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续藏
- 古逸部
- 大乘起信论广释
大乘起信论广释
论。假使有人至不可喻 释曰。此思惠益。十善虽多人天漏业。思修虽少佛无漏因。由是过前不可喻。
论。或复若人至无有边际 释曰。此明修惠益。若人等者。时少福多。假令已下校量多相。何以故下释多所以。此论所明法性之理性。体无际德亦无穷。依修生惠契顺性德。故使此人功德无尽。
论。其有众生至受大苦恼 释曰。次下显其谤毁罪重。于中有四。一谤成重罪。二诫劝止谤。三释罪重意。四转释其义。此初也。谓五逆罪随一道等但一劫等受无间苦。谤此论者迳无量劫堕于无间受多饶苦。经说谤法过杀大千满中佛罗受苦无尽。此亦如是。以是诸佛所师法故。
论。是故众生至不应诽谤 释曰。此诫劝止谤也。毁谤获大罪故。经不发三惠善根。但可仰信不应谤也。
论。以深自害至三宝之种 释曰。此显罪重之意也。道五逆罪者但堕无间。非断三宝。非深自害。谤此法者亦自断灭三宝之种。名深自害。劝他毁谤堕大苦报。断三宝种名深害他。由断自他三宝种故。名断一切三宝种也。
论。以一切至入佛智故 释曰。次下转释断三宝义。于中有二。初断佛宝依法而成。后明僧宝依法而有。此初也。一切如来皆依等者。明过现佛因法成果。一切菩萨因之等者。显未来佛以法为因。以三世佛依法成故。谤法不信名断佛种。
论。当知过去至得成净信 释曰。此显僧宝依法而成。夫言僧者和合为义。净信无适方得名僧。三世菩萨既依此法得成净信。故谤此法亦得名为断三宝种。由有法故佛僧不断。故佛僧断由法不行。故虽但举佛僧二宝。亦显法宝断不断义。
论。是故众生应勤修学 释曰。已显损益。此总结劝修也。是毁谤者自害害他成大损。众生欲求自利利他成大益者。于此论中应勤修学。故新论云。是故欲求自利利他殊胜行者。当于此论勤加修学。
论。诸佛甚深至众生界 释曰。上来已显法施正宗。此显回向流通分也。文中四句。显于大乘理教行果以为一颂。诸佛甚深广大义者。此句正显所说之法。显说所依大乘理也。甚深义心真如门。如理知境难测量故。广大境者心生灭门。如量知境广无边故。或二门互融名甚深义。一心统摄名广大义。或复一心含其二门。齐限不分名甚深义。具通三大混融染净无所不□名广大义。皆是诸佛所证理。故名诸佛甚深义等。皆论所依大乘理也。我今随分总持说者。此句正显能诠之文。依理所起大乘教也。谓随智量分所证理。以其略文而摄多义。显前甚深广大之义。起大乘总转教也。回此功德如法性者。此句正显福施群生。显修大乘之愿行也。故新论云。功德施群生。即以功德施于群生。乃是利他之愿行也。谓如法性无所不至。我此依理起教功德如法性施群生也。普利一切众生界者。此句正显福施之益。显依行愿所得果也。故新论颂云。愿见真如性。真性即是满分界故。此中利者即是利益。得彼大乘满分界者。乃是众生大理益故。菩萨愿行普令众生得此大乘之果利也。
大乘起信论广释品第五
大历八年六月十七日 齐奉道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