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大般涅槃经后译荼毗分二卷(亦名阇维分亦名后分)大唐(南海波凌国沙门若那跛陀罗共唐国沙门会宁于彼国共译出大周录单本)
  右一经是前大般涅槃经之余。憍陈如品之末。兼说灭度已后焚烧等事(义净三藏求法传云。益府城都沙门会宁麟德年中往游天竺。到南海波凌国。遂与彼国三藏沙门若那跋陀罗。唐云智贤。于阿笈摩经抄出如来涅槃焚烧之事。非大乘涅槃经也。遣使寄来方之天竺。今寻此经与长阿含初分游行经少分相似。而不全同。经中复言法身常在。常乐我净。佛菩萨境界非二乘所知。与大涅槃义理相涉。经初复题陈如品末文势相接且编于此。诸博识知。详而定之)。
  ·大般泥洹经六卷或十卷
    东晋平阳沙门释法显共觉贤译
  第四译
  右一经是大般涅槃经之前分。尽大众问品同本异译。
  (兼茶毗分前后七译四译阙本)。
  上二经八卷同帙。
  ·方等般涅槃经二卷(亦名大般泥洹经或三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第一译
  ·四童子三昧经三卷(或直名四童子经)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按群录中又有哀泣经二卷或二卷云与方等泥洹同本异译亦不述其翻译所由寻其文句即是方等泥洹更无有异其方等泥洹初品名为哀泣但取此品题目以作经名比于方等泥洹仍阙三品余并无别既是繁重删之不录)。
  ·大悲经五卷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共法智译
  单本
  上三经十卷同帙(方等般泥洹等三经涅槃支流)。

  五大部外诸重译经

  (三百七十三部五百八十八卷五十一帙)。
  ·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一名神通游戏)
    大唐中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出大周录
  第四译
  ·普曜经八卷(一名方等本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第二译四译二阙
  右二经同本异译(其大庄严经问录编为单译或有以普曜经入小乘藏者二俱误也)。
  上二经二十卷二帙。
  ·法华三昧经
  一卷
  法华支流
    宋京州沙门释智严译
  单本
  ·无量义经
  一卷
  法华前说
    萧齐天竺沙门昙摩伽陀耶舍译
  第二译
  两译一阙
  ·萨昙分陀利经一卷(是异出法华宝塔天授二品各少分僧祐录云安公录中大译今附西晋录拾遗编入)
  ·妙法莲华经八卷(二十八品或七卷)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第五译
  右上四经(此妙法莲华经第五卷初提婆达多品萧梁武帝时外国三藏摩提共扬都僧正沙门法献于瓦官寺译其经梵本是法献于于阗将来其第八卷初普门品中重诵偈周武帝时北天竺三藏阇那崛多于益州龙渊寺译秦本并阙后续编入又第八卷中药王菩萨等咒六首大唐三藏玄奘重译在音义中此不别出)。
  ·成就妙法莲华经王瑜伽观智仪轨一卷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
   贞元新入目录
  上五经十二卷同一帙。
  ·正法华经十卷(或云方等正法华或七卷一帙)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第三译
  ·妙法莲华经七卷(二十七品或八卷)
    隋天竺三藏崛多笈多二法师添品译
  出经前序及内典录
  右二经同本异译(其添品序略云。正法法护翻。妙法什译。捡验二本文皆有阙。护所阙者普门品偈也。什所阙者药草喻品之半富楼那及法师二品之初提婆达多品。普门偈也什移嘱累在药王之前。二本陀罗尼并置普门之后。其间异同言不能极。窃是提婆达多品及普门品偈先贤续出补阙流行。余景仰道风。宪章成范。大隋仁寿元年辛酉之岁。因普曜寺沙门上行所请。遂共崛多笈多二法师于大兴善寺重勘天竺多罗叶本富楼那及法师等二品之初勘本犹阙药草喻品。更益其半提婆达多通人塔品陀罗尼次神力之后嘱累结其终字句差互颇亦改正。傥有披寻。幸勿疑惑。兼此添品。总成六译。三在三阙)。
  ·维摩诘所说经二卷(一名不可思议解脱或云维摩诘经)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第六译
  上二经十卷同帙。
  ·维摩诘经二卷(或三卷)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第二译
  ·说无垢称经六卷
    大唐三藏玄奘译
  出内典录 第七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前后七译四译阙本)。
  ·大方等顶王经一卷(一名维摩诘子问经亦名善思童子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第一译
  ·大乘顶王经一卷(亦名维摩儿经)
    梁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
  第二译
  上四经十卷同帙。
  ·善思童子经二卷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第四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其善思童子经周录在单本中误也前后四译第二本阙)。
  ·大悲分陀利经八卷(亦名大悲今附秦录)
  第二译失译
  上二经十卷同帙。
  ·悲华经十卷(一帙)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于姑臧译
  第四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前后四译两译阙本)。
