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王般若经疏

  远达无生初禅王常万亿土教众生未度报身一生在进入等观法流地始入无缘金刚忍三界报形永不受观第三义无二照二十一生空寂行三界爱习顺道定远达正士独谛了 远达下第五段有十行偈颂上七地已上无生忍分为三段。前五行颂上七地无生忍下品。次三行颂上八地无生忍中品。次两行颂上九地无生忍上品。前五行中即为十句。初远达者七地名远达地。大品名深入无生即是地中行。初禅王即是地中王借相解义初禅王也。次句万亿者明所化土分齐故言万亿土。一生在者地前有分段生初地已上但有变易生。今言七地一生在者借相解义故言报身一生在。又解七地功用生即是变易生故云一生在。八地已上无有功用生但有无功用变易生也。双观故言等无功用水故言法流。始入者背功用相生故言始入。息相坚固故言无缘金刚忍。离三界习故言不受。又云不受未来分段报故云界报形永不受。八地已上更受二禅身者是变易也。得中道第一义故云无二照。从初地至七地已来地别三生故云二十一生。达法无所有故言空寂行。三界爱习者三界无明习也。独谛了者七地菩萨了功用无相故言独谛了。
  等观菩萨二禅王变生法身无量光入百恒土化一切圆照三世恒劫事返照乐虚无尽源于第三谛常寂然 等观下三行六句颂上八地即为六别。初句明二禅王者明利他人。八地菩萨忘功息相双观二谛遍修万行。入大法流水齐观空有故云等观。第二句明八地已上得大法身名利他身也。第三句名入百恒土者是利他行。第四句圆照恒劫者明利他智。第五句八地已上得反照智苦乐并虚而世间人多以苦实乐虚。今此八地菩萨观虚实平等尽于无尽源也。又解反照乐受性苦名为虚。无始皆苦名无尽源。第六句中道第一义谛不迁故云常寂然也。
  慧光开士三禅王能于千恒一时现常在无为空寂行恒沙佛藏一念了 慧光开士下二行偈四句颂上九地初句三禅王者明利他人。第二句一时者明利他身。第三句叹无功用行。第四句叹无功用智教故云一念了。
  灌顶菩萨四禅王于亿恒土化群生始入金刚一切了二十九生永已度寂灭忍中下忍观一转妙觉常湛然等慧灌顶三品士除前余习无明缘无明习相故烦恼二谛理穷一切尽 灌顶菩萨下第六段有八行颂上寂灭忍有两段。初五行颂十地寂灭忍下品后三行颂寂灭忍上品。前五行十句灌顶者在十三法师上。即是诸师顶盖故名灌顶。言五地王者欲界及四禅王也。亦可是五净居王也此是明利他人。第二句于亿恒土者明益他行。第三句明金刚心初达坚固故云始入金刚一切了。第四句明二十九生者十地应三十生。何故但说二十九生者留一生佛地方尽。第五句言下忍观者结十地菩萨明因分齐。第六句一转妙觉者明得果分齐。第七句等慧灌顶三品士者总颂结前八九十地。同得净土故云三品士。等即八地慧即九地灌顶是十地。第八句下三句明离障分齐。除前余习无明缘者八地已上唯断无明色心等习烦恼故云除前余习无明缘也。无明习相故烦恼者是诸旧烦恼四住地是客烦恼。能所并[穴/俱]境智俱寂故云理穷一切尽。
  圆智无相三界王三十生尽等大觉大寂无为金刚藏一切报尽无极悲第一义谛常安稳穷源尽性妙智存 圆智无相下第二三行颂佛地上忍即为六别。圆智者境尽智无名圆智即是一切种智。三界王者无上法王亦十三王外佛是法轮王。三十生尽者十地各三生尽也因成果熟故言等大觉。大寂无为即上忍言金刚者无惑之金刚也。言一切报尽者分段变易俱尽也。言无极悲者明其恩德即是无缘大悲。第一义谛常安稳者涅槃佛性理中精最名为第一。深有所以名为义知一切法不二之相故言常安稳。穷源尽性者因尽名穷源见终名尽性种智常凝故名云妙智存。上来四十五行别颂五忍竟。
