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经藏
- 涅槃部
-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
云何菩萨具足多闻。菩萨摩诃萨为大涅槃十二部经书写读诵分别解说。是名菩萨具足多闻。除十一部惟毗佛略受持读诵书写解说亦名菩萨具足多闻。除十二部经若能受持是大涅槃微妙经典。书写读诵分别解说。是名菩萨具足多闻。除是经典具足全体。若能受持一四句偈。复除是偈若能受持如来常住性无变易。是名菩萨具足多闻。复除是事若知如来常不说法。亦名菩萨具足多闻。何以故。法无性故。如来虽说一切诸法常无所说。是名菩萨修大涅槃。成就第五具足多闻。
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为大涅槃具足成就如是五事。难作能作难忍能忍难施能施。云何菩萨难作能作。若闻有人食一胡麻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信是语故乃至无量阿僧祇劫常食一麻。若闻入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于无量劫在阿鼻地狱入炽火聚。是名菩萨难作能作。云何菩萨难忍能忍。若闻受苦手杖刀石斫打因缘得大涅槃。即于无量阿僧祇劫。身具受之不以为苦。是名菩萨难忍能忍。云何菩萨难施能施。若闻能以国城妻子头目髓脑惠施于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即于无量阿僧祇劫。以其所有国城妻子头目髓脑惠施于人。是名菩萨难施能施。菩萨虽复难作能作。终不念言是我所作。难施能施。亦复如是。善男子。譬如父母惟有一子爱之甚重。以好衣裳上妙甘膳。随时将养令无所乏。其子若于是父母所。生轻慢心恶口骂辱。父母爱故不生嗔恨。亦不念言我与是儿衣服饮食。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视诸众生犹如一子。若子遇病父母亦病。为求医药勤而疗之。病既差已终不生念我为是儿疗治病苦。菩萨亦尔。见诸众生遇烦恼病。生爱念心而为说法。以闻法故诸烦恼断。烦恼断已终不念言。我为众生断诸烦恼。若生此念终不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惟作是念无一众生我为说法令断烦恼。菩萨摩诃萨于诸众生不嗔不喜。何以故。善能修习空三昧故。菩萨若修空三昧者。当于谁所生嗔生喜。善男子。譬如山林猛火所焚若人斫伐或为水漂。而是林木当于谁所生嗔生喜。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诸众生无嗔无喜。何以故。修空三昧故。
尔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一切诸法性自空耶。空空故空若性自空者。不应修空然后见空。云何如来言以修空而见空也。若性自不空。虽复修空不能令空。善男子。一切诸法性本自空。何以故。一切法性不可得故。善男子。色性不可得。云何色性。色性者。非地水火风不离地水火风。非青黄赤白不离青黄赤白。非有非无。云何当言色有自性。以性不可得故说为空。一切诸法。亦复如是。以相似相续故。凡夫见已说言诸法性不空寂。菩萨摩诃萨具足五事。是故见法性本空寂。善男子。若有沙门及婆罗门。见一切法性不空者。当知。是人非是沙门非婆罗门。不得修习般若波罗蜜。不得入于大般涅槃。不得现见诸佛菩萨。是魔眷属。善男子。一切诸法性本自空。亦因菩萨修习空故见诸法空。善男子。如一切法性无常故灭能灭之。若非无常灭不能灭。有为之法有生相故生能生之。有灭相故灭能灭之。一切诸法有苦相故苦能令苦。善男子。如盐性醎能醎异物。石蜜性甘能甘异物。苦酒性酢能酢异物。姜本性辛能辛异物。诃梨勒苦能苦异物。庵罗果醈能醈异物。毒性能害令异物害。甘露之性令人不死。若合异物亦能不死。菩萨修空。亦复如是。以修空故见一切法性皆空寂。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复作是言。世尊。若盐能令非醎作醎。修空三昧若如是者。当知。是定非善非妙其性颠倒。若空三昧惟见空者定是无法为何所见。
