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惟越致遮经


    阿惟越致遮经开化品第十四

  尔时有菩萨。名诸根常悦。说是颂曰。
  众人兴果想  救济于异念
  平等于实道  稽首世明智
  常讲说德实  演果为平等
  得平夷正觉  稽首世明智
  无数人贪果  猗行众生实
  佛悉度此等  稽首世明智
  说法无差特  所住而正均
  觉诸法平等  稽首世明智
  人多慕德果  勖勉令不著
  解脱众颠倒  稽首世明智
  所兴德具足  使众坚住道
  成就一切德  稽首世明智

  于是诸根常悦菩萨。说偈赞佛已。绕佛三匝。去佛不远瞻圣尊颜。不以为厌心开意悦。于是莲华首藏菩萨。即从座起。莲华散佛已。赞曰。
  众人皆怀想  度脱诸所著
  永离于恐惧  稽首上能仁
  寂除一切处  说法无境界
  英雄超诸受  稽首上能仁
  尊解诸法空  自然无坚固
  平等法越难  稽首上能仁
  断除诸根株  众生著尘劳
  勉济使无畏  稽首上能仁
  无恐而不惧  为大师子吼
  超度诸境界  稽首上能仁
  无有众忧患  戚恼已永尽
  心除远凶害  稽首上能仁

  莲华首藏菩萨大士。赞佛已讫。即白佛言。若人行此当为作礼。最后世时闻是深经。智慧明达未曾恐惧。
  复有菩萨。名离欲迹。前白佛言。假使有人。闻此深经欢喜信者。则谓明智。当以华香夙夜供养。
  复有菩萨。号曰广心。前白佛言。说此经法尊兴佛道。不疑此者德不可量。致供养利其心坚固。信是经者。所愿者得。其不信者。为魔所固。则随魔行。复有菩萨。号曰莲华目。前白佛。而赞颂曰。
  若信是经者  为世作眼明
  无有狐疑心  指示人道路

  复有菩萨。名心信悦。佛前颂曰。
  闻斯经法者  欢喜信为上
  是等之人辈  则为世神明

  复有菩萨。号喜神灵。而说颂曰。
  其闻是经者  信之而不疑
  为世之威神  人中之上尊

  复有菩萨。名曰常戚。前白佛言。而说颂曰。
  若有疑是经  当为兴悲哀
  志在虚妄法  则数数生死

  复有菩萨。名曰宝衣。而说偈曰。
  无数亿衣服  清净善微妙
  疾化度尊长  令未曾狐疑

  复有菩萨。名曰禅食。佛前说颂曰。
  其信此深经  当为施美食
  一切味具足  专精大圣行

  复有菩萨。名曰见人住圣。佛前说颂曰。
  其疑是经者  当为兴悲哀
  啼哭堕泣泪  不信深经法
  或从地狱来  或还入恶道
  用须臾之间  狐疑此像法
  为恶友所摄  不解深妙义
  为疑网所缚  以故归非处
  则不顺正戒  观嗔恚怀恼
  于是所住时  喻之如凶兽
  既不修道术  懈怠不精进
  信邪无智慧  不信此典籍
  慕终始群生  著吾我恩爱
  猗在三界患  不信斯微妙
  怀害为愚冥  著在欲所乐
  贪猗自见身  诽谤是道教
  志慕好衣服  追逐美饮食
  少存清白法  故诽谤斯经
  人在乐欲界  贪慕无德实
  其人则自远  不近于世尊

  复有菩萨。名曰弃恶法。佛前说颂曰。
  当弃是辈人  譬如远溷厕
  愚者疑此经  猗界而求脱
  当共远离之  犹若死臭尸
  其疑深经者  远之当如此
  有人诽谤者  如贼危聚落
  则住在冥处  见恶意舍走
  观此即当驰  是贼凶恶物
  若诽谤此经  不见意无乱

  尔时阿难前白佛言。未尝有天中天。是诸菩萨分别经慧。乃如是乎。因三昧力说是语也。承佛圣旨晓了之乎。佛言。承佛威神缘此经义。得三昧力逮至无为。所以者何。今是住者。族姓子等。于六十亿诸佛闻此经籍。信乐赞诵。亦如于今志三昧力。承佛威神讲此经。所以者何。如彼所言。等无有异。则为明证。阿难问佛。其闻是经。即欢喜信而不狐疑。族姓子族姓女得何福祐。佛告阿难。族姓子族姓女。志求无上正真之道。假使七宝满此天下。施与如来。若复有人。闻此深经即欢喜信。非以疑狐。福过于彼。佛言。置是满天下宝。如恒沙等诸佛世界满中珍宝供养如来。其闻此经欢喜信者福过于彼。佛尔时颂曰。
  假使是天下  七宝满其中
  以供施如来  世尊成谛慧
  智人闻是经  信乐不回动
  此福最为上  其德不可限
  使如恒沙等  诸佛界如是
  供养圣世尊  不及闻是经

