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鉴稽古略续集

  桐江法师 讳绍。大严之桐江人。因以为号。姓吴。母李氏。入凤山寺祝发受具。私曰。化龙之鱼肯以[跳-兆+弟]涔求生乎。谒双径大辨陵公。公以单传心印诘难久之。复遍参名宿知法之无异味也。阅大藏教至三过通其旨趣。出世景德寺兴复废坠。诏住义乌宝林。一时法席号为极盛。是年八月初七日。翛然而化。寿七十四。腊五十八。阇维舍利如绀珠。齿牙贯珠不坏。有三会语录并桐江集行世。
  庚子二十年正月。五色云现 大都有杜鹃 彗星见于东方 五月朔日食。雨雹。
  刘伯温 讳基。括苍人。自幼聪明绝伦。凡天文兵法性理诸书。过目洞识其要。尝游西湖有异云起西北。光映湖水。时鲁道源与诸同游者。皆以为庆云。刘曰。此天子气也。应在金陵。十年后有王者兴。我当辅之。诸人以为狂悉去之。惟西蜀赵天泽奇之。以为诸葛孔明之流。是年太祖下金华定括苍。基乃指乾象谓所亲曰。此天命也。岂人力耶。太祖遣孙炎聘之。刘趋金陵。陈时务十八策。上嘉纳之杨宪曰。福基于至诚。祸生于反覆。
  辛丑二十一年 宋龙凤七年 汉大义二年 正月朔。奉小明王庆贺礼。刘基怒骂不拜。陈太祖以天命所在。乃定征伐之计。
  竺远禅师 讳正源。字竺远。欧阳姓。南庸人。二十七受具。始见陵公。问答省悟智开识融外内无碍。雄谈慧辨动静皆空。住兴圣道场灵隐诸名刹。帝师锡以佛慧慈照普应禅师之号。方镇大臣邀请住持径山。是年六月二十六日殁。寿七十二。腊四十五。塔于径山 八月。大明帅师伐汉。徐达曰。师直为壮。刘基曰。取威制敌。在此时也。
  水庵禅师 讳守贵。字无用。族甄氏。婺州人。十八学法为僧。首谒千岩长公。与向上之机。默究有契。随千岩兴圣寿古刹。后还天龙。复参中峰断崖梁山。反覆扣答。初无异致。师曰千江虽殊而明月则一。吾今无复疑矣。是年八月二十日作偈。寄别丞相帖睦尔公。颂曰。一蜗臭壳内外秽恶。撒手便行虚空振铎。天龙一指今犹昨。掷笔而化。丞相大加叹异。寿七十二。腊五十四。塔于天龙西岗。
  冬十一月。黄河自平陆三门碛下至孟津五十余里皆清凡七日。
  壬寅二十二年 宋龙凤八 汉大义三 二月彗星见于危宿。光丈余。色青白 三月长星见虚危间。形如练数十丈。
  松隐禅师 讳德然。号唯庵。云间张氏子。出家得度后。谒千岩禅师有所悟入。又谒石屋于霞幂山。屋书松隐二字授之。师至华亭构室以名额焉。又主千岩所居之寿圣。刺血书经。有语录行世。
  癸卯二十三年 宋龙凤九年 汉大义四年 正月。明玉珍称帝。建国号大夏。改元天统元年。
  七月。陈友谅围洪都。太祖帅诸将讨之。大战于鄱阳湖。友谅败死 是战也。友谅骁将奋犯太祖之舟。计无所出。韩成服上冠袍投水死 刘基大呼。难星过可更舟。太祖更之未半饷。旧舟为敌炮击碎矣 又张铁冠笑贺曰。友谅死矣。降卒来言。友谅为流矢贯睛及头而死。
  周颠仙 建昌人。每见人必曰。告太平。饮酒极多终不醉。太祖曾命覆以瓮。积薪煆之。火息启视正坐晏然。及征友谅问此行何如。应声曰好。仰视屋久之曰。上面无他底。从行苦无风。颠曰。只管行只管有风。不行便无风。既而迅飙猛作。及见江豚颠曰。水怪见损人多。
  甲辰二十四年 宋龙凤十年 夏天统二年 正月。太祖建国号曰吴 二月陈理降。江西悉平。
