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续藏
- 古逸部
- 瑜伽师地论分门记
瑜伽师地论分门记
第二明界善巧分二。一明界体。二明界善巧 初分四。一总问分二。一问界。二问善巧。二略答。三列名分十八如论。四结 二明善巧义分三。一明于十八界善巧分三。一依界。二依种子。三依种姓明善巧。二明于十八法因缘善巧。三总结。
第三明处善巧分二。一明处相。二明处善巧义 初文分四。一总问分二。一问处相。二问处善巧义。二略答。三列名分十二如论。四结 二明处善巧义分三。一总标。二广释分四。一明眼识三缘 二明耳识三缘。三例余四识三缘。四明总结分二。一标。二释。第三明善巧义。
第四明缘起善巧分分二。一明缘起体。二明善巧义 初文分三。一总问分二。一问缘起。二问善巧。二略答分十二如论。三结 二明善巧义分三。一总。二别释分三。一依无常明善巧。二依苦明善巧。三依无我明善巧。三总结。
第五明处非处善巧分三 一总标 二明差别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因二果 三明善巧义分三。一标。二释分二。一依可爱果。二依不可爱果明善巧。三结。
第五明五善巧略义分三。一标。二列名。三别释分二。一明自相善巧。二明共相善巧 第六明总结。
四种所缘广解中第四明净惑所缘境事分二。一总问。二广答分二。一答世间道净惑之相。二答出世。道净惑之相。
初文分三。一略释分二。一标。二释。二广解。三总结 广解分二 第一明粗性观分四。一总问。二略答。三列名。四别释分三。一明体粗性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粗性。二明静性。二明数粗性分三。一标。二释分三。一依色蕴明数性。二例余四蕴。三结。三明二性总义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粗。二明静。三明总结分三。一标。二释。三结 第二明静性观 第三明总结二观分三。一明正义。二征。三答所以分三。一明观下地。二明观上地。三系断相。
第二明出世道净惑之相分四。一总标。二列名分四如论。三广释。四总结 广释分七 第一明四谛体相分四。一明苦谛分三。一问。二答分八如论。三结。二明集谛分三。一问。二答分四如论。三结。三明灭谛分三。一问。二答。三结。四明道谛分三。一问。二答。三结 第二明四谛数定量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黑品因果。二明白品因果 第三明次第分四如论 第四明谛义分二。一明正义分二异门。初门依无颠立谛义。第二异门依无虚诳立谛义。二总结 第五明圣谛义分二异门。初门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明圣见。二愚不见。三结。第二异门分二。一明愚谛。二明圣谛 第六引经明八苦三苦之相分三。一明八苦相分二。一明生苦。二例余七苦。二明三苦相分三。一明三苦。二征。三答所以。三明经意趣分二。一问。二答分四。一依等在。二依厌患。三依易入。四依易化明自声说相 第七明建立四谛分四 一明建立苦谛分二。一总问。二广答分三。一明建立苦苦分三。一标。二释。三结。二明建立坏苦分三。一明坏苦性正义分二。一总标。二释分二。一明坏苦性分四。一依六所治。二依苦受及依。三依乐受及依明坏苦性。四总结。二明坏苦。义分三。一依乐受及依明苦义。二依生起明苦义。三结。二引证分二。一依五盖烦恼坏苦二结。三总结。三明建立行苦分三。一略释。二广解分二。一明苦性。二明苦义。三结 二明建立集谛分二。一略释分三如论。二广解分三。一总标。二列名。三别释分二。一明后有爱。二明境界爱分三。一略标。二列名。三别释分二。一明已得欣求爱。二明未得喜乐爱 三明建立灭谛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因灭。二明果灭 四明建立道谛分二。一标。二释分二如论 第四明总结 第六明四种所缘总结。
十八中大门第四明教授相以答第四问分二异门 初门依无倒等四种教法明教授相分四。一总问。二略答。三列名分四如论。四别释分四。一明无倒教授分三。一问。二答分三。一依闻二依思慧。三依修慧明无倒教授。三结。二明渐次教授分三。一问。二答分三。一依□□。二依四谛。三依静虑等持明。渐次教授三结。三明教教授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立因分七如论。二显果。三结。四明证教授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结 第二异门。依三神变明教授相分六。一总标。二征问。三略答。四列名。五别释分三。一明神境神变教授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明记说神变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明教诫神变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六明总结。
十八中大门第五明学处相答第五问分五。一总问。二略答。三列名。四广释。五总结 广释分七。
第一明三学体相分三 一增上戒学分三。一问。二答。三结 二明增上心学分二异门。初门依四静虑明心学分三。一问。二答。三结。第二异门依无色四定等明心学分二。一略释。二答难 三明增上慧学分三。一问。二答。三结。
第二明立三学定数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略答。二广解分三 一明建立定所依义分四。一标。二释。三征。四答所以 二明智所依义分四。一标。二释。三征。四答所以 三明辨所作所依义分四。一标。二释。三征。四答所以第三总结。
