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刘宋-求那跋陀罗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一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世时有一鸟。名曰罗婆。为鹰所捉。飞腾虚空。于空鸣唤言。我不自觉。忽遭此难。我坐舍离父母境界而游他处。故遭此难。如何今日为他所困。不得自在。鹰语罗婆。汝当何处自有境界而得自在。罗婆答言。我于田耕垄中自有境界。足免诸难。是为我家父母境界。
  鹰于罗婆起憍慢言。放汝令去。还耕垄中。能得脱以不。于是罗婆得脱鹰爪。还到耕垄大块之下。安住止处。然后于块上欲与鹰斗。
  鹰则大怒。彼是小鸟。敢与我斗。嗔恚极盛。骏飞直搏。于是罗婆入于块下。鹰鸟飞势。臆冲坚块。碎身即死。
  时。罗婆鸟深伏块下。仰说偈言。
  鹰鸟用力来  罗婆依自界
  乘嗔猛盛力  致祸碎其身
  我具足通达  依于自境界
  伏怨心随喜  自观欣其力
  设汝有凶愚  百千龙象力
  不如我智慧  十六分之一
  观我智殊胜  摧灭于苍鹰

  如是。比丘。如彼鹰鸟。愚痴自舍所亲父母境界。游于他处。致斯灾患。汝等比丘亦应如是。于自境界所行之处。应善守持。离他境界。应当学。
  比丘。他处他境界者。谓五欲境界。眼见可意受.念妙色。欲心染著。耳识声.鼻识香.舌识味.身识触。可意.受.念妙触。欲心染著。是名比丘他处他境界。比丘。自处父母境界者。谓四念处。云何为四。谓身身观念处。受.心.法法观念处。是故。比丘。于自行处父母境界而自游行。远离他处他境界。应当学。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一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四念处多修习。当得四果。四种福利。云何为四。谓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一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拘萨罗人间游行。于私伽陀聚落北身恕林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世时有缘幢伎师。肩上竖幢。语弟子言。汝等于幢上下向护我。我亦护汝。迭相护持。游行嬉戏。多得财利。时。伎弟子语伎师言。不如所言。但当各各自爱护。游行嬉戏。多得财利。身得无为安隐而下。伎师答言。如汝所言。各自爱护。然其此义亦如我说。己自护时即是护他。他自护时亦是护己。心自亲近。修习随护作证。是名自护护他。云何护他自护。不恐怖他.不违他.不害他。慈心哀彼。是名护他自护。是故。比丘。当如是学。自护者修四念处。护他者亦修四念处。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大雪山中。寒冰险处。尚无猿猴。况复有人。或复有山。猿猴所居。而无有人。或复有山。人兽共居。于猿猴行处。猎师以黐胶涂其草上。有黠猿猴远避而去。愚痴猿猴不能远避。以手小触。即胶其手。复以二手欲解求脱。即胶二手。以足求解。复胶其足。以口啮草。辄复胶口。五处同胶。联卷卧地。猎师既至。即以杖贯。担负而去。
  比丘当知。愚痴猿猴舍自境界父母居处。游他境界。致斯苦恼。如是。比丘。愚痴凡夫依聚落住。晨朝著衣持钵。入村乞食。不善护身。不守根门。眼见色已。则生染著。耳声.鼻香.舌味.身触皆生染著。愚痴比丘内根外境被五缚已。随魔所欲。是故。比丘。当如是学。于自所行处父母境界依止而住。莫随他处他境界行。云何。比丘。自所行处父母境界。谓四念处。身身观念住。受.心.法法观念住。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二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尊者阿难与众多比丘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
  尊者阿难白佛言。世尊。此诸年少比丘当云何教授。云何为其说法。
  佛告阿难。此诸年少比丘当以四念处教令修习。云何为四。谓身身观念住。精勤方便。不放逸行。正智正念。寂定于心。乃至知身。受.心.法法观念住。精勤方便。不放逸行。正念正智。寂静于心。乃至知法。所以者何。若比丘住学地者。未得进上。志求安隐涅槃时。身身观念住。精勤方便。不放逸行。正念正智。寂静于心。受.心.法法观念住。精勤方便。不放逸行。正念正智。寂静于心。乃至于法远离。若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作。舍诸重担。尽诸有结。正知善解脱。当于彼时亦修身身观念住。精勤方便。不放逸行。正念正智。寂静于心。受.心.法法观念住。乃至于法得远离。
  时。尊者阿难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六二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跋只人间游行。到鞞舍离国庵罗园中住。
  尔时。庵罗女闻世尊跋只人间游行至庵罗园中住。即自庄严乘车。出鞞舍离城。诣世尊所。恭敬供养。诣庵罗园门。下车步进。遥见世尊与诸大众围绕说法。
  世尊遥见庵罗女来。语诸比丘。汝等比丘。勤摄心住。正念正智。今庵罗女来。是故诫汝。云何为比丘勤摄心住。若比丘已生恶不善法当断。生欲.方便。精进摄心。未生恶不善法不令起。未生善法令生。已生善法令住不忘。修习增满。生欲.方便。精勤摄心。是名比丘勤摄心住。
  云何名比丘正智。若比丘去来威仪常随正智。回顾视瞻。屈伸俯仰。执持衣钵。行住坐卧。眠觉语默。皆随正智住。是正智。
  云何正念。若比丘内身身观念住。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调伏世间贪忧。如是受.心.法法观念住。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调伏世间贪忧。是名比丘正念。是故汝等勤摄其心。正智正念。今庵罗女来。是故诫汝。
  时。庵罗女诣世尊所。稽首礼足。却住一面。
  尔时。世尊为庵罗女种种说法。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已。默然而住。
  尔时。庵罗女整衣服。为佛作礼。合掌白佛。唯愿世尊与诸大众明日受我请中食。
  尔时。世尊默然受请。庵罗女知世尊默然受请已。稽首礼足。还归自家。设种种食。布置床座。晨朝遣使白佛。时到。
  尔时。世尊与诸大众诣庵罗女舍。就座而坐。
  时。庵罗女手自供养种种饮食。食讫。澡漱.洗钵竟。时。庵罗女持一小床坐于佛前。听佛说法。
  尔时。世尊为庵罗女说随喜偈。
  施者人爱念  多众所随从
  名称日增高  远近皆悉闻
  处众常和雅  离悭无所畏
  是故智慧施  断悭永无余
  上生忉利天  长夜受快乐
  尽寿常修德  娱乐难陀园
  百种诸天乐  五欲悦其心
  彼于此人间  闻佛所说法
  为善逝弟子  乐彼受化生