  陈友谅。用镂金床。斯进太祖。曰陈氏穷奢极靡。焉得不亡。侍臣曰。未富而骄未贵而侈。所以取败。太祖曰。既富岂可骄。既贵岂可侈乎。
  实庵禅师 讳茂。号松隐。实庵其字。族郑。母胡氏。奉化人。年十六依传法寺希颜出家。受戒于昭庆惠律师。见南涧泉公。复谒古林茂公。林曰。子明知四大五蕴是生死根本。何故入此革囊耶。师拟议间林以锡杖击之。师豁然悟入。后会月江印公于湖之道场。请师分座说法。大众允悦。宣政院命居瑞云之清凉寺。奏赐佛光普照之谥。住十五年退隐惠堂。是年八月二十七日。凭几握右手为拳。以额枕之而逝。寿八十五岁。
  乙巳二十五年 龙凤十一 天统三年 二月日旁有一月一星 四月日中有一黑子 五月大都雨[(牙*ㄆ)/毛]。长尺许。或曰龙须也。命拾而祀之 冬太祖置国子学于应天府。规制宏丽行。至广业堂前偶发一言云。天下有福儿郎。应得居此。迄今居此者。往往古魁选。跻位三台者焉。
  丙午至正二十六年 龙凤十二年 大统四年 二月黄河北徙。自东明曹濮及济宁 三月玉珍卒。子明升嗣立。改元开熙 五月太祖访求古今书籍。藏之秘府。以资览阅。太祖曰。孔子之言。真治国之良规。孔子诚万世之师也 八月拓建康城于钟山之阳。延亘周回五十余里。尽据山川之胜 十二月太祖立宗庙社稷曰。宫室但取完固而已。何必雕巧 十二月宋主小明王韩林儿殂。
  昙芳禅师 讳忠。法号广慈。住持径山。当四十九代云。
  无还禅师(富)  辨庵禅师(讷)
  丁未二十七年 吴元年 开熙二 正月。绛州夜闻天鼓鸣。其声如空中战斗者 三月太祖定文武科取士之法 应文举者。察言行以观其德。考经术以观其业。试书算以观其能。策经史时务。以观其政事。应武举者先以谋略。次以武艺俱求实效云 六月朔日食。皇太子寝殿后。新甃井中有龙。出光焰烁人。宫人仆地 九月大明兵取平江路。执吴王张士诚以归。士诚闭目不食。自缢死 十月。大明兵取通州及台州。时温台等皆方国珍所据。相次以降 太祖命大将徐达副将常遇春。北定中原 太祖定律令。颁戊申历 十二月大明兵。讨方国珍降之。
  南楚禅师 讳悦。隆兴人。法号佛慈法喜。住持径山。当五十代云。
  集列八十有五人。附见一百二十三人。
  东昌法师  昊天讲主  逸林上师
  虚照禅师  海云禅师  仙林法师
  古源法师(清)  竹堂法师(传)  云梦法师(泽)
  痴绝法师(冲)  无准禅师  偃溪禅师
  西云禅师  著赤上师  刺温卜师
  柏林法师(潭)  万安法师(拣)  寂照禅师
  方山律师(宝)  大德法师(圆)  关辅法师(怀)
  南阳法师(慈)  大林法师(性)  海闻和尚
  法照禅师(禧)  渊叟法师(湛)  大德律师(温)
  明静法师(志)  无极法师(度)  北溪法师(闻)
  藏叟禅师  佛鉴禅师(铦)  罗山法师(常)
  月庭法师(忠)  孤舟法师(济)  庆庵法师(吉)
  及庵禅师  舜田法师(满)  灵芝律师
  思恭法师  大山法师(恢)  子思法师
  半岩禅师  玉庭法师(罕)  别传禅师(教)
  西瞿法师  大辨法师(陵)  梁山禅师(竟)
  希颜法师  南涧法师(泉)  昭庆律师(惠)
