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经藏
- 阿含部
- 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
时。遮罗颇国诸跋离民众。及罗摩伽国拘利民众.毗留提国婆罗门众.迦维罗卫国释种民众.毗舍离国离车民众。及摩竭王阿阇世。闻如来于拘尸城双树间而取灭度。皆自念言。今我宜往。求舍利分。
时。诸国王阿阇世等。即下国中。严四种兵。象兵.马兵.车兵.步兵。进渡恒水。即敕婆罗门香姓。汝持我名。入拘尸城。致问诸末罗等。起居轻利。游步强耶。吾于诸贤。每相宗敬。邻境义和。曾无诤讼。我闻如来于君国内而取灭度。唯无上尊。实我所天。故从远来。求请骨分。欲还本土。起塔供养。设与我者。举国重宝。与君共之。
时。香姓婆罗门受王教已。即诣彼城。语诸末罗曰。摩竭大王致问无量。起居轻利。游步强耶。吾于诸君。每相宗敬。邻境义和。曾无诤讼。我闻如来于君国内而取灭度。唯无上尊。实我所天。故从远来。求请骨分。欲还本土。起塔供养。设与我者。举国重宝。与君共之。
时。诸末罗报香姓曰。如是。如是。诚如君言。但为世尊垂降此土。于兹灭度。国内士民自当供养。远劳诸君。舍利分不可得。
时。诸国王即集群臣。众共立议。作颂告曰。
吾等和议 远来拜首
逊言求分 如不见与
四兵在此 不惜身命
义而弗获 当以力取
时。拘尸国即集群臣。众共立议。以偈答曰。
远劳诸君 屈辱拜首
如来遗形 不敢相许
彼欲举兵 吾斯亦有
毕命相抵 未之有畏
时。香姓婆罗门晓众人曰。诸贤。长夜受佛教诫。口诵法言。心服仁化。一切众生常念欲安。宁可诤佛舍利共相残害。如来遗形欲以广益。舍利现在但当分取。
众咸称善。寻复议言。谁堪分者。
皆言香姓婆罗门仁智平均。可使分也。
时。诸国王即命香姓。汝为我等分佛舍利。均作八分。
于时。香姓闻诸王语已。即诣舍利所。头面礼毕。徐前取佛上牙。别置一面。寻遣使者。赍佛上牙。诣阿阇世王所。语使者言。汝以我声。上白大王。起居轻利。游步强耶。舍利未至。倾迟无量耶。今付使者如来上牙。并可供养。以慰企望。明星出时。分舍利讫。当自奉送。
时。彼使者受香姓语已。即诣阿阇世王所。白言。香姓婆罗门致问无量。起居轻利。游步强耶。舍利未至。倾迟无量耶。今付使者如来上牙。并可供养。以慰企望。明星出时。分舍利讫。当自奉送。
尔时。香姓以一瓶受一石许。即分舍利。均为八分已。告众人言。愿以此瓶。众议见与。自欲于舍起塔供养。
皆言。智哉。是为知时。即共听与。
时。有毕钵村人白众人言。乞地燋炭。起塔供养。皆言与之。
时。拘尸国人得舍利分。即于其土起塔供养。波婆国人.遮罗国.罗摩伽国.毗留提国.迦维罗卫国.毗舍离国.摩竭国阿阇世王等。得舍利分已。各归其国。起塔供养。香姓婆罗门持舍利瓶归起塔庙。毕钵村人持地燋炭归起塔庙。当于尔时。如来舍利起于八塔。第九瓶塔。第十炭塔。第十一生时发塔。何等时佛生。何等时成道。何等时灭度。沸星出时生。沸星出出家。沸星出成道。沸星出灭度(丹本注云问中应有何等时出家诸本并阙)。
何等生二足尊 何等出丛林苦
何等得最上道 何等入涅槃城
沸星生二足尊 沸星出丛林苦
沸星得最上道 沸星入涅槃城
八日如来生 八日佛出家
八日成菩提 八日取灭度
八日生二足尊 八日出丛林苦
八日成最上道 八日入泥洹城
二月如来生 二月佛出家
二月成菩提 八日取涅槃
二月生二足尊 二月出丛林苦
二月得最上道 八日入涅槃城
娑罗花炽盛 种种光相照
于其本生处 如来取灭度
大慈般涅槃 多人称赞礼
尽度诸恐畏 决定取灭度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四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五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三)第一分典尊经第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罗阅只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执乐天般遮翼子。于夜静寂无人之时。放大光明。照耆阇崛山来至佛所。头面礼佛足已。在一面立。时。般遮翼白世尊言。昨梵天王至忉利天。与帝释共议。我亲从彼闻。今者宁可向世尊说不。