  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一切众生暂住报。登金刚源居净土。如来三业德无极。我今月光礼三宝。法王无上人中树。覆盖大众无量光。常口说法非无义。心智寂灭无缘照。人中师子为众说。大众欢喜散金华。百亿万土六大动。含生之生受妙报。天尊快说十四王。是故我今略叹佛 三贤十圣下大段第三。八行总结五忍中有三。初两行明净土分齐第二一行叹如来三业功德后之五行叹三业益物。初句云三贤十圣住果报者住分段变易报土也。又三贤住分段同居报土十圣住实报无障碍报土。第二句云唯佛者无一人住常寂光土。第三句云暂住报者前二士皆是生灭无常。第四句云金刚源者唯佛一人居纯清净土。第三一行叹三业功德中上半口业叹下半身业叹文相显可知。就后五行叹三业利益中初行言法王无上人中树者明身光益物。如来无上法王道王大千阴覆一切。喻如世间树故云覆盖大众。第二行初句叹口说。如来说常无常一切法皆深有所以故云非无义。下句叹意业寂如来大寂三昧不缘而照因缘相绝故云无缘照。第三行明师子吼说除疑令众生欢喜。第四行身通六动令众生得果。第五行结叹天尊快说者佛出世人天之表故云天尊快说。十四王者习种铜轮性种银轮道种金轮王十地名十。即为十三佛为三界王合前十三为十四王也。是故我今略叹者月光自谦慧光微薄不能广叹如来智故云略叹佛也。
  时诸大众闻月光王叹十四王无量功德藏得大法利即于座中有十恒河沙天王十恒河沙梵王十恒河沙鬼神王乃至三趣得无生法忍八部阿须轮王现转鬼身天上受道三生入正位者或四生五生乃至十生得入正位证圣人性得一切无量果报 时诸大众下第三明大众闻法得益。长行有三段初明诸天人得益。乃至下第二三趣获利。三生下第三得道延促不同获益迟疾。初明天王得无生忍。就别七地已上名无生忍。就通初地已上名无生忍。三趣得益生者无生通上下。三趣者人天神三趣也。非三途三途不堪不受道故。八部者四天王住下有四修罗王。一罗睺阿修罗王二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三般利阿修罗王四毗楼阇阿修罗王。须弥山下复有四大阿修罗一恐[少/兔]二富楼摩三婆罗呵四兜牟楼故云八部阿修罗也。出三藏记也。三生下第三明入道延促有四句。三生四生五生十生经历不同延促有异。闻法已后更经三四等生得入也。所言正位者有二义。一人空正位十解已上得人空二法空正位初地已上得无生正位。

  仁王般若经疏卷中三终



  仁王般若经疏卷中四

    吉藏法师撰
  佛告诸得道果实天众善男子是月光王已于过去十千劫中龙光王佛法中为四住开士我为八住菩萨今于我前大师子吼如是如是 佛告诸得道果实天众下第四佛述赞月光久供多佛。文有五段第一发月光本迹。如是如是下第二略述第三从善男子下讫有心得无心得广述。第四从是以波若功德下讫不可思议。叹波若忘言离著如风空中行。第五从善男子此功德藏讫功德。狭量月光所说与十三法师所说胜劣。第一发迹中有二初告天上得道贤圣众。二善男子下发月光迹。四住者十地明义即第四炎地八住即第八不动地。师子吼者叹教是了义决定之说。如是下第二略述中二句初述月光所说。第二引佛证诚如是如是者述可之言。