第三明三学次第分三。一问 二答分三。一明戒学次第 二明心学次第。三明慧学次第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四。一依加行道。二依无间道。三依解脱道。四依无余依显果 三结。
第四明三学增上义有三异门 初门依所趣及最胜义明增上义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略答。二广解分二。一明所趣义分三。一问。二答分三。一依心学。二依慧学。三依烦恼断明所趣义。三结。二明最胜义分三。一问。二答。三结 第二异门依引发明增上义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增上慧学引心学。二明心学引慧学 第三异门依具不具明增上义分二。一明正义分三如论。二明劝修相。
第五明依三学入谛现观三种人分四。一总标。二征问。三答列名。四别释分三如论。
第六明依三学立三根分三。一总标。二列名分三如论。三别释分二。一总问。二广答分三 一答未知欲知根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二答已知根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三答具知根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第七明依三学立三解脱门分四。一总标。二列名。三解释分五 一总问 二略答 三列名 四别释分二。一明有法分三。一标。二列名。三解释分三。一依有为五蕴明有法。二依涅槃明有法。三总结。二明非有法 五配三解脱门分三。一依有为法配无愿解脱门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依无为法配无相解脱门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依非有法配空解脱门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第四总结。
十八中大门第六明随顺学法答第六问分四。一总问。二略答分二。一立所治。二立能治。三解释。四总结 解释分二 一明十种违逆学法分三。一总问。二广答分十如论。三总结 二明十种随顺学分二异门 初门依十相明随顺法分五。一总问。二略答。三列名分十如论。四明结劝 五明光明想及意趣分四。一标。二列名。三释。四明意趣 第二异门依宿因等十法明随顺法分四。一总标。二征问。三列名分十如论。四别释分十 一明宿因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依成熟。二依积集明宿因 二明随顺教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依无倒。二依渐次明随顺教 三明如理加行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依修行。二依正见明如理加行 四明无问殷重所作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二。一依果。二依因立果相 五明猛利乐欲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标。二释 六明持瑜伽力分三。一总问。二略答。三列名 七明止息身心粗重分二。一问。二答分四。一依身立二粗重分二。一立所治。二立能治。二依心立二粗重分二。一立所治。二立能治。三依惛睡立二粗重分二。一立所治。二立能治。四依烦恼未断立二粗重分二。一立所治。二立能治 八明数数观察分二。一问。二答分二如论 九明无怯弱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立所冶立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立能治 十明离增上慢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总标。二释离颠倒执分三如论 第四明总结及随顺义分二。一明结劝。二明随顺义。
十八中大门第七明瑜伽坏相答第七问分六。一总问。二略答。三征问。四列名分四如论。五别释。六总结 别释分四 一明毕竟坏分五。一标。二释。三征。四答所以。五结 二明暂时坏分五。一标。二释。三征。四答所以分二。一立□。二明缘不具。五结 三明退失所德坏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四明邪行所作坏分三。一标。二别释分三。一依不如正理修行明坏相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依多诸烦恼等明坏相分二。一立因分三。一依烦恼。二依聪慧。三依听众立因。二显果。三依矫诈等明坏相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三。一依名利。二依恋著。三依五瑜伽显果分六。一明立瑜伽意。二明立宗。三明过失。四明覆藏过分三。一明正义。二征。三答所以。五明立法过。六明随顺彼教失。三结 第六明总结劝。