  ·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一帙)
    大唐天后代三藏义净译
  新编入录
  第五译
  ·金光明经八卷(二十四品)
    隋大兴善寺沙门宝贵 合出
  当第四本
  右二经同本异译(其序略云。而金光明见有三本。初在梁世有昙无忏译为四卷止十八品。其大周世阇那崛多译为五卷成二十品。后梁世真谛三藏于建康译三身分别业障灭陀罗尼最静地依空满愿等四品足前出没为二十四品。宝贵每叹此经秘奥。后分如何竟无嘱累。旧虽三译本疑未周。长想梵文愿言逢遇。大隋十七年法席小间。因劝请北天竺揵达国三藏法师。此云志德。重寻后本果有嘱累品。复得银主陀罗尼品。在京大兴善寺即为翻译。并前先出合廿四品。写为八卷。学士成都费长房笔受。通梵沙门日严寺释彦琮校练。撰录者曰。此合部经文义备足。其无谶四卷。真译七卷。崛多五卷。并皆有阙。故此三经无繁重载。谨按长房等录。周武帝代天竺三藏耶舍崛多译出一本名金光明经更广寿量大辨陀罗尼经五卷成部。今详此名乃非全译。但于无谶四卷经中续演二品。其寿量品更续其文。大辨品中更广咒法。余品之中亦有续者。故云更广寿量大辨陀罗尼经。故六卷合经序云寿量大辨又补其阙。以此证知。但是续阙。非是别翻。又经序阇那崛多译为五卷。房等诸录乃云耶舍崛多者此二三藏乃是同师。当时共翻互载皆得其合部经有六卷与此八卷明同异者。其六卷经一品颠倒。比校新经八卷者。是又二经嘱累文意全别。六卷嘱累乃与法华嘱累大况相似。未详所以。今勘八卷之者。亦乃与新经苻同。二本少殊。不可双载。故存八卷为正。编之入藏。后寻览者。幸无惑焉。兼此合经总成五译。两本在藏。三本入删繁录)。
  ·纯真陀罗所问经二卷(或三卷)
    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谶译
  第一译
  上二经十卷同帙。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四卷(亦名说不可思议品)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二卷(亦名佛升忉利天品经或三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道神足无极变化经四卷(一名道神足经或二卷或三卷)
    西晋安息三藏安法钦译
  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上三经十卷同帙。
  ·宝雨经十卷(一帙)
    大唐天后代南印度三藏达摩流支等译
  出周录 第三译
  ·宝云经七卷
    梁扶南三藏曼陀罗仙共僧迦婆罗译
  第一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新旧三译第二本阙)。
  ·阿惟越致遮经三卷(或无遮字或四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第一译
  上二经十卷同帙。
  ·不退转法轮经四卷
    僧祐录云安公凉土异经在北凉译
  第二译
  ·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四卷(或六卷)
    宋凉州沙门智严共宝云译
  第三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其阿惟越致遮周录在单本误也)。
  ·不必定入定入印经一卷(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出序记第一译右经初序记云魏兴和四年岁次降娄月建在戌朔次甲子壬午之日瞿昙流支沙门昙林于尚书令仪同三司高公第译九千一百九十三字诸录皆云菩提留支译者误也今依序记为正)
  ·入定不定印经一卷
    大唐天后代三藏义净译
  新编入录 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其旧译经周录为单本新勘重译)。
  上四经十卷同帙。
  ·等集众德三昧经三卷(或二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第一译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三卷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出真寂寺录 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前后三译一译本阙)。
  ·持心梵天经四卷(一名庄严佛法经又名等御诸法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或六卷七十品)
  第一译
  上三经十卷同帙(姚秦释僧睿思益序云恭明前译颇丽其辞而迷其旨今按群录吴时月支国优婆塞支谦字恭明翻译众经而无思益同本之者其持心经与思益同乃是西晋竺法护译睿云恭明先译失旨者误)。
  ·思益梵天所问经四卷(或直云思益经祐云思益义经)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第二译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二卷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第二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其胜思惟经有释论四卷)。
  上二经六卷同帙。
  ·持人菩萨经四卷(有加所问二字或三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第一译
  ·持世经四卷(一名法印经或三卷)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第三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前后三译第二本阙)。
