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教迹义记

  亦如阎浮檀金明净柔软令人喜见不为秽恶之所染著天帝若有众生持此陀罗尼亦复如是乘斯善净得生善道者。
  述曰。第十净金为谕。言阎浮檀金者。大智度论云。金有多种。一切现在金不如佛在世金。一切佛在世金不如阎浮檀金。故以此金赞其德也。又说。其金在于水底光彻于外。轮王出世此金方现。
  天帝此陀罗尼所在之处若能书写流通受持读诵听闻供养能如是者一切恶觉皆得清净者。
  述曰。第十一广显流通。文中有六意。一书写。二流通。三受持。四读诵。五听闻。六供养。又依无上依经云。有十种受持。一书写。二供养。三流传。四谛听。五自读。六忆持。七自诵。八广说。九思惟。十修行。前七得文。后两得义。第八广说通得文义。此有三人。前七是能持人。第八是能说人。后二能行人。能行但自利。能说但利他。能持通二种。前八是福德道。第九加行道。第十治障道也。
  一切地狱诸苦悉皆消灭者。
  述曰。第十二能破恶趣也。言能如是书写流通者。一切恶趣悉皆消灭。
  佛告天帝若人能书写此陀罗尼安高幢上或安高山或安楼上乃至安置窣堵波中者。
  述曰。第十三安置处所有其四处。一幢上。二山上。三楼上。四窣堵波中。安置此四处。有其二意。一高显。二清净。
  天帝若有苾刍苾刍尼优婆塞优婆夷族姓男族姓女者。
  述曰。第十四显能敬人。有其六种。一比丘。二比丘尼。三优婆塞。四优婆夷。五族姓男。六族姓女。有此六种。修行陀罗尼。
  于幢等上或见或与幢相近其影映身或风吹陀罗尼上幢等上尘落在身上者。
  述曰。第十五尘影沾身。言如是等人乃至影沾身。所有诸罪皆悉消灭也。
  天帝彼诸众生所有罪业应堕恶道地狱畜生阎罗王界饿鬼阿修罗身恶道之苦皆悉消灭不为罪垢之所染污者。
  述曰。第十六广除多苦。所有如此恶业。若彼尘影沾身者。一切罪垢皆悉消灭。不能染污。
  天帝此等众生为一切诸佛之所授记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述曰。第十七总明授记。言不退转者。成就深心故名不退。依深心起胜进故名不转。问曰。不退便足。何故更云不转。答曰。不退者永断胜障。身见等烦恼根本尽。故于修道中灭根本无明。不退者成就方便。不转者成就般若。不退者成就十力。不转者成就四无畏。不退者得初地菩提心不失因故。不转者二地已上修行增长。是名不退转差别。言阿耨多罗者无上。三者正藐者遍。三菩提者名觉。长耳三藏云。菩提有五种。一者发心菩提。二者伏心菩提。三者明心菩提。四者出到菩提。五者无上菩提。言发心菩提者。初发心于无量生死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从十信初心乃至十住。名发心菩提。言伏心菩提者。为断分别烦恼降伏其心。行般若波罗蜜。从十住十行十回向。此三贤位名伏心菩提。言明心菩提者。为观三界平等得诸法实相毕竟清净。从初地已上乃至七地。名为明心菩提。言出到菩提者。为于般若波罗蜜中得方便力。灭一切烦恼。见十方诸佛。得无量忍出过到萨般若海。从八地已上乃至十地。名出到菩提。言无上菩提者。为坐道场成等正觉。从十地乃至等觉妙觉。名为无上菩提。长耳三藏云。习种性已前名发心位。次三十心名伏心位。入初地至七地明心位。入后三地名出到位。无明种除名无上位。诸门分别如玄枢述。上来虽有十七段文不同。总是第七广陈多福竟。
