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论藏
- 中观部
- 顺中论义入大般若波罗蜜经初品法门
顺中论义入大般若波罗蜜经初品法门
问曰。云何因缘名为不生。若不生者。云何而说名为因缘。若因缘者。云何不生。若不生者。云何因缘。如其因缘。名不生者。义不相应。答曰。此不相应。若说因缘。则不相应。若体是有。云何因缘。以先有故。如其无者。则是无法。云何因缘。以无法故。如其无法。有因缘者。是则兔角亦须因缘。因者无体。以无物故。如虚空花。是故此义道理则成。思惟因缘。则是不生。何者因缘。
问曰。因缘二种。一内。二外。内者。所谓无明缘行。乃至老死。外因缘者。所谓一切器世间中。种子芽等。答曰。此如是法。今共筹量。若汝分别此无明等十二诸分。因缘法者。如汝所说。此十二分。为如车分。于车为分。名为因缘。为此十二而共和合。名为因缘。为一一分。自是因缘。为二二分二分因缘。为当于此一切分外。更有因缘。为唯相貌。此一切法。如是思量。皆不相应。问曰。云何名为不相应耶。答曰。以念念故。若唯是一。则无因缘。问曰。云何是一。则无因缘。答曰。若如是者。唯一无明。得为因缘。余非因缘。又复二者。亦非因缘。以灭与生。二不俱故。如生不生。则不和合。分别车分。亦不相应。因缘和合。不可得故。现见车分。于一时中。有法和合。无明等分。于一时中。不见有法。如是因缘。说名因缘。如车分车。无明等分。则不如是。灭生生灭。法无和合。若无和合。为说何法。若无所说。云何说法。所有言说。是法相貌。云何相貌。可得言有。如阿阇梨提婆偈言。
一法名无体 以无和合故
若一无体者 是则无和合
若离诸分。更别有法。则非因缘。以不生故。如是因缘不生义成。如佛说言。言因缘者。因缘则空。是故应舍因缘之义。不应摄受。如是思量。一义异义。二皆不成。又见一已。取异相对。既见异故。取一相对。相对不成。如偈说言。
异异因缘外 更无有法生
不异因缘外 则无法可得
异异更无异 不异异亦无
如其异无者 异更不可得
如是一异。应舍勿摄。如是舍已。知本性空。心念彼空。何用摄受。虚妄不实。问曰。如是如是。一切诸法本性自空。此第一义。是真是实。我今始解。如来实语。如世尊说。一切诸法本性自空。无自体故。此复云何。世间之人。一切现见去来不成。答曰。以阿含故。问曰。何者阿含。答曰。此如是义。于大经中。如来说言。须菩提。一切诸法去来行空。彼人不觉。取著不舍。而彼空法。不去不来。无有一法。而不空者。又复说言。一切诸法悉不来者。此是阿含。又道理故。若法不生。则无去来。犹如兔角。此义成就。又偈说言。
已去则不去 未去亦不去
离已去未去 现去则非去
此复广说。何者为去。何法是去。去者是谁。若是我去。以无我故。去义不成。汝法我常。不动不摇。云何能去。若我能去。虚空亦去。而此虚空。实无去法。我者不能从于此方而到彼方。无离无合。汝所立我。遍一切处。则无去处。自在秉执。遍一切故。以是义故。我则不去。若汝意谓。以身随心。是故有行。此义不然。以其有常无常过故。又以有分无分过故。又以有色无色过故。心非作故。身不随行。行不可得。心身有无。常不成就。云何此方行到彼方。如迦卑逻弟子意谓由胜因缘丈夫流转。如是名行。丈夫作已回故名还。是故由胜得有去来。此我解释。汝今乃以虚空之华。作欢喜丸。与石女儿。令使食之。汝胜是无。而汝意谓。由胜力故。丈夫去来。胜虽是常。而能令使丈夫去来。义亦如是。如汝意解。如丈夫行。则非是作。亦不成就有所行法。若村城等。此先已遮。以不生故。
又复更有说有为者。彼则无去无动摇故。行是相貌。如是相貌。非有为体。如是皆说。一切有为念念无常。如是不住。云何有行。是故偈言。有生得言行。亦得言作者。如是故知。有为之法。虽生虽行。如是生者。于先已遮。复有偈言。
有为无来处 念念不住故
又亦无去处 如是故无住
如是有为行至异处。则无此理。无行作故。如是有为有尚不成。况有行去。若到已还。自体空故。
若汝意谓。阴有行去。有为不摄。此义不然。阴不成故。问曰。云何不成。答曰。因缘空故。此义云何。犹如兔角。毕竟如是。无有因缘。色等诸阴。亦复如是。因缘毕竟。不可得也。此如是知因缘空故。色等阴无。如阿阇梨所说偈言。
离色之因缘 色则不可得
亦复不离色 而见色因缘
离色之因缘 色自成就色
物不得因缘 不得无因缘
应如是知。无因缘故。色则是无。如是一切。若汝意谓。微尘是有。此不成故。如是行义。则不可成。如汝说言。一切现见有行去来。此义不然。现不成故。问曰。云何不成。答曰。此现者名或知或物。此我今释。若知应说。何者是知。是谁之现。若六境界。是可得者。境界无故。云何可得知是现耶。有念念者。彼则无现。乃至不疑。有现无现。是则为胜。知现之知。此知非现知境界故。知不成故。说有物人。则舍自法。物云何现。此之现相。量遮法中。广遮此事。此何者现。今何者现。又复如来有偈说言。
眼则不见色 识则不知法
此第一隐密 世间不能知
如是之义。阿阇梨言。
何人自于自 不曾能自见
若不能见自 云何能见他
如是无现。现不可得。如汝说言。一切现见。有去来者。此义不然。去来非色。云何言现。非眼所得。非意所念。彼不成有。岂可现见。若汝意谓。以有比故。知是有者。比亦不成。前有现故。比之与现。俱不成故。比者名知。是意分别。如是比者。唯意能取。意所摄故。是故此义则不如是。意亦无故。
问曰。此如是义若法不生。则无去来。亦复无现。谁安隐心。不狂之人。而受此义。谓于一切不生法中。而有去来。如是异义。如是一义。如是常义。如是断义。如是生义。如是灭义。此等一切以不生故。皆悉不成。又一切法云何不生。答曰偈言。
非自亦非他 非二非无因
一切法如是 是故皆不生
顺中论义入大般若波罗蜜经初品法门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