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本行集经

  尔时诸臣大众之中。别有一臣。而白王言。大王当知。实有斯事。所以者何。去此不远。十由旬外。正在北方云山之下。有一种姓。称为释氏。然彼释氏。有一国界。名曰迦毗罗婆苏都。彼国土中。有一王治。名为净饭。是释种王。彼王生子。字悉达多。既释种生。姓瞿昙氏。其彼太子。初生之日。父王即便召集解相婆罗门等。遣占相之时。诸相师既占看讫。白大王言。大王当知。今此太子。具二种相。若在家者。必当成就转轮圣王。王四天下。守护大地。乃至如法治化世间。若舍王位。必定得成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名遍十方。大王当知。此必是彼太子不疑。所以者何。其人现今。剃除须发。身黄金色。著袈裟衣。舍国出家。游行到此。而说偈言。
  彼国相师说此言  不居王位定作佛
  斯决是彼释种子  出家苦行求菩提

  尔时大臣。说是语已。是时其王频头娑罗。内心思惟。如我往昔曾发誓愿。若如是者。我愿得成。时频头王。敕二臣言。卿若知者。速往彼看此出家人居停何方。在于何地。汝等验已。速报我知。然后我当自至于彼观看供养。咨受未闻。
  时彼二臣。奉王敕已。即便相共随逐菩萨所向而行。不暂舍离。
  尔时菩萨。在王舍城。乞食之时。见彼大众处处充满。内心思惟。如是方便。此诸大众。无有归依。无救无护。常为生老病死所缠。不畏不惊。不怖不恐。亦复不知求究竟道。无有导师。愚迷惛闇。没溺烦恼。痴无有智。日日灭损。染著诸阴。苦空无常。不知厌离。
  尔时菩萨。作是念已。起慈悲心。倍更增加精进勇猛。折伏其意。作是念言。我今当作一切世间归依之处。我当救护苦恼世间。当为世间。说于生老病死尽处。
  尔时菩萨。举目唯观前一犁轭。默然谛视。徐徐动步。齐整容仪。遍王舍城。次第乞食。既得食已。从王舍城。庠序而出。渐渐至彼般茶婆山。其山麓下。有一泉池。坐彼水边。正念安置。随得粗细。如法啖之。食讫敛衣。洗于手足。即便进上般荼顶头上已。向于山南观看。求觅林树。妙好枝条。蓊郁扶疏。饶诸鸟兽飞走游戏。花果泉流。择好树间。安施草铺。向于东面。端身正心。结累加趺。俨然而坐。犹如师子入孔穴中。不畏不惊。著袈裟服。其光显赫。巍巍堂堂。炽盛照曜。如日初出。而有偈说。
  彼山蓊郁饶树林  鸟兽相娱受诸乐
  身披袈裟人月者  光明炽盛如日初

  尔时菩萨。坐彼树下。如是思惟。我此处学。更无有人。无富伽罗。无众生。无寿者。无命者。无禅兜。无摩[少/兔]阇。无摩那婆。无养育者。此之五阴。一切皆空。无命无识。一切诸法。唯有假名。名众生耳。
  尔时频头娑罗王所使二臣。随逐菩萨。恒不舍离。其一臣。去菩萨不远。于前而坐。一臣速还摩伽陀国频头王边。到已长跪。而白王言。大王当知。彼出家人。从王舍城。乞饭食讫。到般荼山。乃至端身。南面而坐。如前所说。大王。今者若欲观者。宜须疾往。
  尔时频头娑罗王。闻其使人如是语已。即便装束贤善好车。坐于其上。严驾而往。向般荼婆。时频头王。既至彼山。遥见菩萨。可喜端正。心甚爱乐。乃至犹如夜空众星。如暗山头大猛火聚。如大云里出闪电光。摩伽陀王。见于菩萨在彼树下。亦复如是。见已生大希有之心。欢喜遍体。身毛皆竖。下乘徒步。诣菩萨边。到已问讯。白菩萨言。少病少恼。四大安乎。而有偈说。
  王见菩萨如帝释  身光明曜心喜欢
  问讯起居四大和  少病少恼身无患

  尔时菩萨。以微妙口和软语言。如梵天音。辩才字句。不染不著。告摩伽王。频头娑罗。慰劳问讯。作如是言。善治大王。大吉大祥。从何远来。可坐憩息。营求何事。而诣此乎。
  尔时频头娑罗王。闻于菩萨如是语已。进菩萨前。在一石上。安隐而坐。王欲度量菩萨意故。白菩萨言。仁者今若不辞疲劳。我欲咨问心内所疑。唯愿仁者。为我决断。即便问言。仁者何也。为天为龙。为梵为释。为人为神。
  尔时菩萨。以无憍慢贪欲恚心。除断一切烦恼诸刺。不谄曲语。报摩伽陀频头王言。大王当知。我非天也。非龙非梵。我是于人。大王我以求寂静故。所以出家。时摩伽王。频头娑罗。白菩萨言。仁者比丘。我今见仁。甚大欢喜。是故我今欲有发问。我为爱敬于仁者故。欲说一言。唯愿听受。所以者何。仁今壮少。正在盛年。端正无双。身体微妙。堪当嬉戏游纵之时。今者何为发如是意。行作沙门。厌离王宫。空山独坐。又仁者身。如是相貌。止可合涂赤栴檀香。不应著此袈裟之服。仁之二手。乃可指划治化世间。百味盈前。随时饮啖。岂可执器从他乞行。而说偈言。
  仁身合涂赤檀末  不应服此弊袈裟
  手指正可撝世间  岂宜从他乞食活

