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入楞伽经注

  大慧身见有二种(至)见人无我即时舍离 唯识论言。贪嗔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戒禁取。如是总别十使烦恼中。六通俱生及分别起。任运思察俱得生故。疑及邪见二取四种。唯分别起。要由恶友及邪教力。自审思察方得生故。经言身见有二种。谓俱生及分别譬依缘起自性。种种妄计执著性生。如依俱生有分别起。谓依五阴起妄想身见。以彼妄想不实故。非有无法。愚夫横执。如阳焰中无水。鹿渴所逼故。妄作水想。此分别身见。由无智慧故。执我我所久远相应。须陀洹观虽有五阴合成此人。中无有我也。令审观故见人无我。即时舍离断分别身见。
  大慧俱生身见(至)贪则不生是名身见相 言能普观自身与他身齐等。受想行识诸阴与色阴俱。有名无体。无自性相。观色阴从四大种所造。展转相因而生。四大中既无主宰。谁能合集以成色乎。色阴有质尚空。况受等四阴无色相故。岂非空耶。如是观察明见有无俱妄不实。五阴无体。身见即断。凡贪爱者为有身见。舍身见故贪从何生。故法华云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贪不生故。是名断身见相。
  大慧疑相者于所证法善见相故(至)是名疑相 谓于所证四真谛法善见彼相故。决定能断二种妄想身见故。疑无从起。亦不于天魔外道凡夫处生大师想。起于净见。是名断疑相。
  大慧何故须陀洹不取戒禁(至)是名戒禁取相 言须陀洹不取未来受生戒。观有生处即有诸苦。不求受生处乐。夫其取者。谓诸愚夫于三有中。求五欲乐。苦行修习精进持戒。愿生彼处。如难陀为求女色持戒。即其类也。须陀洹人。不取未来受生处五欲乐。唯求所证最胜无漏四真谛理无分别法。方便受持修行正戒。是名断戒禁取相。
  大慧须陀洹人舍三结故(至)是故舍彼非涅槃贪 凡夫不能舍三结。不达人无我。由于身见。保此我故。贪名利以荣我。嗔违情境恐侵害。我愚痴错解非理计校。不知五蕴都无我主。但是形骸之色。妄想之心。从无始来。因缘力故念念生灭。相续不穷。如水涓涓。如灯焰焰。身心假合似一似常。凡愚不觉执之为我。故起诸结。须陀洹人如上所观五蕴无主。舍三结故。离贪嗔痴。凡夫贪五欲。声闻贪出世涅槃。故言贪有多种。女色为甚。故独言舍缠绵欲。及得三昧正受乐故。未能断涅槃贪。菩萨乘者。于此二种贪。悉能舍故。
  大慧云何斯陀含果(至)而般涅槃是名斯陀含 不了色相者。起色分别。斯陀含观照种种色相。从妄想生。故于人天一往来已。善修禅定智慧我见不生。尽苦边际而得涅槃。是故名斯陀含。
  大慧云何阿含果(至)更不还来是名阿那含 阿那含又云出欲淤泥。以欲界烦恼犹如淤泥。阿那含者已出欲界。皆生色界。观三世色性无实。见凡有生处即有诸苦过恶。烦恼习不起。舍离诸结。更不还欲界受生。即于色天而尽诸漏。是故名阿那含。
  大慧阿罗汉者(至)分别永尽是名阿罗汉 言阿罗汉修行四禅。及三三昧。了八解脱。分证十力。三明六通皆已成就。烦恼发业所招诸苦妄想永灭。是故名阿罗汉。
  大慧言世尊阿罗汉有三种(至)于彼示生 瑜伽论及法华论。说声闻有四种。一决定种性。亦名趣寂。二增上慢。此是凡夫得第四禅。谓阿罗汉。三退已还发大菩提心。亦名不定种性。如法华会舍利弗等得记声闻。是其类也。四者应化非真。谓佛及菩萨变化示现。引实声闻向大乘故。此经所问除增上慢。止有三种。谓说何者。佛告大慧。所说趣寂定性罗汉。断四住烦恼。出生死苦。得涅槃者。非是其余退已还发大菩提心者。已曾发善巧广大行愿成熟有情佛所化者。为庄严诸佛国土及众会眷属。于彼示生作阿罗汉。
  大慧于虚妄处说种种法(至)自心所见得果相故 言为妄想众生处说种种法。断诸烦恼所证四果。如实所知行禅者及诸禅三昧。皆性离故。唯自心量虚妄所见得果相耳。
  大慧若须陀洹作如是念(至)及诸结不断 此明初果断结。终不起念我能断结。若起念者应有二过。则堕身见及三结等悉不断故。例余三果亦复如是。故金刚经佛问须菩提。须陀洹等至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等四果否。须菩提皆言不也世尊。若作是念。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虽曰权乘昧劣。苟非离粗妄念。亦不能断分段生死。
