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入楞伽经注

  佛言大慧如来应正等觉(至)佛名无别是谓字等 佛佛名字无二无别。是谓字平等。亦如鸯崛摩罗与文殊师利共游十方。所见十方诸佛。彼佛皆称释迦佛者是也。
  云何语平等(至)无有差别是名语等 密迹力士经第二说。佛声有八转。谓体业具为从属於呼。是八转声各具八德。所谓调和声。柔软声。谛了声。易解声。无错谬声。无雌小声。广大声。深远声。八八即成六十四种。非唯释迦佛。一切诸佛皆如是。迦陵频伽即鸟名。其声清雅超于众鸟。故引为喻。
  云何身平等(至)现随类身是谓身等 法身者知二无我等法名法身。色身者相好庄严名色身。佛佛皆无差别。除为调伏彼彼诸趣差别众生。示现种种异类色身。此正答何妨是佛。及百千种类受生。是名身等无有相违。
  云何法平等(至)于大众中作如是说 三十七菩提分法者。菩提是觉。分是因义。此三十七为诸乘觉因。亦名道品。故净名云。道品是道场。是法身因。然三十七品总有七类。一对治颠倒道。即四念处。二断诸懈怠道。谓四正勤。三引发神通道。谓四神足。四现观方便道。所谓五根。五亲近现观道。即是五力。六现观自体道。谓七觉分。七现观后起道。谓八正道。义如别说。此七类次第者。谓闻法已先当念持。次即勤修。勤故摄心调柔。柔故信等成根。根增为力。七觉分别。八正正行。总以喻显。法性如地。念处如种子。正勤为种植。神足如抽芽。五根如生根。五力如茎叶增长。开七觉花。结八正果。一切诸佛皆同证得。是名法平等。一本菩提分法下。更有十力四无畏等六字。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迦叶拘留孙拘那含是我依四平等故为诸佛子说 颂上四佛之名。及四平等密意也。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至)依何密意作如是语 因上依四平等故。为诸佛子说。即是如来有所说。故举昔教二夜中间。实无言说以请问。
  佛言大慧依二密法故(至)离分别相离名字相 明自证法所行境界。三世如来毕竟平等。俱离言说心缘名字等相。故言不说。
  云何本住法(至)法界法性皆悉常住 如金银等性本来自有。不由金师鼓之始有。以譬本住法性本自有。不由如来说之始有。假如来出世说之。法界不为之增。若佛不出无所言说。法界不为之减。言此法住法位。皆悉常住。非言说也。
  大慧譬如有人行旷野中(至)亦不已说亦不当说 亦如向古城道。本来自有。不由士夫行之始有。以譬真如法界本来自有。不由如来说之始有。以明不说也。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某夜成正觉某夜般涅槃于此二中间我都无所说 颂上得道入灭。于二中间悉皆无说。
  自证本住法故作是密语我及诸如来无有少差别 言上二法。故作是密意而言都无所说。明我与诸佛同证此无言说法。故三世中无可说。凡言说者。顺众生情耳。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至)当为汝说大慧言唯 因上我于某夜成正觉即是有。至某夜涅槃即是无。故举有无相以请问。令我及诸菩萨。知有无二见是虚妄故。如实修行疾得菩提。
  佛言大慧世间众生(至)堕二见故非出出想 有无二见不能超情。非出离法。世间众生堕斯见者。妄谓离想。
  云何有见(至)如是说者则说无因 一切诸法因缘所起。性离有无。若执实有者。不了唯心所现。则说世间无因无缘。而生诸法。
  云何无见谓知受贪嗔痴已而妄计言无 言先受贪嗔痴为有。后灭之为无。是名无见。
  大慧及彼分别有相(至)后取于无名为坏者 如来以上二意问大慧。言此中谁为破坏佛法者。而大慧白言。妄取贪嗔痴性为有。后计为无。名破坏佛法者。
  佛言善哉汝解我问(至)体性非异非不异故 如来叹其所解。言此人非止妄取贪嗔痴为有性。后除为无。名坏佛法者。亦坏三乘圣人。谓本取贪嗔痴为有。后除贪嗔痴为无。得成圣果也。何以故。是破佛法者。烦恼内外不可得故。体性非异非不异故。内者身也。外者尘也。言内身外尘妄想不实。则无人可得。人尚自无。贪嗔痴烦恼因何得有。则离性四句。故知妄计有人断烦恼得圣果者。是坏佛法人也。
  大慧贪嗔痴性若内若外(至)无有能缚及缚因故 言贪嗔痴不在内外故不可得。本无体性故无可取。三乘圣人知彼虚妄。即是自性解脱。非是破坏贪嗔痴始得解脱。若破坏得解脱者。即是有作法不可久也。缚者烦恼也。缚因者众生也。佛知烦恼与众生无实故。即无人断烦恼得解脱也。