  时频头王。说是语已。白菩萨言。仁今若为爱敬父故。不取王位。舍出家者。我今请仁在我境界。受于五欲种种所须。当随仁意。须财与财。及诸婇女。若佐助我。我当与仁。分国半治。可居我境。受我王位。我承事仁。不令乏少。何以故。仁者沙门。身体柔软。不应住于空闲兰若。若坐草铺。在于地上。损仁者身。恐畏成病。但经少时。仁父衰败。还可自受本国王位。是故仁今若爱念我。怜愍我者。受我王位。住我境中。如其仁者。称大种姓。嫌我境狭。土地秽杂。我及群臣。诸百官等。更别为仁开拓他国。使令宽广。与仁共治。又我愿得仁者贵族。共作因缘。亲厚眷属。愿不生疑。谓为非实。而说偈言。
  仁者若称大种姓  嫌我境狭不肯停
  我共诸臣及百官  当更吞并令宽广

  时摩伽王。说是语已。更复重白于菩萨言。我于仁边。有爱敬心尊重之心。仁者今既乞食活身。但当努力发宽广意。受法受财。受五欲乐。所以者何。受此三种。在于宫中。观诸婇女。欢娱受乐。亦能令人得现世报。未来亦然。若人不受此三种法。但舍一事。彼人现世。或复未来。终不能得具足果报。设其受之。必有缺减。是故仁者。若弘广心。所以应须具足受此三种之乐。受三乐故。用年少时。端正果报。受法受财。及受诸欲。世间丈夫。受欲之时。生子继立。此是大财。是故仁者。勿令空过。
  又复仁者。如是臂髆。堪牵弓弩。莫令徒损。如斯一世。
  又复往昔顶生之王。以勇健故。王四天下及忉利宫。如是仁者。堪当此事。所以者何。我今亦为怜愍一切诸众生故。如是劝请。我亦不为自王位故。劝请仁者。我今见仁。身体端正。悲酸流泪。情怀不忍。为是倍更生希有心。所以殷勤如是苦请。仁今盛年。且行世欲。待后衰老。可行法时。乃可舍家。
  又复仁者。先祖以来。自种姓内。到年老时。乃依国法。以王化事。付其太子。或复大臣。方始舍位。出家入山。
  又复仁者。往昔诸仙。作如是说。凡年少时。先行欲事。中年求财。以自养活。至老耄时。乃可弃捐修学于法。如是乃能建立一切。又人年少。不行诸欲。不求觅财。此是身怨。亦名为贼。毁败诸根。难得摄受。
  又复仁者。假使年少。欲求法时。但为诸根。牵著五欲。至于老时。内心思惟。断绝众事。能摄诸根。心生惭愧。意得寂静。
  又复仁者。世间少年。正放逸时。不见远道。多有过失至中年时。血气渐弱。放逸已过。譬如人行度于旷野。止而叹息。言我已越此之处所。是故仁今正年少时。正放逸时。随意多少。愿且受欲。
  又复仁者。年少之时。诸根难回。仁者若欲行于法事。爱乐法者。依仁家法。祭祀诸天。因祭祀故。亦得生天。在于家内。庄严自身。金银诸宝挍饰两臂。众宝放光。犹如明灯。
  又复仁者。往昔诸王。头戴宝冠。严饰身体。常在家内。祭祀诸天。行于法行。立无遮会。或有入山。行大仙行。而求解脱。仁者今既学于彼等。顺时而行。其摩伽王。如是种种譬喻语言。方便欲将劝请菩萨。
  尔时菩萨。闻摩伽王如此语已。不怖不惊。不怪不异。犹如山王。身心不动。寂然安住。守摄诸根。不生余意。三业清净。报彼王言。而有偈说。
  摩伽陀王谏菩萨  犹诸朋友利相教
  菩萨清净三业行  如花不著水报彼

