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续藏
- 古逸部
- 净名经集解关中疏
净名经集解关中疏
维摩诘言。菩萨如是。虽生不净佛土为化众生不与愚闇而共合也。但灭众生烦恼闇耳 此四合喻能释。二重亦然。
是时大众渴仰。欲见妙喜世界不动如来及其菩萨声闻之众 此二正现身土。文六。一时众渴仰。二佛命令现。三奉命移取。四劝修行。五大众发心。六利益还本也。此初也。
佛知一切众会所念 告维摩诘言。善男子。为此众会。现妙喜国无动如来及诸菩萨声闻之众。众皆欲见 此二命令现土。肇曰。既睹大众渴仰之情。将显净名不思议德故告令现本国也。
于是维摩诘心念。吾当不起于座接妙喜国。铁围山川溪谷江河。大海泉源须弥诸山。及日月星宿。天龙鬼神梵天等宫。并诸菩萨声闻之众。城邑聚落男女大小。乃至无动如来三奉命。文六。此初念取彼佛国土及妙莲花宝。阶严饰尽皆现也。
及菩提树诸妙莲花。能于十方作佛事者 肇曰。彼菩提树及妙莲华皆能放光明于十方作佛事。及华上化佛菩萨亦于十方作佛事皆通取来。
三道宝阶从阎浮提至忉利天以此宝阶诸天来下。悉为礼敬无动如来听受经法。肇曰。欲天报通足能陵虚。然彼土以宝阶严饰为戏游之路。故同以往返也。
阎浮提人。亦登其阶。上升忉利见彼诸天妙喜世界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上至阿迦[賦-止+(二/貝)]吒天。下至水际。以右手断取如陶家轮。入此世界犹持华鬘示一切众 肇曰。严净之土福庆所集。人天之报相殊未几。故同路往返有交游之欢娱。又解。忉利此云三十三也。阿迦[賦-止+(二/貝)]吒此云色究竟。
作是念已入于三昧现神通力。以其右手断取妙喜世界置于此土 二正取。肇曰。重为轻根静为躁。若非三昧之力无以运神足之动。
彼得神通菩萨及声闻众并余天人。俱发声言。唯然世尊。唯取我去。愿见救护 三得通惊觉肇曰。大通菩萨逆睹变瑞为众而问。其余诸天未了而问。恐畏未尽故求救护。
无动佛言。非我所为。是维摩诘神力所作 四佛称净名作也。
其余未得神通者。不觉不智已之所往 五明不觉。
妙喜世界虽入此土而不增减。于是世界亦不迫隘如本无异 六入不增减。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诸大众。汝等且观妙喜世界无动如来其国严饰。菩萨行净弟子清白。皆曰。唯然已见。佛言。若菩萨若得如是清净佛土。当学无动如来所行之道 此四劝修行。文三。此初劝观也。二皆曰唯然答见。佛言已下劝修并可见。肇曰。登高必由其本。求果必寻其因。
现此妙喜国时。娑婆世界十四那由他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愿生于妙喜佛土。释迦牟尼佛即记之曰。当生彼国 此五明众益。文三。发心发愿佛记如文妙喜现。此二意。一为证净名净土。二为若干有缘发心。
时妙喜世界于此国土。所应饶益其事讫已。还复本处举众皆见 此六利益已还本。
佛告舍利弗。汝见此妙喜世界及无动佛不。唯然已见。世尊。愿使一切众生得清净土如无动佛。获神通力如维摩诘 此下第三明闻经益。文二。一身子发愿。二闻经利益。初文又三。一问。二答。三发愿。如文妙喜净土净名神道不思议事。二乘所无故启兹愿也。
世尊。我等快得善利。得见是人亲近供养 此下二明闻经得利文二。此叹闻经益。
其诸众生若今现在若佛灭后。闻此经者亦得善利 此二叹诸众生闻经益。文三。此初叹闻经。
况复闻已信解受持读诵解说如法修行 二总叹受持。
若有手得是经典者。便为已得法宝之藏 三别叹有六。此初也。八难众生尚不闻名。况乎得哉。深种信根值佛得经解脱宝藏即为已得。
若有读诵解释其义如说修行。即为诸佛之所护念 肇曰。行应于内护念于外。理会冥感自然之数。
其有供养如是人者当知则为供养于佛 持法藏者。行如来事故如供佛。
其有书持此经卷者。当知其室则有如来 经是佛母故。经卷住处佛及弟子梵释龙天护如塔庙。
若闻是经随喜者。斯人则为取一切智 千里之行难于发足。一切智果始于随喜。既能喜之必当克证。
若能信解此经乃至一四句偈为他人说者。当知此人即是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十善五戒报在人天。大乘深经唯果菩提故始信四句便记成佛。
法供养品第十三
