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中论义入大般若波罗蜜经初品法门

  又复经中说言。世尊。若有沙门。诸法本性寂灭相中。求涅槃体。我说彼人。名为外道。如是等耶。又复经中有说偈言。
  无始寂不生  本来自性灭
  而转法轮时  世尊开显法

  又阿阇梨复说偈言。
  不寂静不得  不断亦不常
  不灭亦不生  如是名涅槃

  如是思量道理阿含。第一义谛。有物不成。以是义故。先说道理。非灭不灭。非生不生。如是一切如是。则为不二义成。此如是说。不生是色。不异不生别更有色。色是不生。不异于色别有不生。乃至一切智。乃至佛如是尽灭。则不异色。乃至一切智。乃至佛此如是说。若尽若色。若复不二。此一切法非合非离乃至一切智。乃至佛者此义成就。此语太烦。可舍不须。第一义谛。言说甚多。如是知已。可舍此语。不须更论修多罗义。我今解释。或依道理。或以阿含。彼阿含者。何者阿含。所谓一切大乘经典。一切大乘修多罗中。皆说如是不灭等句。然于般若波罗蜜中。说此处多。此是阿含。今说道理。问曰。云何道理阿含。此如是偈。如经意释。答曰。汝清净心。至心善听。我今解释。此之灭名。于体上有。非无体有。如是生。如是断。如是常。如是等。彼如是体。种种思量。皆不可成。问曰。彼体云何不成。答曰。以因缘故。若何等法。有因缘者。彼无自体。若无自体。彼法无体。此无体者。无自体故。譬如兔角。以无因缘。是故无法。此一切法。皆无自体。以因缘故。如幻如梦。
  若汝意谓。彼实有体。有自体者。云何知有。因缘生故。犹如瓶者。此我今释。如是因缘。分别无义。若法自体。何用因缘。先自有故。若无自体。何用因缘。以无法故。以是义故。分别因缘。则无义理。若说体者。应如是知。彼无体者。无自体故。是故如来如是说言。须菩提。一切和合。皆无自体。以因缘故。一切和合。和合皆空如是一切。体不成就。问曰。云何灭等而不成就。答曰。体灭异体。彼体不生故不成就。问曰。云何不生而得有体。答曰。无自体故。若何者法。无自体者。彼法无生。则如兔角。自体无体。问曰。彼云何无。答曰以因缘故。若言有体。无因缘者。无如是法。
  若汝意谓。空数缘灭。非数缘灭。如是等法。非有因缘。而有不无。是义不然。问曰。云何不然。答曰。如是灭者。汝岂可不作是思惟。彼灭云何。为有为无。又复何者空等无为。既非是生。云何为有。若是有者。兔角亦有。是义不可。问曰。若何等法。自体无者。彼生则无。云何而言。彼复无灭。答曰。汝心憍慢。自谓。数数被破。自爱己朋。摄灭不舍。我于向者。可不说言。以不生故。若不生者。灭云何成。若不灭者。而复云何得成不生。不生法中。非唯无灭。亦复无断。如是若常。若一若异。若来若去。此等一切于不生中。皆不成就。如说偈言。
  于不生体中  则无灭可得
  不灭则不生  皆不可成就

  如是二法。则无前后。谓法先生。后时灭二。或亦先灭。后时生二。问曰。云何无耶。答曰。以有为法无无始故。又一切法悉皆空故。问曰。若人有为无无始者。则无此过。我则不尔。有为有始。摩醯首罗。时微尘等。有为因缘。有无始故。是故何人有为无始。则无此过。或先生已。于后时灭。或先灭已。后时乃生无决定故。有为无始。非此决定。则非我义。我则不尔。有为有始。摩醯首罗。时微尘等。有为因缘。有无始故。又毗耶婆如是说言。生者必死。死者必生。如是等故。答曰。汝既倒已方始作势。此我于先。可不已遮。摩醯首罗时微尘等。非因缘耶。若非因缘。云何成始。又复汝引。摩醯首罗时微尘等。为有因缘。为无因缘。若更有者。是则有为无始义成。若更无者。摩醯首罗时微尘等。非有为始。以非因故。犹如兔角。一切法体。皆无因缘。是义不成。若是何人。摄受此意。有为无始。彼如是人。则得见过。以其说言有为有始。有为无始。是故名见。
  问曰。汝唯如是。与他朋过。不住自朋。答曰。若说体者。得如是过。过不在我。又我如是自体空中。一切法中。我无分别有为之法有。何者始。何者无始有。何者终。何者无终。如是等也。如阿阇梨所说偈言。
  一切体中空  何者终不终
  终者是何终  非终非何终

