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经藏
- 密教部
- 佛说灌顶七万二千神王护比丘咒经
佛说灌顶七万二千神王护比丘咒经
于是禅提比丘。往彼维耶离大国之中。救治人民诸疾病者悉得除愈。百姓欢乐喜庆无极。如是渐渐国王大臣。长者居士豪姓之属。悉皆供养为起精舍。四事供养无所乏少。人民无忧毒气不行。
尔时是禅提比丘。住是国中二十九年。以佛世尊所说召龙摩诃神咒。化导人民悉皆奉受。常为四辈之所供养。乃至命终未曾休息。是禅提比丘命终已后。诸弟子辈以香樵薪。焚烧其身收取舍利起于塔庙。禅提比丘命终之后。毒气复兴疫病众多。死亡者无数无人救疗。是诸人民作是念言。忆我本昔有禅提比丘。诵说如来召龙神咒。设有病苦皆悉除愈。今已命过。我今遭诸厄难谁救我者。即便奔趣往至禅提先精舍所。往彼住处。见禅提比丘所嚼杨枝。掷地成树树下有清泉水。诸人民辈即礼拜此树。如见禅提在世无异。折此杨枝取下泉水还归到家。以杨柳枝拂除病者。以水洒诸病人辈悉得休息。身体清凉百病除愈。于是国中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四辈人民。有病苦者悉皆往彼故精舍所。取此杨枝并取泉水。浴洗病者洒散五方。诸魔恶鬼毒鬼消亡。辟除众恶万事吉祥。
贤者阿难语诸四辈言。不但禅提比丘。行是神咒有效验也。昔南天竺有一居士名曰求若先。奉持五戒守行十善。亦复诵是如来所说召龙神咒。时世饥穷。求若先居士游他国土以求衣食。渐渐游行至迦罗叶国中。往释印迦罗越舍。时是长者家门之中一百余口。为此云气毒病所罗。得病之人有死有苏。居士既到诸有病者悉得除愈。释印迦罗越。耳自得闻诸鬼神辈。更相语言我前本时。欲令此国疫气流行。病者使死不令得活。今者远方有神人居士从天竺来。口中诵习如来所说召龙灌顶微妙法术。我今当往无人之处。摄取毒气不能得行。一鬼语言何故尔乎。一鬼答言迦罗越舍车屋之中。有此神人诵习咒术。本欲行毒而今不能。不去何待。若留在此。为彼神人之所伤害。
于是以后诸鬼神辈各各惶怖。两两相牵三三相随。五五相逐驰走而去。往彼山谷无人之处。各自隐藏不现身形。于是以后毒气不行。国中人民有病苦者悉得差愈。国王流闻迦罗越舍有是神人。即便严驾车乘往到其所。到已前拜而问讯言。何来居士乃有如此微妙圣术。居士答言南天竺来。居士名何。答言求若先。王将居士往到宫中。七日七夜作倡妓乐而娱乐之。设种种美膳金银珍宝衣服数通而施与之。求若居士为王说法示教利喜。王闻法音喜踊无量。国中人民无不获福。王于是后遂与居士相将。往到竹林精舍礼拜世尊。作礼毕讫却坐一面。佛为说法。王及臣民靡不欢喜。各随本缘悉得道迹。
于是阿难又告四众。今佛世尊说是灌顶召龙神咒。不但为今维耶离也。标心乃在像法之中。千岁之末佛法欲灭魔道兴盛。当有恶王断灭三宝。使法言不通破塔灭僧五浊乱时。为是当来诸众生辈。演说此法示于未闻。普使宣传流布世间。人民受者不遭患难。众病除愈死得升天。
阿难又言诸四辈弟子。若有国土有疾厄者。横为邪神诸恶龙辈。及诸山精衔火烧人。又吐恶毒气侵陵万姓。有此灾变不吉祥时。当澡嗽口齿清净受行斋戒。不食五辛不得饮酒啖肉。当礼敬十方诸佛。悬缯幡盖请召众僧。一日七遍转是召龙大神咒经。邪气云除众善集身。解释病者热毒消除。病苦得愈得吉祥福。贤者阿难又复告言。诸四辈弟子若疾厄之日。当以香泥泥地。然十方灯散杂色华。烧众杂香兜娄婆毕力伽沉水胶香婆香安息香等。烧是香时亦能使魔隐藏不现不复害人。即得吉祥万病除愈。佛说经竟。四众人民无不欢喜。释梵诸天以好香华。供散佛上以为供养。阿难问佛言。说是语已当何名之云何奉行。佛言阿难此经名为灌顶召龙大神咒经。又名行经之人因缘本事经如法受持大众人民天龙鬼神闻经欢喜作礼奉行。
灌顶经卷第九
