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杂藏
- 目录部
-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右出中阿含经第六十卷。与八城经同本异译。
·邪见经一卷 僧祐录中失译经(拾遗编入今附宋录)
右出中阿含经第六十卷。与见经同本异译。
·箭喻经一卷 失译 拾遗编入 今附晋录
右出中阿含经第六十卷。与箭喻经同本异译。
·普法义经一卷(一名具法行经一名普义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第一译
·广义法门经一卷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第三译(一阙)
右二经同本异译(其广义法门经初题云。是中阿中一品别译。今检中阿含大本无此一经。或恐梵文译之未尽。既云出彼且编于末。其大周藏录中编为大乘单本者误。又普法此一经或恐梵文译之未尽。既云出彼且编于末。其大周入藏录中编为大乘单本者误也。又普法义经作舍日具法行经作舍利弗。但此二字别。余文并无异也)。
从七知经下五十三经。并出中阿含中。别经异译。
·诫德香经一卷(或云戒德经) 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
右出增壹阿含经第十三卷。地主品异译。
·四人出现世间经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译(拾遗编入)
右出增壹阿含经第十八卷四意断品异译。
·波斯匿王太后崩尘土坌身经一卷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
右出增壹阿含经第十八卷四意断品异译。
·须摩提女经一卷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拾遗编入)
右出增壹阿含经第二十卷。须陀品异译(比于本经此文稍略)。
·婆罗门避死经一卷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右出增壹阿含经第二十三卷增上品异译。
·施食获五福报经一卷(一名施色力经一名福德经) 失译(今附东晋录)
右出增壹阿含经第二十四卷。善聚品异译。
·频毗娑罗王诣佛供养经一卷(亦云频婆)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
右出增壹阿含经第二十六卷等见品译(比于本经此稍文略诸录编在大乘藏中误也)。
·长者子六过出家经一卷 宋沙门释慧简译
右出增壹阿含经第二十七卷聚品异译(本经稍广)。
·鸯崛摩经一卷(或有作魔一名指髻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拾遗编入)
上三十二经三十二卷同帙。
·鸯崛髻经一卷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出增壹阿含经第三十一卷力品(此文稍广)。
·力士移山经一卷(或直云移山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四未曾有法经一卷(亦云四未有经或无法字)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右二经出增壹阿含经第三十六卷八难品异译(本是一经别译分二本经稍广此出不尽)。
·舍利弗摩诃目揵连游四衢经一卷 后汉外国三藏孟详译
右出增壹阿含经第四十一卷马王品异译(周录编在大乘重译中者误也)。
·七佛父母姓字经一卷(一名七佛姓字经) 曹魏失译
右出增壹阿含经第四十五卷不善品异译。
·放牛经一卷(或云牧牛经)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右出增壹阿含经第四十六卷放牛品异译(此文稍广)。
·缘起经一卷(亦云十二缘起经)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翻经图)
右出增壹阿含经第四十六卷放牛品异译(此于本经此文稍略周录编为大乘单本者误也)。
·十一想思念如来经一卷(或云十一思惟)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拾遗编入
右出增壹阿含经第四十八卷礼三宝品初异译(此十一相连有二经初十一事文意勘同后十一事寻之未见)。
·四泥黎经一卷(或云四大泥黎) 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拾遗编入)
右出增壹阿含经第四十八卷礼三宝品异译(本经稍广)。
·阿那邠[邱-丘+互]化七子经一卷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右出增壹阿含经第四十九卷非常品异译(本经唯有四子余意大同)。
·文爱道般泥洹经一卷 西晋河内沙门白法祖译
·佛母般泥洹经一卷 宋沙门释慧简译(拾遗编入)
右二经同本异译。出增壹阿含经第五十卷爱道般涅槃品。
·国王不犁先尼十梦经一卷 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
·舍卫国王梦见十事经一卷 僧祐录云安公失译(今附西晋录遗编入)
右二经同本异译出增壹阿含第五十卷大爱道般涅槃品。
·阿难同学经一卷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右阿难同学经首题云出增壹阿含捡其大本无此一经既云出彼且编其末)。
从诫德香经下二十四经并出增壹阿含中别经异译。
·五蕴皆空经一卷
大唐三藏义净译 新编入录
右出杂阿含经第二卷异译(此五蕴皆空经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第三十九卷中虽有此经然不例别生所以存而不废此乃律引契经非是契经从律而生也)。