  如是思量。灭生二种。次第相对。如父子者。义不相应。则无此灭。问曰。云何无耶。答曰。思量此灭。如是灭法。或在前有。或后时有。或二时有。或一或异。若或二者。一切不成。又复灭者。灭名无体。失尽非常。诸如是等。若无体者。彼复云何。成有成无。
  若汝意谓。体亦是灭。非是非体。如是体者。云何灭体。而复可坏。如瓶可灭。以有体故。若无生者。何处有体。或得有灭。或有或无。如是如来有偈说言。
  何人不取生  彼人无物灭
  彼不著有无  不取世界物

  此灭如是。云何成有。若成就无。又此灭者。灭名无常。于汝法中。无常三种。一者念念坏灭无常。二者和合离散无常。三者竟毕如是无常。此如是等三种无常。有无所摄。世尊皆遮。问曰。云何皆遮。答曰。世尊说言。须菩提。若有体者。可得言尽。复有说言。无常之物。则为不实。非生灭相。若体有灭。无常不成。如是灭义若依道理。阿含思量。皆不成就。是故于灭不应摄取。问曰此义云何。为唯遮灭。若有若无。为复遮余一切法体。答曰。取一切体。若有若无。此取皆遮。非唯遮灭。问曰。何义故遮。答曰。断过过故。师如是说。所谓偈言。
  若取有著常  无则堕断见
  是故黠慧者  不依止有无

  又复有说。所谓偈言。
  若人见于有  或见无是痴
  彼不知修行  寂静安隐处

  又复有说言。迦旃延。有则堕常。无则堕断。又复经中说言。迦叶。有是一边。无是一边。中者非有。亦非是无。以无体故。此义应知。无自体故。一切体有。一切体无。义皆不然。此如是义。如世尊说言。须菩提。于体自体一切法中。若有若无。义皆不然。须菩提言。实尔。世尊。如是处处。摄一切体。若有若无。一切皆遮。以无体故。以不生故。有无皆无。亦无有灭。
  问曰。如是如是。于一切法不生法中。无有灭者。如一切法不生之义。汝今应说。此义云何。复无断耶。答曰。此断名者。则于体有。非于无体。彼体不成。问曰。云何不成。答曰。自体他体。悉皆无体。以无体故。犹如兔角。非有自体。非有他体。非体不体。以不生故。如是一切体不生者。此义则成。如阿阇梨所说偈言。
  或自体他体  或体或无体
  如是见不见  佛法第一义

  是故无体。则亦无断。又复如是。常断之相。是有所摄。或非有摄。如是二种。世尊皆遮。问曰。此何故遮。答曰。佛为教成迦旃延故。有无皆遮。世尊。真知体非体者。是故无断。又此若有本性成者。云何得言无法无物。或复言异。或言无体。此若有法。可断可灭可失等者。可得名断。然彼有法本性自无。云何不失。而或言断。如说偈言。
  若法本性有  此可得言无
  若言本性异  此义不可得
  以本性无故  变异不可得
  若本性有者  可得言变异

  又复此中。前言有体。言有体已。后时言无。常断过成。如偈说言。
  若有自体者  非无而亦常
  先有后时无  则成就断见

  此摄断常二种过失。故如是遮。若说体者。成断常过。以依如是道理阿含。思量彼断。则不可成。彼如是断则不成就。问曰。云何不成。答曰。以无因故。以不灭故。所谓断者。名灭无体。无体无因。若或无灭。犹如兔角。若法有体。可得言因。可得言灭。其犹如瓶。师如是说。所谓偈言。
  法有因有灭  彼可见如芽
  灭中无灭者  是故无灭因

  此无因故。则知是无。复不灭故。汝心如是。欲求真实。不应著断。
  问曰。我今已解。受此无断。若摄此断。一切恶中。最为鄙恶云何不常。答曰。我上岂可不说不生。若不生者。云何有常。若不生常。兔角亦常。是则不可。故非有常。世尊说言。若法不生。不得言常。亦复非断。是故常断二皆不成。以堕边故。若汝意谓。虚空我等。不生而有。亦得是常。如说有法。无有因缘而实是常。以是义故。虚空我等。常则成者。是义不然。何用思惟。石女之子。或黑或白。虚空等无。而汝思惟。是常亦尔。问曰。彼虚空等。云何无物。答曰。空等毕竟物不可得。犹如兔角。毕竟如是。六根各各皆不能得。如是空等。亦不可得。是故知无。以是无故。虚空等常。义则不成。又不生故。无义则成。如汝意谓。是有法者。若当未有法不成。有法不成。以不生故。无自体故。若有体者。以自体故。彼是有故。不须和合。以是有故。若无自体。无自体中。则无有法。以无物故。犹如兔角。如偈说言。
  体无自体故  是则无有法
  此因缘此生  此义不如是

