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分门记

  十八中大门第十二明瑜伽修相答第十二问分四。一总问。二略答。三列名分二如论。四别释分二。一明世出世法光明想修。二明菩提分修。
  初文分三。一总问。二广答。三总结 广答分二。一依世间道法光明明修想。二依出世道法光明明修想分二 一依断界等明修想分二。一立所缘境分三如论。二明修相分三如论 二依止观明修想分二。一略释分二。一依止明略修上下想。二依观明略修前后想。二广解分二。一依止品明修想分三。一标。二释。三指文。二依观品名修想分二。一标。二释分四。一明正义分二。一总。二别。二立喻分三如论。三明意趣。四释经句分三 一明住观坐喻意分四。一标。二释。三征。四答所以分二。一明立义。二明坐义 二明坐观于卧意分四。一标。二释。三征。四答所以分二。一明坐义。二明卧义 三明在后行观前行喻意分四。一标。二释。三征。四答所以分二。一明前行义。二明后行义 第三总结。
  第二明菩提分修分六。一总问。二略答。三征问。四答列名分七如论。五解释。六总结 解释分二 一略释分七。一明四念住分二。一标。二释分四如论。二明四正断分二。一标。二释分四如论。三明四神足分二。一标。二释分四如论。四明五根。分二。一标。二释分五如论。五明五力分二。一标。二释分五如论。六明七觉支分二。一标。二释分七如论。七明八支圣道分二。一标。二释分八如论 第二广解分七。一明四念住。二明四正断。三明四神足。四明五根。五明五力。六明七觉支。七明八支圣道 初文分五。一明四念住体差别义。二广释受等三法。三引经明念住修相。四明对治相。五明念住义。
  初文分四 第一明身念住分二。一总问分四。一问身相。二问住修身观。三问念体。四问念住相。二广略答分四 一答身相分三。一标。二释分十四。一依相续差别立二身。二依遍不遍差别立二。三依心执受不执受立二。四依任不任立二。五依色差别立二。六依烂不烂立二。七依趣差别立五。八依住不住差别立二。九依内外差别立二。十依相续住不住立二。十一依根立三。十二依品立三。十三依好恶立三。十四依分位立三。三结 二答住修身观分二。一标。二释分三。一立所观法。二立能观。三明业用分三如论 三答念体分二。一立念境。二立念体 四答念住相有二异门。初门依三慧明念住相分二。一释正义分二。一明念处。二明念义。二结。第二异门依守念等三法明念住相分三。一标。二释分三。一明护念分二。一标。二释。二明于境无染分二。一标。二释。三明安住所缘分二。一标。二释分四如论。三结 第二明受体差别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明自性。二明处差别分六。一依身。二依心。三依有爱味。四依无爱味。五依耽嗜。六依出离门处差别。三结 第三明心相差别分三。一问。二答分二十如论。三结 第四明法相差别分三。一问。二答分二十如论。三结。
  第二广释受等三法分四 一明受念住分六 一明乐受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总。二别分二。一明身受。二明心受 二例余二受分二。一总。二别分二。一明身受。二明心受 三明无爱味受分五。与五位随次说之 四明有爱味受 五明出离受分二。一依世道。二依出世道明出离受 六明耽嗜受分二。一依欲界。二依出世道明嗜受 二明心念住分五 第一明行时所起心分二。一明正义分六。一明有贪心分二。一标。二释。二明离贪心分二。一标。二释。三明有嗔心分二。一标。二释。四明离嗔心分二。一标。二释。五明有痴心分二。一标。二释。六明无痴心分二。一标。二释。第二总结 第二明住时所起心分二。一明正义分十四。一明略心分二。一标。二释。二明散心。三下心。四明举心。五明掉心。六明不掉心。七明寂静心。八明不寂静心。九明定心。十明不定心。十一明善修心。十二明不善修心。十三明善解脱心。十四明不善解脱心。第二明总结 第三明依净盖地住时所起心分二。一标。二释分八如论 第四明依净烦恼地住时所起心分二。一标。二释分六如论 第五依内有盖等三法明所起心分三。一依五盖明所起心分四如论。二依眼等六结明所起心分四如论。三依七觉支明所起心分二。一依念觉支明所起心。二例余六觉支明所起心 第三明法念住分四如论 第四例余三念住。
  第三引经明念住修相分三 一依经总问分三。一问住内身等观。二问住外身等观。三问住内外身等观 二造论广答分六异门 初门依情非情等明修相分四。一答住内身观分三。一立因。二显果。三结。下三同此。二答住外身观。三答住内外身观。四例答余受等三法观分三。一明修内受等三观。二明修外受等三观。三明修内外受等三观 第二异门依根明念住修相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四。一明内身观。二明外身观。三明内外身观。四例明余三观 第三异门依定地轻安等三法明念住修相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四。一明内身观。二明外身观。三明内外身观。四例明余三观。第四异门依能造大种明念住修相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四。一明内身观。二明外身观。三明内外身观。四例明余三观。