  复次大慧若欲超过诸禅无量(至)不离心故 言欲超过声闻诸禅。四无量心。及无色界四空定等。得如来三昧者。当离三界自心妄想相。大慧。声闻极果即以想受灭定而为究竟。若谓超心量者不然。何以故。妄想心未灭故。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诸禅与无量无色三摩提及以想受灭唯心不可得 诸禅谓四禅也。无量即慈悲喜舍度众生四无量心也。无色三摩提。四无色定也。想受灭。谓四禅四无色定受想悉寂灭也。皆唯心量。彼悉无有。故云唯心不可得。
  预流一来果不还阿罗汉如是诸圣人悉依心妄有 次明四果亦不离妄想心量。故言如是诸圣人悉依心妄有。圆觉经曰。有妄业故妄见流转。厌流转者妄见涅槃。
  禅者禅所缘断惑见真谛此皆是妄想了如即解脱 初颂明所修行法。次颂明能证之人。此第三偈能所合明。并不离妄想心量。若如实觉。为妄计生死故说涅槃。所治生死既无。能治涅槃亦遣。故得菩萨一切解脱。
  复次大慧有二种觉智(至)及取相分别执著建立智 因上偈言了知即解脱。然知觉有不解脱者。故举二种觉智以简优劣。谓观察知人法二无我。是正觉智。不知人法二种我空。取相执著建立有我。如是了知是邪觉智。不得解脱。
  观察智者谓观一切法(至)如是观法汝应修学云何取相分别执著建立智(至)是名二种觉智相 凡夫计执有大种性相。妄想分别。以宗因喻五分论法。成于不实而妄建立。是名邪正二种觉智相。如来以榍出榍。如前破外道计。亦说三支比量五分论也。
  菩萨摩诃萨知此智相(至)光明照耀百佛世界 若菩萨摩诃萨。达妄即真。知此二种觉智相。了人法空。我不可得。以离念无相智。而于地前胜解行位。善巧观察。即入初地。得大乘光明等百三昧门。以彼胜力见百佛。乃至光明照烛百佛世界。故摄论云。菩萨入初地时。证十百明门。一于一刹那顷证百三摩地。二以净天眼见百佛国。三以神通力能动百佛世界。四能往百佛世界教化众生。五能以一身化百类身形。令有情见。六能成就百类所化有情。七若为利益能留身住世百劫。八能知前后际百劫事。九能以智慧入百法明门洞达晓了。十能以身观百类眷属。余地倍倍增胜。
  善能了知上上地相(至)自觉境界三昧胜乐 言第二离垢地。乃至如来地。皆是成就初地之中十无尽愿。事见华严等经。余义经文自显。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了知大种造色 因上外道计有四大种性。造出四大色相故。次劝菩萨当善了知大种造色。令知无实。
  云何了知大慧(至)住如实处成无生相 言无生者。通说有二。一理无生。圆成实性本不生故。二事无生。缘生之相即无生故。言住如实处成无生相者。谓观三界唯心所现。离我我所。能证理事俱无生也。
  大慧彼诸大种云何造色(至)大种造色生 此出外道妄计有四大种生造色也。谓彼妄想计有津润之性为水大种。生内外水界。内即血汗流液。外则河海泉源。有炎炽成熟之性为火大种。生内外火界。内则体含暖气。外则焚燎万物。有飘动之性为风大种。生内外风界。内则气息运动。外则万籁俱吟。有色质分齐之性为地大种。生内外地界。内即皮肉筋骨。外则原湿丘陵。妄想计有坚湿暖动离于虚空。由执邪谛。不了五阴虚假积聚。本无自性。言由大种造色生。故上佛告菩萨应善了知。
  大慧识者以执著种种(至)于余趣中相续受生 言识者。即上五阴中妄识也。由迷真心而成以执著种种言说境界为亲起因故。作业受生。于诸趣中相续不断。当知内身外境。四大五阴。但是分别心量所现。
  大慧地等造色大种因(至)外道分别非是我说 非四大种为大种因。谓皆由心现也。故结云此大种造色相。是外道妄想分别。
  复次大慧我今当说五蕴体相(至)非诸圣者 自下复破五蕴皆空。无自性相。非独色阴四大不实。
  诸圣但说如幻所作(至)是名诸蕴自性相 言圣人虽见五蕴。了知不实唯假施设。离异不异。如幻如梦。故大般若云。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如实知色犹如聚沫。性不坚固。如实知受犹如浮泡。虚伪不住速起速灭。如实知想犹如阳焰。水不可得。虚妄渴爱而起是想。如实知行犹如芭蕉。叶叶析除实不可得。如实知识犹如幻事。众缘和合假施设有。相虽似有而无其实。是故五蕴无别所有。不了如来所证境界。见有蕴法。执著分别常现在前。是名妄想诸蕴自性相。
  大慧如是分别汝应舍离(至)犹如大地普益群生 寂静法者。谓诸法实相。从本已来无有起相也。余义如文。
