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

  上辈上行上根人  求生净土断贪嗔
  就行差别分三品  五门相续助三因
  一日七日专精进  毕命乘台出六尘
  庆哉难逢今得过  永证无为法性身

  愿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
  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
  中辈中行中根人  一日斋戒处金莲
  孝养父母教回向  为说西方快乐国
  佛与声闻众来取  直到弥陀花座边
  百宝花笼经七日  三品莲开证小真

  愿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
  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
  下辈下行下根人  十恶五逆等贪嗔
  四重偷僧谤正法  未曾惭愧悔前愆
  终时苦相皆云集  地狱猛火罪人前
  忽过往生善知识  急劝专称彼佛名

  愿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
  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
  弥陀摄化无厌足  悲心常绕世间行
  但有倾诚能念佛  毫光直照目前明
  十方世界微尘众  同时命尽愿皆生
  讣彼众生心乐欲  分身遍布一时迎

  愿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
  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
  菩萨道成皆为物  众生未熟道成难
  为待化缘兜率往  时时向下谛心观
  人年八万方成道  三会逢缘证涅槃
  且共回心生净土  临时随意往来看

  愿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
  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
  观彼弥陀与眷属  久于曩劫植洪因
  凡圣等皆同相好  人天一种紫金身
  宝树宝楼飞宝阁  宝池宝地宝成莲
  地及虚空贤圣满  花中总是化生人

  愿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
  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
  西方净土甚精华  宝池宝岸宝金沙
  天乐音声常遍满  宝渠宝叶宝莲花
  十二由旬皆正等  宝罗宝网宝栏遮
  德水分流寻宝树  闻波睹乐证恬葩
  寄语有缘同行者  努力翻迷还本家

  愿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
  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
  十方三世声闻众  穷劫算数不能知
  诸佛如来方便化  咸令至果断贪废
  指示西方安乐国  闻名皆恨往生迟
  解脱之人犹愿乐  凡夫不去欲何为

  愿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
  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
  乐何谛乐事难思议  无边菩萨为同学
  性海如来尽是师  渴闻般若绝思浆
  念服无生即断饥  一切庄严皆说法
  无心领纳自然知  七觉花池随意入
  八辈凝神会一枝  弥陀心水沐身顶
  观音势至与衣披  欻尔腾空游法界
  须臾受记号无为  如此逍遥快乐处
  人今不去待何时

  愿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

  归西方赞

  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 归去来。
  谁能恶道受轮回  旷劫已来流浪久
  今日相将归去来  借间家乡何处是
  极乐池中七宝台

