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积经

  复次无边慧。若诸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海印三昧勤修行者。见一切法同于法界。如是见时。不于法界见一切法。不于诸法见于法界。精进修习。以一切法诸界和合善巧方便。于一切法诸界和合。无所执著。亦无所动。于一切法诸界和合善巧方便。亦无执著。亦无分别。能于一法和合之中。而见一切诸法和合。能于一切诸法和合。而复见于一法和合。不于一切诸法和合而亲近于一法和合。不于一法和合之中亲近一切诸法和合。以能了知此一法故。亦能了知一切诸法。以能了知一切法故。于此一法应了知处。亦能了知。不以诸法亲近一法。于诸取蕴和合之中。悉能了知。不于取蕴种种性相。若有和合若无和合而生执著。诸菩萨摩诃萨如是行时。若有诸法以众因缘和合而生。若有诸法以众因缘和合而成。于彼诸法悉能了知。若有诸法因缘和合。以种种性相应而起。于彼诸法亦能了知亦无执著。随顺了知一切诸法施设之相。亦能了知若相无相。亦能了知诸界差别诸界种种性相差别。亦能了知以谁为因不以烦恼亲近趣向诸缘起法。亦于世间出世间法。不相违背。随顺了知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世间相印皆遍了知。以一法门而能了知一切法门。以诸法门复能了知一法之门。不以一切诸法之门。而亲近于一法之门。亦复不以一法之门。而亲近于诸法之门。如是法门悉能净治。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于此法中勤修习者。以一理趣言教之门。而能了知一切诸法性同一味。于一切法得胜无诤。如理寂静不相违背。能于大会赞说斯法。精勤修习得一切法海印三昧。如是修习。若有诤论若无诤论。皆令寂静如理而住。随顺断除憍慢放逸。于决定说善能受持。差别名言亦能觉了。法界理趣方便勤修。于诸法门善寂思念。当以何法何法相应。若不相应。能以方便于决定义住清净念。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于此法门如是住者。以少加行得一切法海印三昧。以此无量法海三昧。而发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汝观一切法  流入法界中
  诸法同法界  理趣悉平等
  复观于法界  流入诸法中
  法界同诸法  理趣亦平等
  不于法界中  观察一切法
  亦不离法界  而见于诸法
  不于诸法中  观察于法界
  亦不离诸法  而见于法界
  了知种种界  法界种种性
  一切法和合  善巧无所住
  一切时及处  种种性和合
  无住无所依  亦无有所取
  和合差别性  分别不分别
  于彼二俱无  智者平等见
  知一和合故  则知诸和合
  知诸和合故  则知一和合
  和合不和合  一性差别性
  不近不分别  无执无所著
  了知一切法  彼法无和合
  亦不念和合  无执无所著
  了知一切种  彼法施设相
  亦不念亲近  无执无所著
  业及业果报  一切悉能知
  于彼不相违  斯为精进者
  业及业作者  此二和合相
  知彼相无相  斯为精进者
  于诸界和合  诸界差别性
  知彼常平等  斯为精进者
  因果相系属  一切悉能知
  于彼诸缘法  被甲如理住
  能知出世法  于诸世间法
  无有少相违  如是平等住
  亦知世间法  于诸出世法
  亦无少相违  如是平等住
  世间所应作  一切诸相印
  随顺能观察  遍知平等住
  能以一法门  了知诸法门
  亦以诸法门  了知一法门
  不以一法门  亲近诸法门
  不以诸法门  亲近一法门
  一切法门中  平等遍清净
  于法无异相  斯为观察者
  于诸法言教  而能平等说
  常住平等性  斯为观察者
  于诸法言教  如理能知见
  便得善相应  斯为方便者
  不起于诤论  不作诤因缘
  一切不相违  斯为相应者
  常起于无诤  无诤得相应
  平等不相违  斯为智慧者
  于法理趣中  永息诸诤论
  被甲如理修  斯为勇猛者
  如是遍观察  纯一无违诤
  能于法会中  赞说无上法
  如是诸菩萨  成就一切法
  大海印三昧  斯为正念者
  如是勤修习  纯一无违诤
  息诤论相应  成就此三昧
  如理而安住  能知秘密说
  知我及我慢  断慢绝矜高
  决定言教中  成就善方便
  亦知差别名  斯为有智者
  诸法理趣中  如理勤修习
  能见诸法门  斯为见法者
  如是勤修习  能知一切法
  何法共相应  何法不相应
  一切诸法中  念业清净者
  能于决定义  而得善方便
  一切诸法中  精进思惟者
  了知一切法  乃获此三昧

