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续藏
- 古逸部
- 大乘稻芋经随听疏
大乘稻芋经随听疏
经。生已蕴成熟者名之为老老已蕴灭坏者名之为死熟即是老坏即死故 十三明愁。
经。临终之时内具贪著及热恼者名之为愁言贪著者谓男女妻子等也 十四明叹。
经。从愁而生诸言辞者名之为叹 十五明苦。
经。五识身受苦者名之为苦 言五识者谓眼等五识也 此显身苦 十六明忧。
经。作意意识受诸苦者名之为忧言作意识者第六识也此显心苦 十七明恼。
经。具如是等及随烦恼者名之为恼 言等者为王内侍贩卖求利等。恼身心故言随烦恼者。谓忿恨等 第五释名。文分十七。始从无明终至其恼。经文自明。言大者无有始故。言黑闇者覆真性故。言造作者造后有故。言了别者了诸境故。言相依者为识与四蕴而相依故。是故经云识依四处。谓随色识及随受想行识也。言为生门者。为与六识为生门故言受者。为受先业异熟故。言渴者。为爱贪著后有故也。言取者。为取后有故。彼复有四。谓爱取见取禁戒取我见取也。言生后有者。从有而生故。余文可见 第六明续支门。文分十二。始从续无明支。至续老死支。经文自显。言不了真性者。为不了人法二无我性故。言颠倒无知者。虽是知性为颠倒知故。言有无明故。能成三行者。为诸凡愚横执有我。贪现乐故而作罪行。贪后乐故而修福行。为求不苦不乐故修不动行。为诸罪行从无明起名无明缘者。与理无违。福及不动。从无贪等善根而生。何故名无明缘耶。无明有二。一迷因果。二迷真性。福及不动。从迷真性而有故也。言福行者。是欲界业。言罪行者。是三涂业。与福相违。故名罪行。言不动行者。上二界业。若准义论。何者。是行缘识从于福行而生。福行识从于罪行而生。罪行识从于不动行而生。不动行识者此是八缘识合有此言。
经。略不列以义思之名色等支他皆仿此 言能成事者为见闻等事。言六聚触者。谓眼等六聚触也。言染爱耽著者。为与下中上上中上爱随类而释。言好色者为意所乐。言安乐者谓与自相应。言愿乐者。于未来好色生贪著也。七明离二边。
经。是故彼因缘十二支法互相为因互相为缘非常非无常非有为非无为非无因非无缘非有受非尽法非坏法非灭法从无始已来如瀑流水而无断绝 言互相为因互相为缘者。为有众多相似因及不相似因故。此遮常见及自在等横计因也。言非常者。为生灭故。言非无常者。刹那相续故。言非有为者。无有我人而先起意能造作故。言非无为者。犹如幻化。各假因缘和合作故。言非无因非无缘者。各假定因及众缘故。言非有受者。无作者故。言非尽法者。因果相称自不尽故。言非坏法者。若缘和合能生果故。言非灭法者。无不相应缘自不灭故。言无始者。生死无际故。言无断绝者。因坏果生无间断故。言如瀑流者。涅槃大海是彼岸故。此一门义断除增益及损减谤断常见也。八明束因。文分十一。一标。二问。三答列数。四作用。五解释。六四法无作者。七虽无作者而成其果。八果无作者。九证成。十虽现有多业一时不受其报。十一遮恶见。
经。虽然此因缘十二支法互相为因互相为缘非常非无常非有为非无为非无因非无缘非有受非尽法非坏法非灭法从无始已来如暴流水而无断绝有其四支能摄十二因缘之法 此初标也。若缘生之法如暴流水而无断绝者。舍何等因得涅槃耶。示彼因故说束门因也。余文同上所释。
经。云何为四 此初问也。
经。所谓无明爱业识 此三答列数也。缘起初支无明爱取二法俱是贪性。以束为一。说明为爱。言业者行及有也。
经。识者以种子性为因业者以田性为因无明及爱以烦恼性为因 此四明作用也。言识者以种子性为因者。为烦恼及业所熏之识。能为后有名色等因故也。言业者以田性为因者。此业能于种子之识而造作故。言无明及爱以烦恼性为因者。虽有其业。若无烦恼。不受后有故。
