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译经图纪

  ·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
  ·观佛三昧经(八卷)。
  ·过去因果经(四卷)
  ·新无量寿经(二卷)。
  ·达摩多罗禅经(二卷)。
  ·大方等如来藏经(一卷)。
  ·文殊师利发愿偈经(一卷)。
  ·出生无量门持经(一卷)。
  ·本业经(一卷)。
  ·新微密持经(一卷)。
  ·净六波罗蜜经(一卷)。
  ·菩萨十住经(一卷)。
  ·僧祇律(四十卷)
  ·僧祇大比丘戒本(一卷)
  ·方便心论(一卷)。总一十五部合一百二十五卷。并究其幽旨妙尽文意。沙门法业慧义慧严等笔受。
  沙门昙摩卑。晋云法爱。以晋安帝隆安四年岁次庚子。于杨都尚书令王法度精舍。沙门僧遵等二十余德。请昙摩卑。译
  ·杂门律事(二卷)。
  沙门卑摩罗叉。此云无垢眼。罽宾国人。澄静有志。履道苦节。为人青眼。世号青目律师。先在龟兹弘阐律藏。四方学徒竞往师之。鸠摩罗什亦预在徒。于是杖锡流沙冒险东入。以姚秦弘始八年既达关中。什仍师礼。罗什去世以晋安帝义熙年中。乃适寿春止石涧寺盛阐毗尼译
  ·十诵律(六十一卷)。经数年后乃之江陵于辛寺夏坐开讲十诵译。
  ·毗尼诵(三卷)
  ·杂问律事(二卷)。二部合五卷道场慧观笔受。
  沙门法显。姓龚。平阳武阳人也。三岁出家笃孝忠贞。及受大戒志行明敏仪轨整肃常慨经律舛阙誓志寻求。以晋安帝隆安三年岁次己亥。历游印度敬奉灵迹。学梵书语研究奥旨手抄梵文。以晋义熙元年岁次乙巳。泛海而还达到杨都。于道场寺译
  ·大般泥洹经(六卷)。
  ·方等般泥洹经(二卷)。
  ·杂藏经(一卷)。
  ·僧祇尼戒本(一卷)。
  ·杂阿毗昙心论(一十三卷)。合五部二十三卷。
  沙门只蜜多。西域人。识性通敏聪达宏远。志存弘化无惮远游。爰于晋世译
  ·璎珞经(十二卷)。
  ·维摩诘经(四卷)。
  ·禅经(四卷)。
  ·大智度经(四卷)。
  ·如幻三昧经(二卷)。
  ·阿术达经(一卷)。
  ·无所希望经(一卷)。
  ·普贤观经(一卷)。
  ·无极宝三昧经(一卷)。
  ·五盖疑结失行经(一卷)。
  ·所欲致患经(一卷)。
  ·如来独证自誓三昧经(一卷)。
  ·法没尽经(一卷)。
  ·菩萨正斋经(一卷)。
  ·照明三昧经(一卷)。
  ·分卫经(一卷)。
  ·威革长者六向拜经(一卷)。
  ·菩萨十住经(一卷)。
  ·魔调王经(一卷)。
  ·指鬘经(一卷)。
  ·浮光经(一卷)。
  ·弥勒所问本愿经(一卷)。
  ·十地经(一卷)。
  ·宝女施经(一卷)。
  ·普门品经(一卷)。总二十五部。合四十六卷。
  居士竺难提。此言喜。西域人。志道无倦履远能安。解悟幽旨言通晋俗。以晋恭帝元熙元年岁次己未。爰暨宋世译
  ·大乘方便经(二卷)。
  ·请观世音消伏毒害陀罗尼经(一卷)。
  ·威革长者六向拜经(一卷)。
  沙门竺法力。西域人。业行清高。智道崇峙。善通方语妙称经微。以晋恭帝元熙元年岁次己未二月。译
  ·无量寿至真等正觉经一部(一卷)。
  沙门释嵩公。或云高公。赵录及始兴录并云晋末沙门释嵩公。出
  ·迦叶结集戒经(一卷)。
  ·萍沙王五愿经(一卷)。
  ·日难经(一卷)。三部合三卷。
  沙门释退公。出经一卷。始兴录云晋末。