  ·济诸方等学经一卷(或无学字)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第一译
  ·大乘方广总持经一卷(或无乘字)
    隋天竺三藏毗尼多流支译
  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周录为单本新勘为重译)。
  上四经十卷同帙。
  ·文殊师利现宝藏经三卷(或直云宝藏经或二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第一译
  ·大方广宝箧经二卷(或三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第四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前后四译两译阙本)。
  ·宝箧经一卷(经内题云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 诏译
  贞元新入目录
  ·大乘同性经二卷(亦名一切佛行入智毗卢遮那藏说经或四卷)
    周宇文代天竺三藏阇那耶舍译
  出大周录
  第二译
  ·证契大乘经二卷(亦名入一切佛境智毗卢遮那藏)
    大唐中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出大周录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上五经十卷同帙。
  ·深密解脱经五卷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全本初译
  ·解深密经五卷
    大唐三藏玄奘译
  出内典录
  全本再译
  上二经十卷同帙。
  ·解节经一卷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右一经是解深密经初五品异译 出第一卷。
  ·相续解脱地波罗蜜了义经一卷(亦名解脱了义经亦名相续解脱经)
    宋天竺三藏求罗陀罗译
  右一经是解深密经后二品异译 出四五二卷。
  右四经同本异译(二是全本二是抄译)。
  ·缘生初胜分法本经二卷
    隋天竺三藏达摩笈多译
  出内典录
  第一译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二卷
    大唐三藏玄奘译
  出内典录
  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第二译
  上五经十卷同帙。
  ·入楞伽经十卷(一帙)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第三译
  ·大乘入楞伽经七卷
    大唐天后代于阗三藏实叉难陀译
  新编入录
  第四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新旧四译一译阙)。
  ·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三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多罗译
  第四译
  上二经十卷同帙。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十卷(一帙或七卷或八卷)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第三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大方等大云经六卷(亦名大方等无相经或四卷或五卷)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第二译
  ·大云请雨经一卷(内题云大云经请雨品第六十四)
    周宇文代天竺三藏阇那耶舍等译
  第一译
  ·大云轮请雨经二卷
    隋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第二译
  ·大方等大云请雨经一卷(内题云大方等大云经请雨云第六十四)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出内典录
   第二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
  ·大云请雨经二卷(经内题云大云轮请雨经)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 诏译
   贞元新入目录
  上五经十二卷同帙。
  ·诸法无行经二卷(或一卷)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第一译
  ·诸法本无经三卷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第三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前后二译一译阙本)。
  ·无极宝三昧经一卷(或直云无极宝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第一译
  ·宝如来三昧经二卷(一名无极宝三昧经或一卷)
    东晋西域三藏只多蜜译
  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慧印三昧经一卷(一名宝田慧印三昧佛经)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第一译
  ·如来智印经一卷(一名诸佛法身僧祐录中失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