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鉴稽古略续集


  太宗文皇帝

  高皇帝第四子。初封燕王。后愤齐黄之乱典章。起靖难而入正大统。在位二十二年。以庚子七月十八日崩。寿六十五。上徽号曰。体天宏道高明广运理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至嘉靖年改号成祖。葬长陵。
  癸未永乐元年二月。诏以北平为北京。改为顺天府。太祖高皇帝实录成。共一百八十三卷。
  佛说希有大功德经 正月初八日夜。仁孝皇后梦感佛说。缘起具自序中。仁宗及汉王赵王俱有跋。在五年十一月 九月二十九日。本司官左善世道衍。一同工部侍郎金忠锦衣卫指挥赵羲于武英殿。题奏。天禧寺藏经板有人来印的。合无要他出些施利奉圣旨。问他取些个。钦此。
  甲申永乐二年四月。册立世子御名高炽为皇太子。郡王高煦为汉王。高燧为赵王 擢在善世道衍为太子少师。始复姓姚赐名广孝。上自是称为姚少师。而不名亦终不蓄发娶妻。居止多在僧寺。尝赐二宫人亦不近。上乃召还之。
  道余录 少师别号逃虚子。著道余录。此自序曰。余曩为僧时。值元季兵乱。近三十从愚庵及和尚于径山习禅学。暇则披阅内外典籍以资才识。因观河南二程先生遗书。及新安晦庵朱先生语录。三先生皆生赵宋。传圣人千载不传之学。可谓间世之英桀。为世之真儒也。三先生因辅名教。惟以攘斥佛老为心。太史公云。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古今共然。奚足怪乎。三先生既为斯文宗主。后学之师范。虽曰攘斥佛老。必当据理。至公无私则人心服焉。三先生因不多探佛书。不知佛之底蕴。一以私意出邪诐之辞。枉抑太过。世之人心亦多不平。况宗其学者哉。二程先生遗书中有二十八条晦庵朱先生语录中有二十一条。极为谬诞。余不揣乃为逐条据理一一剖析。岂敢言与三先生辩也。不得已也。亦非佞于佛也。藁成藏于巾笥有年。今自公退因简故纸得此藁。即净写成帙。目曰道余录。置之几案。士君子有过余览是录者。知我罪我其在兹乎。逃虚子序。
  六月命太子少师姚广孝。往苏湖等府赈济。广孝初为僧。其姊尝戒之曰。汝既为和尚当发慈悲心。盖知其好杀也。及预靖难。姊叹息谓人曰。和尚慈悲当如是耶。广孝既贵还吴。往见姊。姊拒之曰。贵人何用至贫家。家为不纳。广孝乃易僧服而往。姊坚不肯出。家人劝之。姊不得已出立堂中。广孝即连下拜。姊曰。我安用尔拜许多耶。曾见做和尚不了底。是甚好人。言毕遽还户不复再见。
  乙酉永乐三年四月。上谓侍臣曰。致治之道莫先于广言路。盖天下之大吏治得失生民休戚。人不言朝廷何由悉知。
  丙戌永乐四年。征天下道士至京师。即朝天宫神乐观洞神宫。修举金录斋法荐皇考皇姚。车驾幸斋坛七日而毕 迎西僧尚师哈立麻至京师。先是上在籓邸。闻乌思藏有尚师哈立麻者异僧也。及即位遣中官侯显赍币往迎。五历寒暑乃至车驾躬往视之。无拜礼合掌而已。