  ·出迦叶戒经(一卷)。
  沙门释法勇。赵录云。于晋末出。
  ·佛开解梵志阿颰经(一卷)。
  失译人名。经五十二部合五十六卷。僧祐三藏集记及费长房三宝录。并云。是晋代失译源经。谓
  ·遗教三昧经(二卷)。
  ·未曾有因缘经(二卷)。
  ·阿那含经(二卷)。
  ·那先经(二卷)。
  ·观无量寿佛经(一卷)。
  ·三世三千佛名经(一卷)。
  ·千佛因缘经(一卷)。
  ·五十三佛名经(一卷)。
  ·八部佛名经(一卷)
  ·十方佛名经(一卷)。
  ·贤劫千佛名经(一卷)。
  ·称杨百七十佛名经(一卷)。
  ·南方佛名经(一卷)。
  ·灭罪得福佛名经(一卷)。
  ·比丘诸禁律经(一卷)。
  ·摩诃僧祇律比丘要集(一卷)。
  ·优波离问佛经(一卷)。
  ·沙弥威仪经(一卷)。
  ·比丘尼十戒经(一卷)。
  ·受十善戒经(一卷)。
  ·沙弥尼戒经(一卷)。
  ·贤者五福经(一卷)。
  ·贤者五戒经(一卷)。
  ·优婆塞五戒经(一卷)。
  ·优婆塞威仪经(一卷)。
  ·波若得经(一卷)。
  ·观世楼炭经(一卷)。
  ·本行六波罗蜜经(一卷)。
  ·定意三昧经(一卷)。
  ·般舟三昧念佛章经(一卷)。
  ·庾伽三磨斯经(一卷)。
  ·禅定方便次第法经(一卷)。
  ·禅要呵欲经(一卷)。
  ·七万二千神王护比丘咒经(一卷)。
  ·十二万神王护比丘尼咒经(一卷)。
  ·三归五戒带佩护身咒经(一卷)。
  ·百结神王护身咒经(一卷)。
  ·宫宅神王守镇左右咒经(一卷)。
  ·冢墓因缘四方神咒经(一卷)。
  ·伏魔封印大神咒经(一卷)。
  ·摩尼罗亶大神咒经(一卷)。
  ·召五方龙王摄疫毒神咒经(一卷)。
  ·梵天神策经(一卷)。
  ·普广经(一卷)。
  ·七佛所结麻油述咒经(一卷)。
  ·七佛神咒陀罗尼章句经(一卷)。
  ·摩罗亶神咒按摩经(一卷)。
  ·五龙咒毒经(一卷)。
  ·龋齿咒经(一卷)。
  ·七佛安宅神咒经(一卷)。
  ·安宅咒经(一卷)。
  ·三归五戒神王名经(一卷)。

  古今译经图纪卷第二


  古今译经图纪卷第三

    大唐翻经沙门释靖迈撰
  秦符氏都长安
  沙门昙摩特。此言法海。西域人。善持律藏妙入契经。以符秦建元三年岁次辛未。共竺佛念于长安译
  ·十诵比丘戒本(一卷)
  ·授尼二岁坛文(一卷)。凡二部(合二卷)惠泽笔受。
  沙门释惠常。戒轨严峻慧善毗尼。共昙摩特竺佛念等。以符秦建元四年岁次壬申。于长安译
  ·比丘尼大戒(一卷)。
  沙门鸠摩罗佛提。此言童觉。西域人。以符秦建元五年至七年岁次乙亥。共竺佛念佛护等。于长安安邺寺译
  ·四阿含暮抄经一部(二卷)沙门僧导昙究僧睿等笔受。
  沙门僧伽跋澄。此云众现。罽宾国人。毅然有渊懿之量。历寻名师备集三藏博览众经。暗诵毗婆沙贯其妙旨。浪志游方观风弘化。以符秦建元十七年岁次乙酉来入关中。共释道安等。译
  ·杂阿毗昙婆沙论一部(一十四卷)。
  ·尊者婆须蜜所集论一部(十卷)。
  ·僧伽罗刹集经(三卷)合三部二十七卷。至建元二十一年岁次己丑讫。佛图罗察传语。沙门敏智及黄门郎赵文业笔受。
  沙门昙摩蜱。此言法爱。印度人。器宇明敏志好弘诱。以符秦建元十八年岁次丙戌。与竺佛念共于长安译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抄一部(五卷)。
