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本行集经

  尔时诸比丘。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云何长老优陀夷。教化输头檀王。能令欢喜。又能令办清净香洁甘美饮食。将奉世尊。作是语已。佛告诸比丘。作如是言。汝诸比丘。其优陀夷。非但今日至于输头檀王之所教化讫已。复将甘美饮食与我。往昔亦曾教化于彼令欢喜已。将甘美食。而与我来。
  时诸比丘。复白佛言。唯然世尊。其事云何。愿为我等。说如是事。我辈今者愿乐欲闻。
  佛告诸比丘。我念往昔久远之时。波罗奈国有一乌王。其乌名曰苏弗多罗(隋言善子)。而依住彼波罗奈城。与八万乌。和合共住善子乌王有妻。名曰苏弗室利(隋言善女)。时彼乌妻。共彼乌王。行欲怀妊。时彼乌妻。忽作是念。愿我得净香洁饭食现今人王之所食者。而彼乌妻。思是饭食。不能得故。宛转迷闷。身体憔悴。羸瘦战掉。不能得安。善子乌王既见己妻宛转迷闷身体憔悴。羸瘦战掉。不自安故。问其妻言。汝今何乃宛转于地。身体憔悴。羸瘦战掉。不能自安。彼时乌妻。报乌王言。善哉圣子。我今有娠乃作是念。愿得清净香洁肴膳如王食者。时善子乌。告其妻言。异哉贤者。如我今日。何处得是香美饮食。王宫深邃。不可得到。我若入者。于彼手边。必失身命。彼妻又复报乌王言。圣子。今者若不能得如是饮食。我死无疑。并其胎子。亦必无活。善子乌王。复告妻言。异哉贤者。汝今死日。必当欲至。乃思如是难得之物。善子乌王。作是语已。忧愁怅怏。思惟而住。复作是念。如我意者。如是香洁清净饮食如王食者。实难得也。
  尔时乌王群众之内。乃有一乌。见善子乌心怀愁忧不乐而住。见是事已。诣乌王所。白乌王言。异哉圣者。何故忧愁思惟而住。善子乌王。于时广说前事因缘。彼乌复白善子王言。善哉圣子。莫复愁忧。我能为王。觅是难得香美肴膳王所食者。是时乌王。复告彼乌。作如是言。善哉善友。汝若力能为我得办如此事者。我当报汝所作功德。尔时彼乌。从乌王所居住之处。飞腾虚空。至梵德宫。去厨不远。坐一树上。观梵德王食厨之内。其王食办。有一妇女。备具肴膳。食时将至。专以银器。盛彼饮食。欲奉与王。尔时彼乌。从树飞下。在彼妇女头上而立。啄啮其鼻。时彼妇女。患其鼻痛。即翻此食。在于地上。尔时彼乌。即取其食。将与乌王。乌王得已。即将与彼善女乌妻。其妻得已。寻时饱食。身体安隐。如是产生。尔时彼乌。日别数往。夺彼食取。将与乌王。时梵德王。屡见此事。作如是念。奇哉奇异。云何此乌。数数恒来。秽污我食。复以嘴爪伤我妇女。而王不能忍此事故。寻时敕唤网捕獦师。而语之言。卿等急速至彼乌处。生捕将来。其诸獦师。闻王敕已。启白王言。如王所敕。不敢违命。獦师往至。以其罗网捕得此乌。生捉将来付梵德王。时梵德王。语其乌言。汝以何故数污我食。复以嘴爪伤我女妇。尔时彼乌。语梵德王。善哉大王。听我向王说如此事。令王欢喜。时梵德王。心生憘悦。作如是念。希有斯事。云何此乌。能作人语。作是念已。告彼乌言。善哉善哉。汝必为我说斯事意令我欢喜。尔时彼乌。即以偈颂向梵德王。而说之曰。
  大王当知波罗奈  有一乌王恒依止
  八万乌众所围绕  悉皆取彼王处分
  彼乌王妻有所忆  我向大王说其缘
  乌妻所思香美膳  如是大王所食者
  是故我今数数来  抄拨大王香美食
  今者为彼乌王故  致被大王之所系
  善哉唯愿大圣王  慈悲怜愍放脱我
  我为乌王彼妻故  数来抄拨大王食
  我念从此一生来  未曾经造如此事
  今为大王一敕已  于后不敢更复为

  时梵德王。既闻彼乌如此语已。心生喜悦。作如是言。希有此事。人尚不能于其主边有如是等爱重之心。如此乌也。作是语已。其梵德王。而说偈言。
  若有如是大臣者  彼应重答食封禄
  须似如是猛健乌  为主求食不惜命

  其梵德王。说此偈已。复告乌言。善哉汝乌。于今已去。常来至此取香美食。若其有人。遮断于汝不与食者。来语我知。我自与汝己分所食。而将去耳。佛告诸比丘。汝等当知。彼乌王者。我身是也。彼时为王偷食乌者。即优陀夷比丘是也。梵德王者。此即输头檀王是也。于时比丘优陀夷。令彼欢喜。为我取食今亦复尔。令净饭王心生欢喜。又复为我而将食来。
  时净饭王。于后方始。扣其铃铎。敕迦毗罗婆苏都城所有人民。不得一人于先往见悉达太子。若欲见者。要须共我相随而见。

