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经

  吾语汝法  爱箭为射  宜以自勖
  受如来言

  吾为都以灭  往来生死尽
  非一情以解  所演为道眼
  驶流澍于海  潘水漾疾满
  故为智者说  可趣服甘露
  前未闻法轮  转为哀众生
  于是奉事者  礼之度三有
  三念可念善  三亦难不善
  从念而有行  灭之为正断
  三定为转念  弃猗行无量
  得三三窟除  解结可应念
  知以戒禁恶  思惟慧乐念
  已知世成败  息意一切解

  广衍品  法句经第二十九十有四章

  广衍品者。言凡善恶积小致大证应章句。
  施安虽小  其报弥大  慧从小施
  受见景福  施劳于人  而欲望祐
  殃咎归身  自遘广怨  已为多事
  非事亦造  伎乐放逸  恶习日增
  精进惟行  习是舍非  修身自觉
  是为正习  既自解慧  又多学问
  渐进普广  油酥投水  自无慧意
  不好学问  凝缩狭小  酪酥投水
  近道名显  如高山雪  远道闇昧
  如夜发箭  为佛弟子  常寤自觉
  昼夜念佛  惟法思众  为佛弟子
  当寤自觉  日暮思禅  乐观一心

  人当有念意  每食知自少
  则是痛欲薄  节消而保寿
  学难舍罪难  居在家亦难
  会止同利难  难难无过有
  比丘乞求难  何可不自勉
  精进得自然  后无欲于人
  有信则戒成  从戒多致宝
  亦从得谐偶  在所见供养
  一坐一处卧  一行无放恣
  守一以正身  心乐居树间

  地狱品  法句经第三十十有六章

  地狱品者。道泥梨事作恶受恶罪牵不置。
  妄语地狱近  作之言不作
  二罪后俱受  是行自牵往
  法衣在其身  为恶不自禁
  苟没恶行者  终则堕地狱
  无戒受供养  理岂不自损
  死啖烧铁丸  然热剧火炭
  放逸有四事  好犯他人妇
  卧险非福利  毁三淫泆四
  不福利堕恶  畏恶畏乐寡
  王法重罚加  身死入地狱
  譬如拔菅草  执缓则伤手
  学戒不禁制  狱录乃自贼
  人行为慢惰  不能除众劳
  梵行有玷缺  终不受大福
  常行所当行  自持必令强
  远离诸外道  莫习为尘垢
  为所不当为  然后致郁毒
  行善常吉顺  所适无悔吝
  其于众恶行  欲作若已作
  是苦不可解  罪近难得避

  妄证求败  行已不正  怨谮良人
  以抂治士  罪缚斯人  自投于坑
  如备边城  中外牢固  自守其心
  非法不生  行缺致忧  令堕地狱
  可羞不羞  非羞反羞  生为邪见
  死堕地狱  可畏不畏  非畏反畏
  信向邪见  死堕地狱  可避不避
  可就不就  玩习邪见  死堕地狱
  可近则近  可远则远  恒守正见
  死堕善道

  象喻品  法句经第三十一十有八章

  象喻品者。教人正身为善得善福报快焉。
  我如象斗  不恐中箭  常以诚信
  度无戒人  譬象调正  可中王乘
  调为尊人  乃受诚信  虽为常调
  如彼新驰  亦最善象  不如自调
  彼不能适  人所不至  唯自调者
  能到调方

  如象名财守  猛害难禁制
  系绊不与食  而犹暴逸象
  没在恶行者  恒以贪自系
  其象不知厌  故数入胞胎
  本意为纯行  及常行所安
  悉舍降伏结  如钩制象调
  乐道不放逸  能常自护心
  是为拔身苦  如象出于陷
  若得贤能伴  俱行行善悍
  能伏诸所闻  至到不失意
  不得贤能伴  俱行行恶悍
  广断王邑里  宁独不为恶
  宁独行为善  不与愚为侣
  独而不为恶  如象惊自护
  生而有利安  伴软和为安
  命尽为福安  众恶不犯安
  人家有母乐  有父斯亦乐
  世有沙门乐  天下有道乐
  持戒终老安  信正所正善
  智慧最安身  不犯恶最安

  如马调软  随意所如  信戒精进
  定法要具  明行成立  忍和意定
  是断诸苦  随意所如  从是往定
  如马调御  断恚无漏  是受天乐
  不自放恣  从是多寤  羸马比良
  弃恶为贤