  如汝所解得真义说不可思议不可度量唯佛与佛乃知斯事善男子其所说十四般若波罗蜜三忍地地上中下三十忍一切行藏一切佛藏不可思议 如汝所解者称其义也。不可思议者无得正观异名也。不可度量者非二乘下位之境界也。唯佛与佛者第二引佛证诚月光所说。善男子下第三广述文有四。初略述十四忍二何以故下广述十四忍功能。三一切众生下举空释成四结无心得。初略述十四忍中所说十四波若者总牒前所说十四忍名十四波若名异体同。下别明十四。言三忍者伏忍中三忍一信二止三坚忍。言地地上中下为三十忍者释有二义。一就十地各有上中下为三十忍。二就伏忍中习种为下性种名中道种名上。三位各十故成三十忍。前解为正。一切行藏者即是名因藏。一切佛藏是名果藏辨佛果地功德蕴积名藏。即是佛圆觉忍通前十三为十四波若。因果俱证无所得名不可思议。
  何以故一切诸佛是中生是中灭是中化而无生无灭无化无自无他第一无二非化非不化非相非无相无来无去如虚空故 何以故下第二广述十四忍功能文有二。初约出用次约悟入。初约出用者诸法本自不生今亦不灭。以因缘故于无分别中为众生说有生灭。文云一切诸佛是中生者依忍化现成佛名生。是中灭者灭惑化隐名灭。是中化者依忍化众生也。次约悟入明无生灭等。文云无生无灭无化者上来为缘出用说生灭化等诸事。若知生等即无生灭故不假言。恐众生随名著相故还点向所说生者名无生。无灭无化等例然。亦得用无生破前生无灭故破前灭无化破前化生也。无自无他者自心不生名不自不见前境故云无他。亦云不见自名灭我不见他名灭我所。第一无二者境智俱寂故云第一无二也。非化非不化者无得正观居心有时说化为不化有时说不化为化。故云非化非不化岂得以常人定执消文也。非无相者恐众生闻悟入之言谓皆无所有故云非无相。如大品云无所得得如是得无所得义耳。无来无去者来无所从去无所至(乃至)无依无得故云如虚空。
  一切众生无生灭无缚解非因非果非不因果烦恼我人知见受者我所者一切苦受行空故一切法集幻化五阴无含无散法同法性寂然空故法境界空空无相不转不颠倒不顺幻化 一切众生下第三举空释成就中有五子段。一明众生空从一切苦受下二明法空。从法境界空下三明境空从无三宝下四明凡圣空波若无知下五明知空。初明生空文云众生无生灭。众生本无所得离苦故云无生无灭。离集故无缚无解无集故非因无苦故非果。以因缘随俗非不因果众生假名非无佛性因非无涅槃果。众生生死名烦恼五阴中生名我。假名行者名人意识名知者。眼识为见者命根不断名寿者。文云受者即领违顺名受者。于五阴中见我所者明生空竟。第二明法空文云一切苦受行空故者观五阴内一切苦皆空。五阴和合名法集以无其实名幻化。五阴本来清净故云无含无散。体知五阴即是真如故云法同法性寂然空故。第三明境空文云法境界空能观之心既净所观之境亦空故云境界空。实相门中无相不相故云空无相。相不能动故云不转离惑故以名不颠倒。离解故名不顺知诸法空故名幻化。
  无三宝无圣人无六道如虚空故般若无知无见不行不缘不因不受不得一切照相故行道相斯行道相如虚空故法相如是何可有心得无心得 第四段明凡圣空。无三宝无圣人名圣空无六道名凡空。第五段明智空。文云波若无知波若名智慧。今言无知者绝于知相故言无知。不可定智慧审波若下诸句例然。无知无见忘于见知也。缘观并寂故云不行不缘不受波若名故云不因不受。内证真如故云不得一切照相。诸法无所有故云斯行道相如虚空故。亦云无分别故同虚空。第四结法相如是。尽皆空者何可有心得无心得也。又云以离有相故不可有心得。以离无相故不可无心得。