佛说灌顶梵天神策经卷第十
东晋天竺三藏帛尸梨蜜多罗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因沙崛山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菩萨三万人。佛为天龙八部说法。人民鬼神各随业缘得道不同。说法既竟。于是梵王从座而起。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我于众生。有微因缘多归依者。又见人民悉受苦恼。心中疑惑不能决了。今欲承佛威神之力。出梵天结愿一百偈颂以为神策。惟愿世尊许可此事。复作是言。我常见诸异道辈九十五种。各有杂术为人决疑。而今世尊正觉最上更无此法。是故启问唯愿听许。佛言梵王善哉善哉。汝能为未来五浊恶世。像法众生多诸疑惑。信邪倒见不识真正。汝既慈悲欲为说者。嘉也梵王我助汝喜。善也梵王随意演说。梵王闻佛赞叹策经欢喜踊跃。即于众中语四辈言。今我梵王承佛威神。演说卜经一百偈颂以示万姓。决了狐疑知人吉凶。今以偈颂而说卦曰。
若闻佛咒经 百魅皆消形
舍宅得安隐 县官不横生
回向无上道 梵天帝相荣
仕宦得高迁 世世获嘉名
既能有好心 不能平其本
供养不专一 功德日减损
前行已不善 改更亦不晚
今悉令吉利 禄位自然返
先身无福庆 是故堕罪中
不信于三宝 轻笑慢世雄
现世获苦恼 从此致命终
积罪如丘山 业报真无穷
若欲觅福祐 忏谢烧众香
帝释常扶助 所向皆吉祥
疫毒自消除 至终无遗殃
世世享其福 得生升天堂
恐此事不成 终为人所发
丧死非一人 哭泣弥年月
魔邪之所作 遂便从此没
若能念三宝 更得无遗秽
汝常好情性 何故生怨恶
轻笑于沙门 谓之如寄托
世世得其报 终为邪所掠
出道逢官家 恒为吏所缚
念汝少孤苦 跉竮在道门
正心相和顺 勿令他生怨
报心无亏盈 禄位加子孙
安隐无疾病 当知梵天恩
既已堕罪中 又以罪误人
殃注相结连 皆是宿世因
可共修正行 专意习精勤
保此得解脱 远离地狱身
不欲行仁义 欺诈常为先
若入江海中 逢风不得前
纵逸随流浪 风波覆其船
沉溺在水中 姓命岂得全
既有嘉善心 又有好名禄
修于诸正行 世世蒙其福
安隐而无为 亲友亦欢穆
发愿无不果 所求真应速
若欲远治生 求觅诸财宝
莫行不慈心 中路见不好
专心念于佛 疾得无上道
世世获果报 安隐寿得老
贡高作魔师 教人杀众生
业报既无穷 一到入幽冥
邪鬼不能祐 祸横百端生
可归于三宝 能拔罪苦名
一子行五逆 为汝作祸灾
劫夺人财物 离散失骨骸
当在空野中 骼露不得埋
世世不见好 地狱中徘徊
已能有好心 便宜尽其功
何为寂寞住 徒劳守于空
若必成其愿 受报亦无穷
世世所生处 常在天人中
所遇皆不好 每每不从意
此是心不净 故与如斯事
不肯悔其过 将欲求何冀
若能尽心持 禄官自然至
每见不良人 事事皆悉好
恐是罪未至 此荣非长保
一报堕地狱 出入生忧恼
世间愚劣人 意谓当至老
一身既获好 亲友亦忻忻
常见梵释众 与之为等邻
意业亦滋茂 道心亦日新
万物皆有报 岂不习精勤
遂为贼所得 剥夺失珍宝
奉法莫进退 如是致不好
从今可改更 敬崇于三宝
魔邪皆驰散 众魅不能恼
汝昔有慈悲 割口饭喂人
羸老得救命 色力具足鲜
愍念众生故 济物常在贫
寻得欢乐报 当在明年春
奉法不坚意 迷惑信魔邪
邪见杀众生 百魅皆得祠
堕罪入地狱 亿劫无出时
悔过于三宝 解脱无狐疑
汝欲居此宅 大凶不可止
子孙多零落 灾火四面起
每每见不好 牛犊悉疫死
梵天语汝实 移可安隐耳
其福何烔烔 及致于凤凰
麒麟为汝感 圣王亦来翔
难有世无双 诸天散花香
得报获其功 百事皆吉祥
造心既不清 梵天所不护
出门逢毒狼 坐自生祸故
大小互相向 昼夜怀荒怖
何不奉正真 自获安隐度