善男子。是空三昧见不空法能令空寂然非颠倒。如盐非醎作醎。是空三昧亦复如是。不空作空。善男子。贪是有性非是空性。贪若是空众生不应以是因缘堕于地狱。若堕地狱云何贪性当是空耶。善男子。色性是有。何等色性所谓颠倒。以颠倒故众生生贪。若是色性非颠倒者。云何能令众生生贪。以生贪故。当知。色性非不是有。以是义故。修空三昧非颠倒也。善男子。一切凡夫若见女人即生女相。菩萨不尔。虽见女人不生女相。以不生相贪则不生。贪不生故非颠倒也。以世间人见有女相故。菩萨随说言有女人。若见男时说言是女则是颠倒。是故我为阇提说言。汝婆罗门若以昼为夜是即颠倒。以夜为昼是亦颠倒。昼为昼相夜为夜相云何颠倒。善男子。一切菩萨住九地者见法有性。以是见故不见佛性。若见佛性则不复见一切法性。以修如是空三昧故不见法性。以不见故则见佛性。诸佛菩萨有二种说。一者有性。二者无性。为众生故说有法性。为诸贤圣说无法性。为不空者见法空故修空三昧令得见空。无法性者亦修空故空。以是义故修空见空善男子。汝言见空空是无法为何所见者。善男子。如是如是。菩萨摩诃萨实无所见。无所见者即无所有。无所有者即一切法。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于一切法悉无所见。若有见者不见佛性。不能修习般若波罗蜜。不得入于大般涅槃。是故菩萨见一切法性无所有。善男子。菩萨不但因见三昧而见空也。般若波罗蜜亦空。禅波罗蜜亦空。毗梨耶波罗蜜亦空。羼提波罗蜜亦空。尸波罗蜜亦空。檀波罗蜜亦空。色亦空眼亦空识亦空。如来亦空大般涅槃亦空。是故菩萨见一切法皆悉是空。是故我在迦毗罗城告阿难言。汝莫愁恼悲泣啼哭。阿难即言。如来世尊。我今眷属悉皆死丧。云何当得不愁啼耶。如来与我俱生此城。俱同释种亲戚眷。属云何如来独不愁恼光颜更显。善男子。我复告言。阿难汝见迦毗真实而有。我见空寂悉无所有。汝见释种悉是亲戚。我修空故悉无所见。以是因缘汝生愁苦。我身容颜益更光显。诸佛菩萨修习如是空三昧故不生愁恼。是名菩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成就具足第九功德善男子。云何菩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具足最后第十功德。善男子。菩萨修习三十七品。入大涅槃常乐我净。为诸众生分别解说大涅槃经显示佛性。若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信是语者悉得入于大般涅槃。若不信者轮回生死。
尔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何等众生于是经中不生恭敬。善男子。我涅槃后有声闻弟子。愚痴破戒喜生斗诤舍十二部经。读诵种种外道典籍文颂手笔。受畜一切不净之物言是佛听。如是之人以好栴檀贸易凡木。以金易鍮石。银易白腊。绢易氀褐。以甘露味易于恶毒。云何栴檀贸易凡木。如我弟子为供养故。向诸白衣演说经法。白衣情逸不喜听闻。白衣处高比丘在下。兼以种种肴膳饮食而供给之。犹不肯听。是名栴檀贸易凡木。云何以金贸易鍮石。鍮石喻色声香味触。金喻于戒。我诸弟子以色因缘破所受戒。是名以金贸易鍮石。云何以银易于白腊。银喻十善腊喻十恶。我诸弟子放舍十善行十恶法。是名以银贸易白腊。云何以绢贸易氀褐。氀褐喻于无惭无愧。绢喻惭愧。我诸弟子放舍惭愧习无惭愧。是名以绢贸易氀褐。云何甘露贸易毒药。毒药喻于种种利养。甘露喻于诸无漏法。我诸弟子为利养故。向诸白衣若自赞誉言得无漏。是名甘露贸易毒药。
