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经藏
- 本缘部
- 佛本行集经
佛本行集经
论议求胜是名贪 争名伏他使人耻
多言显过此大患 谄意听义成自憍
慢心嗔恚其罪增 各说是非相毁呰
应作不作不作作 二相竞故是大怨
尔时菩萨。闻是偈已。语彼仙言。实有如此。相争竞过。非道言无。但我欲寻本来相承成就之事。非故穷尽。说是语已。时彼仙人。心犹不忍。阿罗逻言。大德瞿昙。解脱道路。仁者憎乎。如此事缘。非本来也。菩萨报言。若欲求彼解脱之时。须如是求。
尔时阿罗逻仙人弟子。复作是言。沙门瞿昙。仁者离此。欲求解脱。徒损身耳。菩萨报言。人求世间无常乐故。犹尚有乏。况复欲求不还解脱。时阿罗逻仙人弟子。复更白言。仁者今既言不还来。可常行也。菩萨报言。今行之处。既是意乐。今至彼处。当复何还。阿罗逻言。莫行至彼。莫还来此。可不得乎。菩萨报言。希有此事。尊者前说。后受于有。何故复言更不还也。阿罗逻言。实然仁者。此大希有。而彼真如寂静之体。无始无终。无有边际。无初无后。不定其行。不可尽形。然无相师禅定主者之所建立。大梵天是。
菩萨复言。我今更问大仙尊者。若劫尽时。此诸大地。及以丛林。须弥山等。帝释宫殿。悉被劫火之所焚烧。尔时彼天。复在何处。是谁字谁。云何语言。功德果报。云何而住。又劫尽时。诸物皆尽。彼何不烧。
尔时罗逻。默然微笑。时阿罗逻仙人弟子。白菩萨言。仁者智慧。今既最胜。仁者可不自知过去一切诸仙得正道也。所谓尊者波罗奢罗仙人。颇罗堕仙人。阿须梨耶仙人。跋陀那仙人。迦妒婆陀那仙人。陀那达多仙人。达利多耶那仙人。般遮罗波帝仙人。阿沙陀仙人。跋摩达多仙人。那侯沙王子耶耶坻仙人。韶波梨仙人。波罗婆遮那仙人。脾提阿仙人。阇那迦仙人。阿槃低国罗低提婆仙人。阇祁沙毗耶仙人。提毗罗仙人。毗陀呵毗耶仙人。婆奴仙人。提婆耶那仙人。泥沙多那耶仙人。耶若多那仙人。尼耶薄都仙人。呵梨低仙人。跋阇罗婆睺仙人。诸如是等。一切仙人。皆入日光。而取正路。
尔时菩萨。报彼仙言。今者既云入于日光求解脱者。此义是何。我今应当礼彼诸有。我实不用如是自在。是时菩萨。作是语已。内自思惟。阿罗逻法。非是究竟。心不喜欢。时阿罗逻仙人弟子。量度既知菩萨心已。即从座起。白菩萨言。仁者今于此法已外。意欲更求胜解脱也。菩萨报言。我意愿当证如是法。无地无水。无火无风。及无虚空。无色无声。无香无味。无触无相。无安无畏。无死无病。无老无生。无有非无有。无常非无常。非语言说。无有边际。而说偈言。
本无生老病死过 并及地水火风空
湛然三世无师教 常净自然证解脱
尔时罗逻仙人。闻是语已。白菩萨言。仁者瞿昙。我今所有自证之法。以向他人宣扬显说。仁者今亦自证此法。向他人说我所解法。仁者亦解。如我今日。作此众师。仁者亦堪如是之师。瞿昙今可共我同心。我等二人。领此大众。教化显示。是时罗逻。虽名为师。但取菩萨平等行分。自以半座。分与菩萨。供养菩萨。随于菩萨意所堪须供养之具。生大欢喜。最胜最妙。心意熙怡。遍满其体。不能自胜。
尔时菩萨。如是思惟。此之法者。不能令人得至涅槃。亦复不能远离诸欲越度烦恼。不能寂定尽于诸漏而得神通。又复不能自觉觉他作沙门行。不能灭除诸恶烦恼。所以者何。行于此法。唯生非想。而作诸业。故知此法非是究竟至极之果。作是念已。即便背舍罗逻而行。而有偈言。
菩萨思惟此诸法 其心不甚大欢喜
知非究竟好出升 即背罗逻而行去
尔时罗逻仙人徒众。即共菩萨。分别相辞。作如是言。唯愿仁者。行行之处。常得吉祥。
佛本行集经答罗摩子品第二十七
尔时于此阎浮提地。复更别有一大导师。名曰罗摩。其命已终。彼徒众主。即摩长子。名曰优陀罗罗摩子。主领彼众。其优陀罗。常为彼众。说生非想非非想法。近王舍城。一阿兰若林中而住。是时菩萨。遥闻其名胜前罗逻所说之法。闻已思惟。我今应当至优陀罗罗摩子边。行于梵行。
尔时菩萨。从阿罗逻居处而出。安庠而行。渡于恒河。借问既知。即到其所。而白之言。仁者优陀。我于仁边。欲受教诲。行于梵行。时优陀罗。告菩萨言。大德瞿昙。如我所观。见于瞿昙。既是智人。堪受我法。而行梵行。若欲受法行梵行。时须顺我法清净业果。而得行报。