等心施于人 获报无穷已
相与种福田 减割于身已
悭吝怀贪惜 坐守财物死
布施持净戒 世世从缘起
汝有嘉福田 后便致富贵
今现人所敬 德行亦郁郁
高显而无比 众中之大师
寿命亦延长 众圣为等类
汝虽有广虑 不知念无常
作善得其福 作恶得其殃
礼拜向三宝 供养散花香
释梵相拥护 万事皆吉祥
是人福力多 每每蒙神护
所求自如意 无不安隐度
必无他险难 名闻亦流布
释梵口所说 吉祥不相误
汝有诸儿子 一子五逆恶
为汝作祸灾 恒为人所薄
撩乱生罪过 魔魅互来作
疾病不咒治 一以委汤药
师有所言说 忆在不失忘
修作诸福德 魔邪自消藏
但当礼三宝 正念魔敢当
令汝得财宝 然后亦吉祥
种恶得其殃 合家悉疾病
困者非一人 乃得虑灭性
皆是先世因 所以致危命
若能诲今身 灾邪悉流迸
汝是不吉人 故使居此间
中有邪魅鬼 恒来相流连
三魂及七魄 系缚在空山
恍惚既不定 终当堕深渊
产乳悉通利 男女皆聪明
梵天说神策 魔邪不得生
专心向正觉 礼拜无亏盈
渐渐增其福 禄位自来荣
前可寄财物 本不令生长
何忽说欺诳 过失非一两
可还此财宝 造经及形像
辄生轻慢心 必当堕罗网
五逆欺君父 谓之是长保
恐此有业报 世世生烦恼
意业所缠绵 是以不见好
子可自改心 归命无上道
我念汝一身 飘薄在军中
君主相护念 保令结始终
入阵常获胜 意勇必有功
此是梵天助 势力长无穷
为人怀弊恶 坐此危身命
五逆诬君父 恒与财利竞
诸天所不护 儿孙悉流迸
善当学忍辱 莫恣于情性
莫信于邪师 欺诳多误人
但自一心念 保离罪咎身
今虽见不好 后当生福因
子可悔众秽 正觉度苦人
汝欲货杂物 所向皆吉利
但当勤精进 财物自如意
牛马猪羊犬 长益而昌盛
疫鬼不得便 善神为汝记
虽言奉三宝 不行恭敬心
破斋毁经戒 言辄生丑音
轻慢于神明 罪报不可任
每行不善意 死入地狱深
汝家有十人 返逆无反覆
口舌相斗乱 言音难尽究
治生不获利 畜养不滋茂
怀恶终不灭 梵天所不祐
大义有此人 何为江湖间
可还入亲里 自然得高迁
今日虽未获 必当在来年
家室欢且乐 然后信梵天
汝常信罪福 及作不善事
空言畏无常 无修改更意
今者既不专 便不获吉利
梵释语汝实 慎勿生疑思
人能奉最胜 正觉第一道
但当念经戒 魔邪不能恼
众魔不能干 善神常相保
爱法如珠玉 入恶无不好
人欲奉三宝 归正却众邪
意中不理尽 魔邪悉来加
娆触作诸怪 祸至必不赊
灾耗连日生 负罪如恒沙
财物不可保 分散理无常
悭贪怀嫉妒 世世受其殃
吝惜不布施 坐守财物亡
欲避路无从 是名不吉祥
自言信道德 精进常自守
内心怀不吉 后身堕饿鬼
骂詈无本末 谓师是老叟
传语后世人 师恩不可负
勤修于人务 福禄及子孙
如是之报应 皆由宿世恩
出入常见好 流布于宗门
世世所生处 梵释相哗諠
神通有大小 勿生不信心
人亦有贵贱 宿命所延任
何故助小魔 贡高发疑音
但当平等观 子息如诜林
所求多挂碍 疾病不能愈
昼夜生忧恼 泣泪如云雨
神策度世难 梵天之所许
斋戒修法会 心求自得叙
父母行不善 子孙多死亡
最后生一儿 复为人所伤
孤独无依怙 泣涕痛心肠
渐渐不吉利 寻复遇祸殃
子有好心行 奉法悉具足
君主相护念 视之如珠玉
正念皆如此 梵释相营卫
是语皆谓可 顺从心所欲
此人勤精进 持戒又具足
三归五戒神 乃有三十六
常随共拥护 所愿无毁辱
但当修善行 死不入地狱
回邪奉正法 无不获善报
寿命亦延长 财物不虚耗
世世蒙其福 吉利自然到
色力常鲜洁 吐气亦清妙
虽欲信正觉 无有坚固本
奄忽遭祸横 心中生退转
邪师之所欺 杀生求增损
既不专一心 必不获利返
夫人怀忧恼 必有不好想
财物从此散 弃减日增长
梵天说神策 悉好无疑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