  摩伽大王。吐辞不善。此说犹如无智人语。不称天下王法之言。王若于我。有真正心。此语实诚。非深利益。亦非愍我。于我甚损。世有恶人。无有慈心。犹如富贵怯弱之人。若欲利益于世间者。应当教示如彼往昔相承来事。是名朋友。是名增长。凡人若见至于厄难。不相舍离。三业等同。是名知识。我意如是。富贵之时。谁不能作朋友知识。若人得财。依法处分。不令散失。是名知识。是人久后。能用财宝。教授之时。彼不取语。或以先业。自失于财。后不生悔。王若与我为知识。意爱敬我者。显示是事。我或叹王。或不叹王。尔时菩萨。作是语已。更复为王。说如是言。大王当知。我今求道。止为怖畏生老病死。以是义故。欲求解脱。故受此形。亲族眷属。实可爱恋。可敬难舍。流泪满面。啼泣懊恼。或为我故。舍于命者。我已弃背。来至此处。然其世间五欲之事。贪惜染著。多因不善。
  又复大王。我今实不畏彼毒蛇。亦复不畏天雷霹雳。亦复不畏于猛火炎被大风吹烧野泽者。但畏五欲境界所逼。何以故。大王当知。诸欲无常。犹如劫贼。盗诸劫德。虚空无真。犹如幻化。现于世间。观看谓实体是诳惑。世人不知。强以心著。况复正行其五欲者。尔时菩萨。即说偈言。
  五欲无常害功德  六尘相幻损众生
  世间果报本诳人  智者谁能暂停住
  愚痴天上不满意  况复人间得称心
  欲秽染著不觉知  犹如猛火然干草
  往昔顶生圣王主  降伏四域飞金轮
  复得帝释半座居  匆起贪心便堕落
  假令尽王此大地  心犹更欲摄他方
  世人嗜欲不知厌  如巨海纳诸流水

  尔时菩萨。说此语已。复更告言。大王当知。往昔有一转轮圣王。其王名曰那睺沙王。统四天下。及忉利天。化总天人。犹不知足。以是义故。还堕世间。
  又复伊罗。转轮圣王亦复如是。王四天下及忉利天。不知足故。而取命终。
  又复婆梨阿修罗王。既得王位。因共帝释。斗战不如。遂被侵夺。帝释得已。又复转为彼那睺沙转轮王夺。那睺沙王。既获得已。还复更被天帝释夺。如是天人境界。翻覆并皆无常。谁功德胜。至于彼边。若有智人。能作如是思惟观察。无常境界。变易须臾。云何可信。唯有山林居住诸仙。食诸药草根果花叶。身著树皮。或复衣诸死兽毛革。形体尪羸。唯皮骨在。欲得度脱出离世间一切诸苦。希求解脱涅槃无为。若纵五欲之所缠逼。坠堕还来。有智之人。谁乐贪此。若著五欲。如自求怨。尔时菩萨。更说偈言。
  居住山谷诸仙辈  食果饮水衣树皮
  虽复[肆-聿+累]髻身体羸  规求解脱离欲故
  彼等不能自制伏  犹被五欲之所牵
  如是无常诸欲怨  有智之人不应著

  尔时菩萨。说是语已。复更告言。大王当知。欲界之内。欲取味故。而作和合。得彼已后。而不知足。若无智者。现受诸欲。不知足故。受大苦恼。复于来世。更受其殃。是故智人。不取欲想。是以智者见有人行黑业法者。受于大苦。欲自安隐。莫作莫乐。一切诸欲。应须舍离。若有集会。即知离别。纵欲恣情。则心放逸。放逸若增。便造不善。不善成就。即堕泥犁。过去世时作大苦行。现得诸欲。得诸欲后。勤劬保持。不能守护。还当失落。
  又复大王。如是诸欲。若有智者。作是思惟。世间人天。犹如假借。既非常物。何故心贪此之天人一切果报。如草上露。如毒蛇头。如彼空林死尸骸骨。又如妇女。初胎肉抟。如梦如幻。犹如火聚。如是种种。多诸患殃。恒为一切苦恼逼迫。智人应不爱乐著心。
  又复大王。如诸论说。乃往昔时。寐梯罗城。于彼城内。有一瞽王。其王名曰提头赖吒王。虽无目。多育诸子。满一百人。并有才智。王弟别复有子五人。伯叔弟兄。足一百五。其父各没。争作国王。以欲报缘。相杀害尽。
  又复大王。如檀荼迦空旷野泽被火烧时。其頞谁那。杀诸杂类。
  又复如彼须弥山下。有阿修罗。然其兄弟。各为贪故。爱一玉女。二人相争。而自斗战。伤害俱死。
  又如世间屠脍之所。竖立诸木。悬于杂类诸畜生形。而行宰戮。诸欲如是。智者云何而心贪乐。便说偈言。
  往昔修罗两兄弟  为一玉女自相残
  骨肉怜爱染著憎  智人观知不贪欲

  菩萨又言。大王当知。或复有人。为五欲故。或欲生天。或生人间。既得生已。著五欲故。投身透水。或复赴火。如是无常。诳或境界。为五欲故。自求怨仇。何意恋乐。又说偈言。
  痴人爱欲故贫穷  系缚伤杀受诸苦
  意望此欲成众事  不觉力尽后世殃

  菩萨复言。摩伽陀王。我知五欲如是种种多诸过患。王今不可以是五欲而劝于我。我今欲行无畏道路。王若是我真好善友。应当数数劝谏于我。作如是言。仁之所发弘誓大愿。愿早成就。速离烦恼。何以故。我既不被他人趁逐。而入山林。亦复不为怨敌所驱。亦非他夺王位而走。又亦不求往昔古仙而欲还退。是故我今不取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