  大慧若有能缚及以缚因(至)不起空见怀增上慢 所缚亦众生也。如铁孕垢而自毁铁形。今观众生空故无缚因。亦无烦恼为能缚。能缚既无。所缚亦无。此重释自性解脱。若作如上说取贪嗔痴为有。坏之为无者。是名破有为无相。堕落断灭空见也。是故破有为空非真空。愚夫以为真空。故我依此义尝密意说。宁起人我有见如须弥山。不起空见怀增上慢。谓破有为无非真空。愚夫以之为真空者。未得谓得。名增上慢也。
  若起此见名为坏者(至)离文字相亦成坏者 言堕妄想自共见中。不了自心现量。计为有无。乃至虚妄分别离文字法。亦成坏者。是谓破坏佛法人也。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有无是二边乃至心所行净除彼所行平等心寂灭 明净除有无。及妄所行境界。则得平等寂灭心也。
  不取于境界非灭无所有有真如妙物如诸圣所行 言知贪爱境界性。虚妄无可取。即是体性寂灭。非是无他所有始寂灭也。心外无物故。有物悉如如。如圣贤境界。
  本无而有生生已而复灭因缘及有无彼非住我法 颂上生灭有无之见者。不住如来实相法界。
  非外道非佛非我非余众能以缘成有云何而得无 佛言生法非外道作。又非佛作。非神我作。亦非余自在微尘世性等作。但从妄想生故也。既从妄缘集会始得起者。即无自体。无自体故。即明无此生法也。生法本无。何须更无之。
  谁以缘成有而复得言无恶见说为生妄想计有无 言四大五蕴中各无主。谁聚集会之。仍说因缘有生。有既不有。宁得复说破有为无。明外道恶见故。说有生法。妄想故。计为有无。
  若知无所生亦复无所灭观世悉空寂有无二俱离 能知因缘中本无生。后亦不须灭。观世间空寂如虚空华。即无有无二见。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至)当为汝说大慧言唯 因上有无是外道宗。故举如来自宗以请问也。
  佛言大慧一切二乘(至)谓宗趣法相言说法相 自觉观察。知生死不实如空中花。证实相境界。名宗趣法相。为人解说此不实法。令如实理悟修证入。名言说法相。此二种宗法相。一本作宗通及说通。
  宗趣法相者谓自所证(至)是名宗趣法相 言自觉圣智所证实法。远离文言虚妄分别。入真净界。成就如来自觉地行。超诸世间妄想思觉。制伏魔外。光明晖发。此是如来内心所证境界。本无生灭。名曰宗趣法相也。
  言说法相者(至)汝及诸菩萨当勤修学 经通大小乘有十二部。今说九部者。如涅槃第三云。护大乘者受持九部。法华第一云。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瑜伽等论。说声闻藏无有方广。然诸经论且约一相。故作是说。如实说者大小皆具。如深密中菩萨。依十二分教。修奢摩他。瑜伽二十一云。佛为声闻一一具演十二分教。而涅槃说大但有九者。依三部之小相故。谓因缘中取因事制戒。于譬喻中依为诱引。于论义中约非了义。法华九部小者。三相大故。于记莂中取记作佛。自说之内依不请友。方广之中依广大利乐。其正法广陈通大通小。今此既云一切二乘。及诸菩萨有二种宗法相。则会权趣实。亦该法华涅槃之二义也。故谓九部种种教法。离于一异有无断常等四句见相。方便善巧随顺众生令得度脱。是故名为言说法相。结劝菩萨应勤修学。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宗趣与言说自证及教法若能善知见不随他妄解 此偈略标释宗说二义。若善通达。则不随妄想凡夫。
  如愚所分别非是真实相彼岂不求度无法而可得 言佛宗趣。不如愚夫妄分别见真实性也。而彼岂不妄起求度。若知诸法非有实性。无可得故。即是解脱如来宗趣。
  观察诸有为生灭等相续增长于二见颠倒无所知 明于生灭中。妄计有实增长有无二见者。是愚夫颠倒。无正知见。
  涅槃离心意唯此一法实观世悉虚妄如幻梦芭蕉 言离心识即是涅槃。唯此一如而为真实。已上明如来宗趣也。言如来有自宗通。故知世法虚妄。悉如幻梦。
  无有贪嗔痴亦复无有人从爱生诸蕴如梦之所见 此一行颂上言说相也。佛言虽有贪恚痴。是虚妄所见故。实无有人也。从渴爱所逼妄生五阴。计此五阴为有者。如梦所见也。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至)愿为我说虚妄分别相 因上宗趣言。观世悉虚妄。如幻梦芭蕉。故复举妄分别相以请问。