此下二品大段第三证已须传流通分也。读说护持远津遐劫闻经修圣。圣不绝故曰流通。文二。此品赞法得益大。后品睹益护持大乘理教名之为法。修读传通名为供养。如文。
尔时释提桓因于大众中白佛言。世尊。我虽从佛及文殊师利闻百千经。未曾闻此不可思议自在神通决定实相经典。品文二。初天帝发誓弘经。二如来述可。初中又三。初叹法胜。次叹人益。三睹益誓传。此初也。百千经方便教也。决定实相修证理自在神通所证用。肇曰。此经意虽简约而义包群典。坐不逾日而备睹通变。大乘微远之言。神通应感之力。一时所遇理无不尽。
如我解佛所说义趣。若有众生闻是经法。信解受持读诵之者。必得是法不疑 此二叹人。文二。此初叹信解。肇曰。是法者自在神通实相法也。什曰。若累深信薄者经涉生死究竟必得。若善积而悟深者随愿辄成之。
何况如说修行。斯人则为闭众恶趣开诸善门。常为诸佛之所护念。降伏外学摧灭魔怨。修治菩提安处道场。履践如来所行之迹 此二叹修行也。一念修行闭八难恶趣。开五乘善门行。应则诸佛宜护修。正则外魔摧伏随顺佛理。名修菩提不移。此心必安道树无上佛果信心为本。万行菩提一念为阶。所以始于一念修行即是履践如来所行之迹。
世尊。若有受持读诵如说修行者。我当与诸眷属供养给事。所在聚落城邑山林旷野有是经处。我亦与诸眷属。听受法故共到其所。其未信者当令生信。其已信当为作护 此三天帝睹法真益大发誓弘护。又护持正法菩萨行本所以誓修。
佛言。善哉善哉。天帝。如汝所说。吾助尔喜。此经广说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不可思议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下二佛赞天帝所以。文三如前。初述叹法也。肇曰。善其护持之意也。三世菩提不思议道皆陈在此经。若受持护养则为供养三世诸佛故助尔喜。
是故天帝。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供养是经者则为供养去来今佛 二述人益深。文二。此初正述也。经是三世佛母。供其母则供其子也。又教能显理理能悟佛故受持读诵则为供养三世佛矣。
天帝。正使三千大千世界如来满中。譬如甘蔗竹苇稻麻丛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一劫或减一劫。恭敬尊重赞叹供养奉诸所安。至诸佛灭后。以一一全身舍利起七宝塔。从广一四天下高至梵天表刹庄严。以一切华香璎珞幢幡伎乐微妙第一。若一劫若减一劫而供养之。于天帝意云何。其人殖福宁为多不 此二校量。文四。此初举况句也。大千诸佛福田最上施。安起塔二世供养是人殖福为多不耶。
释提桓因言。多矣世尊。彼之福德若以百千亿劫说不能尽 二答福多。
佛告天帝。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闻是不可思议解脱经典信解受持读诵修行福多求彼 三正校量胜。生曰。衣食供养本以施功致福。非求理之法据。此正可生人天之中。终不得成佛也。供养法身者。以佛所体为怀之于大悟智慧而以相比。岂可同年语优劣哉。
所以者何。诸佛菩提皆从是生。菩提之相不可限量。以是因缘福不可量 四释胜所以。诸佛从经生。供佛福尚多。何况供求经本乎。肇曰。高木必起重坏瑾瑜必生荆岫。所以无量之果必由无量之因。诸佛菩提皆从习此经生。而菩提之道以无相为相。无相之相不可限量。因是生福。福何可量。
佛告天帝。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是时。有佛号曰药王如来应供正遍智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世界曰大庄严。劫曰庄严。佛寿二十小劫。其声闻僧三十六亿那由他。菩萨僧有十二亿 此下三述弘护之报。我为月盖护法。成佛天帝所愿报可知矣。文四。初明有佛。二明供养。三结会。四劝修。此初明时有佛也。药王别号如来等通号有十。一如来乘真如理来成正觉故。二应供破魔度物应供养故。三正遍智正觉诸法不颠倒故。四明行足万行满足至三明果故。五善逝逝往也。直往菩提不退还故。六世间解大悲权智解世间故。七无上士德业最胜无能过故。八调御丈夫受化调伏皆丈夫故。九天人师虽师范六道天人益多故。十佛。佛驮觉也。生死长夜自觉觉他故余劫名眷属等。可见。