  沙门昙摩难提。此言法喜。兜佉勒国人。龆年离俗。聪慧夙成。研讽经典以专精致业。遍观三藏暗诵阿含。博识洽闻靡所不综。外国远近咸共推伏。少而观方遍涉诸国。常以弘化为务。以符秦建元年中达于长安。坚先闻提誉深见礼接。以建元二十年岁次戊子。坚遣道安集义学僧。请难提译
  ·中阿含经(五十九卷)。
  ·增壹阿含经(五十一卷)
  ·阿育王太子法益坏目因缘经(一卷)。
  ·僧伽罗刹集经(三卷)。
  ·三法度经(二卷)。总五部合一百一十四卷。沙门竺佛念度语慧嵩笔受。
  秦姚氏都常安
  沙门竺佛念凉州人。弱年离俗。志业清高外和内朗。通鉴明敏综习群经尤工苍雅。家世西河洞晓方语。梵秦音义莫不博洽。符秦建元年与跋澄等同入长安。为等度语。于符姚二代为译人之宗。然念自符秦建元十年岁次戊寅。讫至姚秦译
  ·出耀论(二十卷)
  ·菩萨璎珞经(一十二卷)。
  ·十住断结经(一十一卷)。
  ·鼻柰耶经(十卷)。
  ·十地断结经(十卷)。
  ·菩萨处胎经(五卷)。
  ·大方等无相经(五卷)。
  ·持人菩萨经(三卷)。
  ·菩萨普处经(三卷)。
  ·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
  ·王子法益坏目因缘经(一卷)。
  ·中阴经(二卷)。
  ·十诵比丘尼戒所出本末(一卷)总一十三部合八十二卷。
  沙门昙摩耶舍。此言法称。罽宾国人。少而好学长而弥笃。神爽高雅该览经律。陶思八禅游心七觉。明悟出群幽鉴物表。欲苦节求果。天神悟云。何不观方弘化而独守小善。于是历游诸国。遂以旷济为怀。常有圣僧或五或三。执锡自空诣法称谈话。以晋安帝隆安年中达于广州。于白沙寺为清信女张普明译
  ·差摩经(一卷)。又以姚秦弘始九年岁次丙午至十六年岁次癸丑。于长安译
  ·舍利弗阿毗昙一部(二十二卷)。秦太子泓亲管理味沙门释道摽制序凡二部二十三卷。
  沙门鸠摩罗什婆。此言童寿。本印度人。父以聪敏见称。龟兹王闻以女妻之。而生于什。什居胎日母增辩慧。七岁出家日诵千偈。义旨亦通。至年九岁与外道论义。辩挫其邪锋。咸皆愧伏。年十二有阿罗汉奇之。谓其母曰。常守护之。若年三十五不破戒者。当大兴佛法度无数人。又习五明论四韦陀典。阴阳星算必穷其妙。后转习大乘数破外道。远近诸国咸谓神异。母生什后亦即出家。聪拔众尼得第三果。什既受具母谓之曰。方等深教应大阐秦都。于汝自身无利如何。什曰。菩萨之行利物亡躯。大化必行炉镬无恨。从此已后广诵大乘洞其秘奥。西域诸王请什讲说。必长跪座侧命什蹋而登焉。符坚建元九年岁在丁丑。太史奏云。有星现外国。当有大德智人入辅中国。坚曰。朕闻西有罗什襄阳有道安将非此耶。后果遣将军吕光等率兵七万西伐龟兹。光与什同来。什在道数言应变光尽用之。光于是即据西凉亦请什留。至姚秦弘始三年。兴灭乃召方入长安。秦主兴厚加礼之。延入西明阁及逍遥园别馆安置。敕僧[契-大+石]等八百沙门咨受什旨。兴卑万乘之心尊三宝之教。于草堂寺共三千僧。手执旧经而参定之。莫不精究洞其深旨。时有僧睿兴甚嘉焉。什所译经睿并参正。什以姚秦弘始四年岁次辛丑。起译
  ·大品经(二十七卷)。
  ·大集经(二十四卷)。
  ·放光般若经(二十卷)。
  ·小品经(十卷)。
  ·华首经(十三卷)。
  ·检诸罪福经(十卷)。
  ·妙法莲华经(七卷)。
  ·贤劫经(七卷)。
  ·十住经(五卷)。