经。此中业及烦恼能生种子之识业则能作种子识田爱则能润种子之识无明能殖种子之识若无此众缘种子之识而不能成 此五解释也。言业及烦恼能生种子识者。若无此二不成后有名色等故。言业则能作种子识田者。依业习气种子之识而能生故。言爱则能润种子识者。为有我爱舍苦取乐润生故也。言无明能殖种子识者。为颠倒无知而能生于不善处故。
经。彼业亦不作念我今能作种子识田爱亦不作念我能润于种子之识彼种子识亦不作念我今从此众缘而生 此六明四法无作者也。经文可见。
经。虽然种子之识依彼业田及爱所润无明粪壤所生之处入于母胎能生名色之芽 此七虽无作者而成其果也。
经。彼名色芽亦非自在亦非他作亦非自他俱作非自在化亦非时变非自性生非假作者亦非无因而生 此八明果无作者。经文如上所释。
经。虽然父母和合时及余缘和合之时无我之法无我我所犹如虚空彼诸幻法因及众缘无不具足故依彼生处入于母胎则能成就执受种子之识名色之芽 此九明证成也。言无我法者。无自在等诸作法故。言无我者。是无性故无我也。言无我所者。无有我人先起意故。自此已上明人无我也。言犹如虚空者。自性空故若如是者。何故此名因缘法耶。故言彼诸幻法因及众缘无不具足。譬如幻化虽无性相。因及众缘无不具足。而现有生。此亦如是与理无违。此显法无我也。十明虽现有多业。一时不受其报。文分为四。一明现业。二明生业。三明后业。四明不定业。初又分二。一喻。二合。
经。如眼识生时乃至诸余眼等随类知云 此初喻也。文八。一标。二问。三答。四作用。五能成。六因无作者。七果无作者。八虽无作者而成其果。
经。如眼识生时若具五缘而则得生 此初标也。
经。云何为五 此二问也。
经。所谓依色明空依作意故眼识得生 此三答也。
经。此中眼则能作眼色所依色则能作眼识之境明则能为显现之事空则能为不障之事作意能为思想之事 此四明作用也。
经。若无此众缘眼识不生若内入眼无不具足如是乃至色相空作意无不具足一切和合之时眼识得生 此五明能成也。
经。彼眼亦不作是念我今能为眼识所依色亦不念我今能作眼识之境明亦不作念我今能作显现之事作意亦不作念我今能为眼识所思 此六明因无作者。
经。彼眼识亦不作念我是从此众缘而有 此七明果无作者。
经。虽然有此众缘眼识得生乃至诸余眼等随类知之 此八明虽无作者而成其果也。此眼识喻现报业也。
经。如是无有少法而从此世移至他世虽然因及众缘无不具足故业果亦现 此二明合也。经文可见。二明生业。文二。初喻。后合。
经。譬如明镜之中现其面像虽彼面像不移镜中因及众缘无不具足故面像亦现 此初喻也。此明镜喻生报业也。
经。如是无少许从于此灭生其余处因及众缘无不具足故业果亦现 此二合也。三明后业。文二。初喻。后合。
经。譬如月轮从此四万二千由旬而行彼月轮形像现其有水小器中者彼月轮亦不从彼移至于有水之器虽然因及众缘无不具足故月轮亦现 此初喻也 此月轮喻。后报业也。
经。如是无有少许从于此灭而生余处因及众缘无不具足故业果亦现 此二合也。四明不定业。文三。初喻。次合。后结。
经。譬如其火因及众缘若不具足而不能燃因及众缘具足之时乃可得燃 此初喻也。而此火喻不定业也。
经。如是无我之法无我我所犹如虚空依彼幻法因及众缘无不具足故所生之处入于母胎则能成就种子之识业及烦恼所生名色之芽 此二合也。
经。是故应如是观内因缘法缘相应事 此三结也。十一遮恶见。文四。一标。二问。三答。四释。
经。应以五种观内因 缘法 此初标也。
经。云何为五 此二问也。
经。不常不断不移从于小因而生大果与彼相似 此三答也。四明释。文分为五。一不常。二不断。三不移。四从小生大。五相似。初又分三。一问。二答。三结。
经。云何不常 此初问也。
经。所谓彼后灭蕴与彼生分各异为后灭蕴非生分故彼后灭蕴亦灭生分亦得现故 此二答也。为生死有各差别故名不常。
经。是故不常 此三结也。二明不断。文三。初问。此答。后结。
经。云何不断 此初问也。
经。非依后灭蕴灭坏之时生分得有亦非不灭彼后灭蕴亦灭当尔之时生分之蕴如秤高下而得生故 此二答。犹如幻化约世俗法。与后灭蕴同一刹那生分成故。
经。是故不断 此三结也。三明不移。文三。初问。次答。后结。