天帝。是时有转轮圣王名曰宝盖。七宝具足主四天下。王有千子。端正勇健能伏怨敌。尔时宝盖与其眷属供养药王如来。施诸所安至满五劫 二明有王供养。文三。此初父王供养也。七宝者轮宝珠宝女宝象宝马宝藏宝臣宝丘宝神宝。
过五劫已告其千子。汝等亦当如我以深心供养于佛。于是千子受父王命。供养药王如来。复满五劫一切施安 二千子供养有告有奉。可见。
其王一子名曰月盖。独坐思惟。宁有供养殊过此者 此三明月盖思法供养文九。此初独坐思惟也。肇曰。极世肴珍无以 其至至之情冀所珍之外有妙养以畅诚心。
以佛神力空中有天曰。善男子。法之供养胜诸供养 二天告。肇曰。药王如来知其将化故变为空神而告之。
即问。何谓法之供养 三问天也。
天曰。汝可往问药王如来。当广为汝说法之供养 四令往问佛也。
即时月盖王子行诣药王如来稽首佛足。劫住一面白佛言。世尊。诸供养中法供养胜。云何为法之供养 五诸佛问。
佛言。善男子。法供养者诸佛所说深经。一切世间难信难受。微妙难见清净无染。非但分别思惟之所能问 下六答法供养。文二。一明法体。二明供养法中文五。初明理法。二明教法。三明行胜。四明果胜。五总结也。此初明实相理法也。肇曰。深经谓之方等第一义也。其旨深玄非有心之所得。微妙无缘非明者。所睹超绝尘境无染。若空欲以有心有明而信受者。不亦难乎。又解。实相深理难信难见。性净无染促可智悟。非分别思惟能得。又解。情与理违故难信。行与理违故难受。惑与理违故难见。
菩萨法藏所摄。陀罗尼印印之 此二明菩萨法教非小乘也。陀罗尼印者。无名相理假名相说。终日名而无名。终日相而无相。此陀罗尼印也。故胜天王云。总持无文字。文字显总持般若。大悲力离言文字说。又即名非名。即相非相。亦名实相印也。肇曰。菩萨法藏所摄固非小乘之宝。总持所印固非城中之道。总持所所印印必真法藏所摄。所摄必宝。岂是常人所能开发。以明法宝除固难可窥[門@俞]也。
至不退转成就六度 此三明理深教妙起行必胜文四。此初不退行也。如弥勒章相。肇曰。不退所以至六度。所以成大业之所出莫由斯典。
善分别义顺菩提法。众经之上 此二演说行也。肇曰。善分别实相之义。顺菩提无相之法。此经之上也。
入大慈悲。离众魔事及诸邪见 此三离过行也。大悲故超二乘。离著故超诸魔。无邪见故超外道。此皆深经之所能也。
顺因缘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命。空无相无作无起 此四证真行也。谓顺因缘悟真理也。无我等我空也。空无相等法空也。肇曰。法从因缘生。生则无自性。无自性则无主。无主则无我。人众生寿命唯空无相无作无起。此深经之所顺也。
能令众生坐于道场而转法轮。诸天龙神乾闼婆等所共叹誉 此下四明理深行妙得胜果也。文三。初明证道法身果。既成道树必转法轮所以天龙预怀所叹。
能令众生入佛法藏摄诸贤圣一切智惠。说众菩萨所行之道 此二明一切智果。既坐道树具佛法藏获贤圣智。得菩提道因圆果满。名行足也。
依于诸法实相之义。明宣无常若空无我寂灭之法。能救一切毁禁众生。诸魔外道及贪著者能使怖畏 此三明大悲利益果。既坐道场获一切智。普雨法雨利益众生。令诸菩萨依实相义。权为二乘宣无常理。闻经随喜毁禁罪除。诸魔外道怖邪归正。自非深信大乘坚固悲愿安能致。此无边益哉。
诸佛贤圣所共称叹。背生死苦示涅槃乐。十方三世诸佛所说 此五总结理也。肇曰。诸佛共称以明共法必真也。生死虽苦背之至难。涅槃虽乐识之者寡。自非深经孰启其路。诸佛虽殊其道不二。以明其第一义经常一不差也。美深经讫于是。
若闻如是等经。信解受持读诵以方便力为诸众生分别解说显示分明。守护法故。是名法之供养 此二明供养。文二。此初信行读诵。肇曰。如是等经尽诸佛法身也。若闻斯经能信解护持宣示分明。令大法增广名法之供养。养成法身也。
又于诸法如说修行 此二明法行修行。文三。初观除邪报。二四依简失。三顺寂灭证。初除执。文三。此初标也。肇曰。诸法即深经所说六度诸法。
随顺十二因缘。离诸邪见得无生忍。决定无我无有众生 此二无我睹也。肇曰。不悟缘起故有邪见之迷封我之惑。若如说行则得明惠。明见十二因缘根原所由。故能离邪见得无生忍。无复吾我众生之想也。见缘如缘谓之随顺。明白有无谓之决定。皆智用之别称。
而于因缘果报。无违无诤离诸我所 此三离我所也。肇曰。无违无诤即随顺义也。五受阴身及家属所有因缘果报即我所也。若能照见因缘果报之性顺而无违离我所也。上直明观因缘知无造者故离我见。今观因缘果报知无属者故离我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