  愿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
  第九化生利物门 (此门但明生净土当来证圣果已。化生利物意。不应诵今之法事礼赞竟。且须诵后第十门中天台回向发愿文。应知)
  前之八门是因。此第九门是果。犹前修因必招其果。为修因时。不惜身命。勇猛精进。念佛诵经。称赞大乘。愿生净土。临终一念。彼佛来迎。刹那之间。往生彼国。到彼国已。具六神通。即悟无生。而神游自在随根广运。化导群情。皆令疾证菩提。咸归解脱者耳。即是化生门竟。
  第十回向发愿门 行人既此世界。当来修行作佛事竟。所有一念善根。不唯自利。皆等法界。愿共有之。回向菩提正真觉道。先标此意。念诵礼赞了。即诵天台回向。发愿云 向来念诵无量胜因。散沾法界。同得上品往生阿弥陀佛国。到彼国已。获六神通。游历十方。奉事诸佛。常闻无上大乘正法。修行普贤无量行愿福慧资粮。疾得圆满速成无上正等菩提。法界怨亲。同斯愿海。至心发愿已。归命顶礼西方阿弥陀佛(即唱随意便散)。
  上来十段不同。总明一期净土五会念佛经赞法事观行仪竟。幸诸道者。见而详之。发菩提心。深厌生死。当观无常。念念不住。速起速灭。甚可怖畏。故净名曰。诸人者。是身无常无强无力无坚。速朽之法。是身如聚沫。不可撮磨。是身如泡不得久立。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是身如电。念念不住。是身如草木瓦砾。是身不净。秽恶充满。是身为虚伪。虽假以澡浴衣食毕归磨灭。是身为灾百一病恼。是身如丘井为老所逼。是身无定。为要当死。无常经云。生者皆归死。容颜尽变衰。强力病所侵。无能免斯者。假使妙高山。劫尽皆散坏。大海深无底。亦复皆枯竭。大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吝。诸人者。是身既有如是众多不善无利。何有智者。岂不厌焉。唯有依此净土念佛教门。即能永离轮回。长辞五浊。幸有缘者努力依行。毕命为期。同生净国。
  普劝现在未来诸众等。上都南岳念诵音旨虽有稍殊。而根本体同不离念佛皆归净土。同见弥陀。更无别耳。但随根逐时。化物以多方便。而接引之。非向声中有别异意。但据经文。作观念佛。或定或散。或高声兼默念。但随众生心。称念佛名者。尽得生净土。成佛皆归。一一亦不可得。无得无不得。是名中道观。譬如一树有多枝叶。形状虽殊。不离一根而出故。华严经。众生形相各不同。行业音声亦无量。如是一切皆能现海印三昧威神力故。演微妙净法音。供养一切诸如来。既音声无量。何妨五会念佛诵经种种音声。皆为令诸众生同生净土。同得成佛。更有何别。众等必须如是圆见修觉。慎勿互生毁谤。见有是非。若各互见是非。即当自灭佛法。命终必堕阿鼻。何由得生净土。一切念佛之人。相见须如父母兄弟姊妹至亲无别。深生欢喜。各庆不久。即当成佛。勿怀彼此之心。何以故。导和尚云。亲中之亲。无过念佛之人。和尚赞云。同行相亲相策励。毕命为期到佛前。若作是心。千即千生。万即万生。尽此一形。何处不超三界。愿熟思之。慎而诫之。勿见互生毁谤耳。法照自惟。垢障深重。多劫沉沦。有少微因。遇斯净教。悲喜交集。庆跃于怀。信自己身。与念佛众。尽此残生。定超苦海。舍最后凡身。得无上圣智。生死永断。更有何忧。普劝未来一切四众。但依此行。尽此一形。若不生彼国。疾成佛者。法照即愿。舌根堕落。遍体生疮。代为诸子。长处阿鼻。受苦无穷。誓捋此身以为念佛保证。今得斯法。欲报佛恩。遂辄搜约诸经。述斯法事。称赞念佛净土教门。普愿速出爱河。俱登不退者矣。
  深劝诸行人等。若写此法事仪之时。皆须护净好纸真书。依经抄写。如法装潢。不得粗纸草书。此并是灭佛法之相。障生净土。永劫沉沦。切须诫慎。何以故。此中有弥陀观经不应轻慢。应知此患愿勿为之。即福利无边。皆沾上品矣。