十八中大门第八明瑜伽相答第八问分六。一总问。二略答。三征问。四列名分四如论。五别释。六总结 别释分二。一明信等四法体相分五 第一明信体相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二。一明行相名分二。一标。二释分二如论。二明依处分二。一标。二释分二如论 第二明欲体相分四。一总标。二征问。三列名分四如论。四别释分四。一明证得欲分二。一标。二释。二明请问欲分二。一标。二释。三明修集二道资粮欲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立。二显因。四明随顺瑜伽欲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处所。二明欲相 第三明精进体相分四。一总标。二征问。三列名分四如论。四别释分四。一明为闻精进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进处。二明进相。二明为思精进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进处。二明进相。三明为修精进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进处。二明进相。四明为障净精进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进处。二明进相 第四明方便体相分二。一标。二释分四。一依增上戒立方便。二依念住明方便。三依正断行等明方便。四依增上慧明方便 第五明总结 第二明信等四法次第分四。一明信生起次第。二明欲生起次第。三明精进生起次第。四明方便生起次第 第六总结。
十八中大门第九明作意相答第九问分三。
第一明作意相有二异门 初门依加行道烦恼断道究竟道明作意相分五。一总问。二略答。三征门。四别名分四如论。五别释分四 一依了相作意明力励作意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明作意处所分二。一依止。二依观明处。二明作意相。三结 二明有间作意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明运转义。二明有间义。三结 三明无间作意分三。一问。二答。三结 四无功用作意分三。一问。二答。三结 第二异门依加行道烦恼断道乐断烦恼欢喜道明作意相分三。一总标。二列名分四如论。三别释分四 一明随顺作意分二。一问。二答 二明对治作意分二。一问。二答 三明顺清净作意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立所治。二立能治 四明顺观察作意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第二明作意思惟相差别相分五。一总问。二略答。三征问。四列名。五别释分四 一明所缘相分二。一标。二释 二明因缘相分二。一标。二释分七。一依定资粮。二依正教。三依乐欲。四依厌法。五依遍知。六依恼触。七依止观明因缘相分二。一明观根本相。二明止根本相 三明应远离相分三。一总标。二列名。三别释分四。一明沈相分二。一标。二释分二如论。二明桌相分二。一标。二释分二如论。三明著相分二。一标。二释分二如论。四明乱相分二。一标。二释分二如论 四明应修习相分三。一标。二释。三指文。
第三明作意胜解相差别相分五。一总问。二略答。三征问。四列名分九如论。五别释分九 一明光净胜解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二明无光净胜解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三明迟钝胜解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四明捷利胜解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五明狭小胜解分三。一标。二释。三结 六明广大胜解分三。一标。二释。三结 七明无量胜解分三。一标。二释。三结 八明清净胜解分二。一标。二释分三。一依加行道二依修习道。三依究竟道明清净胜解相 九明不清净胜解分二。一标。二释分三。一依加行道。二依修习道。三依究竟道明不清净胜解相。
十八中大门第十明瑜伽所作答第十问分六。一总问。二略答。三征问。四列名分四如论。五别释分二 一合明所依灭及所依转分三。一总标。二别释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二。一明所依灭果。二明所依缚果。三总结 二合明遍知所缘及爱乐所缘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二。一与所依灭及所依转作因故明遍知所缘及爱乐所缘相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所依清净与遍知所缘等为因故明遍知所缘等二法得善清净所作成辨分三。一立因。二显果。三明转时 六总结。
十八中大门第十一明修瑜伽师有几种人之相答第十一问分五。一总问。二略答。三征问。四列名分三如论。五别释分二异门 初门依五位立人数分三 一明初修业人分四。一总问。二略答。三列名。四别释分二。一明作意初修人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三。一依加行道。二依修道。三依究竟道明无果相。二明净烦恼初修人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总结 二明已习行人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明除相。二明余相 三明度作意人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结 第二异门依三位立人数分三。一依资粮位明初业人分二。一立因。二显未证果。二依加行位明已习行人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依见道位明已度作意人分三。一立因。二显果。三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