以如是等恶比丘故是大涅槃微妙经典广行流布于阎浮提。当是时也有诸弟子。受持读诵书写是经广说流布。当为如是诸恶比丘之所杀害。时恶比丘共相聚集立严峻制。若有受持大涅槃经。书写读诵分别说者。一切。不得共住共坐谈论语言。何以故涅槃经者非佛所说邪见所造。邪见之人即是六师。六师经典非佛经典。所以者何。一切诸佛悉说诸法无常无我无乐无净。若言诸法常乐我净。云何当是佛所说经诸佛菩萨听诸比丘畜种种物。六师所说不听弟子畜一切物。如是之义。云何当是佛之所说。诸佛菩萨不制弟子断牛五味及以食肉。六师不听食五种盐五种牛味及以脂血。若断是者。云何当是佛之正典。诸佛菩萨说于三乘。而是经中纯说一乘。谓大涅槃。如此之言云何当是佛之正典。诸佛毕竟入于涅槃。是经言佛常乐我净不入涅槃。是经不在十二部数。即是魔说非是佛说。善男子。如是之人虽我弟子。不能信顺是涅槃经。善男子。当尔之时若有众生信此经典乃至半句。当知。是人真我弟子。因如是信即见佛性入于涅槃。
尔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世尊。善哉善哉。如来今日善能开示大涅槃经。世尊。我因是事即得悟解大涅槃经一句半句。以解一句至半句故见少佛性。如佛所说我亦当得入大涅槃。是名菩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具足成就第十功德。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六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七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一
尔时佛告一切大众。诸善男子。汝等。若疑有佛无佛有法无法有僧无僧。有苦无苦有集无集有灭无灭有道无道。有实无实有我无我有乐无乐有净无净有常无常。有乘无乘有性无性。有众生无众生。有有无有有真无真。有因无因有果无果。有作无作有业无业有报无报者。今恣汝所问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善男子。我实不见若天若人若魔若梵若沙门若婆罗门。有来问我不能答者。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师子吼。即从座起敛容整服前礼佛足。长跪叉手白佛言。世尊。我适欲问。如来大慈复垂听许。
尔时佛告诸大众言。诸善男子。汝等今当于是菩萨深生恭敬尊重赞叹。应以种种香花伎乐璎珞幡盖衣服饮食卧具医药房舍殿堂。而供养之迎来送去。所以者何。是人已于过去诸佛深种善根福德成就。是故今于我前欲师子吼。
善男子。如师子王自知身力。牙爪锋芒四足踞地安住岩穴振尾出声。若有能具如是诸相。当知。是则能师子吼。真师子王晨朝出穴频申欠呿。四向顾望发声震吼为十一事。何等十一。一为欲坏实非师子诈作师子故。二为欲试自身力故。三为欲令住处净故。四为诸子知处所故。五为群辈无怖心故。六为眠者得觉寤故。七为一切放逸诸兽不放逸故。八为诸兽来依附故。九为欲调大香象故。十为教告诸子息故。十一为欲庄严自眷属故。一切禽兽闻师子吼。水性之属潜没深渊。陆行之类藏伏窟穴。飞者堕落诸大香象怖走失粪。诸善男子。如彼野干虽逐师子至于百年。终不能作师子吼也。若师子子始满三年。则能哮吼如师子王。
善男子。如来正觉智慧牙爪四如意足。六波罗蜜满足之身。十力雄猛大悲为尾。安住四禅清净窟宅。为诸众生而师子吼摧破魔军。示众十力开佛行处。为诸邪见作归依所。安抚生死怖畏之众。觉寤无明睡眠众生。行恶法者为作悔心。开示邪见一切众生令知六师非师子吼故。破富兰那等憍慢心故。为令二乘生悔心故。为教五住诸菩萨等生大力心故。为令正见四部之众于彼邪见四部徒众不生怖畏故。从圣行梵行天行窟宅频申而出。为欲令彼诸众生等破憍慢故欠呿。为令诸众生等生善法故四向顾望。为令众生得四无碍故四足踞地。为令众生具足安住尸波罗蜜故。故师子吼。师子吼者名决定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善男子。声闻缘觉虽复随逐如来世尊无量百千阿僧祇劫。而亦不能作师子吼。十住菩萨若能修行是三行处。当知。是则能师子吼。诸善男子。