  丁亥永乐五年。直隶及浙江诸郡。军民子弟披剃为僧。赴京请度牒者千八百人。礼部以闻 二月命西僧尚师哈立麻。于灵谷寺启建法坛。荐祀皇考皇妣。尚师率天下僧伽。举扬普度大斋科。十有四日。卿云天花。甘雨甘露。舍利祥光。青鸾白鹤连日毕集。一夕桧柏生金色花。遍于都城。金仙罗汉变现云表。白象青狮庄严妙相。天灯导引幡盖旋绕。亦既来下。又闻。梵呗空乐自天而降。群臣上表称贺。学士胡广等献圣孝瑞应歌颂。自是之后。上潜心释典作为佛曲。使宫中歌舞之 二月初六日文武等官奉天门早朝奏准。奉圣旨。著落礼部知道。新出榜晓谕。该行脚僧道持斋受戒。恁他结坛说法。有人阻当发口外为民。钦此 三月封西僧尚师哈立麻。为万行具足十分最胜圆觉妙智慧善普应。佑国演教如来大宝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领天下释教。赐金百两银千两。彩币宝钞。织金珠袈裟。金银器皿鞍马。赐仪仗与郡主同。其徒孛罗等。皆封为大国师。并赐印诰金币等物。宴之于华盖殿。
  太初禅师 讳启原。号太初。日本国人。九岁礼物外禅师得度。年十九与宗猷等十八众游参上国。丙午二月进京。见季潭禅师。后见了堂天童无著懒牧等四十五员大善知识。末于杰峰和尚处入室。付顶相大衣拂子法语。后住罗阳三峰寺。及山交龙护禅院。有三会语录。是年三月一日卓午说偈曰。生也铁面皮。死也铁面皮。一椎百杂碎。白日绕铁围掷笔坐逝。寿七十五。行化四十余年。塔院南。
  七月乙卯皇后徐氏崩。谥曰仁孝皇后 十一月永乐大典书成。凡二万二千九百卷。一万一千一百本。后废。
  戊子永乐六年三月。福建柏生花为瑞。上赐敕责之。既而苏州扬州二府。奏言。桧花为瑞。
  无碍禅师 讳普智。别号一枝叟。浙江临平褚氏子。出家龙井寺。依东溟日法师。授天台性具之学。优于讲说。历四大道场。门风大振。晚年开演于松江延庆寺。遂为终老。专修净业寒暑不辍。是年春月二日微疾。会众端坐面西念佛而逝。尝集注阿弥陀经一卷 旃檀瑞像至此二千四百年矣。
  己丑七年 庚寅八年 辛卯九年 壬辰十年 癸巳十一年。
  五月五日。上幸东苑观击鞠射柳。皇太孙击射连发皆中。上大喜曰。今日华夷毕集。朕有一言。尔当思对之。曰万方玉帛风云会。皇太孙即叩头对曰。一统山河日月明。上喜甚大宴赋诗尽欢而罢 七月十七日。工部尚书吴中。于奉天门早朝。钦奉圣旨。如今京城起盖大报恩寺。
  呆庵禅师 讳庄。台州人。住持径山。临终云。难难难。二八娇娘上高山。老僧扶不起。言竟遂寂。有呆庵语录。轰轰然宗门伟人也。
  乙未十三年 丙申十四年 丁酉十五年 戊戌十六年。
  太子少师姚广孝卒。追封荣国公谥恭靖。有道余录见前 十二月敕修武当山宫观成。赐名曰太岳太和之山。山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峰之最高者曰天柱。境之最胜者曰紫霄。南岩上轶云气。下临绝壑。旧皆有宫为祀神祝厘之所。元季兵毁。至是悉新之。紫霄曰太玄紫霄宫。南岩曰大圣南岳宫。又有兴圣五龙宫。玄天玉虚宫。遇真宫清微宫。净乐宫。又即天柱峰顶。冶铜为殿。饰以黄金。范真武像于中。选道士三百人供洒扫。给田二百七十七顷。并耕户以赡之。每宫设提点一人。秩正六品。
  己亥永乐十七年。颁为善阴骘。孝顺事实二书。于文武群臣天下学挍。甘露降于孝陵松柏三日 二月二十八日。赐僧录司右善世一如佛像二轴。佛骨五磈。钞一千贯。诸佛菩萨名称歌曲大小三本。道成佛一轴。思扩佛一轴。大小歌曲各三本。命编类禅宗语录 三月初三。命道成一如等八人。校勘藏经。新旧比对。聚僧写录。