·七处三观经一卷(或二卷)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右出杂阿含经中异译(此经首末有三十经初是七处三观后名积骨以初名故也其初七处三观经出第二卷后积骨经出三十四卷余者散在诸文不次第一处也)。
·圣法印经一卷(亦云直圣印经亦云慧印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右出杂阿含经第三卷异译。
·杂阿含经一卷 失译 在魏吴录
右出杂阿含经中异译(此经首末有二十七经初三经出第四卷中而先后不次七处三观经居其卷末文句大同前经此中稍广其积骨经亦在其中未详何以二经相涉余者散在广文自古群录皆云失译寻阅文句与七处三观辞理稍同似是安高所出未见实录且依旧为失译)。
·五阴譬喻经一卷(一名水沫所漂经亦云五阴喻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水沫所漂经一卷(一名河中大聚沫臂经) 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 拾遗编入
右二经同本出杂阿含经第十卷异译。
·不自守意经一卷(或无意字)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右出杂阿含经第十一卷异译。
·满愿子经一卷 晋代失译(今附东晋录拾遗编入)
右出杂阿含经第十三卷异译。
·转法轮经一卷(或云轮转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三转法轮经一卷
大唐三藏义净译(新编入录)
右二经同本出杂阿含经第十五卷异译(此三转法轮经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第十九卷中虽有此经然不例别生所以存而不废此乃律引契经与其本经后同前异未详所以)。
·八正道经一卷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右出杂阿含经第二十八卷异译。
·难提释经一卷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
右出杂阿含经第三十卷异译(大本有二经此中合为一其文稍广旧录在单本中今编于此)。
·马有三相经一卷(亦云善有三相) 后汉西域三藏支曜译
·马有八态譬人经一卷(亦直云有八态) 后汉西域三藏支曜译
右二经并出杂阿含经第三十三卷异译。
·相应相可经一卷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拾遗编入)
右出前单卷杂阿含经中异译。
·治禅病秘要经一卷(或云法无经字或二卷)宋居士沮渠京声译(右一经初首题云尊者舍利弗所问出杂阿含经阿练若杂事中今寻杂含大本无此等文或恐梵经译之未尽既云出彼且编于末然寻文理与大乘经微有相涉旧编在集传中恐将乖僻也)
上三十一经三十一卷同帙 从五蕴皆空经下一十六经并出杂阿含中经异译。
·摩邓女经一卷(一名阿难为蛊道女惑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第一译
·摩邓女解形中六事经一卷 失译(今附东晋录) 第五译
·摩邓伽经三卷(或二卷) 吴天竺沙门竺律炎共支谦译 出法上录 第三译
·舍头谏经一卷(一名大子二十八宿经一名虎耳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第四译
右四经同本异译(前之一经但是后经一品前后五译一译阙本)。
·鬼问目连经一卷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第一译)
·杂藏经一卷(与前后经文理稍别) 东晋平阳沙门释法显译(第二译)
·饿鬼报应经一卷(一名目连说地狱饿鬼因缘经) 失译(今附东晋录第三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前后四译一译阙本)。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一卷(或名阿难问事经亦云事佛吉凶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第一译
·慢法经一卷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拾遗编入) 第二译
·阿难分别经一卷 乞伏秦沙门释圣坚译 第三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其慢法经新为重译前后四译一译阙本)。
·五母子经一卷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第一译
·沙弥罗经一卷(僧祐录云安公关中异译在三秦录)
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其沙弥罗经大周录云昙无谶译长房录今捡寻录中无周录误也)。
·玉耶女经一卷(或云玉玡经) 僧祐录云安公失译经 今附西晋录初出 拾遗编入
·玉耶经一卷(一名长者诣佛说子妇无敬经)
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
第二译
·阿遬达经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第三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
·修行本起经二卷(一名宿行本起)
后汉西域沙门竺大力共康孟详译
第二译
上十六经十九卷同帙。
·太子瑞应本起经二卷(亦名本起瑞应亦直云瑞本起)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第四译
·过去现在因果经四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第六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前之二经文略不备前后六译三译阙本)。
