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续藏
- 古逸部
- 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决
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决
后一通实亦第八识所缘境者。谓定果色有实有假。若是凡夫二乘所变但从定起故是假有。若佛菩萨定慧所变有实作用故皆实有。若是实者本识则缘故通假实识亦缘等。
随应有彼生门等者。处有二义。一生长义。眼根色境乃是眼识生长处故。二是门义。门者通也。眼根色境通是眼识所行处故。界有三义。一者因义。俱舍论云。是能生本种族义故。因彼种类而出生故。如一山中有多金银铜铁等种名为多界。如是一身有十八类诸法种族名十八界。二者性义。俱舍论云。有说界声表种类义。谓十八法种类自性差别不同名十八界。如张王等性不同故。三者持义。杂集论云。六根六境能持六识。以是六识所依缘故。六识能持受用六境自体相故。
亦有更加随眠相者。即是小乘大众部计。彼说现惑名之为缠。随眠即名不相应矣。
一分无记增盛种子者。四无记中唯除异熟其余三种是其增盛。能熏成种而起现行。故是一分增盛种也。
依有顶地游观无漏等者。游观无漏即二乘人后无漏智苦法忍等。皆是正智而能证理断诸烦恼。其后得智即无此能。又不同于诸菩萨等观众生心而为说法。但可将为游履观察一切观门。与无漏定而为加行。而此无漏属有顶地。依有顶地心后得故。今此灭定既是无漏。以此无漏为加行入。
恒不恒行心等灭者。末那识性即是恒行。若第六识是不恒行。其无想定是有漏故。令不恒行心心法灭。此灭尽定是无漏故。非但不恒心心法灭。恒行一令染污亦除。言恒不恒心等皆灭。非谓末那净分亦灭。
如婆沙等句有五种等者。一处中句。不长不短八字成者。二者初句。六字七字所成之者。三者后句。九字已上乃至二十六字成者。四者短句。减六字成者。五者长句。过二十字成者。
若依小乘皆有别性性唯无记等者。说依声上音韵屈曲别生名等诠召于法。故离声外别有自性。其性唯是无覆无记。但依声起非是心力亲发生故。声是心力亲发生故通三性也。既唯无记故唯有漏。若是无漏则善性故。
所言老者即异义等者。问。如诸论中所说四相生住异灭。此与诸论名字次第皆不同者。答。三藏所求各有差别。谓素怛揽以次第求。应求言说意义次第。若毗奈耶以因缘求。求何因缘制此学处。阿毗达磨以性相求。但求诸法真实性相。由此诸论所说文义。但显性相不约次第。作者意异故不相违。
此后十种小乘不立随是六因四缘摄者。四缘之义如上所明。言六因者。俱舍颂云。能作及俱有。同类与相应。遍行并异熟。许因唯六种。广释名义如俱舍论。恐文繁广略而不明。
圣者成就十无学法者。即八圣道更加解脱正智为十。此依无学五蕴而立。故总说为十无学法。无学正语业命是无学戒蕴。无学正念正定是无学定蕴。无学正见正思惟正精进是无学慧蕴。无学正念解脱是无学解脱蕴。无学正智是无学解脱知见蕴。
断伏随收故合为四者。即合想受不动二种。随入择灭及非择灭。即唯有四故五蕴等说四无为。
性择别故虽四义殊等者。性为真如。本性有故。择为择灭。灭障得故。二义别故开之为二。故五蕴论说有四种。性之与择皆涅槃性。故涅槃经说三种。
永害当生得不因择者。谓若烦恼不起无漏圣道断灭。从未来世合至现在。由阙缘故于未来世毕竟不生不至现在。即此烦恼不生之处所显无为永害当生烦恼。所得不因无漏慧择所得。如得忍已不堕恶趣。说于恶趣得非择灭。虽得忍时未得无漏。由其不起发业烦恼。阙恶趣缘永离恶趣。是故名为永害当生。
谓离遍静欲未离上欲等者。遍静即是第三静虑第三天也。欲者即是三界九地烦恼总名。意说已离第三禅欲。虽有第四静虑烦恼。三禅已下烦恼已无。苦乐之行一切不行。所得无为名为不动。
意生儒童等者。于五趣蕴我我所见现前行故名之为我。谓诸贤圣如实了知唯有此法更无余故名为有情。即此是意种类性故名曰意生。即依此意或高或下故名儒童。又摩纳婆总名儒童。即美貌之童乃少年。别名高下。以高慢故。或名卑下。能作一切士夫用故名曰士夫。以能增长后有业故名为养育。数往诸趣无厌足故名补特伽罗。谓受和合现存活故名为命者。谓具生等所有法故名为生者。说我能造一切法故名为作者。说我领受一切境故名为受者。知者见者准此应知 在第七识缘第八识起自心相等者。谓第八识非是实我。以从无始似一似常故。第七识缘彼第八识之见分。于自心上变为我相当情而现。而此见分执为实我。故此我见在第七识。
二有间断在第六识等者。谓第六识强分别故。或总执五蕴以之为我。我别执诸蕴为我我所。以第六识三性易脱。于善心时无我执故。故所执我不恒相续有间断也。
一缘邪教所说蕴相等者。即诸小乘所执学教名为邪教。不顺大乘唯识真如空无相故。彼教所说诸蕴皆实缘此邪教。犊子部等起自心相执有人我。若有部等起自心相执有法我。
二缘邪教所说有我自性等相等者。即诸外道邪教所说说有我者即是人我。自性即是数论冥谛。等即等取胜论六句。此等皆是所说法我。以此邪教所说为缘起自心相执为实我。
自心外法或有或无等者。所缘本质名为外法。心上影像名为内法。即蕴计我蕴体是有。有本质故说为或有。离蕴计我我体都无。无本质故说为或无。其心内法影像相分所有我相。心起必有。故心内法一切皆有。
大乘百法明门论抄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