尔时菩萨。于优陀罗罗摩子边受法行行。求沙门法沙门事故。恭敬合掌白言。仁者未审。仁者所行之法。至何境界。为我解脱。其忧陀罗。告菩萨言。大德瞿昙。凡取于相及非相者。此是大患。大痈大疮。大痴大闇。若细思惟。即得受彼微妙有体。能作如是次第解者。此名寂定微妙最胜最上解脱。其解脱果。谓至非想非非想处。我行于此最胜妙法。其优陀罗。又复更言。于此非想非非想处。过去之世。无胜寂定。现在既无。当来亦无。此行最胜最妙最上。我行此行。
尔时菩萨。闻此法已。思惟不久。即证此法。是时菩萨。从于彼边。随口所出。闻已心信。随顺彼语。而作是念。如此之法。我亦可得。我亦可知。实语无虚。我今所可见。即能见知。即得知。复语于彼优陀罗言。非但仁者。昔父罗摩。独有信行。我今亦有如是信行。非彼独有精进正念禅定智慧。我今亦有乃至智慧。我于今者。行彼法行。学于罗摩。自证法已。为他显说。知彼法故。见彼法故。更欲求胜。
尔时菩萨。证是法已。白优陀罗罗摩子言。仁者父昔于此非想非非想处。自证知见。向他说耶。优陀罗言。大德瞿昙。我父如是菩萨报言。仁者优陀。我今已通。证知奉行。其优陀罗。白菩萨言。大德瞿昙。若其然者。仁与我父罗摩无异。大德瞿昙。仁今若知此等诸法已奉行者。可如我父罗摩仙人。领此大众。教示宣通。时优陀罗。既自修行。梵行不阙。但取菩萨同行建立菩萨。若同法智增上供养最胜供养菩萨。心生欢喜。不能自胜。
尔时菩萨。语优陀罗。作如是言。仁者此法不能究竟。解脱诸欲。灭于烦恼。寂定一心。尽诸结漏。及诸神通。成沙门行。到大涅槃。此法还回入于生死。所以者何。既生非想非非想处。报尽还回入于烦恼。作是语已。其优陀罗。白菩萨言。大德瞿昙。可不闻知。我父罗摩。虽证此法。而一切处。不觉不知。已生非想非非想故。而还来入于生死者。无有是处。不取后生。亦复不见生之处所。其优陀罗。虽得如是寂静之法奢摩他行。而不办求最上胜法。唯口称言。我父罗摩。作如是说。菩萨如是思惟。此法非是究竟。我今不应专著此法。舍优陀罗。即便背行。而有竟说。
菩萨思惟观此无 罗摩往昔虽复行
既非解脱究竟乘 即便背行而舍去
佛本行集经劝受世利品第二十八上
尔时菩萨。从优陀罗罗摩子处。辞别而行。安庠渐至向般茶婆山(隋言黄白色)。到彼山已。于山麓间。求平整处。于一树下加趺而坐。端身住心。正念不动。譬如有人。头上火燃。急疾速灭。而掷于地。是时菩萨。心求断除烦恼边际。亦复如是。尔时菩萨。内心如是思惟筹量。我于何时。当得散此大烦恼聚。我于何时。当得破此大愚痴藏。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诸众生。没在生死。复于何时。悉令解脱。如是念已。威德俨然。时彼山中。多有杂人或取草柴。拾干牛粪。或复捕猎。耕垦作田。或放牧人。及行道路。彼等诸人。遥见菩萨在般茶婆山树下坐。犹如杂宝妙金象光。见已各生希有之想。共相谓言。汝诸仁者。此非常人。从何方来。到于是处。或言此是般茶山神。或言此是般茶婆山所居仙人。或言此是何处神明。或言此是毗富罗山所护之神。或言此是耆阇崛山守护之神。或言此是大地之神。从地涌出。或复有言。此是虚空上界天子来下于此。我等如是心各怀疑。何以故。此神身体。光明炽盛。威德巍巍。遍照此山。犹如日月光明遍照。诸娑罗树。花悉开敷。此非是人人之光明。不能显现如是之事。
佛本行集经卷第二十二
佛本行集经卷第二十三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劝受世利品中