  古林禅师(茂)  月江禅师(印)  日溪禅师(泳)
  天心法师(素)  良伟法师  东白法师(明)
  开元法师(奎)  方山禅师(瑶)  无见禅师(睹)
  斗岩禅师(芳)  无用禅师  无一禅师(全)
  春谷法师  古怀法师  空中法师(假)
  灵岩禅师(芝)  无方禅师(普)  小隐法师(大)
  毒种法师(昙)  成山法师(钦)  宝觉法师(简)
  古田法师(滋)  无言法师(宣)  讷翁法师(谟)
  崇恩法师(简)  孤岳法师  古崖禅师(纯)
  石门禅师(刚)  布衲禅师(雍)  止岩禅师
  寿弥法师  北禅法师(泽)  士瞻禅师(杓)
  石室法师(瑛)  大均法师  明庆律师(果)
  高丽法师(教)  一山法师(元)  佛海法师
  贤叟法师(思)  竺西禅师(坦)  明极禅师(峻)
  竺田禅师(霖)  云寂法师(温)  如海法师(真)
  仲方禅师(伦)  竹屋法师(净)  子文法师(良)
  雪庭法师  觉源禅师(浚)  横云禅师(岳)
  毒海禅师(清)  铁关禅师(枢)  东屿禅师(海)
  石林禅师(巩)  虚谷法师(灵)  清拙禅师(澄)
  净觉法师  法秀法师  了然法师(义)
  东阳法师(辉)  平山法师(等)  觉隐法师(诚)
  慈观律师  无隐法师(范)  一山禅师(宁)
  普觉禅师(明)  白岩禅师(真)  云外法师(岫)
  弘教禅师(立)  子庭法师(训)  东林禅师(晓)
  元起太祖丙辰至顺帝丁未凡一百六十二年 自世祖至元己卯灭宋混一。至顺帝至正丁未。实计八十九年 兹集自世祖至元甲子。至顺帝丁未凡一百四年。
  旃檀瑞像。自周穆王庚寅止至正丁未。计二千三百五十九年。
  世尊入灭。自周穆王壬申止至正丁未。计二千三百十七年。
  大教东被。自汉明帝戊辰止至正丁未。计一千二百九十六年。
  (皇明崇祯十一年春。月金盖云蘧寿光比丘寓杳溪蘧庵纂录编次)。

  释鉴稽古略续集(一)



  释鉴稽古略续集(二)

    归安杏溪蘧庵比丘大闻
     幻轮 汇编
    蘧庵居士 严尔圭 校梓
  (皇明初建都应天府为南京 次迁都顺天府为北京)。  ·太祖
  ·建文帝
  ·成祖
  ·仁宗
  ·宣宗
·英宗  ·景泰帝
  ·宪宗
  ·孝宗
  ·武宗
·世宗  ·穆宗
  ·神宗
  ·光宗
  ·熹宗
  ·圣上


  太祖高皇帝

  帝生于濠州。龙光烨炎人咸惊异。元顺帝壬辰三月起兵。后代郭子兴将兵渡江。取太平集。庆为兴王之基。次灭陈友谅张士诚等为吴王。后北定中原。混一天下即皇帝位。在位三十一年崩于西宫。寿七十一。上徽号曰。圣神文武钦明启运骏德成功统天大孝皇帝。庙号高祖葬孝陵 帝以天纵之资不阶寸土。一民卒成大业。虽曰天命人归。要亦神武不杀之所致也。
