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入楞伽经注

  真如空实际涅槃及法界种种意成身我说是心量 言对变异说真如。对有说空。对妄说实际。对生死说涅槃。对六道说法界。对五阴说意成身。此皆是对治法门。若寻言取著有所得者。并是心量。故大般若经云。若有一法过涅槃者。我亦说为如幻如梦。以涅槃无相故。若取于相即是心量。非真涅槃。
  妄想习气缚种种从心生(至)我说是心量 此言六道生死。依正境界。是妄想世俗心量也。如大慧言第一义谛亦如是。离诸根量宗因譬喻。谓对世谛心量故说第一义量。上第一义量亦皆对治说也。故楞严云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皆是绝真俗对待情见。欲令如实证入。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至)云何为语云何为义 因上言如实了知。则得解脱。故举菩萨当依于义。莫著言说。而问云何为语为义。
  佛言谛听当为汝说(至)相对谈说是名为语 言妄想习气为因。喉舌腭等为缘。出诸音声文字谈说。故名为语。
  云何为义菩萨摩诃萨(至)种种行相是名为义 此明实义。是大菩萨于寂静处。以正念观察。见人法二空。趣涅槃城自觉境界。灭诸妄习。行诸地胜进行相。至如来地所证实法。故名为义。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至)入离言说自证境界 明诸菩萨善语义者。达非一异。如灯照色。而色非灯也。谓因灯见色不得言异。而色非灯。故不得言一。以譬因语入义不得言异。而义非语故不得言一。故云因语言灯。入离言说自证实义。
  复次大慧若有于不生不灭(至)是愚夫见非贤圣也 此明若有于不生不灭等染净诸法中。如言取义。计言说与义一者名建立。计言说与义异者名诽谤。言以异于彼起分别故者。释成计异。譬如所见种种幻事。计以为实。是愚夫虚妄见解。非圣人也。释成计一。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若随言取义建立于诸法以彼建立故死堕地狱中 言诸愚夫随言取义。建立诸法。以计有法不免恶道。诽谤亦尔。
  蕴中无有我非蕴即是我不如彼分别亦复非无有 蕴中无有我。以况言说中无义。非蕴即是我。以况言说不即是义。言真实义不如彼愚夫妄想建立。亦复非无明离有无也。
  如愚所分别一切皆有性若如彼所见皆应见真实 言若如彼愚夫所分别见。一切言义悉有实性者。一切凡愚即是见真谛人。应名圣人。
  一切染净法悉皆无体性不如彼所见亦非无所有 以彼愚夫不能见真谛故。凡愚所见染净等法悉无自性。故云不如彼所见。亦非无所有。谓真实义非涉有无。唯是圣人自觉圣智之所能证。
  复次大慧我当为汝(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来因上菩萨当善语义相。欲明知语者是识。知义者是智。故次智识相也。
  大慧智有三种谓世间智(至)计有无法 言计著有无者。是凡夫外道世间情见智也。
  云何出世间智谓一切二乘著自共相 二乘之人。计著阴界处等自共相故。不达法空。行断生死希望涅槃。是出世间智也。
  云何出世间上上智(至)证法无我入如来地 明自觉圣智。观自共相一切诸法。本不生灭。离有离无。达人法二无我。证如来地。是名出世间上上智。
  大慧复有三种智(至)知生灭智知不生灭智 明如来一智。应物有殊也。谓导二乘。知自共相。应凡夫知生灭。类菩萨知不生灭。故复言三种也。
  复次大慧生灭是识(至)离相无相及有无因是智 言生灭堕有无。及有无因皆是识。无生灭离有无及因名智。
  有积集相是识(至)不著境界相是智 积集种子起现行相是识。又能熏积集诸法种子相名识。
  三和合相应生是识(至)无得相是智 我及根尘三事和合相应生是识。不藉缘生。不因境起。无碍相应。性自神解名智。
  证自圣智所行境界如水中月不入不出故 言自圣智觉诸境界无实。如水中月。故无出入也。又云智性本明。固非生灭。但以离妄名生。妄覆言灭。如水净月现。水浊影沈。而月性常尔。本无出入也。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采集业为心观察法为智慧能证无相建自在威光 采集业种为生死因。名为心识。观察诸法如梦幻镜像。不随烦恼而造诸业名智。能证无相净妙法身。威光自在。是名为慧。