  第五异门依缘识不缘识明念住修相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四。一明内身观。二明外身观。三明内外身观。四例明余三观 第六异门依自他身中发毛等明念住修相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四同前 三总结。
  第四明修对治相分四异门 初门依四倒明对治相分四如论 第二异门依五蕴明对治相分四如论 第三异门依造作诸业明对治相分四如论 第四异门依染净明对治相分四如论。
  第五明念住义分二。一总问。二广答分二异问 初门依所缘及自性等三法明念住义分二。一略答。二别释分三。一依所缘明念住义分二。一标。二释。二依自性明念住义分二。一标。二释。三明杂念住 第二异门依二道明念住义分二。一略释。二广解分三。一标。二列名分三如论。三别释分二。一依闻思所成慧明有漏道。二依修所成慧明漏无漏道。
  第二广解分七中第二明修四正断分三。一略释分三。一明生起。二列名分四如论。三指前经文二广分别。三明略义 广分别分五。一明正断体相。二明生欲等义。三释经中所立生欲等句。四明四正断法异名。五总结 初文分二 一明黑品分二。一总问。二广答分三。一明不善体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立果。二明因。二明未生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明已生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二明白品分二。一总问。二广答分二。一明善体分三。一依十不善业。二依五盖三依三界结明善体。二例前不善。
  第二明生欲等义分二。一明生欲义分二。一依黑品未生明生欲义分三。一立因。二显果。三结。二依黑品已生明生欲义分三。一立因。二显果。三结 二合明策励及精进相分四异门 初门依三世不善法明策励及精进相分四。一总标生处分二。一总。二别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缘不现见境。二明缘现见境。二别释分二。一明策励相分三。一立因。二显果。三结。二明精进相分三。一立因。二显果。三结。三征。四答所以分二。一明策励所以。二明精进所以 第二异门依三品缠明彼二相分二。一依下中二缠明策励相。二依上缠明精进相 第三异门依行三世境明彼二相分二。一依过未明策励相分三。一立所治分二。一依过去。二依未来立所治。二立能治。三结。二明精进相分三。一立所治。二立能治。三结 第四异门依分别力等明彼二相分二。一总标恶生处分三。一标。二释分二。一明分别力非境生相。二明俱生相。三答难。二释分二。一明策励相分三。一立所治。二立能治。三结。二明精进相分三。一立所治。二立能治。三结。
  第三释经中所立于未生善等生欲等句分五 一依未生善明生欲相分三。一标经句。二释经文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各分二。三结 二依已生善明生等三法相分三。一总标经句。二别释经文分四。一明已生善法体。二依善法不失不退明住义分二。一释。二引经。三依善法明了现前等明不忘失义分二。一释。二引经。四依善法已得现前等明修圆满义分二。一释。二引经。第三明总结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三合明策励精进二法差别分三异门如论 四明策心义分三。一标经句。二释经文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结 五明持心义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结。
  第四明四正断法异名分二 一明正胜义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二。一依黑品明正胜义分三。一立所治。二立能治。三结。二依白品明正胜义分二。一明正义。二结 二明正断义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四。一明律仪断分二。一标。二释。二明断断分三。一标。二释。三释前二名义分二。一释律仪断名。二释断断名。三明修断分三。一标。二释。三结。四明防护断分三。一标。二释分二。一立所修。二立能修。三释名。三结 第五总结。