  戊申洪武元年正月四日乙亥。上亲为文祭告天地于南郊。礼成即皇帝位于郊坛南。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追尊四代祖考皆为帝后。立妃马氏为皇后。立世子标为皇太子 是日天宇澄清香雾凝结。独露中星。实天开景运之征也 以李善长为中书左丞相。徐达为右丞相。章溢为御史中丞 上为东宫设官曰。夫举贤任才立国之本。崇德尚齿尊贤之道。又曰。连抱之木必以授良匠。万金之璧不以付拙工 敕立典祀。曰圜丘。曰方丘。曰宗庙。曰社稷。以祀天地祖宗百只 颁律令谕曰。律令者治天下之法也。令以教之于先。律以齐之于后 谕州县官曰。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
  尚宝司 职在禁庭。凡宝十四曰。奉天之宝以镇万国祀天地。曰皇帝之宝以册封赐劳。曰皇帝信宝以征召军。曰天子之宝以祭享鬼神。曰天子行宝以封赐夷蛮。曰天子信宝以调发蕃兵。曰制诰之宝以识诰命。曰敕命之宝以识敕命。曰广运之宝以识黄选勘籍。曰御前之宝以进御座从车驾。曰皇帝尊贤之宝以答赐宗人。曰敬天勤民之宝以训迪有司。凡扈守侍卫令牌之号六。曰申木火土金水以警夜巡。金牌之号五。曰仁义礼智信。以严守卫。凡半字铜符之号四。曰承东西北。巡者左半。守者右半。合契而从事焉。凡铜牌之号一。曰勇以稽直卒。凡牙牌之号五。曰勋亲文武乐以察朝参。凡祭牌之号三。曰陪倛执以谨祀事。凡双鱼铜牌之号二。曰严以肃直卫。曰善以洁祀坛。凡符验之号五。曰马水达通信以给传邮。通制命 设登闻鼓御史监之。有冤抑机密重情。许击鼓御史引奏 三月以刘基为御史中丞。兼太子赞善大夫。尝与上论兵克敌制胜。上曰。阖辟奇正顷刻变化。犹风云之无常势。要在通其变耳。
  会堂禅师 讳自缘。号会堂。临海人。族姓陈。母感奇梦而生。从白雪寺观公为弟子。祝发受具。谒天宁日溪泳公咨决心要。后因省亲道途艰险发心建构。为游行者歇息之所。初修妙果寺。次创圆通阁华严宝阁。复筑弥陀阁。像十六观相。以启人净土正因。事闻于朝。授师金斓法服。赐佛心普济之号。复建报恩禅院。率众修持。嘱以见性为急。是年三月日逝。世寿五十九。腊四十三。塔于寺之西北(朱铭)。
  原璞禅师 讳士璋。字原璞。海宁王氏子。生即伏犀贯顶。目炯炯如点漆。幼即膻荤弗御。喜读佛书。父母舍入传法寺。十九剃度为僧。时我庵无公。主上天竺。师将礼谒。而梦游宝所跪礼忏文。果见我庵得其青目。凡天台教观一家章义。以次授师。与天心莹素旦夕磨切。诘难极至。众称双璧焉。受命住持栖真得叩大用才公绝宗继公二师教观之奥。尝曰。佛法教海渺若烟云。非独善所能究尽。使我自画而不进。其能免于孤陋之咎乎。移主旌德与众讲演弗倦。洪武改元集庆虚席。郡守李公延师主持。未几中书被旨。俾浙之东西五府名刹住持咸集京师。共甓天界立善世院。以统僧众。同监董其役诸方耆德皆莫知所为。师独出方略。具有条叙。时十万之众咸仿法焉。是年六月预知时至。召弟子嘱以后事。至十七日坐蜕。寿四十六。腊二十八。塔于龙井辩才塔南。弟子圆觉一印升元克勤等云。
  定天子祭祀冕服 定宗庙时享之礼 禁宦官不得典兵预政 王袆疏。人君修德之要。忠厚以为心。宽大以为政。二者君德之大端 元都城红气满空。如火照人。越二日黑气起。百步内不见人 元主集后妃太子群臣。会议于端明殿。忽有二狐自殿上出。元主曰。此天所以告朕。朕其可留哉。至夜半遂开建德门北去。如上都 京城天鼓鸣。大赦天下与民更始。惟十恶不赦 设六部官职以分理天下庶务。下诏求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