  尔时。世尊为庵罗女种种说法。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已。从座起而去。

  (六二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奈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世间言美色。世间美色者。能令多人集聚观看者不。
  诸比丘白佛。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若世间美色。世间美色者。又能种种歌舞伎乐。复极令多众聚集看不。
  比丘白佛。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若有世间美色。世间美色者。在于一处。作种种歌舞伎乐戏笑。复有大众云集一处。若有士夫不愚不痴。乐乐背苦。贪生畏死。有人语言。士夫。汝当持满油钵。于世间美色者所及大众中过。使一能杀人者。拔刀随汝。若失一渧油者。辄当斩汝命。云何。比丘。彼持油钵士夫能不念油钵。不念杀人者。观彼伎女及大众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所以者何。世尊。彼士夫自见其后有拔刀者。常作是念。我若落油一渧。彼拔刀者当截我头。唯一其心。系念油钵。于世间美色及大众中徐步而过。不敢顾眄。
  如是。比丘。若有沙门.婆罗门正身自重。一其心念。不顾声色。善摄一切心法。住身念处者。则是我弟子。随我教者。云何为比丘正身自重。一其心念。不顾声色。摄持一切心法。住身念处。如是。比丘。身身观念。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调伏世间贪忧。受.心.法法观念住亦复如是。是名比丘正身自重。一其心念。不顾声色。善摄心法。住四念处。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专心正念  护持油钵
  自心随护  未曾至方
  甚难得过  胜妙微细
  诸佛所说  言教利剑
  当一其心  专精护持
  非彼凡人  放逸之事
  能入如是  不放逸教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二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郁低迦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善哉。世尊。为我说法。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思惟。所以善男子剃除须发。正信非家。出家学道。如上广说。乃至不受后有。
  佛告郁低迦。如是。如是。如汝所说。但于我所说法。不悦我心。彼所事业亦不成就。虽随我后。而不得利。反生障阂。
  郁低迦白佛。世尊所说。我则能令世尊心悦。自业成就。不生障阂。唯愿世尊为我说法。我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如上广说。乃至不受后有。如是第二.第三请。
  尔时。世尊告郁低迦。汝当先净其初业。然后修习梵行。
  郁低迦白佛。我今云何净其初业。修习梵行。
  佛告郁低迦。汝当先净其戒。直其见。具足三业。然后修四念处。何等为四。内身身观念住。专精方便。正智正念。调伏世间贪忧。如是外身.内外身身观念住。受.心.法法观念住。亦如是广说。
  时。郁低迦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而去。
  时。郁低迦闻佛教授已。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思惟。所以善男子剃除须发。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乃至不受后有。
  如郁低迦所问。如是异比丘所问亦如上说。