  法华科注 上天竺住持。僧录司右善世。一如法师。依法华文句句记。编葺成之。
  大明法数 一如法师。奉敕探讨大藏群经。采辑类编。
  雪轩禅师 讳道成。字鹫峰。蓟北人。参秋江洁公言下会旨。嘱曰。是汝本有之事。善自护持。出世莱州之智藏寺。每演法万指群聚屠沽为之易业。洪武间诏授青州僧都纲。后太祖闻其贤。召为僧录司右讲经。赐金斓衣。住持天界寺。至永乐中。命师往日本阐扬佛化。及归升左善世。御制诗章赐之。三坐觉场四会语录行世。
  秋御制佛曲成。并刊佛经以传。九月十二日钦颁佛曲。至大报恩寺。当日夜本寺塔见舍利光如宝珠。十三日现五色毫光。卿云。捧日。千佛观音菩萨罗汉妙相毕集 续颁佛经佛曲。至淮安给散。又现五色圆光。彩云满天。云中现菩萨罗汉。天花宝塔。龙凤狮象。又有红鸟白鹤。盘旋飞绕 续又命尚书吕震。都御史王彰。赍捧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往陕西河南。颁给神明协应屡现卿云。圆光宝塔之祥。文武群臣上表称贺。上甚嘉悦。中官因是益重佛僧。建立梵刹以祈福者。遍两京城内外云。
  心渊法师 讳居敬。字心渊。别号兰雪。学通内外。善属文精严律部。礼金陵大报恩寺一雨和尚。后参杭州集源法师。永乐初奉诏校大藏经。预修会典。已而住持上海广福讲寺。迁松江普照。大开法席一十三载。建大雄宝殿。海月堂。三解脱门。廊庑重轩。精舍香积。焕然新之。七众瞻仰。道风大扇。
  庚子永乐十八年三月初七日。颁御制经序十三篇。佛菩萨赞跋十二篇。为各经之首 圣朝佛菩萨名称佛曲作五十卷 佛名经作三十卷 神僧传作九卷 俱入藏流行。
  旨刻大藏经板二副。南京一藏六行十七字。北京一藏五行十五字 又旨石刻一藏。安置大石洞。圣旨。向后木的坏了。有石的在 北京建两座大寺。选聪慧的僧住持 七月二十七日。宣闻禄天裔二僧。赐七佛偈 八月十九日众僧庆寿。入内赐坐赐斋 十二月十八。赐禅宗入藏。古尊宿语。联珠颂古(二十二卷)。续传灯录(三十六卷)。讲宗佛祖统纪四十五卷。
  辛丑永乐十九年。西僧大宝法王来朝。或请驾亲劳之。夏原吉沮之。上曰。尔欲效韩愈耶。乃不出劳。他日法王入见。吉不拜 正月二十一日。僧录司左觉义慧进等。题内誊写大藏经事。恭惟 圣朝较刊藏典。乃千载之希遇。臣等伏请御制序文。以冠经首。增辉佛日流传万古。实为教门至幸。为此谨具题知 正月三十日。上看所写藏经。著就寺里刊刻。赐各僧传心妙诀各一本。八月初十日着写经。僧人且回去。明年不来后年来。是尔教门的事。若待文书来取时不便。修行的僧人经板刊了。送尔们坐山去。我也结些缘供尔。钦此。
  壬寅永乐二十年九月二十四日。赐众僧官斋。御赞观音金刚数珠等。赐天下预会僧人轮子 十月初一日。赐众僧官住持等弥陀佛。西番文殊各一轴 十月初六日。赐僧道官宴。及天下众僧宴刻丝观音。水晶数珠等物。
  癸卯二十一年。
  甲辰二十二年七月十八日。上崩。年六十五 八月十五日。皇太子即位 九月朔上大行皇帝谥曰。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至嘉靖中。改庙成祖。十二月葬长陵。
  岱宗禅师 讳泰。绍兴人。住持径山。晨起盥沐罢。趺坐而逝。
  伯蕴禅师 讳琇。苏州人。住持径山。一日经行次。倚杖而化。
  国初名僧未见传记者附。前列九人后附二十一。