  爱欲品  法句经第三十二三十有二章

  爱欲品者。贱淫恩爱世人为此盛生灾害。
  心放在淫行  欲爱增枝条
  分布生炽盛  超跃贪果猴
  以为爱忍苦  贪欲著世间
  忧患日夜长  莚如蔓草生
  人为恩爱惑  不能舍情欲
  如是忧爱多  潺潺盈于池
  夫所以忧悲  世间苦非一
  但为缘爱有  离爱则无忧
  己意安弃忧  无爱何有世
  不忧不染求  不爱焉得安
  有忧以死时  为致亲属多
  涉忧之长涂  爱苦常堕危

  为道行者  不与欲会  先诛爱本
  无所植根  勿如刈苇  令心复生

  如树根深固  虽截犹复生
  爱意不尽除  辄当还受苦
  猿猴得离树  得脱复趣树
  众人亦如是  出狱复入狱
  贪意为常流  习与憍慢并
  思想猗淫欲  自覆无所见
  一切意流衍  爱结如葛藤
  唯慧分别见  能断意根原
  夫从爱润泽  思想为滋蔓
  爱欲深无底  老死是用增
  所生枝不绝  但用食贪欲
  养怨益丘塳  愚人常汲汲
  虽狱有钩鍱  慧人不谓牢
  愚见妻子息  染著爱甚牢
  慧说爱为狱  深固难得出
  是故当断弃  不视欲能安
  见色心迷惑  不惟观无常
  愚以为美善  安知其非真
  以淫乐自裹  譬如蚕作茧
  智者能断弃  不盻除众苦
  心念放逸者  见淫以为净
  恩爱意盛增  从是造狱牢
  觉意灭淫者  常念欲不净
  从是出邪狱  能断老死患
  以欲网自蔽  以爱盖自覆
  自恣缚于狱  如鱼入笱口
  为老死所伺  若犊求母乳
  离欲灭爱迹  出网无所弊
  尽道除狱缚  一切此彼解
  已得度边行  是为大智士
  勿亲远法人  亦勿为爱染
  不断三世者  会复堕边行
  若觉一切法  能不著诸法
  一切爱意解  是为通圣意
  众施经施胜  众味道味胜
  众乐法乐胜  爱尽胜众苦
  愚以贪自缚  不求度彼岸
  贪为败处故  害人亦自害
  爱欲意为田  淫怨痴为种
  故施度世者  得福无有量
  伴少而货多  商人怵惕惧
  嗜欲贼害命  故慧不贪欲
  心可则为欲  何必独五欲
  违可绝五欲  是乃为勇士
  无欲无有畏  恬惔无忧患
  欲除使结解  是为长出渊
  欲我知汝本  意以思想生
  我不思想汝  则汝而不有

  伐树忽休  树生诸恶  断树尽株
  比丘灭度  夫不伐树  少多余亲
  心系于此  如犊求母

  利养品  法句经第三十三有二十章

  利养品者。励己防贪见德思议不为秽生。
  芭蕉以实死  竹芦实亦然
  駏驉坐妊死  士以贪自丧
  如是贪无利  当知从痴生
  愚为此害贤  首领分于地

  天雨七宝  欲犹无厌  乐少苦多
  觉者为贤  虽有天欲  慧舍无贪
  乐离恩爱  为佛弟子  远道顺邪
  贪养比丘  止有悭意  以供彼姓
  勿猗此养  为家舍罪  此非至意
  用用何益  愚为愚计  欲慢用增
  异哉失利  泥洹不同  谛知是者
  比丘佛子  不乐利养  闲居却意
  自得不恃  不从他望  望彼比丘
  不至正定  夫欲安命  息心自省
  不知计数  衣服饮食  夫欲安命
  息心自省  取得知足  守行一法
  夫欲安命  息心自省  如鼠藏穴
  潜隐习教  约利约耳  奉戒思惟
  为慧所称  清吉勿怠  如有三明
  解脱无漏  寡智鲜识  无所忆念
  其于食饮  从人得利  而有恶法
  从供养嫉  多结怨利  强服法衣
  但望饮食  不奉佛教  当知是过
  养为大畏  寡取无忧  比丘释心

