以心意意识蕴界处法妄习得名。又佛常说诸法无我。故问唯愿为我说蕴界处生灭之相。彼阴界入中既无有我。谁生谁灭。而诸凡愚依于生灭不觉苦尽。不证涅槃无生灭法。若无有我。谁知苦尽。谁证涅槃耶。
  佛言大慧谛听谛听(至)变现诸趣离我我所 如来藏者。自性清净心在缠之名也。佛言阴界入中虽无我。而有如来藏。能受善不善因。故能遍兴造六道生死法。譬如伎儿依咒术故。变起六道形色法。无我我所。凡夫依如来藏起六道生死。无我我所亦如是。
  以不觉故三缘和合(至)生于七识无明住地 言二乘不觉如来藏无我故。计根尘识。三缘和合以为生因。外道不觉如来藏无我故。计神我等以为作者。为无始恶习所熏。名如来藏为藏识。生于七识无明住地也。下二句一作生无明住地。与七识俱。
  譬如大海而有波浪(至)复生于贪若因及所缘 如彼大海因风起浪。水相波相相续不断。以况如来藏海。因无明风起七识浪。生死相续不断亦尔。然如来藏本来自性。清净无垢。离常无常。及诸外道我论过失。其余诸识念念生灭。以妄因缘和合。而生三界生死。不了色等一切诸法自心所现。计著名相起诸烦恼。造善恶业感苦乐报。既从贪生。复生于贪。若因及缘流转生死。无解脱期。故法华云。诸苦所因。贪欲为本也。自此已上。明如来藏与三界有漏善恶为因。
  诸取根灭不相续生(至)便妄生于得解脱想 此明若爱取诸根灭不相续生自恶觉观分别苦乐受者。修如是行。或得灭定四禅。入四谛解脱。便妄生得真解脱想。故法华云。但尽生死名为解脱。其实未得一切解脱也。自此已上。明如来藏与出世间声闻缘觉劣无漏善法为因。
  而实未舍未转(至)取于自相及共相故 言声闻缘觉。其实未舍虚伪习气。即未能转藏识之名。非真解脱。若无藏识。七识无依。习气亦灭。乃真解脱。何以故尔。因彼藏识为所依止。及彼相分为所缘。余识生故。然非外道二乘境界。以彼无明法执未灭故。
  若见如来藏五法自性(至)应净如来藏藏识之名 此明能转灭藏识见如来藏心。五法三自性二无我等。对治法门则灭。功用恶觉不能倾动。住不动地无功用道。了十种如幻三昧。如梦度河未度而觉。为彼三昧觉力所持。任运修行难思佛法。愿力广大不住无为。及无生忍。获自觉智不共余乘。而证十地圣人之道意生法身。离于功用诸三昧行。是故菩萨欲得胜净微妙佛法者。应净妄习藏识之名。无如二乘俱断分段生死。便谓真解脱也。
  大慧若无如来藏(至)而不舍于勇猛精进 若无藏识之名。则无凡圣分段变易二种生灭。真修行者。虽见自实际。住现法乐住三昧。不舍方便进趣佛地。名圣人生灭也。
  大慧此如来藏藏识(至)如观掌中庵摩勒果 外道妄觉。二乘偏觉。非现前见。菩萨分觉虽胜。亦未究竟。如来现见如来藏。如视掌中庵摩勒果。皎然非谬。
  大慧我为胜鬘夫人(至)莫但闻已便生足想 言如来藏识藏是佛境界。非诸二乘外道所行之处。当勤观察三慧备修。勿得守闻而生知足。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甚深如来藏而与七识俱执著二种生了知则远离 言二种生者。即上凡夫及以圣人悉有生灭也。
  无始习所熏如像现于心若能如实观境相悉无有 如镜因前境故。有虚伪色像现。亦如如来藏因七辄识无始恶习熏故。有三界依正妄法现。如实观者一切悉无耳。
  如愚见指月观指不观月计著文字者不见我真实 智者见指必知有月。愚夫反是。故但观文字之指。不得真实法也。
  心如工伎儿意如和伎者五识为伴侣妄想观伎众 言如来藏识藏受熏持种。变起根身器界。如工伎儿。染污末那。执我法故。如和伎者。前五转识取尘相资。譬之伴侣。第六意识虚妄了别。类彼观人。

  五法门品第十二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至)至于如来自证之位 因上见如来藏。五法自性。诸识无我。对治法门则灭。故复举五法自性。诸识无我差别相。以请问也。
  佛言谛听当为汝说(至)而起分别非诸圣人 此五法等度众生对治法门。若不修行治所治障。入真实证。即是凡夫妄分别也。
  大慧白言云何不了(至)胜性而生随名相流 明愚不了名是假立。心随流动见有诸法。计我我所生死轮转。不觉诸法如幻等性。唯是自心妄分别起。离能所取及生住灭。谓从自在胜性等生。妄心外缘随尘流逸。
  大慧此中相者谓眼识所见(至)如是等我说为相 五根六境通名为相。亦云眼识所见名有见有对色。耳鼻舌身识所得者名无见有对色。意识所得者。名无见无对色。此三种色相总名相也。
  分别者施设众名(至)决定不异是名分别 施设众多名字。显示差别种种诸相。谓有象马等名生。即有象马等相起也。此事如是者。显示自相也。决定不异者。显示共相也。计有此等名相。是故名为妄想分别。
  正智者谓观名相互为其客(至)是名正智 以正智观察。物无当名之实。名无得物之功。自性本无。俱互为客。则无分别名相识生。岂涉断常堕凡夫地。
  大慧菩萨摩诃萨(至)我说此法名为如如 言此正智不取名相法为有。不舍名相法为无。远离损减增益二见。名相妄识本自不生。是故强名为如如也。
  大慧菩萨摩诃萨(至)入于如如之所获得 言住如如者。得入无相寂静境界。超胜解行。升欢喜地乃至功德满足。于色究竟处证如来地。成熟众生。如水中月圆照示现。无量应身随宜说法。体性清净离心意识。成满昔愿十无尽句。是名菩萨如实修行五法等法者。得如如法身。若不修者。则生颠倒凡夫。流转诸趣旷野。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至)不可坏故是圆成性 大慧前举四门而问。如来但约五法一门而答。故此再问为三自性入于五法中。为三自性别有自相耶。佛答言余三法门。悉入五法中者。以但修一门。则诸门备摄。余三亦尔。谓其中名相生妄计自性。此妄计自性即入五法中名相也。若依彼分别心心所法。必带名相俱时而起。譬如日与光俱。是名缘起自性入五法中分别也。正智如如非是作法。故不可坏。是圆成性入五法中正智如如也。已上明三自性入五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