经。云何不移 此初问也。
经。为诸有情从非种同分处能生众同分处故 此二答。为从人等众同分处而生天等非趣故也。
经。是故不移 此三结也。四明从小生大。文三。初问。次答。后结。
经。云何从于小因而生大果 此初问也。
经。作于小业感大异熟 此二答。为极净信烦恼之心。而于一念造善恶业。能感善处及三涂故。
经。是故从于小因而生大果 此三结。五明相似文二。一释。二结。
经。如所作因感彼果故与彼相似 此初释也。
经。是故应以五种观因缘之法 此二结也。此明大门第七经知所要。文四。一除三世迷。二舍诸见。三明果利。四闻经信授。初又分二。一明因。二明果。
经。尊者舍利子若复有八能以正智常观如来所说因缘之法无寿离寿如实性无错谬性无生无起无作无为无障碍无境界寂静无畏无侵夺无尽不寂静相不有虚诳无坚实如病如痈如箭过失无常苦空无我者 此初明因也。无寿等如前所说。言不有者。犹如于梦不真实故。言虚者。犹如幻化不可观故。言诳者。譬如阳焰诸爱境界无所有故。言无坚实者。譬如芭蕉中无坚故。言病者。虽受少乐以变苦而逼恼故。言如痈者。为以苦苦犹如其痈而损伤故。言如箭者。于一切时为具行苦诸圣无所欲故。言过去者。是生死因而应舍故。言无常者。生灭法故。言苦者。不相应故。言空者。无有我人而造作故。言无我者。自性非我故。次二明果。文三。一明过去。二未来。三现在。
经。我于过去而有生耶而无生耶而不分别过去之际 此初明过去也。为不迷有我无我等而动摇故。为过去时与此因缘而相应故。
经。于未来世生于何处亦不分别未来之际 此二明未来也。言生于何处者。于五趣之中为天耶为人耶。为作人天苦乐等。受寿命长远。名字种性。形状处所。而于此事不迷故也。
经。此是何耶此复云何而作何物此诸有情从何而来从于此灭而生何处亦不分别现在之有 此三明现在也。言此是何耶者。是我耶非我耶。不分别故。言此复云何者。若其有我。是有色耶是无色耶。不分别故。言而作何物者。而从此处于未来世而修善耶。而或作恶不分别故。言此诸有情从何而来者。一切无我因缘有故。余文可见。二明舍诸见。文二。初标。后释。
经。复能灭于世间沙门婆罗门不同诸见 此初标也。言沙门者。出家人也。言婆罗门者。此云外意。在家人也。言不同诸见者。有多种故。
经。所谓我见众生见寿者见人见希有见吉祥见开合之见善了知故如多罗树明了断除诸根栽已于未来世证得无生无灭之法 此二释也。言希有见者。若说往昔过去之事及歌舞等。我欢喜故。言吉祥见者。卧吉祥草。作三点画。若见乳酪。众花满瓶。苏及婆罗门。诸最胜等。星宿时节。日数澡浴等。以为清净。执吉祥故。言开合见者。为心广大及下劣故。言明了者。为了我等颠倒境界非真实故。言断除诸根栽者。以圣惠剑而断习气永不起故。言无生无灭者。为断根栽。若无有生而无灭故。三明果利。文三。初明因。次叹德。后示果。
经。尊者舍利子若复有人具足如是无生法忍善能了别此因缘法者 此初明因也。
经。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此二叹德也。此十号义。如余处明。
经。即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此三明示果也。住此道者名授记故。此四明闻经信授。
经。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说是语已舍利子及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闻弥勒菩萨摩诃萨所说之法信受奉行 此四明闻经信受也。言世间者。谓众生世间。是法器故。
大乘稻芉经随听手镜记
永康寺后辈法律比丘福渐受持并兼通稻芉及坐禅并具足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