  非食命不济  孰能不揣食
  夫立食为先  知是不宜嫉

  嫉先创己  然后创人  击人得击
  是不得除  宁啖烧石  吞饮洋铜
  不以无戒  食人信施

  沙门品  法句经第三十四三十有二章

  沙门品者。训以法正弟子受行得道解净。
  端目耳鼻口  身意常守正
  比丘行如是  可以免众苦
  手足莫妄犯  节言顺所行
  常内乐定意  守一行寂然

  学当守口  宥言安徐  法义为定
  言必柔软  乐法欲法  思惟安法
  比丘依法  正而不费  学无求利
  无爱他行  比丘好他  不得定意
  比丘少取  以得无积  天人所誉
  生净无秽  比丘为慈  爱敬佛教
  深入止观  灭行乃安  一切名色
  非有莫惑  不近不忧  乃为比丘
  比丘扈船  中虚则轻  除淫怒痴
  是为泥洹  舍五断五  思惟五根
  能分别五  乃渡河渊  禅无放逸
  莫为欲乱  不吞洋铜  自恼燋形
  无禅不智  无智不禅  道从禅智
  得至泥洹  当学入空  静居止意
  乐独屏处  一心观法  常制五阴
  伏意如水  清净和悦  为甘露味
  不受所有  为慧比丘  摄根知足
  戒律悉持  生当行净  求善师友
  智者成人  度苦致喜  如卫师华
  熟如自堕  释淫怒痴  生死自解
  止身止言  心守玄默  比丘弃世
  是为受寂  当自敕身  内与心争
  护身念谛  比丘惟安  我自为我
  计无有我  故当损我  调乃为贤
  喜在佛教  可以多喜  至到寂寞
  行灭永安  傥有少行  应佛教戒
  此照世间  如日无曀

  弃慢无余憍  莲华水生净
  学能舍此彼  知是胜于故
  割爱无恋慕  不受如莲华
  比丘渡河流  胜欲明于故

  截流自恃  逝心却欲  仁不割欲
  一意犹走  为之为之  必强自制
  舍家而懈  意犹复染  行懈缓者
  劳意弗除  非净梵行  焉致大宝
  沙门何行  如意不禁  步步著粘
  但随思走  袈裟披肩  为恶不损
  恶恶行者  斯堕恶道  不调难诫
  如风枯树  作自为身  曷不精进
  息心非剔  慢訑无戒  舍贪思道
  乃应息心  息心非剔  放逸无信
  能灭众苦  为上沙门

  梵志品  法句经第三十五有四十章

  梵志品者。言行清白理学无秽可称道士。
  截流而渡  无欲如梵  知行已尽
  是谓梵志  以无二法  清净渡渊
  诸欲结解  是谓梵志  适彼无彼
  彼彼已空  舍离贪淫  是谓梵志
  思惟无垢  所行不漏  上求不起
  是谓梵志  日照于昼  月照于夜
  甲兵照军  禅照道人  佛出天下
  照一切冥

  非剃为沙门  称吉为梵志
  谓能舍众恶  是则为道人
  出恶为梵志  入正为沙门
  弃我众秽行  是则为舍家

  若猗于爱  心无所著  已舍已正
  是灭众苦  身口与意  净无过失
  能舍三行  是谓梵志  若心晓了
  佛所说法  观心自归  净于为水
  非蔟结发  名为梵志  诚行法行
  清白则贤  饰发无慧  草衣何施
  内不离著  外舍何益  被服弊恶
  躬承法行  闲居思惟  是谓梵志
  佛不教彼  赞己自称  如谛不妄
  乃为梵志  绝诸可欲  不淫其志
  委弃欲数  是谓梵志  断生死河
  能忍起度  自觉出堑  是谓梵志
  见骂见击  默受不怒  有忍辱力
  是谓梵志  若见侵欺  但念守戒
  端身自调  是谓梵志  心弃恶法
  如蛇脱皮  不为欲污  是谓梵志
  觉生为苦  从是灭意  能下重担
  是谓梵志  解微妙慧  辩道不道
  体行上义  是谓梵志  弃捐家居
  无家之畏  少求寡欲  是谓梵志
  弃放活生  无贼害心  无所娆恼
  是谓梵志  避争不争  犯而不愠
  恶来善待  是谓梵志  去淫怒痴
  憍慢诸恶  如蛇脱皮  是谓梵志
  断绝世事  口无粗言  八道审谛
  是谓梵志  所世恶法  修短巨细
  无取无舍  是谓梵志  今世行净
  后世无秽  无习无舍  是谓梵志
  弃身无猗  不诵异行  行甘露灭
  是谓梵志  于罪与福  两行永除
  无忧无尘  是谓梵志  心喜无垢
  如月盛满  谤毁已除  是谓梵志
  见痴往来  堕堑受苦  欲单渡岸
  不好他语  唯灭不起  是谓梵志
  已断恩爱  离家无欲  爱有已尽
  是谓梵志  离人聚处  不堕天聚
  诸聚不归  是谓梵志  弃乐无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