  智者当知。此五会念佛诵经法事观门。实非自意。比常秘密而不述之。今恐后世生疑。堕于恶道。圣教明说除同行。深信为利益故。如是之人乃可为说。为慜此故。今略明之。照以永泰二年四月十五日。于南岳弥陀台。广发弘愿。唯为菩提。为诸众生。更无所求。尽此一形。每夏九旬。常入般舟念佛道场。其夏以为初首。既发愿竟。即入道场。勇猛虔诚。至第二七日夜。独在此台东北道场内。其夜三更。自作念言。只今现有十方诸佛净妙国土诸菩萨众。常闻无上甚深妙法。具大神通。度无量众。而我不预斯事。莫不由我恶业罪障深重。不入圣流。不能广度无边众生。甚自伤叹。作是念时。不觉悲泪。哀声念佛。正念佛时。有一境界。忽不见道场屋舍。唯见五色光明云台。弥满法界。忽见一道金桥。从自面前。彻至西方极乐世界。须臾即至阿弥陀佛所。头面作礼阿弥陀佛所。头面作礼。阿弥陀佛欢喜微笑。告法照言。我知汝心实欲至为利乐有情。无一自利。善哉善哉。能发斯愿。我有妙法。无价珍宝。今付嘱汝。今将此法宝。于阎浮提。广行流布。普利天人无量众生。遇斯法宝。皆得解脱。法照白佛言。有何妙法。唯愿说之。唯愿说之。佛言。有一无价梵音五会念佛法门。正兴彼浊恶世。今时末法一切众生。机感相应。闻汝暂念。皆悉发心。如是无量寿经。说宝树五音声。即斯五会佛声是。以是因缘。便能称念佛名。报尽定生我国。汝等未来一切贫苦众生。遇斯五会念佛无价宝珠。贫苦皆除。亦如病得药。如渴得浆。如饥得食。如裸得衣。如闇遇明。如过海得船。如遇宝藏必获安乐。何以故。彼诸众生。遇斯法宝。便能念佛。即此一生。定超苦海。登不退转。速具六波罗蜜一切种智。疾得成佛。受胜快乐。亦复如是。言讫。彼佛国界。佛菩萨众。水鸟树林。皆悉五会念佛诵经。法照粗记少分。而白佛言。今蒙世尊加被。付嘱此法。若有疑心。不依行者。永劫沉沦。不生净土。若依行之已后。未审一切众生见闻之者。发菩提心。念佛名号不。入深禅定不。疾证菩提不。有大利益不。阿弥陀佛言。汝但依此五会念佛诵经之时。我此国土水鸟树林。诸菩萨众。无量音乐。于虚空中。一时俱和念佛之声。令于一切之处人非人等。亦不劳汝。一一亲自化之。但见闻者无不发心欢喜信受而便念佛。至命终时。我来迎接。决定有大利益。已后应知。言讫忽然还见自身。而在道场。睹斯境界。悲喜勇跃。依教念佛。自尔已来。迄至于今。果如先说。疑网悉除。愿此世当来。常于恶世。以斯妙法。广度众生。咸登极乐。速得成佛。幸诸有缘。见闻之者。勿怀疑谤。必堕泥犁。
  问曰。如前念佛法事。圣有明文。信矣。今此土像末凡夫。见佛之人。教在何证。答曰。自下当为广引圣教。以明斯旨。即疑细必除故。观经云。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如来今者教韦提希及未来世一切众生。为烦恼贼之所苦者。说清净业。善哉韦提希。快问此事。阿难。汝当受持广为多众宣说。佛语。如来今者教韦提希。及未来世一切众生。观于西方极乐世界。以佛力故。当得见彼清净国土。如执明镜自见面像。乃至佛告韦提希。汝是凡夫。心想羸劣。未得天眼。不能远观诸佛如来。有异方便。令汝得见。又云。有忆想者。必得成就。又华严经。念佛三昧必见佛。命终之后生佛前。又贤护经云。尔时贤护白佛言。我今欲得咨问心所疑。不审听不。佛言。恣汝所问。