  境界缚为心觉想生为智无相及增胜智慧于中起 言为梦幻境界所缚者。名妄想心。觉种种不实境界从妄想生者。名为智。无相八地也。及增胜者如来地。言佛慧从八地如来地生。
  心意及与识离诸分别想得无分别法佛子非声闻 心者第八藏识也。意者第七识也。及与识者前六识也。故下偈云。藏识名为心。思量性名意。能了诸境相。是故说名识。言觉藏识。及诸转识虚妄故。不复分别也。佛子者菩萨也。言得无妄想分别法。即是菩萨。非声闻也。
  寂灭殊胜忍如来清净智生于胜义远离诸所行 仁王经中说有五忍。谓伏。信。顺。无生。寂灭。各有下中上品。地前但得伏忍三品。九地如次配次三忍。十地等觉及佛。得寂灭忍。故云寂灭殊胜忍。是如来清净智也。明佛忍净智。从胜义谛生。妄想心识所行境界。皆悉远离。
  我有三种智圣者能明照分别于诸相开示一切法 如来随机说法有三种智。是圣人照明知分别诸相不实。开示一切令悟实法。
  我智离诸相超过于二乘(至)了达唯心故 言二乘厌生死求涅槃。计有五阴等诸法。不达唯心量。佛智清净。知阴界处相不实。名达心量。
  复次大慧诸外道有九种转变见 因上智识相中外道智知生灭。是故次明外道九种生灭转变。谓或境转心变。或心转境变也。
  所谓形转变相转变(至)起有无转变论 依正形状不同。名形转变。五阴相生住异灭。一念不住。名相转变。言无因邪因能生诸法。名因转变。心生境起能所相应。名相应转变。有无四句见。名见转变。言所生法从冥谛自在等生。名生转变。诸有为法灭。名物转变。缘能显果。名缘明了转变。缘所作法差别。名所作明了转变。诸外道因是九种转变。起有无见。生转变论。
  此中形转变者谓形别异见(至)一切法变亦复如是 明此形转变。譬如以金作诸器服。则有种种形状不同。言有转变。非金性变也。一切诸法转变亦尔。妙明真体常住不易。凡夫外道无有知者。
  诸余外道种种计著(至)一切转变如是应知 言诸余外道。乃至所作明了转变。种种计著皆非一异。但妄想故。如是一切转变。
  譬如乳酪酒果等熟(至)自心所见无外物故 外道妄计一切性转变非一非异。譬如乳酪酒果等熟也。因乳得酪不得言异。气味不同不得言一。彼实无有无法可转变也。言有无法是自心妄现。外性无实故。
  如此皆是愚迷凡夫(至)如石女儿说有生死 此结皆是愚夫自妄想习气言有转变。如梦幻见色。石女生儿。本无是法。何得论有生灭转变。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形处时转变大种及诸根中有渐次生妄想非明智 外道言形处时节四大作种诸根转变。二乘之人计有中阴渐续生阴。悉是妄想。
  诸佛不分别缘起及世间但诸缘世间如乾闼婆城 佛知因缘所起法无生。非如彼妄想分别。计因缘中有世间诸法转变也。但世间从缘起者。如乾闼婆城本不实故。是知以智照之。即世法而成佛法。故无分别。以情执之。即佛法而成世法。故论转变。一心实不动。二见自成差。同共一法中。别成凡圣解。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至)深密义及解义相 大慧因上偈言大种及诸根。中有渐次生。即是深密执著义。既有密执。亦应有断。密执得解脱故。举深密执著义。反解脱义相以请问。一本作一切法相续义。解脱义。
  令我及诸菩萨摩诃萨(至)不著言说令转所依 无思益物。犹如日月摩尼水火等也。余义如经自明。言知密执解脱无实。有如是益。是故应请。
  佛言谛听当为汝说(至)执著有无欲乐坚密 此明一切诸法虚妄无体。不可言说。圣人方便引接众生。令知不实故。作种种言说。凡愚不了。计著言说而取其义。执著深密。所谓相执著。乃至三乘一乘执著。此等密执其数无量。皆是外道凡愚众生。自妄想执。如蚕作茧而自缠缚。以此执著转教他人。是为缠他。故执著有无欲乐坚密。而不自觉。
  大慧此中实无密非密相(至)求其体性不可得故 上段经文并叙计。此正明诸法实义也。故言此中实无密非密相。若定有者。诸大菩萨则不能见诸法寂静无有分别也。若诸外道凡夫。能了唯心所见本无外物。皆同无相。随顺观察。于有无一切法。悉见寂静。故无密缚非密缚相。然此非唯本来无缚。亦无有解。不悟诸法实义者。妄见缚与解耳。何以故。无有缚解。谓一切凡情圣量有无诸法。悉虚妄故。求其实体皆不可得。
  复次大慧愚痴凡夫(至)是则无有密非密相 言有三毒。及爱来生富乐果报。与贪喜俱行。故有三界生死相续不断。