  第三明略义分三。一总问。二广答。三总结 广答分三 一略答立四正断意趣 二别释分二。一明增上意乐相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明加行相分二同前。三明定立意乐及加行二法总意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立增上意乐意趣分二。一立因分二。一依黑品立因。二依白品立因。二显果。二明立加行意趣分二。一依现行明意趣分二。一立所治。二立能治。二依现行及随眠明意趣分二。一立所治。二立能治 三总结。
  第二广解分七中第三明修四神足分七 一明生起 二列名分四如论 三别释分四。一明欲三摩地分三。一立因。二显果。三结。二明勤三摩地分三。一立因。二显果。三结。三明心三摩地。分三。一立因。二显果。三结。四明观三摩地分三。一立因。二显果。三结 第四广解分四如论 第五明八断行分四。一明生起。二征问。三别释分八如论。四总结 六明八断四定相摄义分三。一总标。二别释分四。一明欲相摄。二明勤相摄。三明信相摄。四明安等五法是四定方便义。三结四八二定是神足义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七明神足义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立喻分三。一立因。二显果。三释名分二。一释神义。二释足义。二法合分三。一立因。二显果。三释名分二。一释神义。二释足义。
  第二广解分七中第四明修五根分三 一明生起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二明根体相分二。一明信根分二。一明信相分三。一立因。二显果。三结。二明增上义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依出世法明增上义。二依进等四法明增上义。二例明余四根体相分二。一依出世法。二依展转明根体相 三释名分二。一明正义。二结。
  第二广解分七中第五明修五力分三 一略释五力体相分二。一明信力分二。一明信相分三。一立所缘。二立能缘。三结。二明力义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依外天等明力义。二依烦恼缠明力义。二例余进等四法明力义分二。一明体相。二明力义 二明根力所依及生处分五。一明信根力二法生处分四。一略释生处。二征。三答所以。四引证明意趣。二明精进根力二法生处分四。一略释生处。二征问。三答。四明意趣。三明念根力二法生处分二。一标。二释。四明定根力二法生处分二。一标。二释五明慧根力二法生处分二。一标。二释 三依根力建立四顺决择分分四。一总标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征问。三列名分四如论。四别释分二。一立喻分四。一明依火相分三。一明求火之用。二明出火因缘。三显果。二明火顶。三明求火之忍。四明求火作用。二法合分六。一明求果人。二明暖义。三顶义。四明忍义。五明世第一义。六明出世果义。
  第二广解分七中第六明修七觉支分二。一总问无漏法相。二广答分二。一略答分二。一标。二释。二明相摄分三。一标。二列名。三别释分三。一依观品明相摄。三依止品明相摄。三依俱品明相摄。
  第二广解分七中第七明修八支圣道分五 一明生起 二明三蕴相摄相分三。一明慧蕴相摄。二明戒蕴相摄。三明定蕴相摄 三明圣道义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结 四明圣道体相分八。一明正见分二。一依见道明正见。二依修道明正见。二明正思惟分四。一立因。二显体。三结。四释名。三明正语分三。一立因。二显果。三结。四明正业分七。一依求衣服等明正业。二依睹等明正业。三依钵明正业。四依食饮等明正业。五依于已追求等明正业。六依四威仪明正业。七依解劳明正业。五明正命分二。一明正义分三。一立因。二显果。三结。二答难分二。一略答。二广解分三。一问。二答分三。一立愿所缘。二显果。三明力用分三。一明正语用。二明正业用。三明正命用。三总结。六明正精进分三。一立因。二显果。三结。七八合明正念正定分三。一立因。二显果。三结 五明略义分四。一总标。二列名。三别释分二。一明行所作分二。一标。二释。二明住所作分三。一总标。二列名。三别释分二。一明观性。二明止性。四明二作胜利总义分三。一明正见等五法得上果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明何故八法得名修道义。三明何故八法得名见道义。四明何故于修道位建立正语等三名为圣道 第六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