  是以般若功德不可众生中行而行不可五阴法中行而行不可境中行而行不可解中行而行是故般若不可思议而一切诸佛菩萨于中行故亦不可思议一切诸如来于幻化无住法中化亦不可思议 是以波若下大段第四明波若忘言离著就中有二。初依空起行第二叹说。就起行中有四句。初明不可得众生中行而行以生空无所有故。二不可得五阴中行而行以法空无所有故。三不可得境中行而行以境空无所有故。四不可得解中行以而行以知空无所有故。第二叹说中有三。第一是故波若不可思议叹十四波若。二出生三世诸佛不可思议。三知俗虚幻而能化益。
  善男子此功德藏假使无量恒河沙第十三灌顶开士说是功德百千亿分中如王所说如海一渧我今略述分义功德有大利益一切众生亦为过去来今无量诸如来之所述可三贤十圣赞叹无量是月光王分义功德 善男子下大段第五狭量说中有二。一正狭量第二我今下叹说利益。初就狭量中叹月光所说功德如大海水。十地菩萨说如海一滴。又解不然月光所说如海一滴十地菩萨说如大海水。以是胜故经言灌顶开士说是功德百千亿分中王所说如海一滴。不及十地菩萨说如大海。第二利益中有三。初我今下约释迦所说以明月光说真能益众生。二去来今下约三世佛述印可。三三贤下约四十贤圣叹月光分义功德挍量竟。
  善男子。是十四法门三世一切众生一切三乘一切诸佛之所修习。未来诸佛亦复如是。若一切诸佛菩萨不由此门得萨婆若者无有是处。何以故。一切诸佛及菩萨无异路故。是故一切诸善男子若有人闻诸忍法门。信忍.止忍.坚忍.善觉忍.离达忍.明慧忍.炎慧忍.胜慧忍.法现忍.远达忍.等觉忍.慧光忍.灌顶忍.圆觉忍者 善男子是十四法门下大段第五。牒上所说结劝修学就中有三。第一明三世同修显行要胜。第二若有人闻下叹益劝修。第三时诸众中有十亿下明闻说获益。就初显行要胜中文有三。初正明三世同修同说。二若一切诸佛菩萨不由下明上同修同说所以。三何以故下传释上同修意以无异道故。若有人闻下第二叹益劝修。就中有二。初更列十四忍名二是人超过下叹经功能初列十四忍名。一信忍谓习种性二止忍谓性种性三坚忍谓道种性四善觉忍谓初地五离达忍谓二地六明慧忍谓三地七炎慧忍谓四地八胜慧忍谓五地九法现忍谓六地十远达忍谓七地十一等觉忍谓八地十二慧光忍谓九地十三灌顶忍谓第十地十四圆觉忍谓佛地如来万德。
  是人超过百劫千劫无量恒河沙生生苦难。入此法门现身得报。时诸众中有十亿同名虚空藏海菩萨。欢喜法乐各各散华于虚空中。变成无量华台。上有无量大众说十四正行。十八梵六欲天王亦散宝华各坐虚空台上说十四正行。受持读诵解其义理。无量诸鬼神现身修行般若波罗蜜 是人超过下第二明叹经功能第二叹益劝修讫。第三时诸下大众闻法获益散华供养文有三。初菩萨欢喜供养十四忍名十四正行。二十八梵天欢喜供养。三无量诸鬼神下明鬼神供养。略不明余众供养。言十八梵者初禅有三谓一梵众二梵辅三大梵。二禅有三一小光二无量光三光音。三禅有三一小净二遍净三无量净。第四禅有九一福生二福爱三广果此三天凡圣共住四无想天唯外道凡夫住。五无烦六无热七善现八善可见九色究竟。此五唯那含等圣人住。唯第四禅有色地故云十八梵不说无色界。言鬼神现身修行者以其过去修敬故令得修行波若。以其毁戒故堕鬼中答第二问明利他行相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