  阿难白佛言。族姓子族姓女。闻是经法而欢喜。信持讽诵。其福如何。佛言。若族姓子族姓女。求无上正觉。百劫供养如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又得五通。各各百劫晓了世间。无所复疑。不受此经。其人则为不供养佛。佛尔时颂曰。
  若具足百劫  奉供养世尊
  饮食普备悉  则不供养佛
  其受是经者  则奉于大圣
  舍离猗道想  法供养诸佛
  如此顺尊教  乃为奉事佛
  法供养等觉  如来则法身
  假使满百劫  选择好衣服
  奉世尊正觉  此非供养佛
  其受是经者  乃为尊恭肃
  此应奉事佛  胜以衣被服
  若于百劫中  明珠好华香
  进世尊等觉  不应供养佛
  设有受此经  皆除猗果想
  是则为供养  世尊最上慧
  若起七宝塔  为世雄兴立
  皆高如须弥  不为供养佛
  假使受此经  不自睹吾我
  是供养最尊  一切无有上
  若具足百劫  有人奉禁戒
  不持此经籍  彼戒无名闻
  其受是经者  此戒大名称
  若奉清净戒  此戒无有上
  无量不可议  明智顺是经
  因缘而奉事  其禁常备足
  彼禁悉究竟  不谓之毁戒
  其学是经典  即当如上教
  其不学是经  则非求佛道
  奉圣虽具足  则亦无所学
  修戒如是像  分别此经义
  其持是卷者  禁戒则具足
  假使百劫中  一心奉忍辱
  设有嗔骂者  皆忍一切人
  若受是经者  闻持而讽诵
  忍此最为上  微妙不可量  或断手足者  心未尝怀恨
  不厌不以剧  其心初不起
  如是之忍辱  行之于百劫
  遵行如是者  此忍无有持
  若受是经者  闻持而讽诵
  此忍最为上  微妙不可量
  苦持是经卷  其忍最为上
  巍巍无等伦  则不有虚伪
  不断至诚教  佛慧莫有上
  非轻毁此经  一切逮如愿
  假使百劫中  精进不懈怠
  夙夜兴不寐  一切得如愿
  若修学此经  讲说成明智
  是精进为上  勤修无逾者
  若满百劫中  为五通神仙
  不逮闻是经  则为无神足
  假使受此法  分别而无著
  神通为以达  一切莫有上
  设于百劫中  修奉于智慧
  超度世间明  娱乐所猗行
  如不学此卷  则不成智慧
  斯圣达勇猛  能持此深经
  此者则道智  晓了圣明慧
  若闻深经要  欢喜受奉持
  有分别深慧  晓诸法所趣
  当从说是经  此像之智慧
  修习正经典  一智无有二
  故修精进行  顺持要经籍

  尔时贤者阿难。于佛前说颂曰。
  假使四千里  若远四千里
  则往听是经  顺度佛德果
  便往到其家  不以道为难
  智者当速行  所在推是经
  其欲速禅思  越度诸一切
  诵说此经道  受持解其义
  设求一切安  志慕菩萨行
  讲说是经典  则至安乐国
  得睹平等觉  阿弥陀无念
  而修随经义  一切佛所演

  佛言。善哉善哉。阿难。审如所言。等无有异。族姓子族姓女。赞此经者。讽诵之时。其心不乱。离一切想。自在其舍。见佛世尊。赞经不乱。临寿终时。目睹无数诸佛世尊。所以者何。族姓子族姓女。一切诸佛皆救护之。受持是经。而读讽诵之所致之也。

    阿惟越致遮经师子女品第十五

  尔时私休童女。与五百童女俱问佛言。唯然世尊。女人若学是经卷者。获何功德。设讽诵读。福何所趣。佛言。女人若求无上正真之道。欲学此经。观余女人。所以者何。若学此经专精不乱。不效他女贪于尘劳。犹是之缘致女人身。私休又问。何谓女人之尘劳也。为欲所惑奚受女身。答曰。若有女人。见他妇女端正姝好宝璎珞身。不以愿乐。自观察已。譬如秽厕。心不乐欲。造污路观。不以为清。若贪乐是。则受女身。又计女人多怀嫉妒。心口各异。而不相副。不应前后。虽见比丘。但求名闻。不用经法。多怀嗔恚。喜会人客。未尝利求如此像经。若读诵者心在著求。其志愦乱游于尘埃。以是之故。受女人形。不能除罪。此以女人。设除爱欲。不兴邪想。受此经本。持讽诵读。所以者何。是深尊经。除女尘色。又问。假使女人。不愿其身。受此经法。持讽诵读。以何因缘。转女像耶。佛言。欲转女身。受此经籍。持讽诵读不愿女人。常畏秽之。譬如有人见大炽火自投其中。而口说言。莫令火烧。无使伤肌。于童女意云何。彼人言尔。宁得愿乎。答曰不得。天中之天。所以者何。计于火种主有所烧。烂坏肌肉不得无伤。佛言如是。此经亦然。烧尽尘埃爱欲无余。设使贪著情欲之态累世自危。是故女人欲转是身。速当究竟成于圣道。见无央数诸佛世尊。备无量辩。当受此经持讽诵读。私休童女及五百人俱白佛言。吾等省念。世尊。往古从定光佛如来至真等正觉。受此经本。持讽诵读。为无量亿百千之众演说其义。阿难白佛。此私休身虽为女人则非女也。所以者何。今吾最后而目察睹。私休童女示现变化乃如是乎。愍伤女人欲以度脱。摄诸男子不见处所。以是感动化众女人。佛言阿难。其私休者。非男非女无有此法。所以者何。观诸法本。不得男子亦无女人。一切诸法皆无可获。等不差特。所以者何。如是计之。非男非女。私休童女分别此经。无所挂碍逮得法明。是故阿难。若有女人欲求男子。当顺私休修行之法。受是经卷持讽诵读。
  尔时五百比丘尼前白佛言。吾等之类。从今日始受是经本持讽诵读。不乐女人秽厌此身。从今以往不复座寐。讽诵此经通利乃定。时佛赞曰。善哉。是之所说讽诵斯言。被大德铠通达精进不慕女像。是故仁者。益加勤修受此经本持讽诵读。时比丘尼。闻佛所说欣然大悦。即脱身衣以覆佛上。而叹颂曰。
  我今日得乐  望为男子身
  正觉言无异  必获世上尊