  ·思益梵天问经(四卷)。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四卷)。
  ·持世经(四卷)。
  ·维摩诘所说经(三卷)。
  ·佛藏经(四卷)。
  ·菩萨藏经(三卷)。
  ·称扬诸佛功德经(三卷)。
  ·禅经(三卷)。
  ·禅经秘要法(三卷)。
  ·禅法要解(二卷)。
  ·阿阇世经(二卷)。
  ·阿兰若习禅法经(二卷)。
  ·禅要经(二卷)。
  ·发菩提心经(二卷)。
  ·自在王经(二卷)。
  ·善信摩诃神咒经(二卷)。
  ·新首楞严经(二卷)。
  ·梵网经(二卷)。
  ·大善权经(二卷)。
  ·无量寿佛经(一卷)。
  ·弥勒下生经(一卷)。
  ·弥勒成佛经(一卷)。
  ·金刚般若经(一卷)。
  ·诸法无行经(二卷)。
  ·菩提经(一卷)。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一卷)。
  ·遗教经(一卷)。
  ·十二因缘观经(一卷)。
  ·菩萨诃色欲经(一卷)。
  ·杂譬喻经(一卷)。
  ·须摩提菩萨经(一卷)。
  ·文殊悔过经(一卷)。
  ·比丘应法行经(一卷)。
  ·无思议光孩童菩萨经(一卷)。
  ·大方等顶王经(一卷)。
  ·大金色孔雀王经(一卷)。
  ·庄严菩提心经(一卷)。
  ·佛弟子化魔子偈诵经(一卷)。
  ·太白魔王坚信经(一卷)。
  ·开化魔经(一卷)。
  ·魔业经(一卷)。
  ·过魔法界经(一卷)。
  ·佛问阿须轮大海有减经(一卷)。
  ·魔王变身经(一卷)。
  ·东方善华世界佛座震动经(一卷)。
  ·陀罗尼法门六种动经(一卷)。
  ·佛迹现千辐轮相经(一卷)。
  ·佛脐化出菩萨经(一卷)。
  ·往古生和佛国愿行法典经(一卷)。
  ·佛謦咳彻十方经(一卷)。
  ·过去无边光净佛土经(一卷)。
  ·佛变时会身经(一卷)。
  ·无量乐佛土经(一卷)。
  ·王后为蜣螂经(一卷)。
  ·佛心总持经(一卷)。
  ·猕猴与婢共戏致变经(一卷)。
  ·水牛王经(一卷)。
  ·雀王经(一卷)。
  ·兔王经(一卷)。
  ·菩萨身为鸽王经(一卷)。
  ·佛昔为鹿王经(一卷)。
  ·牧牛经(一卷)。
  ·虚空藏菩萨问持经几功德经(一卷)。
  ·观世音经(一卷)。
  ·弥勒菩萨本愿待时成佛经(一卷)。
  ·灯指因缘经(一卷)。
  ·观普贤菩萨经(一卷)。
  ·睒本起经(一卷)。
  ·观佛三昧经(一卷)。
  ·宝网经(一卷)。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一卷)。
  ·乐璎珞庄严经(一卷)。
  ·请观世音经(一卷)。
  ·思惟要略法经(一卷)。
  ·持地经(一卷)。
  ·菩萨戒本(一卷)。
  ·十诵比丘戒本(一卷)。
  ·大智度论一部(一百卷)。
  ·般若经论集一部(二十卷)。
  ·成实论一部(十六卷)。
  ·十住毗婆沙论一部(十四卷)。
  ·大庄严论一部(十五卷)。
  ·十住论一部(十四卷)。
  ·中论(四卷)。
  ·百论(二卷)。
  ·十二门论(一卷)。
  ·马鸣传(一卷)
  ·龙树菩萨传(一卷)。
  ·提婆菩萨传(一卷)。
  ·婆薮槃豆传(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