  若汝意谓。虚空是有。以有相者。彼相亦无。无初无后。亦无二故。复有不生。若不生法。而有相者。兔角应有。长短等相。此义不然。
  若汝意谓。我相可得。彼相六识所不取故。相不可得。若汝意谓。相现见者。则失自法。以根得故。若如是者。汝所立我是无常等。若汝意谓。非根境界。相则不摄。
  问曰。虽如是破而实有。我一句说故。此若一句。摄两字说。则知彼有。犹如澡灌。我亦如是两两字说故。则知有我(此一我字翻彼二字)。答曰。此语不成。一厢语故。如彼虚空。亦如梦等(此一梦字翻彼二字)。我亦如是。是故无我。如彼虚空。又亦如梦。此等一切二字所说。皆悉是无。我亦如是。是故无我。又复无我。以其作故。若物是作。则知无我。犹如彼瓶。如是身作。故身无我。以是作故。
  若汝意谓。以于身中见命等相。知有我者。命等相中。无常无常。如是思量。常则不成。若汝意谓。我实不说有法是常。亦复不说。无法为断。更复有法。于三世转。不灭名常。若无法者。不得有义。是故我言有法是常。若无法者。则为是断。汝是意。我今解释。若有法者。是则得言三世流转。常法定住。不动不变。云何而得三世流转。若流转者。则是无常。问曰。云何无常。答曰。若过去者。云何是常。若过去者。则是无常。云何过去。过去名失。名尽名灭。名为无体。彼云何常。若其无体。云何过去。若有物体。云何过去。若其有者。石女之子。亦应是常。以无体故。
  又若过去。常义不成。未来世常。义亦不成。问曰。云何不成。答曰。此未来者。名为无体。名为不生。名为不出。彼若如是。云何为常。若其常者。兔角亦常。此义不可。若谓有物。云何未来。若或是常。若或未来。义不相应。
  又现在常。义亦不成。问曰。云何不成。答曰。此现在者。现法流转故。名现在。彼现在法。一念不住。若一念住。一劫亦住。而此住相。实不可得。以无住故。念亦是无。若念转者。云何是常。若不生者。何有现在。未来过去。时节成就。时无体故。若有体者。是则过去。未来现在。则不是时。若是时者。过去未来。现在非体。时或与体。若一若异。义皆不成。又时与体。有尚不成。何况过去。未来现在。或复是常。若有体常。体自不成。体不成故。云何成常。是故常无。如汝意谓。如其无物。则非法者。此最不成。汝何意故谓无物者。则非是法。若以无物。则非法者。是则有法。亦非是法。以无与有。共相对故。以无法无。有法亦无。以彼无法不成就故。如其无法不成法者。云何有法而得成法。云何有法名为有法。
  若汝意谓。此有法者。更有因缘。有此有法。则有法与彼无法。则不相对。此今解释。若汝分别此有法者。更有有法。二有平等相似相对。不同无者。此之有法更有有法。更无有法。此我今释。若彼有法。更有有法。是则无穷。若汝意谓。从于无法。而有有法。是则无因。而有法生。是则有法。义不成就。如是无法。而有法生。无信乐者。如是有无。汝舍勿摄。
  又有法明相对明示彼有法者。若其有体。得言有法。若无体者。是则不得名为有法。彼体不成。体若不成。云何而得。成有成无。汝可舍此。有无分别。何用此为。
  复有义释。如是灭生断常等法。其义云何。为一物中一时而有。为当前后。此我今释。不相应法。云何一处互相违故。灭等相违。不得同处。于一物中。云何不坏。
  若汝意谓。于一念中。有灭有生。有断常等。则不相应。若汝复谓。于一物中。非一念转异异念中差别转者。则不相应。问曰。云何名为不相应耶。答曰。若如是者。更异法灭。更异法生。更异法断。更异法常。如是等故。此一物中。云何别异。若汝意欲避如是过。异物异灭。物外异生。异断异常。如是等者。此则不成。问曰。云何不成。答曰。若如是者。则于一物。亦得言有。亦得言无无此道理。是故一异。义则不成。非唯灭等。一异不成。复何者。法若有灭等。彼共灭等。一异不成。问曰。云何为唯灭等。一异不成。为一切法一异不成。答曰。一切诸法皆亦如是。一异不成。如偈句言。亦非一义。非异义故。问曰。云何一切诸法一异不成。答曰。以不生故。如石女儿。若法生者。一异义成。若一切法皆不生者。一异之义。云何可成。如石女儿。本自不生。无自体故。又无自体。以因缘故。因缘法者。无法可得。若因缘者。则非是生。经中说故。此一异义。则不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