  复次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于此法中勤修习者。复有能摄三昧之法。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解说。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尔时世尊。告无边慧菩萨摩诃萨言。无边慧。有诸菩萨摩诃萨法光明门。而能出生诸法理趣善巧方便。亦能出生一切法印。能入一切法印之门。于一切法所应作者能了能入。于法光明能得能说。以法光明随顺趣入诸法句门。何者名为法光明门而能出生善巧光明。谓能了知异名教门。秘密教门。异名事门。摄取事门。诸差别门。云何于彼而得了知。乃能出生三昧之门。一切法界理趣之门。入于一义。能随解了诸法光明。
  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于此甚深诸法理趣善巧方便。若现修行。若当修行。若现求者。若当求者。闻此法门。以少加行得大光明入诸法门。从此法门复起光明。以是光明随何法门。随何所行。应入应行。如其理趣。以三昧力观诸法门。于三昧门出生智慧。而能了知如实理趣三昧力故。观法门故。生智慧故。以三昧门了知法界。住善方便。能起一切法门光明。得一切法海印三昧。
  无边慧。云何法门。谓阿字印。印一切法。无明所作。行得圆满。阿字为首。无明止息。无所作故。诸菩萨摩诃萨。应入无相印门。以[橠-多+可](阿可反)字印印一切法。业异熟果。业所应作。业果和合。了知业果和合缘故。诸菩萨摩诃萨。应入无业无果。无有和合。无缘印门。以诸行印印一切法。于种种业。业所应作。起一切法智光明故。诸菩萨摩诃萨。应入一切诸行善巧印门。以[打-丁+袲](那可反)字印印一切法。以么字助。施设名言与种种法而作相应。了知[打-丁+袲]么而相助故。诸菩萨摩诃萨。应入无合无助无名印门。以无边印印一切法。一切分别而不可得。离分别故。诸菩萨摩诃萨。应入无分别印门。以无际印印一切法。际不和合。尽于际故。诸菩萨摩诃萨。应入无寻无伺无言说印门。以无种种自性之印印一切法。以一自性起作之相。断除种种自性想故。诸菩萨摩诃萨。应入种种自性印门。以欲相应和合之印印一切法。现起有为诸行圆满。离欲寂静无和合故。诸菩萨摩诃萨。应入尽欲智见无和合印门。无边慧。是为菩萨摩诃萨印门印一切法。以此印门而应入于一切法中。无边慧。复有无障碍门无和合门。诸菩萨摩诃萨应随悟入。云何无障碍门无和合门。谓虚空印印一切法。诸菩萨摩诃萨。应入无著印门。以空闲印印一切法。诸菩萨摩诃萨。应入无二印门。以寂静印印一切法。诸菩萨摩诃萨。应入止息印门。以无门印印一切法。诸菩萨摩诃萨。应入不动印门。以无处印印一切法。诸菩萨摩诃萨。应入无染印门。以性空印印一切法。诸菩萨摩诃萨。应入无得印门。以无相印印一切法。诸菩萨摩诃萨。应入善巧修习方便印门。以无愿印印一切法。诸菩萨摩诃萨。应入善寂静愿光明印门。以无贪印印一切法。诸菩萨摩诃萨。应入遍知分别如实印门。以无生印印一切法。诸菩萨摩诃萨。应入生正智见无生印门。以寂灭印印一切法。诸菩萨摩诃萨。应入离蕴印门。以尽相印印一切法。诸菩萨摩诃萨。应入生尽印门。以法界印印一切法。诸菩萨摩诃萨。应入显现法界善巧印门。以无念印印一切法。诸菩萨摩诃萨。应入实无分别平等印门。以离性印印一切法。诸菩萨摩诃萨。应入遍知一切自性印门。以涅槃印印一切法。诸菩萨摩诃萨。应入如实寂静顺灭印门。无边慧。是为诸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无障碍门。不和合门。超过一切断常见门。无边际门。前后际门。以厌离故。寂灭故。止息故。清凉故。诸菩萨摩诃萨。于此一切法印之门随学随入。以善修行此诸法门。得一切法海印三昧。此三昧者。如实相应能摄诸法善方便智。是故诸菩萨摩诃萨。于此印门。应善修习住一切法海印三昧。观一切法。而能出生无量无边大法光明。无边慧。譬如大海水乃无量而无有能测其量者。一切诸法亦复如是。终无有能测其量者。又如大海一切众流悉入其中。一切诸法入法印中。亦复如是。故名海印印一切法悉入诸法海印之中。于此印中。见一切法同于法印。又如大龙及诸龙众。诸大身众能有大海。能入大海。于彼大海以为住处。诸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而于无量百千劫中。善修诸业。乃能入此三昧印门。于彼印门以为住处。为欲证得诸佛法故。善巧圆满一切智故。成就如是诸法印门。诸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此法门时。则能修学一切法门。见诸法门在此门故。而能发起诸法光明。入于一切法海之中。是故此法名一切法海印三昧。又如大海是大珍宝积集之处。此三昧者亦复如是。是一切法及法善巧积集之处。
  无边慧。若有众生。为得无上佛之知见。于此三昧。若已求者若当求者。若现求者。彼则能求一切法海圆满智慧。以是义故。我此法印付嘱于汝。汝于末世后五十岁正法灭时。以此法印印诸众生。为此法印而印之者。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成就佛法速诣道场。转无上轮绍隆佛种。随顺住于一切智地。能于无上大般涅槃而般涅槃。令诸天人受持正法。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若欲摄取如是无量殊胜功德。于此深法。精勤爱乐而无放逸。