    佛本行集经卷第五十二



    佛本行集经卷第五十三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优陀夷因缘品下

  尔时输头檀王。将自宫内诸眷属等。前后围绕。复将悉达太子宫内一切眷属。及将其余外眷属等。并释童子及诸左右。复将四兵百官大臣将帅僚佐。及诸居士城邑聚落长者耆年。以显大王威势之力。并显大王神德自在。将大亲族兵众左右前后围绕。尔时释种宗族士众。一切合有九万九千。及迦毗罗婆苏都城。所居人民。从城共往。欲见如来。世尊遥见输头檀王与诸大众严备而来。即作是念。我若见彼。不起迎奉。人当说我。此岂戒行果报人乎。云何见父不起迎逆。我今若见父及大众。起往迎者。彼等获得无量大罪。若我今者。持其威仪。在此住者。彼等于我。不生敬心。如来作此三种念观。见有如此三种因缘。思量如是三种义已。从坐而起。以神通力。飞腾虚空。在虚空中。经行来往。或立或坐。或卧或睡。身或放烟。或放炎火。或隐或现。出如是等种种神通变化显示。
  时迦毗罗婆苏都城。有护城神守门神等。在于输头檀王之前。飞腾虚空。诣向佛所。顶礼佛足。却住一面。以其偈颂。向佛说言。
  如来初始出家日  夜叉诸神为开门
  毗沙门等示道路  世尊是大功德器
  如来当尔出门时  发心作是大誓愿
  若不降伏诸魔众  我更不入此城中
  彼愿今者已满足  世尊已复降诸魔
  得证菩提无上道  成于昔日之誓愿
  丈夫为福出于世  已证无上菩提道
  怜愍一切亲族故  今者还来入此城

  尔时输头檀王。遥见世尊。以神通力。飞腾虚空。示现种种神通变化。即作是念。我忆往昔。悉达太子。舍家出家。今成大仙。有大威德。具大神通。输头檀王。作是念已。从其马车下地足步。往向佛所。输头檀王。渐欲近佛。佛复从空渐渐而下。输头檀王。至佛住所佛即从空下至本处。输头檀王。见佛头上无有天冠。剃除须发。身著袈裟。以爱子故。闷绝躄地。经于少时。方乃还稣。在地宛转。悲啼涕泣。流泪被面。时彼释种九万九千。及以内外诸眷属等。悉亦闷绝宛转于地。悲号啼哭涕泪交流。烦冤懊恼而受大苦。时彼大众。而说偈言。
  大王将众至佛边  父见世尊未共语
  王欲称子不得言  欲道比丘复不得
  王见如来沙门相  自于伞下生羞惭
  长叫口中出热气  迷闷躄地种种道
  如来默然入禅定  王见如是自忧煎
  犹如渴人从远来  遥见水已还枯竭

  尔时世尊。复作是念。此释种辈。有大我慢。贡高自在。若其以顶著地礼我。即生懈倦。作是念已。即腾虚空。去地一丈。又念我今离地若干。彼辈应当偻身作礼。而有偈说。
  佛观王辈怀我慢  飞住虚空高一丈
  怜愍自余诸人等  是故佛在空中住

  尔时输头檀王。从地而起。顶礼佛足。而说偈言。
  我今三礼真如尊  初生已复礼佛足
  昔在宫内相师记  当坐树下荫覆身
  今见行于第一行  面目清净如华开
  令我身心大欣悦  是故今还三顶礼