  复次大慧若有执著(至)一切诸密缚皆悉不生 言心缚则一切缚。与尘劳而共起。故云诸识密缚次第而起。心解则一切解。与实相而相应。故云一切密缚皆悉不生。出要之方莫越于此。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不实妄分别是名为密相若能如实知诸密网皆断 为不实妄想故。说有密缚。若了真实。解脱尚无。密网岂有。
  凡愚不能了随言而取义譬如蚕处茧妄想自缠缚 言凡夫不知诸法无性随言取义。故为妄想而自缠缚。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至)此但妄计耳 因上言于一切法执著深密。其数无量。皆是凡愚自分别执。缚解俱无。大慧将设难料简。恐堕空见。故先牒问。如世尊说。由种种心分别诸法者。即上佛言相等密执有无量种。皆是凡愚自分别等文也。非诸法有自性者。牒上佛言一切诸法。求其体性不可得也。此但妄计耳。牒上佛言此中无缚亦无有解。不了实者见缚解耳。
  世尊若但妄计无诸法者染净诸法将无悉坏 此明定宗正设难也。若言但妄分别。计有种种缚解。而实无诸法者。则无众生杂染烦恼。亦无圣人清净涅槃。将非如来悉坏一切法。堕空见耶。
  佛言大慧如是如是(至)此但妄执无有性相 上大慧问中有二种难。一难如来言无缚解。则无染净一切诸法。二难如来堕空见过。佛言如是等印述所问。先答前难言。真实道理实无众生烦恼。亦无清净涅槃。此但虚妄计执。本无诸法性相也。
  然诸圣者以圣慧眼如实知见有诸法自性 此答后难也。言我不堕空见。一切圣人有真实法自性。唯圣人以圣智知。以慧眼能见。不堕空见也。是知上既遣有言空。今复示真片断。但离情执。而真性自明。故谓如实知见。
  大慧白言若诸圣人(至)不同凡愚之所分别 上因佛言有诸法自性。不堕空见。大慧复欲设难料简。还牒问言。若诸圣人以圣智能知。以慧眼能见。有诸法真实自性。非天肉眼所能知见。不同凡愚妄分别见。故大慧因此蹑迹起疑。申五种难。望如来决也。
  云何凡愚得离分别不能觉了诸圣法故 第一凡圣各别难也。言外道愚夫。既不见圣人真实法性。云何能依真以舍妄。故云不能如实觉了诸圣人法故。
  世尊彼非颠倒(至)圣见远离有无相故 第二非倒不倒难也。言亦不得说彼愚夫。为颠倒不颠倒也。何以故非倒不倒。谓凡圣既各别。愚夫不见圣人离于有无真实法故。若尝见圣人所见法。又行世俗妄想事。可言颠倒。以本不真实故。不得言倒非倒也。
  圣亦不如凡所分别如是得故非自所行境界相故 第三明圣同凡倒难也。言诸圣人。亦不同凡虚妄分别。有所得相故。明非是圣人自智所行境界相故。故不同凡如是得也。若行自境界。即非无所得。是亦同凡。
  彼亦见有诸法性相(至)堕于诸法性相见故 此正立难也。言彼圣人行自境界。亦有诸法真实性相。即同凡愚妄计执性而显现故。而又不说真实法性因缘非缘之所以故。堕于凡愚妄执诸法性相见故。此谓圣人亦同凡倒也。
  世尊其余境界既不同此(至)孰能于法了知性相 此重释成也。其余境界者。即三界凡夫境界也。言凡乖圣道过乃无穷。若圣异凡亦复如是。若圣若凡。谁能于法如实了知真实性相。
  世尊诸法性相不因分别(至)所见法相无如是法 第四明凡境非妄难也。言诸法性相自有。不由分别而有也。云何佛言以分别故。而有诸法耶。世尊。分别心相。诸法境相。二相各异。因不相似。云何诸法而由分别有也。复以何事故。而谓凡愚分别诸法。而诸法性非如是有。言为众生舍分别故。说如分别所见法相。无如是实法耶。此明凡夫所见境界。是实非妄。不由分别而有以立难也。
  世尊何故令诸众生(至)而说圣智自性事故 第五明圣堕有见难也。言佛何故令彼凡夫离有无见。而复执著真实法性圣智境界。堕于有见。何故不说空如来藏。非心行处寂灭之法。而说圣智所行真实自性事耶。此堕有见也。佛上又言分别法性非如是有。是堕无见。此难圣人亦堕有无也。
  佛言大慧我非不说(至)远离有无一切诸著 明如来方便说有圣智真实自性。即无真实之相可得。绝凡圣量。唯证相应。总答前五难也。故语大慧。我非不说离见超情寂灭空法。堕于有见。何故不堕有见。已说圣智所证实法。不违真空自性事故。我为众生无始觉故。计著有无。于如实空法。以如实不空圣智事说。令彼闻是法已。不生断常怖畏。亦能如我所证实法。离惑乱妄想相。入唯识真实性。知其所见别无外法。悟空无相及于无作三解脱门。得如实法印。了圣人境界。故离有无凡情圣量一切计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