  于是五百长者妻。闻比丘尼被是德铠。即从座起前白佛言。唯天中天。吾从今始受此经卷持讽诵读。愿令我等获得自在。不系缀人莫察他颜。离于魔使难固之患。所以者何。正使女人生于王家。则有所属不得自在。尽其形寿给事夫婿。是故我等今日始遵精进。假使有人。说此经中一句之义。不敢诽谤。至穷命尽不近夫婿。令我等读解此经。于时世尊。赞长者妻言。善哉善哉。是女人等。今于佛前大师子吼。此言甚佳被无极铠。如人所志不察他颜。不负重担十月怀躯。亦不加遭而入胞胎。所生佛国清净佛土。无女人处莫有瘕疵。阿难问佛。此诸姊等所生世界。其号云何而无瘕疵。佛言。世界号宝莲华藏。当生彼土。又问佛言。圣号为何如来至真等正觉。佛言。佛号一切诸宝妙珍之光如来至真等正觉。现在说法。是长者妻学此经籍。见彼如来。时长者妻。欢喜踊跃善心生矣。即解颈著百千之宝七宝珠璎。以散佛上。同声说偈言。
  今日获大望  当弃女人身
  等觉言无特  口演至诚语
  当除此愚形  女人殃罪体
  痴騃志贪著  不解知本无
  非更于胞胎  除去所受身
  逮得无上义  未尝有所处

  时长者妻说是偈已。瞻仰尊颜。目未尝瞬。

    阿惟越致遮经叹法师品第十六

  于是天帝释则取天华已散佛上。而白佛言。唯然世尊。吾以奉受此微妙经。答曰。是故拘翼蒙此经恩。天阿须伦不兴战斗。
  于是文殊师利。欲以开化无数百千人民之众。使立德本。前白佛言。如来至真等正觉。本发道意而讽诵此大法之本。佛言。是故仁者。于不可计百亿那术菩萨最尊光明智圣。普遍十方诸佛之土。犹日宫殿无所不照。说是语时。此之国土六反震动。遍雨天华。阿难白佛。地何故动而雨天华。佛告阿难。无数亿天闻文殊师利之所赞咏。心怀踊跃。散此天华而兴立愿。吾等亦当受此经卷。逮得道慧。如文殊师利。适说此言。众罪悉毕得近此经。以故欣然稽首佛足。复礼文殊师利。是故地动。阿难问佛。是经之德广大无极。其闻此经。其得不小不可妄遇。佛言。如是阿难。族姓子族姓女前后供养无央数佛。尔乃逮闻是经法耳。若闻信乐受持讽诵。则为天上天下圣神。佛语阿难。假使是经所流布处。则不虚妄有佛比伦。若有受持讽诵学者。则坏罗网降伏弊魔。则逮法瑛而演法明。勖勉众冥得至道场。若有从我闻是经籍。欢喜受持而讽诵学。则为佛子从法身生。欲服圣食坐于佛树如吾坐时。讲说经法如佛所演。当受是经持讽诵读。阿难问佛。惟愿世尊。说当来者。后岂有人受此经法持讽诵读。佛言。阿难。于今现在佛前信者。彼人后世乃信之耳。受持讽诵。佛观天上天下人间诸魔梵天沙门梵志诸天人民及阿须伦。不闻是经。后世闻之。而信乐者未之有也。于今闻者后乃信耳。譬如长者及长者子。财富无数。独处藏宝。行到他国。于阿难意计之云何。其人藏宝不还得耶。答言。得之。所以者何。知其藏处求辄得之。佛言。如是。今闻是经后世归之犹取藏宝。如佛于此道眼睹之。其今现世闻是经法欢喜信者受持讽诵。后世必获亦如是。阿难。汝坐佛前。听是深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