  天帝何况更以多诸供具华鬘涂香末香宝幢幡盖衣服璎珞作诸庄严于四衢道造窣都波者。
  述曰。第八建塔尊人。此大节中有六段经文。第一持供造塔。第二安置神咒。第三呈恭修供。第四标人显德。第五佛子住持。第六全身宝塔。此即第一持供造塔。文有三种意。一持供。二示处。三造塔。持供者。即华鬘璎珞涂香末香宝幢幡盖也。言示处者。即是四衢道中也。尔雅曰。一路谓之道。二路谓之旁。三路谓之逵。四路谓之衢。此即四达之道也。言造塔者。即于此处可建塔也。
  安置陀罗尼者。
  述曰。第二安置神咒也。
  合掌恭敬旋绕行道归依礼拜者。
  述曰。第三呈恭修供。文中有六意。一合掌。二恭敬。三旋绕。四行道。五归依。六礼拜。言礼拜者。大智度论云。有其三种。一下品。二中品。三上品。言下品礼者但合掌。中品礼者胡跪。上品礼者五体著地。此修敬之至也。
  天帝彼人能如是供养者名摩诃萨埵者。
  述曰。第四标人显德。若人能如是名摩诃萨埵也。此云大有情也。
  真是佛子持法栋梁者。
  述曰。第五佛子住持。言真是佛子者。为能绍隆圣种故名佛子也。梁朝摄论云。佛子有其五义。一以大乘为种。二以般若为母。三以定为胎。四以大悲为乳。五以诸佛为父。所以名为佛子。真谛三藏云。成众生身必须五事。一父二母三种子四胎五乳。若有父无母亦不得。若有父母无种子亦不得。若有父母种子无胎藏亦不得。若有父母种子胎藏无乳母亦不得生。要须具此五缘方始成子。今者佛子亦复如是。
  又是如来全身舍利窣堵波塔者。
  述曰。第六全身宝塔。言舍利者。此云身也。窣堵波者是真塔。依涅槃经云。造塔有其四种。一轮王。二声闻。三辟支佛。四如来。如此四种人应为起塔。又真谛三藏云。因缘说。明八种人应为起塔。一佛。二菩萨。三辟支佛。四阿罗汉。五须陀洹。六斯陀含。七阿那含。八轮王。言轮王塔者。一露盘见之不得礼拜。何以故。非圣塔故。须陀洹二露盘。斯陀含三露盘。阿那含四露盘。阿罗汉五露盘。辟支佛六露盘。菩萨七露盘。如来八露盘。问曰。何为造塔有此差别。答曰。有三意故。一表人胜。二令他信。三为报恩。佛者无上慈父。能生一切众生二种身故。一者肉身。二者法身。肉身形像。法身智慧。言塔者坟墓也。安之在处。言父母者。但是寄生也。梵云设利罗。此云体也。即是舍利之体。今此塔中不须更安舍利。即是其舍利之塔也。与法华经供养塔无异也。上来虽有六段不同。总是第八建塔尊人竟。
  尔时阎罗法王于时夜分来诣佛所到已以种种天衣妙华涂香末香庄严供养佛已者。
  述曰。第九静息护持。此大节中有五段经文。第一静息严供。第二修敬归依。第三述词称赞。第四随逐守护。第五叹人护念。此即第一静息严供。以种种天衣妙华种种供养也。问曰。既是鬼主。云何得衣以为供养。答曰。大智度论云。由方便见敬物皆言天衣。为此妙衣故名天衣。又云。为佛说法。诸天雨衣散华供养如来。所以一切众及诸鬼神皆悉得之。既得衣已还用献佛。故言种种天衣而以供养。
  绕佛七匝顶礼佛足者。
  述曰。第二修敬归依。文中有二意。一行道。二礼拜。言行道者。即绕佛七匝也。提谓经曰。行道七匝者。以应七觉分度七世父母也。礼拜者。有其三品。如上所述。
  而作是言我闻如来演说赞持大力陀罗尼者。
  述曰。第三述词称赞也。
  我常随逐守护不令持者堕于地狱者。
  述曰。第四随逐守护也。