  尔时贤护白佛言。云何住此佛刹 遍见十方诸佛。听闻正法。非但未得六通。亦未得五通。亦未舍此世界身。亦未生彼诸佛国。唯住此土。见余世界诸佛。悉闻宣说正法。一切听受。如说修行。得大功德也。尔时世尊告贤护言。今有菩萨。思惟诸佛现前三昧。若有修习如是三昧。当得成就诸功德。贤护白佛言。世尊。唯愿说此菩萨现前三昧。令此世间天人。利益安乐。佛言。贤护。成就此三昧者。诸佛皆现在前。其心不舍。胜上智慧。度脱众生。承事供给诸善知识。起诸佛想。贤护云。何为思惟诸佛现前三昧。佛言。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清净持戒。独处空闲思惟。阿弥陀如来。今在西方。去此百千亿佛国。有世界。名曰安乐。今现在说法。是人观察。了了分明。见阿弥陀佛。譬如梦中见种种事。是人悟已。念所梦见。为他广说。贤护。善男子善女人。端坐专心。想彼阿弥陀如来相好威仪。如是大众说法。一心不乱。或一日一夜。或七日七夜。如先所闻具足之。是人必见阿弥陀如来。贤护如人远行。梦见本家。不知为昼为。不知为内为外。是人尔时所有眼根墙壁山石。乃至幽闇不为碍也。
  贤护三昧心无障碍。亦复如是。但在此世界中。积念薰修。久观明利。故得见彼阿弥陀佛在菩萨会中。或见自身在彼听法。闻已忆持。或时礼拜供养彼阿弥陀佛。是人出观已。如所见闻。为他广说。
  贤护。彼善男子善女人。欲思惟诸佛现前三昧。于此世界中暂得闻彼阿弥陀名号。而心不乱。分明睹见阿弥陀佛。是为成就诸佛现前三昧。得见佛故。即问阿弥陀佛言。成就何法。得生此国。弥陀佛言。若人求生者。心常正念阿弥陀佛。便得生也。
  贤护菩萨复白阿弥陀佛言。云何念佛。弥陀佛告言。汝欲正念佛者。当念阿弥陀佛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身真金色。放大光明。坐莲华座。众中说一切法本来不坏。是名正念诸佛现前三昧也。
  贤护。若在家出家人。若从他闻。至心欲见。念念不乱。即见彼佛纯金色。贤护。彼佛无来无去。唯心所作还见自心。若成就诸佛现前三昧者。欲见随念即见。何以故。有三因缘。一者缘此念佛三昧。二者缘彼佛愿力加持。三者善根纯熟。具三因缘故。即见彼佛。不用多功。见已欢喜。
  尔时贤护白佛言。我等于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末法沙门颠倒时。正法欲灭时。诽谤正法时。破坏正法持戒损减时。破戒增长时。正法损减时。非法增长时 众生邪见时。能于如来所说妙三昧。界惟义理。为他广说。心不知足。是故我闻佛说。未来世中。正法坏灭。悲哀泣泪。而白佛言。能于如来所说受持者。我皆摄护。令得增长。
  尔时世尊。即便微笑。放金色光。遍照十方诸佛国土。还至佛所。右绕三周。从顶上入。大众欢喜。
  又禅秘要经说。尔时佛会中有禅难提比丘。而白佛言。如来今者。现在世间。利安一切。佛灭度后。诸四部众。有业障多者。若正念时。境界不得现前。如是烦恼及一切罪犯。于小罪乃至重罪杀生邪见之罪。欲忏悔者。当云何除灭是罪。说此语已。太山崩。五体投地。顶礼佛足。唯愿为我解说。为未来生众。恒得正念。不离贤圣。尔时世尊由如慈父慰喻其子告言。善男子。汝行慈。为未来众生。问除罪法。善哉谛听。当为汝说。佛告禅难提。及敕阿难。汝等教未来众生罪障业多者。为除罪故。教令念佛。以念佛故。初见一佛。乃至十佛。见佛已心转明利。三十二相。皆使明了。又佛告禅难提。及敕阿难。佛灭度后。诸四部众。欲忏悔者。欲灭罪者。佛虽不在。教正念观像者。诸恶罪障。速得清净。观此像已。又教观像齐中请放一光。其光金色。分作五枝。一光照左。一光照右。一光照前。一光照后。一光照上。如是五光。光光之上。皆有佛。佛佛相次。满虚空中。见此相时。极使明了。佛告难提。此名观佛三昧。亦名念佛定。亦名除罪业。亦名救破戒者。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观佛三昧灌顶之法。为未来世众生。当广分别。在于密处。使心不散。如前观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