  尔时输头檀王。顶礼佛足。然后次第二宫眷属。头面顶礼。次有外亲诸眷属等。亦礼佛足。复有释种诸童子等。亦复顶礼。复有左右将士僚佐百官大臣。次第作礼。复有如是大姓居士。顶礼佛足。次第复有大富长者诸老宿等。亦复作礼。
  然佛世尊。深有如是微妙之法。但恐大众未生欢喜渴仰之心。未生希有奇特之意。是故未说如此法耳。
  尔时世尊。欲令时众生欢喜心信敬心故。以神通力。飞腾空里。在于东方。去地高至一多罗树。住空中已。又作种种神通变现。所谓一身分作多身。或以多身合作一身。从下横行。足不蹈地。从下上行。从上下行。石壁山障皆过无碍。入地如水。履水如地。在于虚空。结加趺坐安然不动。经行虚空犹如飞鸟。身上放烟。身下出火。如大火聚。亦如日月。有大威德。有大神通。威德炽盛。光明显赫。或时以手扪摸日月。其身长大。乃至梵天。出如是等种种神通变化之事。
  尔时世尊。作是事已。复现如是双对神通。所谓如来。于其半身。身下出烟。又于半身。身上出火。
  如来或复于其半身。身上出烟。或于半身。身下出火。
  如来或复左厢出火。右厢放烟。右厢出火。左厢出烟。
  如来又时。于其半身。身下出烟。或复半身。身上出于清凉冷水。
  如来又时。于其半身。身下出于清凉冷水。或于半身。身上出烟。
  如来或时。左厢出烟。于其右厢。出凉冷水。须臾或复右厢出烟。于其左厢。出凉冷水。
  如来又时。于半身下。出其炎火。于半身上。出凉冷水。又半身上。出其炎火。于半身下。出清冷水。又时如来。左厢出火。复于右厢。出清冷水。
  如来又时。左厢出火。于其右厢。出清冷水。或复右厢出清冷水。于其左厢。放其焰火。
  如来又时。遍身出火。于两目间。出清冷水。或于目间。出其焰火。或复遍身。放清冷水。
  如来或时。现下分身。上分不现。而说其法。或时唯现上分之身下分不现。而说其法。
  如来又时。或复入于火光三昧。于诸毛孔出种种光。所谓青色光明。黄色光明。赤色光明。白色光明。茜草色光。颇梨色光。
  如来或复乘于空中。去地高于一多罗树。而现神通。或复去地。高二多罗。或三四五。或七多罗。住于空中而现神通。所谓一身分作多身。乃至放于颇梨色光。种种神变悉皆示现。
  尔时世尊。或复从于南方出身。西方去地。高一多罗。而作种种神通变化。世尊或复西方没身。北方去地。高一多罗。住虚空中。作于种种神通变化。所谓一身分作多身。乃至放于颇梨色光。乃至一一诸方亦尔。皆乘虚空。去地高至七多罗树。俱现种种神道变化。所谓一身分作多身。乃至放于颇梨色光。
  尔时大众。见佛世尊现是神通。即于佛边。生欢喜心信敬希有如是等心。尔时世尊。见彼大众生于信敬希有心故。从空而下。在其众首。敷座而坐。为其大众。次第说法。言说法者。所谓众生长夜。在于烦恼之中。闻是语者。令生厌离。是故劝行布施持戒精进忍辱。得生善处。教行厌离欲有漏等。令出烦恼。亦复赞叹出家功德。复赞解脱有如是法。如来说此诸法之时。知其大众生欢喜心踊跃之心。柔软等心。得无外心。
  尔时世尊。亦有诸佛摄受之法。所谓苦集灭道等法。于时世尊。为彼大众。方便显说。宣通示现。时彼大众。无量百千万亿众类。即于座上。远尘离垢。无复烦恼。断诸结使。得法眼净。所有集法。悉皆灭相。得如实智。譬如清净无垢衣裳。堪入诸色。入诸色者。寻受其色。如是说已。彼时大众无量无边百千万亿诸众生类。即于座上。远尘离垢。无复烦恼。断诸结使。得法眼净。乃至一切灭相。得如实智。而彼大众。自见诸法。已得诸法。已证诸法。已入诸法。众疑已度。诸惑已灭。无复疑心。已得无畏。我生因缘。悉皆尽灭。如是知已。归依于佛。归依于法。归依于僧。受优婆塞五戒之法。输头檀王。为于爱子烦恼罗网之所覆故。遂不获果。坐世尊前。以哀愍音悲泣哽咽。而说偈言。
  汝昔首戴七宝冠  微妙庄严舍何处
  又舍髻中明净珠  露头毁形无威德
  昔日上妙迦尸服  汝亦当于何处舍
  如此粗涩粪扫衣  我所爱子云何著

  尔时世尊以偈报彼输头檀王作如是言。
  大王有国名奴师  我于彼处舍天冠
  心欲除其我慢故  又欲证彼甘露句
  为诸染色袈裟衣  故我弃彼迦尸服
  袈裟既著身体已  我证无上妙菩提

  于是输头檀王复向如来而说偈言。
  我昔在宫求百愿  愿得生子作轮王
  今见剃头手执钵  子为我说得何胜

  尔时世尊复以偈报输头檀王作是言曰。
  轮王得万心无厌  虽得命长不自在
  我心自在无边际  愿子轮王实愚痴

  尔时输头檀王复以偈颂向佛说言。
  七宝革屣汝先著  卧具柔软种种铺
  宫殿楼阁安隐居  头上罩笼白伞盖
  足相软净如莲华  沙棘砾碛云何踏

  尔时世尊复以偈报输头檀言。
  我今一切遍知尊  诸法不染如莲华
  诸有已舍无爱著  如我今者无诸恼

  尔时输头檀王复以偈颂而白佛言。
  昔在宫殿栴檀等  及以诸香凉似月
  随时用此摩汝身  摩已遍体受安隐
  今时初夏正以热  独步林薮若为行
  本在宫内微妙音  今无婇女谁娱乐

  尔时世尊以偈复报输头檀言。
  我有法池清凉水  智人所叹无忧处
  功德宝池洗浴身  不为水溺至彼岸

  输头檀王复以偈颂向佛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