  以彼随顺如来言教而护念之者。
  述曰。第五叹人护念。上来虽有五段不同。总是第九静息护持竟。
  尔时护世四天王绕佛三匝者。
  述曰。第十天王更请。此大节中有其两段经文。第一天王修敬。初标天。后修敬。言标天者。即是四天王也。俱舍云。在须弥山第四层级。亦云住持双山须上。其四天王在须弥山四面而住。楼炭经曰。须弥山东面有提头赖吒天王城。以七宝庄严。七重城壁。七重行树。其城四面有七宝池。此天身量长五百尺。寿命五百岁。人间五十年当彼天一日一夜。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年。如是寿命五百岁。修中下品十善得生其中。其提头赖吒天王管二部鬼神。东弗婆提不令鬼神损害。言二部者。一乾闼婆。二毗舍阇。须弥山南面有毗楼勒叉天王城。亦以七宝。亦有七重城壁七重行树。其城四面亦有七宝池。此天身量长五百尺。寿命同前。修中下品十善得生彼天。其二部众者。一鸠槃荼。二薜荔多。其毗楼勒叉管此二众。于南赡部洲不令鬼神侵损。须弥山西面有毗楼博叉天王宫。亦以七宝所成。池树城壁亦复如是。修中下品十善得生此中。亦管二部鬼神众。拥护西衢那尼不令鬼神侵害。二部者。一龙。二富单那。北方毗沙门者。城壁身量寿命日月岁数并同。亦管领二部鬼神。拥护北郁单不令鬼神侵害众生。言二部者。一夜叉。二罗刹。言修敬者。即是绕佛三匝也。提谓经云。三匝者。应三界灭三世罪。除三毒应三业也。
  白佛言世尊唯愿如来为我广说持陀罗尼法者。
  述曰。第二请宣持法。上来虽有两段不同。总是天王更请文竟。
  尔时佛告四天王汝今谛听我当为汝宣说受持此陀罗尼法者。
  述曰。第十一如来正答。即此大节中文有六段经文。第一如来许说。第二显短命位。第三洁净克时。第四明诵神咒。第五增寿除病。第六灭障坏苦。此即是第一如来许说。
  亦为短命诸众生说者。
  述曰。第二显短命位者。有其三种。一慧命。二戒命。三寿命。言慧命者。般若经云。有为无漏圣慧修空不绝。以慧为命由不放逸生。十地论云。修空圣智生。戒命者。亦名净命。胜天王般若经云。离四邪命故名净戒。净戒者由不破戒故。言寿命者。为识所持故名寿命。
  当先洗浴著新净衣白月圆满十五日时者。
  述曰。第三洁净克时。
  持齐诵此陀罗尼满其千遍者。
  述曰。第四明诵神咒。
  令短命众生还得增寿永离病苦者。
  述曰。第五增寿除病。
  一切业障悉皆消灭者。
  述曰。第六灭障除苦。上来虽有六段经文不同。总是第十一如来答说竟。
  一切地狱诸苦亦得解脱诸飞鸟畜生含灵之类闻此陀罗尼一经于耳尽此一身更不复受者。
  述曰。第十二略显威严。此大节中有十七段经文不同。第一舍畜生身。第二现病得除。第三当病消灭。第四不堕恶道。第五得生净土。第六不受胞胎。第七莲华化生。第八常识宿命。第九咒土遗骸。第十诵持消供。第十一得生极乐。第十二证大涅槃。第十三延命受乐。第十四生十方国。第十五奉觐如来。第十六得餐妙义。第十七蒙尊受记。此则第一闻咒。舍畜生身也。即显陀罗尼大神力也。
  佛言告天帝若遇大恶病闻此陀罗尼即得永离者。
  述曰。第二现病得除。
  一切诸病亦得消灭者。
  述曰。第三当病消灭。
  应堕恶道亦得除断者。
  述曰。第四不堕恶道。
  即得往生寂静世界者。
  述曰。第五得生净土。
  从此身已后更不受胞胎之身者。
  述曰。第六不受胞胎之身。