是师子吼菩萨摩诃萨。今欲如是大师子吼。是故汝等应当深心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尔时世尊告师子吼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汝若欲问今可随意。师子吼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云何为佛性。以何义故。名为佛性。何故复名常乐我净。若一切众生有佛性者。何故不见一切众生所有佛性。十住菩萨住何等法不了了见。佛住何等法而了了见。十住菩萨以何等眼不了了见。佛以何眼而了了见。
佛言。善男子。善哉善哉。若有人能为法咨启。则为具足二种庄严。一者智慧。二者福德。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则知佛性。亦复解知名为佛性。乃至能知十住菩萨以何眼见诸佛世尊以何眼见。
师子吼菩萨言。世尊。云何名为智慧庄严。云何名为福德庄严。善男子。慧庄严者。谓从一地乃至十地。是名慧庄严。福德庄严者。谓檀波罗蜜乃至般若非般若波罗蜜。复次善男子。慧庄严者。所谓诸佛菩萨。福德庄严者。谓声闻缘觉九住菩萨。
复次善男子。福德庄严者。有为有漏有有有果报有碍非常是凡夫法。慧庄严者无为无漏。无无无果报无碍常住。善男子。汝今具足是二庄严。是故能问甚深妙义。我亦具足是二庄严能答是义。
师子吼菩萨摩诃萨言。世尊。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则不应问一种二种。云何世尊。说言能答一种二种。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无一二种。一种二种者是凡夫相。
佛言。善男子。若有菩萨无二种庄严。则不能知一种二种。若有菩萨具二庄严。则能解知一种二种。若言诸法无一二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若无一二云何得说一切诸法无一无二。善男子。若言一二是凡夫相。是乃名为十住菩萨。非凡夫也。何以故。一者名为涅槃。二者名为生死。何故一者名为涅槃。以其常故。何故二者名为生死。爱无明故。常涅槃者。非凡夫相生死。二者亦非凡夫相。以是义故。具二庄严者能问能答。
善男子。汝问云何为佛性者。谛听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善男子。佛性者名第一义空。第一义空名为智慧。所言空者不见空与不空。智者见空及与不空。常与无常苦之与乐我与无我。空者一切生死。不空者谓大涅槃。乃至无我者即是生死。我者谓大涅槃。见一切空不见不空不名中道。乃至见一切无我。不见我者不名中道。中道者名为佛性。以是义故。佛性常恒无有变易。无明覆故令诸众生不能得见。声闻缘觉见一切空不见不空。乃至见一切无我不见于我。以是义故。不得第一义空。不得第一义空故不行中道。无中道故不见佛性。善男子。不见中道者凡有三种。一者定乐行。二者定苦行。三者苦乐行。定乐行者。所谓菩萨摩诃萨怜愍一切诸众生故。虽复处在阿鼻地狱如三禅乐。定苦行者。谓诸凡夫。苦乐行者。谓声闻缘觉。声闻缘觉行于苦乐作中道想。以是义故。虽有佛性而不能见。如汝所问以何义故。名佛性者。善男子。佛性者。即是一切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道种子。复次善男子。道有三种。谓下上中。下者梵天无常谬见是常。上者生死无常谬见是常。三宝是常横计无常。何故名上。能得最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中者名第一义空。无常见无常常见于常。第一义空不名为下。何以故。一切凡夫所不得故。不名为上。何以故。即是下故。诸佛菩萨所修之道不上不下。以是义故。名为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