  此虚妄分别云何而生(至)何故名为虚妄分别 上总问妄想分别所行之相。此别牒问义复有五。一问妄分别如何而生。二问妄分别是何处生。三问妄分别所因。四问妄分别体为是谁。五问妄分别之名。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至)当为汝说大慧言唯 一切异生流浪生死。皆由一念妄想为缘。是故大慧因问是义。实为饶益安乐众生。然妄想不实。虽本无性。无始已来恶习所熏。从毕竟无。成毕竟有。而众生不了。须假方便闻思观察。悟彼无性本无生灭。不起有无分别妄想。即能证入如来境界。言谛听者闻慧也。善思者思慧也。念之者修慧也。佛将涅槃最后付嘱。当遵四法则涅槃可证。一近善知识。二听闻正法。三思唯其义。四如实修行。众经无量。行门不同。皆能证入。唯此圆门统摄众行。故了义教多令谛听。善思念之。
  佛言大慧一切众生(至)是故名为虚妄分别 言诸众生种种色声香味触法不实境界。答上问虚妄分别所行之相也。不能了达自心所现。答上问妄想云何而生也。计能所取虚妄执著。起诸分别。答上问妄想是何处生也。堕有无见。增长外道妄见习气。答上问妄想所因也。心心所法相应起时。执有外义种种可得。答上问妄想体为是谁也。计著于我。及以我所。是故名为妄想分别。答上问妄想之名也。言心心所法等者。谓八识心王。六位心所。相应起时执有色等诸法可得也。余义如文自明。
  大慧白言若如是者外种种义性离有无过诸见相 此下大慧举世俗第一义二谛明其设并也。如是者指世尊上答词也。谓若如是者。世谛所见外种种义堕有无相者。即是性离有无。超四句见相者。
  世尊第一义谛亦复如是离诸根量宗因譬喻 言第一义谛。亦如世谛堕有无四句者。即是离有无四句也。离诸根量宗因譬喻者。谓第一义离妄想诸根。及三种量。五分论。宗因譬喻相。
  世尊何故于种种义(至)一处言起一不言故 明世尊何故偏于世谛离有无处言起分别。第一义谛离有无处不言起分别耶。故知世尊所说乖理。既同离有无。何故一处言起一不起也。
  世尊又说虚妄分别(至)此说岂不堕于世见 又说妄想分别堕有无见。如幻非实。亦有无相离。云何复说堕二见耶。此即颠倒世间见耳。
  佛言大慧分别不生不灭(至)了自唯心之所现故 佛告大慧。我非谓世谛处生妄想。第一义处灭妄想。故云分别不生不灭。次下征释。如文可知。
  但以愚夫分别自心(至)舍五法自性诸分别见 言前所说种种不实境界。生妄想分别者。为诸愚夫分别自心一切诸法。计种种相执以为实。令达所见皆唯心现。得离我我所等诸恶因缘。觉自妄想心量。转心意识明解诸地。入如来境。舍五法三自性等对沙门诸妄见也。
  是故我说虚妄分别(至)如实了知则得解脱 以是愚夫妄想因缘故。我说虚妄分别种种计著生。若能知如实义。即得解脱灭诸妄想。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诸因及与缘从此生世间与四句相应不知于我法 言世间从因缘生。愚夫不了因缘性离。起四句见。不知如来达从缘生者。是无生法。
  世非有无生亦非俱不俱云何诸愚夫分别因缘起 谓世间非与四句相应。云何愚夫妄想分别。计因缘中有生。
  非有亦非无亦复非有无如是观世间心转证无我 言因缘中无生。离于四句。能如是观者。妄心转灭。得法无我也。
  一切法不生以从缘生故诸缘之所作所作法非生 言从缘生者无自体故。知一切法无生也。既从缘所作。非自有生。即明无也。
  果不自生果有二果失故无有二果故非有性可得 如瓶上还自生瓶。即有能所生二果之过。既无二过。即无生性可得也。自此已上。颂上愚夫妄计种种不实诸法。从因缘生。起有无分别。此中破因缘生法故。离有无四句妄想见也。
  观诸有为法离能缘所缘决定唯是心故我说心量 言妄想念虑者。名能缘也。六尘境界名所缘也。明观有为法虚妄故。离能缘所缘。决定唯是第一义心。故我亦说名为心量。一本云无心之心量。我说为心量。
  量之自性处缘法二俱离究竟妙净事我说名心量 言量自体处。因缘及法是二悉离。究竟清净妙圆真实。俱是对治法门。亦说为心量也。
  施设假名我而实不可得(至)修行者观察 明三界虚假。我及诸法悉无实事。言有四种平等。有为之相无常平等。有漏之因苦平等。所生法皆空不实。及无我平等是四平等。诸修行者。常勤观察。
  离一切诸见及能所分别无得亦无生我说是心量 言修行者观四平等。能离诸见能所分别。无生无得。此相待而说。亦是心量。
  非有亦非无有无二俱离如是心亦离我说是心量 谓离有无四句。如是离心亦复离之。亦未超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