  所生之处莲华化生者。
  述曰。第七莲华化生也。以陀罗尼力故得清净化生之身。问曰。若化生者。何故后身菩萨而受胎生。答曰。为大利益而受胎生命。一切寂灭智菩萨是轮王种故。又为导引释种令住正法故。又令一切众生心起敬慕。舍邪归正来趣佛道。亦令众生起增上身。彼既是人我亦应尔。云何而不能得如是佛身修正法邪。若无姓族。众生咸疑将为幻术为鬼为天不可知也。如外道矫言。过百劫后有大幻出食啖世间。是故菩萨息诸邪谤而受胎生也。又余师说。为留身分故而受胎生。若受化生。才生即灭。即无如灯焰灭无所见。是故受胎遗形令其供养。若作此释恐将不当。何故契经说有化生金翅鸟取化生龙食之而充饥也。又云。此鸟取已唯有心存。大如人体云有遗形。应更详之。食化生龙时由不死暂充饥也。
  一切生处忆持不忘常识宿命者。
  述曰。第八常识宿命。此陀罗尼一闻已后。生生之中常识宿命也。
  佛言若人先造一切极重罪业遂即命终乘斯恶业应堕地狱或堕畜生阎罗王界或堕饿鬼乃至堕大阿鼻地狱或生水中或生禽兽异类之身取其亡者随身分骨以土一把诵此陀罗尼二十一遍散亡者骨上即得生天者。
  述曰。第九咒土遗骸。初标恶因。后显恶果。恶因极重。准萨遮尼乾子经云。为破塔坏寺。焚烧经像。费用三宝财物。谤三乘法言非圣法。障碍留难隐蔽覆藏。临一切出家人所。若有戒若无戒持戒破戒打骂诃责。说其过恶禁闭牢狱。或脱袈裟逼令还俗。策役驱使断其命根。杀父害母出佛身血。杀阿罗汉破和合僧。起大邪见谤无因果。长时当行十不善业云云。至贪嗔等污父母比丘尼。污僧迦蓝。破齐戒。饮酒食肉。恼乱众生。轻毁三宝。此等诸罪后轻初重。从初为因总说重名。讲者详之。恶果之中不越三趣。地狱饿鬼及与傍生。轻重虽殊同名恶果。翻此生天。持咒修善也。
  佛言若人能日日诵此陀罗尼二十一遍应消一切世间广大供养者。
  述曰。第十诵持消供。真谛三藏解云。若无戒定慧而受他供养者名劫夺食。若有戒而无定慧名举债食。由须还他。若有戒定无慧者名听许食。具三学者名家法食。又解脱论云。四种受用。一盗受用。谓犯戒人。二负债受用。谓邪命人。三家财受用。谓精进人。四主受用。谓圣人受用。今持神咒人。每日读陀罗尼二十一遍。应消一切世间广大供养。如圣人受用堪为胜因也。
  舍身往生极乐世界者。
  述曰。第十一得生极乐世界也。其极乐国者。即是阿弥陀佛国也。或云安养。或云安乐。其国乃地莹七珍。池通八德。风摇树响与天乐而齐鸣。水激波清将法音而同韵。是以十方调御金口赞扬。三世如来留心护念。总斯多义。因以为名。故名极乐国也。观经曰。欲生极乐要须十念。求见弥陀修其三行。今者但有众生。得闻此咒即得往生极乐世界。然弥陀佛国有其二种。一为地前凡夫二乘人现变化净土。二为地上菩萨现他受用报身净土。此二种涅槃之后皆补处也。鼓音王经云。阿弥陀佛国寿命无量八十亿劫当入涅槃。正法灭后过中夜分明相出时。有观音菩萨。于七宝菩提树下结跏趺坐成等正觉。号曰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十号具足。国土如上。鼓音经云。阿弥陀佛有无量声闻。国名清泰。纵广十千由旬。父是轮王名月上。母名殊胜妙严。魔王名无胜。提婆达多名寂殆。侍者弟子名无垢称。即明极乐国也。由斯入灭有观音补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