佛言。汝欲说者。便可说之。
般遮翼言。一时。忉利诸天集法讲堂。有所讲论。时。四天王随其方面。各当位坐。提帝赖吒天王在东方坐。其面西向。帝释在前。毗楼勒天王在南方坐。其面北向。帝释在前。毗楼博叉天王在西方坐。其面东向。帝释在前。毗沙门天王在北方坐。其面南向。帝释在前。时。四天王皆先坐已。然后我坐。复有余大神天。皆先于佛所。净修梵行。于此命终。生忉利天。使彼诸天。增益五福。一者天寿。二者天色。三者天名称。四者天乐。五者天威德。时。诸忉利天皆踊跃欢喜言。增益诸天众。减损阿须伦众。尔时。释提桓因知诸天人有欢喜心。即为忉利诸天而作颂曰。
忉利诸天人 帝释相娱乐
礼敬于如来 最上法之王
诸天受影福 寿色名乐威
于佛修梵行 故来生此间
复有诸天人 光色甚巍巍
佛智慧弟子 生此复殊胜
忉利及因提 思惟此自乐
礼敬于如来 最上法之王
尔时。忉利诸天闻此偈已。倍复欢喜。不能自胜。增益诸天众。减损阿须伦众。释提桓因见忉利天欢喜悦豫。即告之曰。诸贤。汝等颇欲闻如来八无等法不。时。忉利诸天言。愿乐欲闻。
帝释报言。谛听。谛听。善思念之。诸贤。如来.至真.等正觉。十号具足。不见过去.未来.现在有如来.至真。十号具足。如佛者也。佛法微妙。善可讲说。智者所行。不见过去。未来.现在有微妙法。如佛者也。佛由此法。而自觉悟。通达无碍。以自娱乐。不见过去.未来.现在能于此法而自觉悟。通达无碍。以自娱乐。如佛者也。诸贤。佛以此法自觉悟已。亦能开示涅槃径路。亲近渐至。入于寂灭。譬如恒河水.炎摩水。二水并流。入于大海。佛亦如是。善能开示涅槃径路。亲近渐至。入于寂灭。不见过去.未来.现在有能开示涅槃径路。如佛者也。诸贤。如来眷属成就。刹利.婆罗门.居士.沙门.有智慧者。皆是如来成就眷属。不见过去.未来.现在眷属成就。如佛者也。诸贤。如来大众成就。所谓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不见过去.未来.现在大众成就。如佛者也。诸贤。如来言行相应。所言如行。所行如言。如是则为法法成就。不见过去.未来.现在言行相应。法法成就。如佛者也。诸贤。如来多所饶益。多所安乐。以慈愍心利益天人。不见过去.未来.现在多所饶益。多所安乐。如佛者也。诸贤。是为如来八无等法。
时。忉利天作是说言。若使世间有八佛出者。当大增益诸天众。减损阿须伦众。时。忉利天言。且置八佛。正使七佛.六佛。乃至二佛出世者。亦大增益诸天众。减损阿须伦众。何况八佛。时。释提桓因告忉利天言。我从佛闻。亲从佛受。欲使一时二佛出世。无有是处。但使如来久存于世。多所慈愍。多所饶益。天人获安。则大增益诸天。减损阿须伦众。
时。般遮翼白佛言。世尊。忉利诸天所以集法讲堂上者。共议思惟。称量观察。有所教令。然后为四天王。四天王受教已。各当位而坐。其坐未久。有大异光照于四方。时。忉利天见此光已。皆大惊愕。今此异光。将有何怪。诸大神天有威德者。亦皆惊怖。今此异光。将有何怪。时。大梵王即化为童子。头五角髻。在大众上虚空中立。颜貌端正。与众超绝。身紫金色。蔽诸天光。时。忉利天亦不起迎。亦不恭敬。又不请坐。时。梵童子随所诣坐。坐生欣悦。譬如刹利水浇头种。登王位时。踊跃欢喜。来坐未久。复自变身。作童子像。头五角髻。在大众上虚空中坐。譬如力士坐于安座。嶷然不动。而作颂曰。
忉利诸天人 帝释相娱乐
礼敬于如来 最上法之王
诸天受影福 寿色名乐威
于佛修梵行 故来生此间
复有诸天人 光色甚巍巍
佛智慧弟子 生此复殊胜
忉利及因提 思惟此自乐
礼敬于如来 最上法之王
时。诸忉利天语童子曰。吾等闻天帝释称说如来八无等法。欢喜踊跃。不能自胜。时。梵童子语忉利天言。何等如来八无等法。吾亦乐闻。时。天帝释即为童子说如来八无等法。忉利诸天.童子闻说已。倍复欢喜。不能自胜。增益诸天众。减损阿须伦众。是时。童子见天欢喜。复增欣跃。即告忉利天曰。汝等欲闻一无等法不。天曰。善哉。愿乐欲闻。