  复次大慧涅槃有四种 上明觉智。以显生德优劣。此明涅槃。辨其显德邪正。是谓菩提涅槃二转依果德也。
  何等为四谓诸法自性无性涅槃(至)非我所说 外道计诸法体性是有名自性。后除为无名无性。以冥谛为涅槃。又计有诸法相名种种相性。后观为无名无性。以神我为涅槃。又通计性相是有名自相性。亦后观为无名无性。以妄觉为涅槃。上三种正出外道计。又断五阴六道中流注。以人无我为涅槃。是二乘涅槃。以见有五阴。亦同外道。故楞严经声闻缘觉堕定性者。皆云违远圆通背涅槃城。
  大慧我所说者分别尔炎识灭名为涅槃 前谓证自智境界。转所依藏识为大涅槃。复云一切识自性习气。藏识意识见习转已。我及诸佛说名涅槃。此又独言分别所知境界识灭。名为涅槃。离通别称异。皆欲诸识习种现行俱灭也。次文问答可见。
  大慧言世尊岂不建立八种识耶(至)七识得生 如来言分别识灭名涅槃。大慧疑之与前说异。故问岂不建立八种识耶。而独言尔炎识灭。非余七识皆灭。佛语大慧。以彼意识通三性故。起惑造业与诸识为因。及缘境界故。余七种识依之而起。意识若灭。则余识不生。
  大慧意识分别境界(至)思量随转无别体相 言六识了境起计著时。生三习气。熏习增长阿赖耶识。由是末那第七意俱。执我我所。恒审思量相续随转。无别体相。
  藏识为因为所缘故(至)心聚生起展转为因 又根本识为因。变起根身种子器界为所缘故。故云执著自心所现境界诸心聚生。是谓从种起现。由现生种。现种无性犹如茭芦。递相为因。故云展转为因。
  大慧譬如海浪(至)是故意识灭时七识亦灭 如海中波浪互相排引。亦展转相生。色声香味触。是自心现境界风。吹动诸识念念起灭。亦复如是。故言意识灭时。余七识亦灭。
  尔时世尊重说颂曰我不以自性及以于相作 颂上外道四种涅槃。谓我不以自性作相灭。以冥谛等为涅槃。
  分别境识灭如是说涅槃 颂上妄见境界识灭。是如来涅槃。
  意识为心因心为意境界因及所缘故诸识依止生 颂上八识展转互为因。
  如大瀑流尽波浪则不起如是意识灭种种识不生 如流尽则无波。以譬意识灭。余七识亦不生。颂上喻并法合也。问前云诸外道说。取境界相续识灭。即无始相续识灭。又云声闻妄计未来根境灭。以为涅槃。根境既灭。识亦不生。今言如是意识灭。种种识不生。与彼外道二乘何以异也。答外道见身坏命终六识不取境。不知但是妄缘离故。计谓相续六识灭。即无始相续识灭。堕落断见。二乘虽未来根境灭。相续六识但现行灭。而习种实未灭也。此谓赖耶识中意识习种种相续永灭。则余七识亦随灭。故不同耳。
  复次大慧我今当说(至)不更取著妄所计相 因上言妄想分别尔炎识灭。名为涅槃。今正明灭妄想识差别通相。令诸菩萨了知不实。超诸妄想到如来境界。知外道法诸见不生。离能所分别。于缘起中不复妄计也。
  大慧云何妄计自性差别相(至)妄计自性差别相 征列十二种妄分别名。义如下释。
  云何言说分别(至)是名言说分别 计著种种音声章句。以为有性。名言说分别也。
  云何所说分别(至)是名所说分别 计有五法三自性。名所说分别。
  云何相分别(至)是名相分别 言计有四大相。是名相分别。
  云何财分别(至)是名财分别 计有财利悭贪取著。名财分别。
  云何自性分别(至)是名自性分别 如计有四大性。言地性坚。水性湿。火性热。风性动。乃至真俗。各有自性不同。名自性分别。
  云何因分别(至)是名因分别 言若因若缘。有无分别因相生。是名因分别。
  云何见分别(至)是名见分别 依此有无起四句见。是名见分别。
  云何理分别(至)是名理分别 于五蕴中计我我所。说虚妄法。是名理分别。
  云何生分别(至)是名生分别 计有无法定从缘生。是名生分别。
  云何不生分别(至)是名不生分别 计诸法本不生。无有体性。不假缘起。从因缘生者无因无果。是名不生分别。
  云何相属分别(至)是名相属分别 计。有为诸法。俱有因果递相系属。如以金为缕。金即在缕。缕即在金。是名相属分别。
  云何缚解分别(至)是名缚解分别 计有烦恼能缚众生。后时修道能解众生。如人先以绳缚。缚已复解亦复如是。名缚解分别。
  大慧此是妄计性差别相(至)若有若无 言愚夫妄计有无。生此分别。
  大慧于缘起中(至)凡愚分别见异于幻 于依他缘起中生种种妄想自性。如依咒术见诸幻事。愚夫妄想见异于幻。计有种种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