  (六二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异比丘名婆醯迦。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善哉世尊。为我说法。
  如前郁低迦修多罗广说。差别者。如是。婆醯迦比丘。初业清净。身身观念住者。超越诸魔。受.心.法法观念住者。超越诸魔。
  时。婆醯迦比丘闻佛说法教诫已。欢喜随喜。作礼而去。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不受后有。

  (六二六)

  第二经亦如上说。差别者。如是。比丘。超越生死。

  (六二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阿那律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若有比丘住于学地。未得上进安隐涅槃。而方便求。是圣弟子当云何于正法.律修习多修习。得尽诸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佛告阿那律。若圣弟子住于学地。未得上进安隐涅槃。而方便求。彼于尔时。当内身身观念住。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调伏世间贪忧。如是受.心.法法观念住。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调伏世间贪忧。如是圣弟子多修习已。得尽诸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尔时。尊者阿那律陀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六二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巴连弗邑鸡林精舍。时。尊者优陀夷.尊者阿难陀亦住巴连弗邑鸡林精舍。
  尔时。尊者优陀夷诣尊者阿难所。共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语尊者阿难。如来.应供.等正觉所知所见。为诸比丘说圣戒。令不断.不缺.不择.不离.不戒取。善究竟.善持。智者所叹.所不憎恶。何故如来.应.等正觉所见。为诸比丘说圣戒。不断.不缺。乃至智者所叹.所不憎恶。
  尊者阿难语优陀夷。为修四念处故。何等为四。谓身身观念住。受.心.法法观念住。
  时。二正士共论议已。各还本处。

  (六二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巴连弗邑鸡林精舍。尔时。尊者阿难.尊者跋陀罗亦在彼住。
  时。尊者跋陀罗问尊者阿难言。颇有法修习多修习。得不退转耶。
  尊者阿难语尊者跋陀罗。有法修习多修习。能令行者得不退转。谓四念处。何等为四。身身观念住。受.心.法法观念住。
  时。二正士共论说已。各还本处。

  (六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巴连弗邑鸡林精舍。尔时。尊者阿难.尊者跋陀罗亦在彼住。
  时。尊者跋陀罗问尊者阿难。颇有法修习多修习。令不净众生而得清净。转增光泽耶。
  尊者阿难语尊者跋陀罗。有法修习多修习。能令不净众生而得清净。转增光泽。谓四念处。身身观念住。受.心.法法观念住。
  时。二正士共论议已。各还本处。

  (六三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巴连弗邑鸡林精舍。尔时。尊者阿难.尊者跋陀罗亦在彼住。
  时。尊者跋陀罗问尊者阿难。颇有法修习多修习。能令未度彼岸众生得度彼岸。
  尊者阿难语尊者跋陀罗。有法修习多修习。能令未度彼岸众生得度彼岸。谓四念处。何等为四。谓身身观念住受.心.法法观念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