童子告曰。汝乐闻者。谛听。谛受。当为汝说。告诸天曰。如来往昔为菩萨时。在所生处聪明多智。诸贤。当知过去久远时。世有王名曰地主。第一太子名曰慈悲。王有大臣名曰典尊。大臣有子名曰焰鬘。太子慈悲有朋友。其朋亦与六刹利大臣而为朋友。地主大王欲入深宫游戏娱乐时。即以国事委付典尊大臣。然后入宫作倡伎乐。五欲自娱。时。典尊大臣欲理国事。先问其子。然后决断。有所处分。亦问其子。
其后典尊忽然命终。时地主王闻其命终。愍念哀伤。抚膺而曰。咄哉。何辜失国良干。太子慈悲默自念宫。王失典尊以为忧苦。今我宜往谏于大王。无以彼丧而生忧苦。所以然者。典尊有子名曰焰鬘。聪明多智乃过其父。今可征召以理国事。时。慈悲太子即诣王所。具以上事白其父王。闻太子语已。即召焰鬘而告之曰。吾今以汝补卿父处。授汝相印。彼时焰鬘受相印已。王欲入宫。复付后事。
时。相焰鬘明于治理。父先所为焰鬘亦知。父所不及焰鬘亦知。其后名称流闻海内。天下咸称为大典尊。时。大典尊后作是念。今王地主年已朽迈。余寿未几。若以太子绍王位者。未为难也。我今宁可先往语彼六刹利大臣。今王地主年已朽迈。余寿未几。若以太子绍王位者。未为难也。君等亦当别封王土。居位之日。勿相忘也。
时。大典尊即往诣六刹利大臣。而告之曰。诸君。当知今王地主年已朽迈。余寿未几。若以太子绍王位者。未为难也。汝等可往白太子此意。我等与尊生小知旧。尊苦我苦。尊乐我乐。今王衰老。年已朽迈。余寿未几。今者太子绍王位者。未为难也。尊设登位。当与我封。时。六刹利大臣闻其语已。即诣太子。说如上事。太子报言。设吾登位。列土封国。当更与谁。
时。王未久忽然而崩。国中大臣寻拜太子补王正位。王居位已。默自思念。今立宰相。宜准先王。复自思念。谁堪此举。正当即任大典尊位。时。王慈悲即告大典尊。我今使汝即于相位。授以印信。汝当勤忧。综理国事。时。大典尊闻王教已。即受印信。王每入宫。辄以后事付大典尊。
大典尊复自念言。吾今宜往六刹利所。问其宁忆昔所言不。即寻往诣语刹利曰。汝今宁忆昔所言不。今者太子以登王位。隐处深宫。五欲自娱。汝等今者可往问王。王居天位。五欲自娱。宁复能忆昔所言不。时。六刹利闻是语已。即诣王所。白大王言。王居天位。五欲自娱。宁复能忆昔所言不。列土封邑。谁应居之。王曰。不忘昔言。列土封邑。非卿而谁。王复自念。此阎浮提地。内广外狭。谁能分此以为七分。复自念言。唯有大典尊乃能分尔。即告之曰。汝可分此阎浮提地。使作七分。
时。大典尊即寻分之。王所治城。村邑郡国。皆悉部分。六刹利国亦与分部。王自庆言。我愿已果。时。六刹利复自庆幸。我愿已果。得成此业。大典尊力也。六刹利王复自思念。吾国初建。当须宰辅。谁能堪任。如大典尊。即当使之。通领国事。尔时。六刹利王即命典尊。而告之曰。吾国须相。卿当为吾通领国事。于是。六国各授相印。
时。大典尊受相印已。六王入宫游观娱乐。时皆以国事付大典尊。大典尊理七国事。无不成办。时。国内有七大居士。典尊亦为处分家事。又能教授七百梵志讽诵经典。七王敬视大典尊相。犹如神明。国七居士视如大王。七百梵志视如梵天。时。七国王.七大居士.七百梵志皆自念言。大典尊相。常与梵天相见。言语坐起亲善。
时。大典尊默识七王.居士.梵志意。谓我常与梵天相见。言语坐起。然我实不见梵天。不与言语。不可餐默。虚受此称。我亦曾闻诸先宿言。于夏四月闲居静处。修四无量者。梵天则下。与共相见。今我宁可修四无量。使梵天下。共相见不。于是。典尊至七王所而白王言。唯愿大王顾临国事。我欲于夏四月修四无量。七王告曰。宜知是时。大典尊相又告七居士。汝等各勤己务。吾欲夏四月修四无量。居士曰。诺。宜知是时。又告七百梵志。卿等当勤讽诵。转相教授。我欲于夏四月修四无量。梵志曰。诺。今者大师宜知是时。
时。大典尊于彼城东造闲静室。于夏四月。即于彼止。修四无量。然彼梵天犹不来下。典尊自念。我闻先宿旧言。于夏四月。修四无量。梵天下现。今者寂然。聊无仿佛。时。大典尊以十五日月满时。出其静室。于露地坐。坐未久顷。有大光现。典尊默念。今此异光。将无是梵欲下瑞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