尔时菩萨。过是夜已。于晨朝时。正著衣服。从般茶山。安庠而行。至王舍城。为乞食故。观诸阴等苦空无常。欲求无余大涅槃故。视地一寻。调伏诸根。所染著处。皆悉除断。不令点污。复作是念。我今乞食。无有钵器。若我得食。于何处盛。是时菩萨。左右前后。求器未得。忽见一处有大花池。见已即语傍一人言。仁者汝可乞我此中池莲藕叶。彼人闻已。即便入池。取彼藕叶。以奉菩萨。是时菩萨。受彼藕叶。向城乞食。时王舍城。内外人民。观见菩萨如是详审。复见菩萨威神巍巍。见已各生大希有心。共相谓言。此是三目大自在天。来至于此。其中或有远行诸人。欲营事故。至于他方。彼等既见菩萨。还回向菩萨所。或复有人。欲造作事。中道既见菩萨形容。便舍其业。来向菩萨。若有坐人。见菩萨已。不觉自起。速疾来诣向菩萨所。或复有人。合十指掌。恭敬一心。向菩萨者。或复以头礼菩萨者。或复有以微妙音声白菩萨言。善来善来。时王舍城。所有人民见菩萨者。无有一人不生欢喜爱乐之心。其王舍城。或多舌人。乱言绮语。彼等诸人。在菩萨前。默然而住。随菩萨行。又王舍城。周匝四方。或男或女。丈夫妇人。欲营余者。悉舍来看。生希有心。观看菩萨。眼目不瞬。所观菩萨。支节面额。眉目肩项。手足行步。于一一处。各皆爱乐。不能更看其余处相。
尔时菩萨。盛壮少年。可喜端正。兴乐花艳。花色之时。舍宫出家。眉间毫相。宛转右旋。眉细修扬。目宽长广。威德遍满。其体光明。巍巍堂堂。普照远近。手足罗网。皆悉普缦。其二十指。善能治化一切天人。菩萨威神。世间无比。而有偈说。
菩萨行于道路上 所有一切诸看人
但睹身之一分光 见已即便生爱著
双眉细扬若初月 两目青绀似牛王
身体常放大光明 诸手足指有罗网
观者以见微妙色 众人不觉随后行
看此殊妙相庄严 各各心生大欢喜
尔时王舍守护城神。见于菩萨。有是威仪。心生惊怖。战栗不安。谓言。此是何处大神。欲来我此间坐处。
尔时菩萨。以彼无量无边人众左右围绕。或后或前。诸人观看。安庠徐步。渐渐而行。向王舍城。欲乞于食。举动俯仰。进止雍容。蹑足前趍。不迟不疾。专注平视。[僉*殳]摄诸根。臂肘佣齐。衣披整肃。擎莲荷器。其叶不萎。寂定一心。人见欢喜。最上最胜。得奢摩他柔软调和。如制伏象。无有浊秽。犹清净池。离身一寻。常光明照。如娑罗树众花开敷。若金象形从地涌出。具足圆满。诸相庄严。如夜虚空众星围绕。菩萨日月朗于世间。
时王舍城。有诸人辈。彼等皆悉生大欢喜发希有心。见菩萨行于街巷里。城内商贾估贩交关。一切自停。不复市买。若在店舍醉乱心迷。悉得醒酥。不复饮酒。各舍一切宴会音声。奔走皆来向菩萨所。或复随逐左右而观。或复在前。回顾而视。或复在后。顺菩萨行。其王舍城。无量无边。诸妇女等。或倚门侧。或立窗间。或在楼中。或居屋上。旧作生活。今悉不为。并废事缘。遥观菩萨。家家出户。各各喜欢。共相谓言。今此是谁。从何来到。是谁种族。其名字谁。如是端正。可喜行动。我等昔来。未曾得见。或复沙门。或婆罗门。相貌如是。容止异常。称叹之声。遍城内外。
尔时摩伽陀国。王舍城主。姓施尼氏。名频头娑罗。未作王时。曾乞五愿。一者愿我年少之时。早得王位。二者若得王位已后。愿我化内。有佛世尊。出现天下。三者若佛出现世时。愿我自身承事供养。四者若得承事已后。唯愿为我如应说法。五者佛若为我说法。我闻法已。愿莫谤毁。得证法已。依而奉行。
尔时频头娑罗王。在高楼上。与诸大臣。围绕而坐。遥见菩萨。为诸大众前后导从。安庠而行。入王舍城。频头娑罗。既睹菩萨。心生大疑。即从楼下。出宫门外。见菩萨身。威仪举动。端正无匹。乃至犹如夜空众星。为诸观者之所爱乐。如摩尼宝。内外光明表里洞彻。菩萨之身。亦复如是。威德炽盛。照耀巍巍。时频头王。见于菩萨如是相已。敕诸臣言。我生已来。未曾见人如是形貌。身色面目。顶额广平。皎洁分明。显赫照曜。如莲花叶在于水中。而不为水之所点著。是身威德。毛悉右旋。眉间毫相。如琉璃净。亦如白珂。亦如泡乳色炎光具如满月轮。其二足趺。蹈地千辐。步举文现。迹不差移。不怖不惊。不战不栗。智慧安静。犹如须弥。从何所来。忽然至此。汝诸臣下。应当观看。此谁种姓。谁之儿子。何国土生。名字何等。端正可喜。历此游行。
尔时彼诸大臣众等。或有说言。此是天王。或言帝释。或复有言。是大龙王。或复有言。毗摩质多阿修罗王。或复有言。此是婆梨阿修罗王。或复有言。是毗沙门护世神王。或复有言。此是日天。或言月天。或复有言。大自在天。或复有言。此是梵天。
复更别有余诸占相婆罗门言。大王当知。如我等论先后所说。此人必成转轮圣王。何以故。今此大士身体。遍满一切诸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