·法海经一卷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拾遗编入) 第二译
·海八德经一卷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出法上录(拾遗编入) 第三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后汉三译一译阙本)。
·四十二章经一卷 后汉天竺沙门迦叶摩腾共竺法护译(第一译两译一阙)
·奈女耆域因缘经一卷(或无因缘字或直云奈女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第一译 两译一阙
·罪业报应教化地狱经一卷(或云地狱报应经)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第一译 两译一阙
·龙王兄弟经一卷(一名难陀龙王经一名降龙王经) 优婆塞支谦译 第一译 两译一阙
·长者音悦经一卷(或云长者音悦不兰迦叶经)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第一译 两译一阙
上九经十三卷同帙(其长者音悦经周录之中编在大乘藏内今寻文理移之于此)。
·禅秘要经三卷(或云禅秘要法或四卷)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第二译 三译二阙(右此禅秘要经古旧群录之中皆编之传内今捡此经首末三分极以分明上下经文多明禅观于观佛观等明忏灭重罪事然与大乘微有相涉既非制撰故移于此又群录中更有禅要经五卷云是宋代三藏昙摩蜜多所译文甚交错不可流行如删繁录中广述)
·七女经一卷(一名七女本经)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第一译三译二阙)
·八师经一卷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第一译(两译一阙)
·越难经一卷(一名日难长者经一名难经) 西晋清信士聂承远译 第一译 三译二阙
·所欲致患经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第一译(二译一阙)
·阿阇世王问五逆经一卷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 拾遗编入
第二译 两译一阙
·五苦章句经一卷(一名五道章句经)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 第一译 两译一阙
·坚意经一卷(一名坚心正意经一名坚心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第一译
·净饭王涅槃经一卷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第二译两译一阙)
·得道梯邓锡杖经一卷(亦直云锡杖经失译今附东晋录右此锡杖经大周录云出杂譬喻经今大本既无难为定准且编于此)
·贫穷老翁经一卷(一名贫老经) 宋沙门释慧简译(第二译两译一阙)
·三摩竭经一卷(一名怒和檀王经一名难国王经) 吴天竺沙门竺律炎译 第一译 两译一阙(右此三摩竭经大周经录云出增一阿含经捡彼中无且编于此)
·蓱沙王五愿经一卷(一名弗沙迦王经)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第一译 二译一阙(右此萍沙王五愿经大周等录皆云出中阿含捡彼文无且编于此)
·琉璃王经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第二译 两译一阙(右此琉璃王经大周等录云此增一阿含其增三十六中虽有琉璃王缘起文意全异故编于此)
上十五经七十卷同帙。
·生经五卷(有五十经或四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第一译(两译一阙)
·义足经二卷(有一十六经)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第一译(两译一阙)
上二经七卷同帙(合从四十二章经下二十二经虽重译今见流行但有一本余并零落寻求不获)。
小乘经单译
八十七部二百二十四卷一十七帙
·正法念处经七十卷 七帙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右此正法念经大周录中编为重译云与善时鹅王经同本异译者误也其善时鹅王经从此经抄出彼是别生此为单本)
·佛本行集经六十卷 六帙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右此佛本行经大周录中编为大乘重译云与七卷本行经同本异译者误也彼是偈赞与此悬殊诸录或在大乘经中或编集传之内恐将乖僻今移编此)
·本事经七卷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出内典录
·兴起行经二卷(亦名严诫宿缘题云出杂藏) 后汉外国三藏康孟详译(右此兴起行经大周录云经为重译云与木枪刺脚因缘经同本异译者误也比寻经本总有十缘其木枪脚经即十缘之一缘也钞出别行如观世音等类既非再翻故为单本)
·业报差别经一卷 隋洋川郡字瞿昙法智译
上三经十卷同帙(其业报差别经大周录云与罪福报应经同本异译者非也寻其文句义旨悬殊差别异也故为单本)。
·大安般守意经二卷(亦直云大安般经安公云小安般或一卷)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右大周等录更有大安般经一卷亦云安世高译勘其文句即是安般守意经上卷文既全同故不重载)
·阴持入经二卷(或作除字误也或一卷) 后汉三藏安世高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