  无碍禅师(鉴)  月庵禅师  素庵禅师(田)
  了堂禅师  顽石禅师  无念禅师
  天童禅师(素)  卍庵禅师  用刚禅师(软)
  寂照禅师  独空禅师  颐庵禅师(真)
  无禅禅师(悟)  无瑕禅师  一雨禅师
  和庵禅师  演福法师  溪澄禅师
  悟虚禅师  懒云禅师  坏空禅师(成)

  仁宗昭皇帝

  成祖第一子。仁孝太后。徐氏所生也。正位储宫二十二年。成祖崩。甲辰八月十五即位。在位一年。乙巳五月十一日崩于西宫。寿四十八。上徽号曰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庙号仁宗。葬献陵。
  乙巳洪熙元年正月朔。上御奉天殿朝群臣。设乐不作。大祀天地于南郊。皇祖皇考配享 赐三公及六卿天元玉历祥异赋。谕曰。天道人事未尝判为二途。有动于此必应于彼。朕少侍太祖。每教以慎修敬天。未尝敢怠 加赠少师荣国公谥忠靖。姚广孝等四人。并配享文皇帝庙号 诏免税粮。上曰。救民之穷。当如救焚拯溺。不可迟疑 上曰。恤民宁过厚。为天下主。宁与民寸寸计较耶 赐蹇义一印。曰忠贞。赐杨士奇一印。曰贞一 向赐绳愆纠谬图书 五月帝不豫。次日大渐遗诏传位太子。遂崩 六月十二日。皇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天下 八月敕修太宗仁宗两朝实录。
  国朝名僧未见传纪者附。
  云溪英禅师  宝月潭禅师
  洁空通禅师  雪峰瑞禅师

  宣宗章皇帝

  昭皇帝长子。张皇后所生也。文皇初有易储之意。见帝英敏。解缙复赞曰。好皇孙。文皇因立帝为太皇孙。仁宗龙升遂即帝位。在位十年。以乙卯正月初三日崩。寿三十七。上徽号曰。宪天体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庙号宣宗。葬景陵。
  丙午宣德元年。谕选官曰。庶官贤否关国家之治乱。谕三法司。审录囚系。务存平恕 赐蹇义图书曰。忠厚宽弘 赐夏原吉图书曰。含弘贞靖 赐杨荣图书曰。方直刚正 赐杨士奇图书曰。忠方贞靖 赐胡濙图书曰。清和恭靖。
  丁未宣德二年。讲孟子。讲官言。太公以救民为心。伯夷以君臣之义为重。上曰。太公之心在当时。伯夷之心在万世。
  戊申三年二月。册立皇长子御名祁唐。为皇太子 上曰。古人谓。笛者涤也。所以涤邪秽纳之。以正之意也。
  己酉四年正月。驺虞见于南京 山西圆果寺是古迹道场。为国祝圣之所。乞役民为之。
  庚戌五年。太宗实录一百三十卷。宝训十五卷。仁宗十卷。宝训六卷。夏原吉德量宽弘曰。君子不以冥冥懈行。卒赠大师 土鲁番国。气候多暖少雨雪。信佛法多僧寺。有灵山最大。人言。十万罗汉涅槃处。近山有高台。台畔有僧寺。寺下皆石泉林木。此时来贡 以监察御史于谦。为兵郎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于少保 浙江钱塘人。骨相异常。七岁僧兰古春见而奇之曰。此他时救时宰相也。登永乐辛丑进士授御史。才貌英伟。声如洪钟。遇事敢为。不避权贵。尝扈从征高煦。罪人既得。上命谦数其不轨。词严义正。矢口而成。大称上旨。自是受知。至是河南山西西省各奏灾伤。廷议欲令大臣经理。上亲署谦名超授之。时年三十三。