  复次无边慧。我念往昔过大无量阿僧祇劫。复倍是数。尔时有佛出现世间。号曰超过须弥光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劫名善住国名悦意。时彼劫中众生寿命不可限量。安隐丰饶住众善法。是故彼劫名为善住。彼佛国界广博严饰多诸美妙。见者和乐悦意。名香周流普遍。是故彼国名为悦意。时四洲中。三洲等量八万由旬。一一洲中有二万城。一一城量各十由旬。唯有阎浮一洲。广量俱胝由旬。有八万城。一一城量二十由旬。重楼表刹垣墙周匝。种种衣树。种种味树。诸杂花树。宝多罗树。而庄严之。国界安乐人民充满。其中复有最大都城周百由旬。二万园苑而围绕之。诸园苑中。澄潭溯流处处盈注。华蕊甘实一一荣茂。名香普熏闻者欣悦。鸟兽和鸣其声雅亮。尔时彼佛。住一园中为众说法。无边慧。超过须弥光王如来寿十小劫。灭度之后。正法住世满一小劫。时彼如来四会说法。一一法会。诸声闻众住学地者。各有五百俱胝那由他。诸阿罗汉及菩萨众。各有五十俱胝那由他。时彼如来有二菩萨。一名勇猛军。二名勇猛力。是二菩萨。具足神通得无生忍。前白佛言。世尊。以何等法。成就菩萨摩诃萨一切诸法海印三昧。时彼如来。以此句门广为宣说。说此法时。十千菩萨得无生忍。是二菩萨证一切法海印三昧。及证菩萨一切三昧。以证诸法海印三昧。及证菩萨诸三昧故。能于一切佛刹土中。现大神变放大光明。出妙梵音。为诸众生演说正法。而能成熟八俱胝人。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彼如来即为授记。过一百劫。皆当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百劫之中于一一劫。供养承事五百如来。于彼如来中时正法后时正法。悉能受持。为诸众生作大饶益。一一劫中一心不乱。一一生处皆受化生。一一生中不退三昧。神变说法度诸众生。过百劫已复值无边功德如来。供养亲近。善能游戏无量三昧神变解脱。是二菩萨。于彼佛所。一名离忧。二名善住。能随如来转于法轮。教化无量无数众生。令住三乘。时彼如来复为授记。我灭度后。离忧当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曰无边辩才如来。灭度之后。善住当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曰最胜光明如来。共寿一劫。刹土积集无量功德。是二菩萨。于如来前受斯决已。次第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边慧。若诸菩萨摩诃萨。为一切法海印三昧。应生爱乐起大精进不惜身命。以不放逸而修行之。
  时彼众中。复有菩萨摩诃萨。名曰慧义。即从坐起前白佛言。希有世尊。乃能为诸菩萨摩诃萨。得一切法智善巧故。及得如来一切智故。说一切法海印三昧。世尊。若得诸法海印三昧。决定当得诸法理趣善巧方便速诣道场。以此无边功德大海。而发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常见诸佛。勤修正法与僧同行。能消如来最上之供。超过声闻缘觉之地。
  尔时世尊告慧义菩萨摩诃萨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慧义。诸菩萨摩诃萨。得一切法海印三昧。则得无量殊胜功德。若住诸法海印三昧。能以诸法海印三昧善巧方便。决定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慧义。譬如须弥山王众宝所成。出于大海。量高八万四千由旬。嶷然安住最极光明。诸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以此三昧善发趣故。出于一切法藏大海。映蔽一切世间天人。无上安住最极光明。又如满月众星围绕。诸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能于一切世间天人大众之中。作大光明。慧义。汝观斯法。其谁于此不生爱乐。不起精进而为放逸。唯除下劣薄福众生。若诸众生有大智慧。而能成就此广大法。广大法者具足功德。诸善丈夫之所摄取。如我所说。若能摄此广大法财。为诸天人之所侍卫。十方诸佛诸大菩萨之所护念。尔时世尊。告无边慧菩萨摩诃萨言。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若于此法勤修学者。能为众生作大饶益。除一切疑解一切结。舍诸习气断诸随眠。超诸喜爱渡诸有海。永灭黑闇永离惊怖。速以善巧能知一切众生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